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各级领导干部要主动适应信息化要求、强化互联网思维,不断提高对互联网规律的把握能力、对网络舆论的引导能力、对信息化发展的驾驭能力、对网络安全的保障能力。作为新时代党员领导干部,必须主动适应网络信息时代发展趋势,大力提升自身的网络素养,勇当“网络范儿”。当真懂网的“范儿”,用专业的眼光把握网络“舆情脉搏”。把握“舆情脉搏”是“真懂网”的内在要求和重要内容。首先,要不断提高应对网络舆情的意识。  相似文献   

2.
《世纪桥》2016,(3)
目前,网络舆情空前活跃,社会影响越来越大,对政府管理提出了很大的挑战。对网络舆情进行健康地引导和正确地应对,是政府应尽的职责,也是社会健康发展的迫切需要。因此,对于各级政府和广大公务员来说,很有必要学习和提高掌控网络舆情的能力。本文首先阐述了当前我国网络舆情的发展情况,在此基础上,提出提高掌控网络舆情能力的具体措施:提高重视网络舆情的政治敏感度,网络舆情引导的基本方法,应对网络舆情的具体措施,办好政府网站,加强网络伦理建设,教育引导与依法处理相结合。  相似文献   

3.
在以互联网、手机等为代表的新兴媒体的影响日益扩展的态势下,如何有效地应对网络舆情成为各级政府必须面对的问题。基于这样的视角,以系统性的思维多维度地探讨我国政府有效应对网络舆情的对策就尤为必要。各级政府应该准确把握网络舆情的基本内涵,明确界定网络舆情应对的基本原则,深入探讨网络舆情的形成发展规律。并且还要充分发挥网络“意见领袖”的影响,加强应对网络舆情的队伍建设及相应的体制机制建设。  相似文献   

4.
朱文川 《江淮》2012,(4):42-43
教学目的:随着互联网的日益普及,网络舆论在社会舆论格局中日渐形成主导地位。如何妥善应对网络舆情,成为各级党组织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什么是网络舆情?各级党组织如何建立系统化、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的网络舆情应对机制?我们请朱文川同志为我们讲一课。  相似文献   

5.
应对网络舆情危机的反应是对领导干部应急处突能力的一种考验。适度反应行为研究则是把领导干部应对网络舆情危机的行为构成要件作为着力点,分别从危机反应态度、危机反应速度、危机反应程度和危机反应效果四个方面,梳理应对网络舆情危机的适度性原则和策略,以减少网络舆情危机带来的不良影响。而要真正形成领导干部网络舆情危机的适度反应,就要有涵盖规范机制、预警机制、引导机制、协调联动机制和善后处置机制等在内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6.
杨旭年 《共产党人》2013,(Z1):39-40
正当前,在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时代,网络日益成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为公众揭露问题、评议时政、发表见解、表达诉求提供了便利,任何机构和公众人物都无法忽视它的存在。如何直面网络舆论的巨大影响力,保持政府的公信力与话语权,努力提升网络舆论应对能力,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成为领导干部必须面对的新课题。新兴媒体时代社会舆情发展对领导干部网络舆论应对能力带来巨大挑战  相似文献   

