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被害预防在犯罪预防中的地位和作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犯罪人或潜在犯罪人为中心的犯罪预防和以被害人或潜在被害人为中心的被害预防是犯罪预防体系中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任何犯罪的发生,都是犯罪人与被害人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作用的结果。只有以动态的相互作用的观点去分析和理解被害预防才是全面的、科学的,才能充分发挥它在预防犯罪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被害预防之我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 被害预防的地位要想使被害预防发挥应有的作用 ,既不因遭漠视而不能发挥效用 ,也不因夸大而造成策略的误导 ,首先就要准确认识被害预防所应有的地位。被害预防观念的提出似乎是由于以犯罪人和潜在犯罪人为中心的传统犯罪对策久不见效 ,持续的犯罪增长也似乎宣告了传统犯罪对策的失败。有学者认为 ,因此预防被害模式已成为各国犯罪对策的重心转向。并且被害预防具有两项优势 :一是与犯罪预防相比 ,被害预防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 ,预防自己被害责无旁贷 ;二是从实际情况看 ,改变被害人或潜在被害人的行为比改变犯罪人或潜…  相似文献   

3.
犯罪人固然罪恶难赦、理当严惩,然而,如果从被害人及其被害预防的角度而言,被害人也应当努力消陈自己在刑事犯罪与被害过程中的“诱饵”作用,以有效地预防被害、预防犯罪。一、被害人“诱饵”作用的概念犯罪被害人的“诱饵”作用,是指犯罪被害人由于自身存在着易遭被害的易感性  相似文献   

4.
近十年来,随着预防犯罪研究的深入,加害人与被害人互动关系的规律被应用到预防犯罪研究中,开辟了从被害人角度研究预防犯罪的新途径,即被害预防。被害预防的主旨是克服被害人自身存在的不良状态,增强抗御犯罪的能力,从而预防和减少犯罪的发生,它关系到潜在被害人切身利益,是潜在被害人的自我防范活动,可根据本人条件因时因地灵活进行,不需要国家和社会投资,具有经济价值。被害预防的研究目前尚处于探索各类被害的具体举措上,本体论述较少,某些观点还存有较大分歧。本文拟对被害预防的概念、特征和普通刑事犯罪被害预防的一般举…  相似文献   

5.
预防犯罪是着眼于消除和诚少促使犯罪人和潜在犯罪人产生犯罪时机和实施犯罪各种因素和条件或从轻这类因素和条件的消极作用的活动。这是传统的减少犯罪的方式。而预防被害,是根据易被害个人和群体方面存在的一些个性特征,采取各种措施,防止他们实际遭受犯罪侵害的活动。预防被害和预防犯罪一样,是减少犯罪的两条根本途径中的重要一条。它一经产生,便在全球方兴未艾,各国犯罪对策的重心逐渐从预防犯罪向预防被害转移。  相似文献   

6.
犯罪被害人与犯罪被害预防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犯罪被害人是指受到犯罪人犯罪侵害遭到损害的人,具有犯罪被害性、犯罪和被害的互动性,有时还具有可罚性或可责性。犯罪被害人与犯罪人之间存在无关联和有关联两大模式。从生理分布看,一般男性比女性易被害,青少年比成年人易被害;从时间分布看,深夜和每年的10-12月被害的比例最高。犯罪被害预防有社会被害预防、群体被害预防、个体被害预防三个层次和被害前预防、被害中预防和被害后预防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7.
传统的犯罪预防论主要从犯罪人的角度预防犯罪,较少从被害人过错的角度出发达到预防犯罪。运用实证的方法,从典型的2010--2014年45例被害女大学生案件统计分析发现,案件类型多为恶性侵害女大学生人身权和财产权,时间上多为开学季和暑期,在空间上多为荒地偏僻处和加害人居住处。在案发原因中多因无预防意识,轻信陌生人,在出行中搭乘黑车导致被害。分析45例女大学生被害性因素中的诱发性和易感性因素中的类型,可从被害人角度出发采取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犯罪被害预防就是根据易被害人或称潜在被害人自身存在的个性特征,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他们实际遭受犯罪侵害.应惩治侵害未成年人的犯罪活动;完善监护制度,强化监护人职责,减少未成年人犯罪被害;加强未成年人自我保护教育,增强其自觉预防犯罪被害的意识和能力;消除和减少社会环境中不良因素的影响,减少未成年人犯罪被害.  相似文献   

