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1年,我从到三明工作的第一天起,就被三明这个享有“中国绿都”、“绿色宝库”美誉的生态环境所吸引,被三明这块红土地上厚重而又璀璨的红色文化所打动。  相似文献   

2.
李烨 《世纪桥》2023,(9):74-76
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是中华民族历史演进的延续,是中国近代以来历经沧桑从低谷走向复兴的真实记录。红色文化资源产生于党在各个历史时期的革命进程当中,其具有历史传承和政治文化外显的双重功能。将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四史”教育,本质在于教育主体通过红色文化资源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回应高校全面育人的实效诉求。从内在逻辑关系、现实意义和实践探索三个维度进行研究,以期能够为红色文化资源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学理性研究进行补充,为“四史”教育的开展和相关研究提供建议和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3.
绿色住宅“绿色住宅”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居住概念,在规划设计上,它充分考虑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在项目建设中,采用节水设施、节能环保建材;提高绿化率,最大限度地保留自然水面,合理处理生活污水和垃圾并循环利用,将“环保”、“生态”理念融于居住区建设之中。随着中国房地产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一些房地产开发商打出了“绿色  相似文献   

4.
绿色文明论     
在绿色文化观念支配下,整个世界出现了绿色政治、绿色经济、绿色科技、绿色管理等绿色浪潮。社会文明绿色化,这是时代发展的潮流。绿色文明对中国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中国唯有顺应这一潮流,才能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党建文汇》2007,(11):18-19
党的十七大代表和专家们在学习讨论胡锦涛同志作的十七大报告时,总结提炼了许多新提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建设”到“发展” 十七大报告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表述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词之变,饱含着深刻内涵,在这一新的理念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由经济建设、政治建设、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八大报告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五位一体”的战略高度,提出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这是党的十八大的突出亮点,体现了科学发展观要求,顺应了人民群众期待,也为环境保护事业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强大动力。  相似文献   

7.
德国法兰克福一名6岁的一年级新生小奥茨刚刚到学校注册报到,就领到了一册看上去有点特别的绿色封皮的“绿色记事本”。“绿色记事本”的封面一片翠绿,上面印有森林、草原、草地和田野。老师告诉孩子们:这不是一本供写字或做作业的练习本,也不是一般的日记本,更不是一本画册,而是让孩子们记“环保周记”的。老师还特别介绍,“绿色记事本”是用再生纸制成的,原料是废纸和垃圾。因而用不着耗费大量木材,这就意味着不必砍伐宝贵的森林。  相似文献   

8.
王友洛 《学习论坛》2009,25(11):5-8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引领中国发展进步的道路。加深对这一重要论断的认识,需要多角度多层面地梳理和展示我们党带领人民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所实行的深刻变革和取得的伟大成就。就深刻变革来说,就是实现四大历史性转变,即: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封闭半封闭到改革开放、从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从片面追求GDP到科学发展的历史性转变。以四大历史性转变为动力,经济建设从“濒于崩溃的边缘”到“当惊世界殊”;政治建设从人治到法治;文化建设从单一封闭到繁荣开放;社会建设从未曾破题到强力推进,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相似文献   

9.
从政治体制改革到政治文明建设 ,标志着政治思维和政治实践的重大创新 ,真正实现了从“政治革命”到政治建设的根本性转变。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必须着眼于世界政治文明发展和与其他民族政治文明的交往 ,以借鉴其有益成果并使自己的发展合于世界政治文明发展潮流 ;同时亦必立足于中华民族政治文明发展的优秀传统 ,以使这种文明真正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相似文献   

10.
邱任 《求是》1999,(16)
多少年来,南来北往于铁道线上的墨绿色旅客列车,曾是点缀祖国山河的一道道风景线。人们喜称“绿色的长龙”。然而,曾几何时,“绿色的长龙”风光不再。一列列风驰电掣的旅客列车,变换出亮丽的红色、清新的蓝色。列车颜色的变化,带给旅客的或许只是视觉上、心理上的不同感受,而对一个置身其中的“老铁路”来说,从中感触到的则是人民铁路50年发展变化的轨迹。记得那是1962年夏天,我从部队复员,来到成立不久的长沙客运段,当上了列车员。我的新“战场”,就是那绿色的普通客车车厢。那时工作条件还很差。一到夏天,太阳一晒,整…  相似文献   

