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瞭望》2001,(11)
全国政协委员、农工民主党中央副主席陈宗兴: 我国加入WTO以后,世界农业对我国农业的冲击,表面上反映在农产品市场开放,进口量增长等方面;但在根本上却是来自国外对我国农业生产经营组织的强大挑战。因为,“入世”后我国农业产业组织面临的竞争对手,是规模化、组织化程度极高的大农场主及由其组成的国际性垄断集团。可以说,在生产经营组织层面上,我们不具备什么优势,竞争的基础十分薄弱,而这种经济组织缺陷又不是资本与技术所能替代和弥补的。在此大背景下,单纯地依靠农户经营已不能完成我国农业与国内外大市场的对接,农民…  相似文献   

2.
兰方 《理论参考》2010,(6):47-49
高房价把大批普通百姓逐出房地产市场,而市场体系之外的政策性住房的供应、分配制度,尚在求解之中。  相似文献   

3.
目前,私营、三资企业的“简政放权”可以说只是个完善管理的问题,难办的是国营企业.难在哪里?“难在所有权问题上,难在因而带来的责任问题上.不放权,企业竞争力弱,放,国有资产迅速流失.许多地方的政府迟迟“放”不下权来,与这种对所有权的责任感有直接关系,所以,宁愿管不好,也不愿管不住.要简政放权,首先要解决一个所有权转移的问题.在这方面,深圳企业改革中一些成功的尝试值得注意,就是产权市场的放开.产权市场不是单纯把企业的产品而是把企业本身推向了市场,使企业在两个市场中谋取生存、获得发展.首先,在经营资金方面,产权市场对股民而言是投资市场,对企业而言则是筹资市场,对社会而言,可以使许多资金从耗资市场转向投资市场,解放  相似文献   

4.
《团结》2002,(1):34-38
WTO给中国农业带来机遇与挑战 加入WTO,将给中国农业带来哪些机遇与挑战?日前,来自国家计委、农业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农业问题专家分析认为: 五大机遇 加入WTO将为中国农业带来五方面的好处。有专家分析:其一,  相似文献   

5.
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对我市农业既是难得的机遇也是严峻的挑战。做为农业大市如何发展农业,怎样去迎接入世后的机遇和挑战是值得我们研究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6.
吕宇培 《党政论坛》2012,(20):34-34
“利基市场”(Niche Market)于上世纪80年代由美国商学院的学者们引入,指的是有利润而又有针对性的市场,与“大众市场”(Mass Market)相对应。  相似文献   

7.
“执行难”不能跨世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前刚刚硝烟散尽的“强制执行刘晓庆欠债案”,令普通百姓领略到法院在“执行”中的酸甜苦辣,这起案子让更多的人对当前人民法院的执行工作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理解。而“刘晓庆案”,不过是各级法院堆积如山般执行案件中的一个。最高人民法院的统计数字表明,截止今年9月,全国各级法院未结执行案件达92万多件,前9个月执结率仅为598%。这每一件案子背后,有多少当事人的焦灼?又有多少财物的耗损?面对这近百万件执行不了的案件,谈何为国家的经济建设服务?法律的尊严何在?如果不千方百计采取措施,执行难问题将愈演愈烈,执行工作的被动…  相似文献   

8.
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中药产业既是为数不多的具有比较优势和自主知识产权的民族工业,又是在社会观念、质量标准、工艺技术等方面与国际市场规则冲突最多的行业之一。近年来,中药出口遭遇重重困难。据统计,世界草药市场年销售额已超过160亿美元,并以每年10%~20%的速度递增。国际中药市场上,日本、韩国产品占据的份额高达  相似文献   

9.
“三农”问题关乎全局,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中之重、难中之难,“三农”问题的解决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 一、农业是“三农”问题的基础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农业一些不容忽视的深层次问题逐渐显露,主要表现为农业技术水平低下、农业经营方式落后、农业保护体系不健全、农业的市场竞争力弱等,而这些都是“三农”问题中的基础性问题,这些问题不解决,“三农”问题的解决就是一句空话。由此就三者的关系而言,农业是“三农”问题的基础,解决农业问题的关键是变革农业经营模式,优化农业经济结构,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  相似文献   

10.
在正建造着的市场经济大厦的施工过程中,如果要找一个问题最复杂的部分,说是农业,或许不算太错。 为什么这么说呢?我看理由在于,从范围上说,我国农业可以说是国民经济中最大的部门,部门大问题自然就要多一些;从经济形态上说,自计划农业向市场农业迈进,没有现成先例可循,难度自然也不会很小;从生产经营方式上说,改革以后广大中国农村实行的主要是以家庭为生产经营单位的责任制,从各自独立的家庭生产到全国或区域统一的市场流通之间,还缺乏不少环节,具体协调起来,矛盾自然也不会很少。 但这绝不是说,农村市场经济建设就难得无法可施了。而是说,农村、农业问题的特殊矛盾,要求我们在考虑问题和采取措施时,要更加全面。具体来说,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较好地解决农业问题,当前应特别注意和反复强调:要同时用好“两只手”。这就是说,既要用好“看不见的手”,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和价值规律的作用,又要用好“看得见的手”,正确行使政府宏观指导和调控职能。而且还须注意协调好这两只手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农转非”难跨城市之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代群 《瞭望》2002,(37)
在中国这个农业大国加速城市化的过程中,“农转非”这个字眼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媒体和公众面前。它是农民因征地、投靠亲属等原因,由农业户口转入非农业(俗称城市户口)户口的简称。和中国的高速城市化一样,“农转非”的数量也是以几何数字在增加。在一些城市化步伐较快的大城市,他们已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群体。 一些经济学家认为,中国发展  相似文献   

