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被康熙皇帝称为“清官第一”的于成龙,是山西永宁(今山西离石)人,字北漠,号于山,晚年自号于山老人。顺治十八年,被清朝授予广西罗城县知县,开始了他清廉的仕途生涯。于成龙任罗城(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北部、融江两岸)县令时已45岁。他将祖传的田产文券交付给长子于廷翼,叮嘱道:“我做官不管你,你治家莫想我。”路上,于成龙去看望一位同窗好友,披肝沥胆道:“我辈虽无科第份,上古之皋夔稗契岂尽料自中人耶?我此行决不以温饱为志,誓勿昧‘天理良心’四字。”一席话,无异于于成龙的就职宣言。其一生所为,亦如斯言。虽然于成龙…  相似文献   

2.
噙着泪花,观罢19集电视连续剧《一代廉吏于成龙》,此公清风两袖,国而忘家,一身正气,令人兴叹,发人深省。感慨之余,翻开案前《清史稿》,历史上于成龙 的清官形象再次呈现在我的眼前。 于成龙,字北溟,号于山。明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生于山西永宁县穷山僻壤的一户农家。自幼丧父,母亲含辛茹苦将他抚养成人。永宁县即今之离石县,位于吕梁山脉西侧,荒凉凋零的恶劣环境锻铸了于成龙 的严气正性。他虽青灯黄卷,却直至45岁这年才被吏部选派为罗城知县,斯时为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 罗城地处广西九大山温热山林地带…  相似文献   

3.
去年年底,中央电视台一套节目在晚上黄金时间,播出了中央纪委、监察部电教中心和太原电视台联合摄制的19集电视连续剧《一代廉吏于成龙》,该剧成功地塑造了清朝初期“一代廉吏”于成龙勤政廉政的高大形象。由古视今,感慨万端。于成龙,生于1617年,卒于1684年,山西永宁(今山西离石县)人。在清朝顺治、康熙年间,他从“七品”广西罗城县令,一直擢升为“一品”两江总督,一生为政清廉,政绩突出,康熙在他生前和死后,都称他为“天下清官第一”。电视剧主题歌勾画出了他人生的缩影:“你为的是天下,想的是社稷,苦了自己;你穿的是旧…  相似文献   

4.
成龙刚刚进入影视圈时,只是一个替身演员。有一次,成龙起床迟了,在跑步赶往剧组的路上,突然有辆车停在他的面前。司机问他:“你是去罗维剧组吗?”成龙点头称是,司机冲他挥挥手让他上车。成龙说声“谢谢”拉开副驾座的门,他先是臀部坐到位置上,然后翘起双脚相互碰击以磕掉鞋底的泥土,避免弄脏别人的车子。车子继续往前开,这时后座上突然响起一个声音:“你叫什么名字?”成龙回头一看,他怎么也没有想到,正是大导演罗维。  相似文献   

5.
于成龙是山西永宁(今离石县)人,于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任广西罗城知县。罗城“偏处山隅,峦烟瘴雨”,传说北方人若去,“生还者十不一二”,亲朋劝他莫往。他以“古人义不辞难”相告,变卖部分家产,得银百两以作盘缠。行前他表示:“我此行决不以温饱为志,誓不昧‘天理良心’四字。”当时,罗城县城只有居民六家,全住茅屋。县衙中长满荒草,中堂、内宅也皆为茅屋,条件十分艰苦。于成龙从老家带去的几名壮仆,先后病死四人,剩下的大都弃他而去。  相似文献   

6.
《党课》2006,(2):16-17
在《封神演义》里,二郎神瞧不上土行孙。可是,任你二郎神有数十种的变化.却唯独钻不到地里面去。别看土行孙只有这一招,但却让八方神圣在关键时候也不得不仰仗他。猫跟虎比起来,可谓万般不如,但就是能上树。这就行了,任你老虎急死也拿老猫没得办法。快乐大叔看电视。看到有记者采访成龙,记者问成龙最怕什么,你猜成龙咋说,成龙说他怕虫子,  相似文献   