11.
红色是中国共产党鲜明的政治底色。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于稳固党的长期执政地位、推进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这一时代课题,鲜明地提出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红色”话语。在“红色”话语中,“用好红色资源”是基本前提,“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是核心要义,“以党永不变质确保红色江山永不变色”是价值旨归。新征程上,深入探析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红色”话语的内在逻辑,对于我们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与坚定,努力创造无愧于历史和人民的新业绩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保定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具有悠久革命历史和优良的传统,红色文化资源丰富。充分发挥红色文化在大学生党员培养中的作用,有利于增强学生党员的政治认同感、培养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品格和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借力红色文化优势,通过开展“五个一”“红色文化周”等活动,建立“红色文化”实践基地等,可增强学生党员的政治认同感、先进性意识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引导学生党员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13.
李月媚 《新长征》2007,(6):54-55
构建和谐社会己成为中国政府社会建设的新理念。在中国发展的关键时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理念的提出,充满了现代社会的政治智慧,既是开阔政治视野下的理性选择,更是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内在需求。构建和谐社会,关注民权、民生,也是“两会”中最强的声音。然而构建和谐社会是一个复杂艰巨的系统工程,涉及到我国政治、经济、文化方方面面的建设。  相似文献   

14.
周旭 《新湘评论》2006,(9):51-51
“红色文化”作为文化的一种特殊类型,其丰富的内容可以分为物质“红色文化”及非物质“红色文化”。物质“红色文化”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过程中创造出来或所使用的器物,如遵义会议旧址、中共湘区委员会旧址等。非物质“红色文化”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过程中指导人们互动与解决困难的知识、信仰、价值和规范,如工农红军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歌曲等。  相似文献   

15.
《学习导报》2012,(11):36-37
党的十七大以来,从第九次省党代会到第十次省党代会,湖南经济社会发展的这五年,合奏富民强省主旋律,唱响科学发展最强音,从“一化三基”的大力实施,到“四化两型”的创新探索,发展战略不断调适,更加合乎实情;从坚守粮食生产、保护生态、节能减排、保障民生“四条底线”,到实现优化发展、创新发展、绿色发展、人本发展“四个发展”,发展路径不断明晰,更加鼓舞人心;从建设经济强省、文化强省、教育强省“三个强省”,到建设绿色湖南、创新型湖南、数字湖南和法治湖南“四个湖南”,发展目标不断明确,更加异彩纷呈;从“弯道超车”的奋力赶超,到“高铁时代”的加速前行,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又好又快疾驶的湘江巨轮,驶入了新的历史航道。  相似文献   

16.
对于人们出行来说,公共汽车是主要的代步工具。然而,只要稍加注意便不难发现,如今马上跑着的许多公共汽车都在明显位置注有“清洁燃料车”的字样。那么,这种清洁燃料车在与使用了几十年的汽油车、柴油车有什么区别?它对城市环境保护有哪些积极的保进作用?北京公交总公司又是如何加紧实施“绿色公交”工程的呢?“绿色公交”──城市环保的重要课题历史发展到今天,人们对环保问题有了越来越清醒的认识。环境资源的保护和科学利用不仅是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也是人类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人们把关注的目光…  相似文献   

17.
《党课》2010,(2):51-51
非公企业比例达98%的江苏省昆山市,着力构建一支有影响力、有战斗力的“红色方阵”,在新形势下把党的政治要求、企业的发展需求和党员的个人追求有机结合起来,特别是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红色方阵”起到了同频共振、危中求进、稳定基础的核心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目标、内容和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在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推进的同时,中国的政治建设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从“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到“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再到“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以及改革完善党的执政方式、加强权力制约监督机制建设等具体任务的提出,表明我们已经彻底告别改革开放以前那种政治建设的整体挫折局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驶入了快车道。  相似文献   

19.
王大鹏 《廉政瞭望》2012,(23):44-45
最美的其实是人 “美丽中国”一词虽然出现在报告的第八部分即生态文明部分,但是如果把对“美丽中国”的理解仅限于自然环境,那就太局限了。历史地看,这是中国经济从“快”到“好”、从“好”到“美”发展的重大转折,是从非均衡增长向均衡发展转变的重要宣示。  相似文献   

20.
面孔     
《廉政瞭望》2011,(10):8-8
蒋南翔:开创新清华 清华百年,蒋南翔是一个绕不开的人物。从1952年起,他领导清华近14年,重视先进科学技术的发展,强调“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并首创政治辅导员制度,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红色工程师”,影响极其深远。有文妾评论说:“今天的清华,仍然是蒋校长的清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