9.
从被害人角度来研究犯罪预防问题,打破了传统刑事犯罪预防研究从犯罪人角度出发的格局。未成年被害人因其自身的特殊性,需要整个社会为其提供特殊的保护。未成年被害人从被害人到犯罪人的角色转换涉及犯罪学、社会学和心理学的问题,从这三个角度出发分析角色转换的原因,能够为预防犯罪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0.
伤害犯罪是一种常见多发的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稳定的暴力犯罪,是犯罪预防和控制的重点之一,也是学界研究的重要对象。然而传统的犯罪学研究侧重于犯罪人,而忽视了对其对立面——被害人的研究。事实上,伤害犯罪与被害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不可割离,有时甚至互为因果。因而要有效预防控制伤害犯罪,更好地维护社会治安稳定,需要探讨伤害犯罪及其被害人的特征,在了解伤害犯罪被害人过错及被害性的类型、特征的基础上,从社会、社区、个体三个层面构建被害预防体系。  相似文献   

11.
论被害人过错与犯罪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犯罪侵害与被害是犯罪问题的两个方面 ,然而现实生活中人们更多地是关注犯罪侵害 ,而对犯罪被害及其与犯罪侵害间的关系的关注尚很不够。认定被害人有无过错需要把握三个条件。在司法实践中 ,被害人过错大致有挑衅、激将、贪欲、报复、失态这几种表现形式 ,其在犯罪的发生中起着诱发犯罪意识、创造犯罪实施的条件、降低犯罪实施的风险等作用。研究被害人过错、减少被害人过错 ,对预防犯罪、降低犯罪侵害的危害程度有着重要意义。为此应提高社会成员对被害人过错的认识 ,增强对犯罪的辨别力、免疫力和抵抗力 ,建立被害人过错责任机制。  相似文献   

12.
犯罪被害人责任是一个尚未受到广泛关注和接受的概念,但是随着犯罪被害人学的发展,社会互动理论、被害性理论等充分论证了犯罪被害人责任存在的可能性和合理性,世界上一些国家也通过立法肯定了犯罪被害人责任的存在。认定犯罪被害人责任有助于强化广大潜在犯罪被害人的责任意识和防范意识,有助于构建科学的犯罪预防模式,实现刑罚正义和社会正义。为了将犯罪被害人责任应用于实践,需要首先明确犯罪被害人责任的判断标准,然后对犯罪被害人责任进行分类,最后通过立法、司法等环节建立我国的犯罪被害人责任追究制度。  相似文献   

13.
犯罪防治与和谐社会构建——中日犯罪学研讨会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犯罪防治与和谐社会构建为主题,中日犯罪学研讨会着重对三个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和谐社会与恢复性司法、和谐社会与刑事政策、和谐社会与跨境犯罪.其中关于和谐社会的构建、被害人权利保护、未成年人犯罪、社区矫正等问题是与会者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14.
从刑事被害人学的角度而言,绑架犯罪与被害人的主观性特征息息相关。只有减少被害人的被害易感性、被害诱发性、被害受容性,才能做到绑架犯罪个体被害的有效预防。  相似文献   

15.
被害预防是以被害人为中心的、对各种致害因素的预防。它突破了传统的预防思路,对于加强预防犯罪工作、减少和控制抢劫犯罪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犯罪被害人调查是解决犯罪黑数问题 ,弥补刑事司法统计不足的有效方法 ,同时 ,也将为犯罪和被害问题的研究提供翔实的材料。犯罪被害人调查应明确调查的内容、案件类型、对象、方法、程序和机关 ,对调查资料的管理、使用和发布也要具体规范 ,以使全国犯罪被害人的调查能够正常运作。  相似文献   

17.
青少年网络被害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犯罪预防和控制应立足于犯罪、被害和国家三元结构,被害人是犯罪预防体系的构成要素之一。青少年网络被害包括精神性被害和物质性被害,青少年易遭网络被害的原因与其年龄、生理、心理特征紧密相关,具有网络被害性、加害与被害的互动性和被害的高发性和被害类型的特定性等特征。青少年网络被害预防包括社会被害预防、群体被害预防和个体被害预防三方面。  相似文献   

18.
刑事被害人作为犯罪行为系统中的重要一极 ,是整个刑事法学所共同关注的理论课题。因此 ,刑事被害人理论是一个体系化的理论结构。刑事被害人理论的体系结构 ,应当以犯罪被害人学为前锋 ,以刑法学和刑事诉讼法学为主体 ,以刑事执行法学为补充。当前 ,我国的刑事被害人理论虽然有了一定的发展 ,但由于刑法学和刑事执行法学对刑事被害人缺乏应有的关注 ,我国的刑事被害人理论体系因此尚难以形成  相似文献   

19.
对被害人的研究是对社会犯罪现象的一个研究角度,犯罪与被害都不是一个绝对静止的概念,二者是社会互动过程中的一对矛盾体,既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研究被害人的心理演变,提高防范被害的意识,减少被害的发生,亦即减少了犯罪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