7.
当前,新媒体技术正改变着社会舆论场的生成方式,对各级领导干部舆情引导能力的素质提出了新要求.新媒体环境特点对领导干部舆情引导力是个挑战.对此,领导干部不但要具备舆情引导能力的基本素质,还必须具有一些特殊素质,在新媒体环境中才能提高舆情引导力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舆情已经成为网络民意的晴雨表,网络舆情对群体性事件的形成途径和传播方式产生巨大影响,各级党委和政府要通过对网络舆情的正确引导与控制,来预防和化解群体性事件。具体措施主要包括:加强对网络舆情的监测和预警;建立健全网络舆情引导机制;提高有效应对和控制网络舆情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网络舆情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对现实世界产生巨大的影响,成为政府决策的重要资源,有效应对网络舆情将是地方政府执政的重要体现。如何提高地方政府应对网络舆情的能力,加强对网络舆情的及时监测,有效引导并积极化解网络舆情危机,对于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国家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当今时代是互联网时代,互联网深刻变革了人类社会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也改变了社会治理方式。面对互联网时代,党的各级领导干部要学网、懂网、用网,大力提升网络知识、网络技能、网络政治、网络舆情和网络安全等方面的素养,善于运用互联网开展工作,全面增强网络执政能力,既要“政治过硬”,又要“本领高强”,为推进新时代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1.
网络舆情在政治选举中发挥出巨大的作用。本文首先对网络舆情进行重新定义,指出网络舆情在环境与介质、根源与本质、产生与发展、联系与效果四个方面的涵义。其次,以美国、伊朗、埃及等国家的政治竞选为例,说明网络舆情对于政治选举产生的巨大影响,阐述网络舆情在不同政治选举中发挥不同作用、产生不同效果,指出网络舆情应对能力的重要性,并且从挖掘本质根源与更新思想观念、改革方式方法与完善团队建设、利用先进技术与提高人员素质、区分轻重缓急与预防突发事件等四个方面分析如何提高网络舆情应对能力。最后指出网络舆情应对能力是政府或政党的基本能力之一,面对互联网新媒体时代引发的根本性变化,政府或政党必须重视网络舆情的作用,并且积极主动科学应对,才能够有效提高政治选举获胜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2.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进入了关键的发展时期,社会利益关系趋于复杂和多样化,各种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日益显现。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经过网络传播,立即引起众多网民关注,迅速形成舆论焦点,网络舆情正在成为当今时代的新主流媒体。网络舆情拓展了民意表达空间,成为党和政府科学决策的重要依据。但是,网络舆情如同一把双刃剑,既有利于改进政府工作,推进民主政治建设,也会给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带来不利影响。如何加强引导,确保网络舆情健康发展,成为各级领导干部面对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3.
《理论建设》2012,(5):103-105
由于互联网的快速普及和深入发展,网络已经成为社会信息传播的主要方式之一,网民已经成为社会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二者进而形成网络舆情,深刻地改变了原有的社会舆论形态。面对如火如荼的网络舆情,如果地方党委及政府相关部门重视网络民意,正确及时引导网络舆情,互联网就能成为党委和政府了解民情,倾听民声,疏导民怨,采纳民智的好桥梁,成为党委政府科学决策参考、创新社会管理的好窗口。如何应对复杂多变的网络舆情,已成为地方党政部门执政能力的一个重要体现。需要以典型案例为实证,分析地方党政部门应对网络舆情的得与失,经验与教训,以总结出应对网络舆情的原则与策略。  相似文献   

14.
《世纪桥》2015,(10)
舆情是真正的来自民间的、普通老百姓的声音,在信息快速传播和自媒体快速发展的今天,网络给我们的社会带来了深刻的变革,也给领导干部舆情的应对工作带来了新挑战,如何应对、处置舆情是时代对领导干部的新考验,本文从互联网给生活世界带来的新变化为切入点,阐释了领导干部在舆情应对的过程中的不足与缺失,并系统地提出了具体的策略与措施。  相似文献   

15.
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网民群体的不断壮大,网络已成为公众参与社会管理的一个重要平台,新形势下如何不断提升快速应对网络舆情、正确引导网上舆论、及时有效处理网络舆情,是各级领导必须面对和快速适应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16.
各级领导干部必须不断提高新兴媒体运用能力,特别是利用新兴媒体收集信息的能力、舆论引导能力、网络监督能力和新兴媒体应对能力。要提高运用能力,领导干部必须对新兴媒体有正确的认识和足够的重视,并且掌握媒体传播规律,与此同时,政府要打造平台,为领导干部提高新兴媒体运用能力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7.
今年来,网络舆情热点层出不穷,涉及的地域、内容十分广泛,成为现实世界的折射和社会舆情的重要方面.而一直被誉为社会主义脊梁的央企基层干部,在履行职责、使用公权、操作执行的同时,往往处在矛盾的风口浪尖上,一不小心极有可能被卷入网络舆情的漩涡.因此,提高应对网络舆情能力成为当前央企基层干部的—项必修课.  相似文献   

18.
客观分析网络信息社会下高校辅导员网络舆情应对存在的主要问题,准确把握网络舆情应对的原则,通过树立互联网思维、系统分析思维和加强应对机制建设,不断提升辅导员网络舆情应对能力。  相似文献   

19.
正走好网上群众路线,必须切实提高领导干部同互联网打交道的能力,做到善待、善用、善管网络。领导干部应把"懂网"作为一门必修课,把"用网"作为一项基本功,把"上网看看""在线聊聊""网上蹲点"作为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的新途径;还要充分发扬敢于担当、敢于管理、敢于创新的"三敢"精神,积极适应新形势下的网络执政环境,让互联网成为党委政府与广大网民交流的新平台。走好网上群众路线,必须畅通群众诉求渠道,切实回应网民关切。领导干部应坚持网上问政、网下发力,进一步完善网上舆情发现、研判、处置、回应机  相似文献   

20.
正新形势下的舆情应对关乎社会稳定和党和政府形象,是检验执政能力的重要指标,提高突发事件的舆情应对能力和水平,应当成为党政领导干部的必修课。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快速发展,社会思想意识日趋多元化,社会利益矛盾突出的社会转型期,公共卫生事件、安全事故、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时有发生,这些突发事件具有很强的新闻性,同时也具有相当的敏感性。随着自媒体的迅猛发展和新技术的普及应用,信息传播和舆论生成的渠道之多、速度之快前所未有,舆情态势日趋严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