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要实现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必须抓住自主创新这个主线,中小企业是我国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力量,而创新是“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灵魂。现阶段“专精特新”企业已成为提升我国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的基础性力量,是我国大中小协同发展产业生态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进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引领更多的创新型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之路对于在东北全面振兴中实现自主创新,巩固存量、拓展增量,增强地区经济发展活力意义重大。从发展路径看,要从吉林省现有的产业基础和发展现状出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力:实行创新能力提升工程,切实提高企业创新能力;进一步构建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政策体系;提高产业协调性,建立协同创新产业生态;强化数字赋能,引导鼓励企业加快数字化转型;创新金融服务模式,提升金融服务质量;加快人才引育汇聚,提供人才支撑保障。  相似文献   

2.
发展高新技术是实现山西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针对目前山西高新技术产业总量小、规模效益差、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等缺陷,应在产业结构上,加快高耗能产业退出的步伐;在技术层次上,加快技术创新和自主创新相结合;在发展方式上,建立循环经济发展体系;在消费模式上,要与环保、节能、高科技消费相结合,不断提升山西可持续发展的高新技术含量。  相似文献   

3.
文化软实力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红色旅游是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信息化建设是加快红色旅游发展的必经之路,红色旅游的进一步发展将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竞争力,进一步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七大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和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加强安庆区域自主创新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安庆追赶跨越目标的必然要求,加强安庆区域自主创新关键是加快安庆产业集群建设,重点是加快安庆创新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5.
《学习月刊》2014,(1):56-56
该书以产权改革为核心,讨论了土地确权,国有企业的进一步改革,民营企业的产权维护,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城镇化,自主创新,产业升级,社会资本的创造等问题;  相似文献   

6.
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的综合国力有了较大的提升.在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我们特别需要做到的不仅是经济和科技持续高速发展,还包括主动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并进一步依靠我们的文化去支撑我国的硬实力.提升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重大的原则问题,这就是:第一,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要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第二,要以继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为基础;第三,要以维护和实现国家利益为核心;第四,要以不断推进文化自主创新为关键;第五,要以积极借鉴国际先进经验为助力.  相似文献   

7.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也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我国民营企业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提高民营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对提高我国经济竞争力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面对良营企业自主创新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要把自主创新的“国家意志”变为民营企业的“自主行为”,使民营企业经营活动更加贴近市场,增强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信息化已成为综合国力的标志和世界各国追逐的焦点。加速发展我国的信息技术产业,赶上世界新技术革命潮流是我们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文章从知识经济兴起使信息化在未来经济社会中占据重要的作用进行分析,对我国现有信息产业现状和存在问题提出建议与对策,包括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更新观念,提高认识;制订正确的信息产业发展目标;制定完善的相关法律等等。并以此为契机,使其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我国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升级人进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相似文献   

9.
晓舟  张守山 《实践》2014,(2):32-32
高技能人才是我国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行各业产业大军的优秀代表,是技术工人队伍的核心骨干。在大力倡导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时代背景下,更多更快地培养高技能人才,已成为我国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的战略举措。  相似文献   

10.
<正>改革开放以来,技术创新使我国经济和企业得以快速发展,自主创新能力大大提高。但是,与国际上的众多知名企业相比,我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存在较大的差距,自主创新的氛围还不够浓厚,自主创新的动力尚显不足,自主创新的政策还有待完善与改进。因此,必须营造良好的企业自主创新的氛围以尽快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进而提高我国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国家的综合国力。  相似文献   

11.
着力推进中小企业自主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善乔 《唯实》2006,(8):33-37
中小企业是我国市场经济中最具活力的部分。着力推进中小企业自主创新,是加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升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要。要通过制度创新,增强中小企业的创新意识,改善中小企业自主创新的社会环境、政策环境和法治环境,提升中小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长春市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全面提升,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及农村经济发展。但当前仍存在基层农技推广体系不健全、智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薄弱等问题。对此,应协同域内种业创新力量全面打造“北繁硅谷”,加速提升种业自主创新能力和综合竞争力;切实加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队伍建设,全面提高长春市农业科技水平;充分发挥本地产业资源优势,不断为农业强市建设注入新动能;强化政策支撑,有效整合资源,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更好地发挥农高区辐射带动作用。  相似文献   

13.
自主创新是国家核心竞争力之一,是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自主创新能力将直接决定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强弱大小。大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已成为我国“十一五”时期的主要战略任务,应从舆论宣传、资金投入、人力资源开发、机制体制创新等几个方面入手,不断提高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4.
全球化进程的推进使各个国家综合国力的竞争越来越激烈。生态文明作为一种绿色竞争力,对我国提升国家硬实力和软实力具有重要意义,是我国应对各种“中国生态威胁论”,走和平发展道路,解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资源约束,提升综合国力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5.
自主创新是国家核心竞争力之一,是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自主创新能力将直接决定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强弱大小.大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已成为我国"十一五"时期的主要战略任务,应从舆论宣传、资金投入、人力资源开发、机制体制创新等几个方面入手,不断提高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6.
人文荟萃     
■我国综合国力全球排名第七  据《中国青年报》报道,我国的综合国力到底有多强?世纪之交的中国在世界发展进程中到底处于什么位置?由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综合国力课题组”刚刚发表的《综合国力评估系统工程研究报告》在对美、日、中、俄、德、法、英7国的综合国力研究评估后得出结论认为,美国的综合国力居世界第一位,其综合国力遥遥领先于其他六国;日本居第二位,其综合国力值约等于美国的60%;法、英、德基本在一个水平上,其综合国力约等于美国的一半;俄罗斯的综合国力接近美国的40%,居于中国之前;中国的综合国力值居7国…  相似文献   

17.
“十一五”规划《建议》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学技术发展的基点和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在持续快速增长的同时,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但也面临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本文从制约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因素出发,提出了提升我国产业技术水平的关键在于全面增强自主创新。  相似文献   

18.
《支部生活》2008,(10):22-22
烟草产业是云南最重要的支柱产业,是云南发展不可替代的重要支撑,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巩固烟草产业在云南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支柱地位不动摇,是云南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要求。我省烟草产业的改革发展不仅不能松懈,还要进一步加大力度;烟草产业的作用不仅不能减弱,还要进一步增强;云南烟草在国内外的产业地位不仅不能降低,还要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19.
理论窗     
《求贤》2014,(11):56-56
海外人才权威调查报告 华侨华人专业人士这一群体是我国招才引智的巨大“资源库”。吸引他们回归或调动其发挥作用,可以促进国内的科技创新、技术突破、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等。为了进一步加快实施国家人才强国战略和创新驱动战略,本报告首次对海外华侨华^专业人士群体展开最新、最全面的系统化研究,厘清其分布、现状、特点和未来发展趋势,为充分发挥其作用和推进我国侨务工作的开展提供富有价俏的建议,为我国制定国际人才吸纳政策和措施提供及时有效的分析和研究成果,以充分激活创新驱动力,打造人才竞争力,提升综合国力。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要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促进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同时要提升产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层次和水平。在世界各国合作日益紧密和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背景下,双向直接投资协同发展为我国全球价值链地位提升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双向直接投资可以通过产业共生效应和双重技术溢出效应促进我国价值链向中高端升级,实现我国在更高水平上开放。当前,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没有变,要持续推动我国国际分工地位的攀升,应坚持双向直接投资协同发展,明确制定差异化发展战略,在优化双向直接投资产业布局的基础上构建基于技术溢出的自主创新机制,进一步深化国际区域合作战略,加快我国产业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地位攀升的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