7.
于成龙(1617年-1684年),字北溟,山西永宁(今山西离石)人.他本是明朝崇祯年间的副榜贡生,清朝同治18年谒选为广西罗城知县,走上仕途时,他已45岁了.  相似文献   

8.
前段时间在中央电视台播出的电视连续剧《一代廉吏于成龙》,艺术地再现了于成龙自甘淡泊、勤政爱民的事迹。那么,历史上的于成龙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顺治十八年(1661年),于成龙被任命为广西罗城知县,虽说年已45岁,但仍“英气有余”,想做番事业。于成  相似文献   

9.
于成龙是山西永宁 (今离石县 )人,于清顺治十八年 (1661年 )任广西罗城知县。罗城“偏处山隅,峦烟瘴雨”,传说北方人若去,“生还者十不一二”,亲朋劝他莫往。他以“古人义不辞难”相告,变卖部分家产,得银百两以作盘缠。行前他表示:“我此行决不以温饱为志,誓不昧‘天理良心’四字。”当时,罗城县城只有居民六家,全住茅屋。县衙中长满荒草,中堂、内宅也皆为茅屋,条件十分艰苦。于成龙从老家带去的几名壮仆,先后病死四人,剩下的大都弃他而去。但于成龙“义不辞难”之志仍不动摇,堆土石为几案,在柱下支锅做饭,与当地百姓有盐…  相似文献   

10.
电视连续剧《一代廉吏于成龙》再现了康熙年间两江总督于成龙迭宕起伏、险象环生的官场生涯和催人泪下、荡气回肠的情感经历。历史上的于成龙曾被康熙皇帝誉为“天下廉吏第一”,在满清王朝腐败成风的官场上卓尔不群,特立独行,引领一股清风,实为难能可贵。以古为鉴,可知兴替。在当前全党开展的反腐败斗争中,领导干部们学一学于成龙是很有裨益的。造福一方 百姓拥戴顺治十八年(公元1661年),44岁的于成龙做了广西罗城知县。罗城地处山区,瑶、侗、汉杂居,民族之间械斗频繁,加之匪患成灾,县城只有6户人家、十几间草屋。他带着老家的…  相似文献   

11.
<正>1911年的夏天,奉天(今沈阳)官立东关模范学校放暑假了,同学们一个个高高兴兴地回家,而周恩来却"南望乡关归不得"。他多么思念家乡啊!他的同班同学、也是他少年时十分要好的朋友何履祯、何天章看出了他的心思,就邀约周恩来到他们家去度假和郊游。  相似文献   

12.
在贵州开发史上,西汉唐蒙堪称先驱者。在二千多年前,他从(棘人)道(今四川宜宾)开辟南夷道抵达(?)柯江(今北盘江),打开了中央王朝从巴蜀经夜郎到岭南地区南越的一条西南通道,其战略眼光和顽强精神,令人景仰。 唐蒙萌发开拓夜郎道的念头,很带戏剧性。汉武帝建元六年(前135),鄱阳令唐蒙奉命出使南越。汉武帝派使者去南越,目的在于寻找解决南越割据问题的办法。唐蒙身为县令,胸怀天下。他来到南越政治中  相似文献   

13.
郭庆晨 《奋斗》2001,(5):55-55
电视连续剧《一代廉吏于成龙》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官至巡抚的于成龙奉旨回乡葬母,马车上的十来个大箱子引起了向来时于成龙不满的同僚索伦的猜疑:平素一贫如洗于成龙。何以会携带这么多的东西回家呢?其中必然是金银财宝无疑,果然如此的话。于成龙的清廉之名便是装出来的了。于是。索伦追上前去,执意要查抄于成龙的行装,  相似文献   

