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马克思主义与二十世纪现实二十世纪是真正的革命世纪:以电子技术、登月为主导的科技革命席卷全球;世界政治面目的变化则更大。俄国在本世纪初的社会政治革命把世界一分为二。二战胜利引发出一系列结果:极权制度崩溃、殖民地解放、世界旧格局被推翻、几乎整个人类加入了历史前进的运动。新问题是在当今全球历史进程中各种生产方式、活动形式(经济、政治、意识形态)共存  相似文献   

2.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正确理解十月革命前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状况,需要厘清和阐明与之相关的三个重要问题:十月革命前中国人是否知道马克思主义?俄国是否是中国人接受马克思主义的唯一途径?中国人接受马克思主义是否是十月革命外因决定的结果?如何解答这些问题.直接影响着对十月革命与中国革命内在关系的理解和...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真谛在于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没有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就没有中国特色革命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关系到中国共产党、中国社会主义和中华民族的前途与命运。中国共产党坚持从马克思主义理论特性出发、从辩证唯物主义立场出发、从中国特殊国情出发、从时代发展的潮流出发、从马克思主...  相似文献   

4.
中共早期领导人在上海大学的建设和发展中,荟萃群英办教育,制定学校章程,规划学科发展,改革行政建制,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可谓筚路蓝缕;在大学教育中传播马克思主义学说,开启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理论占领大学讲坛的先河。其间所积累的管理大学的经验,演绎的教育与革命的变奏,从一个侧面展现了中共初创期的历史风貌,对中国社会革命产...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考察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论证了资本主义发达的高度将是社会主义的基础,因而设想,社会主义将会在英、法、德、美等先进资本主义国家最先建立。历史的发展和革命运动的实际却是尚未完成民主主义革命任务、相对落后的俄国,率先建立了社会主义国家。这样,第一次世界大战催生的俄国社会发展顺序的颠倒,就把世界社会主义运动聚焦到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国家。斯大林体制的一国社会主义,是特定时代条件下,斯大林将马克思主义应用于俄国实际所建立的社会主义。斯大林宣布苏联已建成完全的社会主义社会,其实只是完成了民主主义革命遗留的历史任务。完成这一历史任务成为斯大林体制的历史负荷。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建立的社会主义国家,基本上也是民主主义革命任务尚未完成的相对落后的国家。历史的共性是斯大林体制被当作社会主义共同模式的时代条件。世界各社会主义国家共有的、越"左"越革命的幼稚病,是小生产占优势国家背负的、改革斯大林体制的沉重历史包袱。中国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终于为相对落后国家在完成民主主义革命遗留历史任务之后,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从而开创了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新时代。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列宁主义是中共创建之魂。马克思列宁主义对中国共产党的创建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十月革命后马克思列宁主义传播到我国,指导着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并起了催化和加速作用;中国共产党对中国革命的认识是马克思主义的。中共的创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开端。  相似文献   

7.
十月革命中,俄国农民作为一支重要力量投入了革命,对推动革命的进程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布尔什维克党虽力图直接领导他们,但他们却基本上是以自发的起义形式来进行革命的,因此十月革命并非是一场以布尔什维克党领导的工农联盟的形式进行的社会主义革命。不过,农民的革命运动与布尔什维克党领导的城市工兵革命在一致反对资产阶级政权的基础上形成了客观上的革命联盟,二者共同将该政权推向孤立、孱弱的绝境之中,从而保证了十月革命得以较为容易地取得胜利。  相似文献   

8.
红色文化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马克思主义是红色文化的理论来源,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建设与改革实践是红色文化的实践基础。红色文化具有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精神内核,在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的表征,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领域发挥重大影响。坚定文化自信,蕴含着红色文化的当代价值,只有克服当前弘扬红色文化的一系列梗阻,才能实现对这一价值的塑造。  相似文献   

9.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是一部光辉的英雄史诗,它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带领中国人民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奋力前行.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推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用鲜活丰富的当代中国实践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中国共产党勇于自我革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实事求是,保证政策连续稳定,积极承担国际义务,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良好的内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在日本的传播及其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诞生于西欧的马克思主义学说,在日本的传播经历了艰难曲折的道路。日本无产阶级对马克思主义从不了解到逐步了解,进而朦胧向往,直至最终接受马克思主义,并把马克思主义同日本革命运动相结合的这一过程经历了多次反复的比较、探求和斗争。 一、“社会主义”思潮在日本的早期传播 由于日本资本主义发展的后进性,包括马克思主义在内的各种社会主义思潮在日本的早期传播极具特色。在日本,社会主义思潮首先是由维护天皇专制的明治维新的启蒙思想家,官僚学者和传教人士传入国内的。 众所周知,日本是通过1868年的明治维新才逐步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的。日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之时。正是西欧自由资本主义走向成熟时期。这时期,在西欧资本主义固有的矛盾已完全暴露出来,工人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也有了新的发展。资本主义的  相似文献   

