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道德教育生活化的回归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邵广侠 《理论学刊》2006,1(8):68-69
我国在基础教育改革中明确提出道德教育生活化的主张,指出德育要为学生的生活服务,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并引导学生的生活。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里,也把贴近生活、贴近未成年人作为加强和改进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原则之一。但是,在道德教育回归何种生活的问题上却见仁见智。如有人主张回归到现象学哲学意义上的生活世界;有人主张回归到经验意义上的生活世界。那么,道德教育应回归何种生活?我们的回答是:回归现实的生活,回归主体的生活,回归有意义的生活。一、道德教育应回归现实的生活生活道德…  相似文献   

2.
魏大乔 《唯实》2006,(5):60-62
社会主义制度下加强青年学生道德教育,是贯彻"以德治国"的重要内容,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基础工程,是保证富民强国的长期任务.当前青年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重视道德知识传授而忽视道德品质培养等问题,因此,应当更加注重青年学生道德教育的人本化、生活化、层次化和开放性.  相似文献   

3.
试谈学校道德教育的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校道德教育既是整个社会道德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又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我国社会的进一步变革和发展、世界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趋势、当代学生思想发展以及学校道德教育本身的发展都要求新世纪初的学校道德教育要与时俱进,走向现代化,并使其呈现出主体化、人本化、生活化、个性化、民主化、开放化、网络化等趋势.为此,就必须对学校道德教育方式在观念、内容、过程、方式等方面进行创新.  相似文献   

4.
多元文化背景下我国高校道德教育面临新的困难与挑战,主要包括高校知识化的德育目标与生活化的德育目的相偏离,道德教育内容与大学生的道德需要相脱节,道德教育方法与大学生的主体性要求相矛盾。解决当前高校德育困境的主要措施在于着力构建生活化的德育目标和德育内容,不断创新大学生道德教育的方式方法,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5.
生活性、人文性、实践性、开放性是新课标强调的四个基本特征,而生活化教学又涵盖了这四个方面,因此,我们要在教学中贯穿"生活化"理念,让思想政治课真正回归生活,提高学生分析、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本文简要阐述了新课程必修模块的主要内容和教学生活化的含义,重点提出了教学生活化的实施策略即做到教学观念、...  相似文献   

6.
借鉴与超越:价值澄清理论对我国高校德育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价值澄清学派是20世纪美国最有影响的道德教育理论流派之一.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全面理解价值澄清理论的真实蕴涵,探索该理论的核心思想,有助于我们借鉴其合理内核,以促进我国高校德育模式创新:树立"以生为本"的主体性德育观,激励个体追求有意义的生活;开发与设计"生活化"德育课程,引领学生的价值生成;改进德育方法,注重价值观甄选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7.
林莉 《学习月刊》2014,(6):98-99
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就是高校在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立足于学生的现实生活,关注学生的生活状况,关心学生的生活质量,引导学生的生活实践,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的生活世界密切结合起来,充分利用蕴含在生活中的丰富的教育资源,引导学生更好、  相似文献   

8.
生活世界是道德教育存在价值和意义的源泉。道德教育必须通过自己特有的方式面向生活,才能实现道德教育自身的发展并发挥道德教育对现实的超越作用。回归生活的道德教育是建立在对生活世界超越的基础上,道德教育的"自我批判"是道德教育回归生活世界的基本方式。  相似文献   

9.
家庭以其生活化的教育,生动的榜样示范性,在道德教育中无疑具有天然的优势。但社会转型给家庭德育带来了一些困惑,家庭成了学校智育的延伸。优化我国的家庭道德教育措施,如提高认识,转变观念,树立全新的家庭德育观;优化家庭德育内容,适应社会转型的需要;提高家长素质,措施建立现代家庭德育体制;批判地继承中外家庭道德教育思想,探索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家庭德育模式。  相似文献   

10.
所谓学校德育生活化,是指以学生的实际年龄特征和生活为依据,从学生的认知、理解、体验、感悟、交往和实践出发,开发利用现代生活资源,关注人的现实生活的需要,不空洞说教,不脱离学生生活,制订符合学生生活实际的德育目标,提高德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1.
生活是道德的源泉,道德教育与生活世界密切联系,今天的道德教育部分偏离生活世界,造成道德教育结果的偏差。只有克服道德教育与生活世界的疏离,将道德知识教育与生活世界的道德教育结合起来,才能达成道德教育的预期目标,即培养有道德的人。  相似文献   