14.
毛毛的《我的父亲邓小平》以散文诗般的语言记述了邓小平前半生的故事,融知识性、史料性于一体,是一本可读性较强的书。但在细枝末节方面,作者也有疏忽之处,今就发现的一处错误予以纠正。作者在第二十八章”到广西去”中写道:“1929年7月到8月间,正是地方盛夏酷暑之际,父亲奉党中央和中央军委的派遣,告别了妻子,坐南下的船。经过香港,赶赴广西。父亲乘船到香港后,立即与党的南方局取得联系。当时党中央的南方局设立在香港,负责广西、广东两省的工作。因为香港和上海一样,是租借地,因此便于我党的工作掩护。南方局的书记是贺昌…  相似文献   

15.
兰蓝 《党史天地》2009,(12):32-34
涂通今.1914年出生于福建长汀县涂坊乡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29年。毛泽东率领红四军第二次入闽路过涂坊时.15岁的涂通今就参加了少先队和县苏维埃宣传队。1932年,当涂通今为自己参加中国工农红军而激动不已的时候,上级并没有让他上前线去杀敌立功.而是让他参加了一个学习看护的考试。考试的题目是“为什么要学看护?”  相似文献   

16.
君子之勇     
清风慕竹 《前线》2014,(12):121-121
<正>唐咸通九年(868年),戍守桂州(今广西桂林)的徐州士卒推举庞勋为主帅发动兵变,叛军杀回徐州后,势力越来越大,许多州县望风而降。然而在泗州(今安徽泗县),他们却碰到了钉子,泗州刺史杜慆拒绝投降,誓死坚守。叛军将泗州团团包围,百姓纷纷南逃,然而有一位年近花甲的老者,却迎着逃难的人群向北而来。他驾一叶小舟,从水路穿越敌人的防线,进入到了战火纷飞的泗州城。这个人名叫辛谠,本在扬州隐居,听说好友杜慆被困,特地赶来看望,并决定与杜慆誓死共同保卫泗州。  相似文献   

17.
齐夫 《学习月刊》2012,(7):49-51
大中祥符七年(公元1014年),宋真宗率领百官从东京汴梁到安徽亳州去朝拜太清宫。浩浩荡荡的车马路过南京(今河南省商丘市),万人空巷,热闹非凡.男女老少争先恐后地跑去看皇帝,惟独有一个学生在应天府书院闭门不出.仍然埋头读书。几个要好的同学跑来叫他:“快去看皇帝啊,这是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千万不要错过!”但这个学生只随口说了句:“将来再见也不晚”.便头也不抬地继续读他的书了。  相似文献   

18.
暮云 《廉政瞭望》2014,(2):68-69
《十二生肖》上映时,成龙宣称那是他最后一部动作片。对于新上映的《警察故事2013》,成龙是这么解释的:原本没有打戏,自己是被导演骗了,拍着拍着加了许多。特警、水警、飞虎队、国际刑警……从影几十年,成龙演警察的故事两只手都数不过来,如今要演内地警察,自然有很多人想看,毕竟在曾经的香港电影中,内地警察的形象基本上都是睑谱化的,尤其是这张脸谱也经历了一些起伏和变化。  相似文献   

19.
康熙六年春天.于成龙从广西罗城县令升任四川合州知府。为了不惊动罗城百姓,于成龙骑着一头小毛驴,趁着夜色,悄悄地离开罗城,独自一人上了路。  相似文献   

20.
正一、东京反帝大同盟的骨干1909年,奉天首富家族戴家房子村老陈家长门又添了个大孙子,他就是被视为陈氏家族未来掌门人的陈卓毅。爷爷陈子章非常喜欢这个大孙子,到了该上学的年龄,亲自把他送到于家房子学校读书。15岁那年,他瞒过爷爷奶奶,乘家中运货的马车去了奉天,找到三叔陈楚才,从此在奉天同泽男中(今沈阳同泽中学)读书。1931年,陈卓毅和同学在奉天大帅府北后墙张贴传单时,被帅府警卫发现抓了起来。陈楚才把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