11.
過去,暴力形式的革命,常常会導致軍人的独裁。凱撒推翻罗马共和政體,法國革命給拿破崙的崛起铺平了道路,这就是一些古时候的例子。第二次大战后的十五年來,东南亚各國一直進行着政治、经济和社会革命。在這个地区的各国,他們已經完成或將要政治革命,即獲得民族的独立。可是在经济革命和社会革命方面却还沒有完全達到目的。  相似文献   

12.
蒲志鸿 《法国研究》2001,(2):99-107
法国礼仪是西方礼仪的重要代表,十七和十八世纪被誉为"欧洲高雅礼仪的中心".法国礼仪在历史上经历过波澜起伏.骑士文化,文艺复兴,沙龙文化,法国大革命等,无一不与礼仪的变革有关.今天,传统的礼仪形式受到了极大的冲击,但它仍然以新的精神和形式展现出来.  相似文献   

13.
法国礼仪是西方礼仪的重要代表 ,十七和十八世纪被誉为“欧洲高雅礼仪的中心”。法国礼仪在历史上经历过波澜起伏。骑士文化 ,文艺复兴 ,沙龙文化 ,法国大革命等 ,无一不与礼仪的变革有关。今天 ,传统的礼仪形式受到了极大的冲击 ,但它仍然以新的精神和形式展现出来。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中国革命的三大法宝之一,党的建设始终是中国共产党关注和思考的重大问题。新中国成立70年,中国共产党党的建设基本经验包括坚持党的领导地位不动摇;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动摇;始终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实现党的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不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形成了一整套比较规范、...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马克思主义民主政治理论与中国革命和建设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辛亥革命以来,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经过了理论酝酿准备、理论变为现实、形成发展三个时期。百年来,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历史给后人留下不尽的思考和启示,总结宝贵经验,吸取沉痛教训,才能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  相似文献   

16.
公共外交:信息时代的国家战略工具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信息社会的深入发展不但加强了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同时也引发了一场新的外交革命.为适应信息时代新的国际环境,世界各国政府正追求和发展一种新的外交形式--公共外交.公共外交是一国政府对其它国家民众施加影响的外交形式,即通过情报、国际信息、文化交流项目、媒体等手段影响其它国家的民众并制造舆论,为一国在海外创设良好的形象,进而增进国家利益的活动,是信息时代各国实现国家战略利益的重要工具.  相似文献   

17.
在俄罗斯的政治文献中,常常把1917年的十月革命称为“政变”.正确区分“革命”和“政变”,对正确理解俄罗斯历史发展道路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革命与政变的区别在于,革命是提出和解决根本性的问题,改变财产的形式,破坏旧的权力和统治体系.革命必须要有有利于革命发展的形势,就是社会下层不愿意再像以前那样生活,上层也不可以再像以前那样进行统治.在1917年的二月革命前,俄国正是形成了这样的局势.并且,在二月革命后仍然存在着有利于革命发展的形势.显然,把俄国十月革命称为上层的政变是不正确的.同时,在当时的情势下,改良的机会不大,力量的优势在革命者一面.  相似文献   

18.
针对俄罗斯90年代以来的社会变迁,学术界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多视角进行了诸多的分析.而能否把这场变迁作为革命来研究,也就是说俄罗斯的转型能否被称为一次革命,则存在着很多争议.因为俄罗斯的转型不具有经典革命的特征,如暴力、新意识形态的萌发等.一些革命理论专家对新时代的革命进行了重新定义.通过对革命的发生、过程、后革命时期的权利集中等现象的分析,可以认为俄罗斯的这场变迁能够被归于革命的范畴之内.  相似文献   

19.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程中,始终把马克思主义社会福利思想与中国社会福利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不断改善和提高中国人民的社会福利。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开始经济体制改革,经济和社会发生了深层次转型和变化。在计划经济社会福利建设成就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人为本,重视社会建设,实行城乡一体化的社会福利改革...  相似文献   

20.
统一前的东德和西德,经过战后四十多年不同的发展道路,各自建立起完善的大学教育体制。统一的实现,打破了这种分属于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意识形态的教育格局,随之而来便产生了大学“革命”。这场“革命”先是从废除马克思主义社会人文学科为开端,继而向人事制度开刀,对教师队伍整肃、重组。回眸由社会制度转换带来的那一幕,至今对不少前东德大学学人来说,是次颇感酸涩、甚为难堪的经历。因大学人事更换是知识阶层切身利益最直接相关的敏感问题,亦成为世人关注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