12.
农业是黄河的“用水大户”,同时也是“浪费大户”,实行大水漫灌的宁蒙灌区被称为节水“老大难”。日前,记者先后到黄河上最先进的节水灌区——甘肃景泰灌区和宁夏中卫灌区,对建立农业节水机制问题进行了调查。节水难,最难在工程甘肃景泰灌区是一个大型电力  相似文献   

13.
目前,“找对象难”已成了某中学青年敎师“事业成功”的后顾之忧,也随着社会性的“大男大女”问题的日趋严重而愈来愈被人们所关注。最近,笔者就这个问题对邵阳市三所市直中学的五十二名青年敎师进行了调查,这些学校分处城中、近郊、远郊,学习、工作环境、交通方便程度均有很大的差别,敎师年龄在22~32岁之间,在学历、经济诸方面具有不同层次的代表性。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明确表示“目前不想考虑婚恋问题”的占未婚敎师总数的22%,34%的人已有对象,44%的人想找而未找到,(其中有几个已滿了廿八岁),婚恋问题给这44%的人带来了不同程度上的苦恼。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主要有如下六点:  相似文献   

14.
“一号文件”锁定现代农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瞭望》2007,(2)
2007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将关注焦点锁定在“积极发展现代农业”上。建设现代农业的过程,就是改造传统农业、不断发展农村生产力的过程,也是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促进农业又好又快发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一年之计在于春”,春节一过,“支农”又成为各行各业一个热门话题。而有效地支援农业生产,一个重要的前提是,支援者应该尽可能地对支援对象有一定的熟悉和了解。 农村工作很复杂,涉及的知识技术范畴很繁杂。比如,农资部门用农业生产资料支农,就不仅要对产品充分了解,还应该了解它所施用对象的特点,否则,就可能用错地方或者用得不是最佳时机。又比如农贷部门,如果熟悉掌握了农业生产规律,就能更好地把握投贷时机,指导农民科学施肥,节约农业资金。所以,支农应尽可能地选派那些熟悉农村工作的同志下到农村去。当然,作为一名支农者,不可能对农村工作的方方面面都精通,但至少应该对自己的工作范围(或支援范围)内的相关业务有  相似文献   

16.
当前,我们的党和国家面临着三个挑战,三个考验:马克思主义学说、社会主义制度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受到了挑战;党经受着执政、改革开放和反"和平演变"的考验.我们的党要在挑战和考验中获胜,立于不败之地,其中一个十分重大而又紧迫的任务是大力提高全党素质,搞好廉政建设.如何搞好廉政建设?我以为,务必要突出一个"抓"字.  相似文献   

17.
“剪刀差”与我国西部经济发展樊秀峰一从1993年起,我国农业发展开始进入一个新的转折点,在农业由过去(全国定购)的半市场农业向市场农业转变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新问题,导致了剪刀差显性的与隐性的重新扩大。一是大市场与分散经营的矛盾日益突出。我国现有自营农...  相似文献   

18.
《学理论》2016,(9)
农业不仅是人民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更是国家的经济命脉,所以农业自古以来就倍受历代统治者所重视。随着对农业重视程度的加深,抑商作为重农政策的辅助形势出现。秦汉政权一直实行重农政策,而对商人与商业的政策则前后有所变化。  相似文献   

19.
农民增收路为何越走越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农业部副部长刘坚日前在中国财经论坛首届年会上指出,农民负担重,间接成本高是我国农产品缺乏竞争力的重要原因,不降低间接成本,中国的农业就永远没有竞争力。记者在河南、安徽等农业大省采访发现,在农业生产成本高的同时,农村经济运行的管理成本同样居高不下。过高的运行成本严重扭曲了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发挥,降低了农村资源配置的质量和效率,出现错位。  相似文献   

20.
国家将住宅产业确立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各地陆续完善的房改政策给住宅市场带来了巨大的机遇与挑战,经历价格战的历练之后,市场如何为消费者提供优质的住宅商品?建设部在“试点小区”和“小康住宅”的基础上,推出“国家康居示范工程”,依靠科技推进住宅产业化水平,进一步提高住宅质量,拉动经济增长。房地产企业也正在培育自己的品牌,继北京房地产经营总公司正式更名实施品牌战略之后,中房集团也隆重向消费者推荐旗下的18个住宅小区。而在消费乏力的币场条件下,由政府推动的“康居”品牌能否叫响住宅市场,房地产企业又如何培育出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