12.
传统美德是现代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价值资源。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文化根基,也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不可缺少的道德文化根基。加强传统美德教育是传统美德在现代社会断层、现代社会道德生活方式的嬗变、现代社会个体生活方式的蜕变和现代道德教育的迷茫的要求。因此,要充分发挥中国传统美德在现代道德教育中的作用,努力探索现代道德教育方法。  相似文献   

13.
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以德治国"重要思想,给学校大力加强青少年学生的道德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必须增强抓好青少年学生道德教育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大力加强中小学的道德教育,要在具体实施中给道德教育定好位,处理好道德教育与其他教育的关系;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分层次分阶段进行教育;要切实提高道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利用一切教育渠道形成合力,全方位推进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14.
重智轻德的教育是一种与社会生活完全脱节的教育,真正的德育是在生活的实践中培育出来的,能够面向社会生活大环境的教育。学校德育要回归生活,那么学校德育生活化就是提高学校德育实效性的直接主张,本文从德育生活化的目标、内容、途径、方法与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来论述小学德育生活化的有效性对策。  相似文献   

15.
道德需要是人接受道德教育和道德规范的心理基础,是道德发生、发展的内部驱动力。增强大学生道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必须深入学生的心灵,激发、唤醒学生的道德需要,切实加强学生道德需要的培养。笔者以为,在道德教育过程中,应当认清必要性,明确道德需要培养的重要地位;把握二重性,突出道德需要培养的主体作用;遵循规律性,创设道德需要培养的教育情境。  相似文献   

16.
道德教育是一项成人成己的系统化社会工程,具有提升道德人格的重要人文养成意义。要在主客二分的认识论模式扬弃中进行道德教育的工具论批判,要在视域融合的释义学分析中进行道德教育的存在论阐释,要在立足日常生活世界的世俗化探讨中进行道德教育的人义论建构,等等,并由此展开对当前道德教育的哲学反思。这种哲学反思对在充满流动性和不确定性的后现代社会中重塑富有生机与活力的公共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是中国的未来和希望,应当高度重视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问题当代大学生思想活跃、视野开阔、乐于助人、追求进步、爱国爱家,已经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一支生力军。但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一些大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还存在不文明或不道德的行为,这让人忧心忡忡。我国是一个注重道德教育传统的国家,许多小学生都能讲出类似“孔融让梨”的动人故事。但目前道德教育,特别是大学生道德教育还存在很多“盲区”。一部分大学生小到不懂得谦让、不太讲卫生,大到竞争的压力使得道德尴尬地退居二线。这对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提出了严峻课题。大学生是中…  相似文献   

18.
习近平强调,"一种价值观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融入社会生活,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因此,高校在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过程中,要以生活化为向度,分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活化培育的困境,探索化解之道,有针对性提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活化培育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9.
美国道德教育三大学派之一的价值观澄清学派兴起于本世纪六十年代,现已成为美国道德心理和道德教育研究中较为突出的一个学派。这一学派把道德看作是一种能力,一种对道德价值观进行独立选择的综合能力,将道德教育视为发展个人独立作出价值选择能力的过程,因此被人称为“面向能力的道德教育”。 价值观澄清学派注重学生自我教育、自我选择、自我澄清在学生发展道德品质过程中的作用,因此,认为采用道德价值观的方法是不可取的。因为这样就会轻视学生  相似文献   

20.
高校既是道德教育研究的重要平台,又是培育具有高尚道德情操的社会主义新人的实践基地。在新的历史节点上,更应该深化高校教育的道德意蕴,使其肩负起"立德树人"的重任。在生成性理论的指导下,规划高校道德教育的课堂内容及设置方向,调整教学形式,重新发掘环境中道德教育的有用资源,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作用,改变当前高校道德教育重预设而轻生成、重分数而轻人文、重实体而轻关系、重灌输而轻创造的现状,为高校道德教育创新发展提供新路径,使高校道德教育因时而变,在动态生成中不断超越学生原有的道德认知水平,形成新的道德意义,真正做到教育适应学生个体的发展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