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十一月六日,巴勒斯坦解放组织代表团和由以色列社会知名人士组成的以色列——巴勒斯坦对话委员会的代表团在罗马尼亚康斯坦察市举行会晤。这是巴勒斯坦和以色列敌对数十年以来,第一次举行的这种公开对话。 巴勒斯坦代表团由十七人组成,其中大部分是巴解高级官员,也有作家和研究人员。以色列的代表二十七人,包括作家、科学家、记者以及艺术家等。双  相似文献   

2.
阿拉伯国家与以色列自1991年10月底以来所进行的10轮和谈,均未取得任何实质性进展。但在第11轮阿以和谈前夕,外电突然报道巴勒斯坦与以色列经过秘密谈判已就加沙—杰里科自治  相似文献   

3.
以色列今年六月发动的侵略黎巴嫩战争,赤裸裸地暴露了它的扩张战略意图,也暴露了美苏两个超级大国,深刻地教育了阿拉伯和世界各国人民。 以色列——蓄谋已久 惨绝人寰 从六月四日开始,以色列对黎巴嫩不宣而战。这是以色列从一九四八年以来进行的第五次反阿拉伯战争,也是为时最长,无辜平民惨遭杀害最多的一次战  相似文献   

4.
以色列总理沙龙10日晚匆匆结束了他对印度的正式访问离开新德里回国。他是印度和以色列1992年建交以来访问印度的第一位以色列总理。虽然由于以色列国内9日晚连续发生两起恐怖爆炸事件,沙龙将原定4天的行程缩短1天,但他认为此次印度之行“成果丰硕”,将两国关系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 双方10日发表了题为《印度以  相似文献   

5.
开罗专电 从去年12月8日起直至新年,在巴勒斯坦土地上——加沙和约旦河西岸,发生了1967年以色列占领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反以抗暴斗争。以色列士兵开枪打死23名手无寸铁的巴勒斯坦示威者,打伤600多人,拘捕1000多人。  相似文献   

6.
《瞭望》1982,(8)
以色列从一九四八年五月“建国”以来,在帝国主义的支持和怂恿下,它的历届反动政府顽固推行侵略扩张政策。以色列先后向阿拉伯国家发动了五次大规模的侵略战争,占领和吞并了巴勒斯坦和阿拉伯国家的大片领土,给阿拉伯民族造成很大的悲剧。  相似文献   

7.
历时3个月沸沸扬扬,丑闻不断的以色列竞选28日终于落下尘埃。大约有70%的以色列选民参加了以色列第16届议会的投票,他们再次选择了沙龙。沙龙将成为自1980年以来第一位连任的以色列总理。 初步选举结果显示,沙龙领导的利库德集团获得了议会120个议席中的35个席位,成为议会中的第一大党,将驰骋以色列政坛50多年的大党工党远远地抛在了后面。 虽然这一结果完全在人们的预料之中,然而面对这一结果,人们仍在不断地问:沙龙在过去两年执政期间劣迹斑斑,没有任何值得一提的政绩,为什么他能在以色列民众中获得如此高的威望,人们为何还是将信任给予了他?  相似文献   

8.
贝鲁特专电最近,以色列向黎巴嫩南部发动了自1982年以色列入侵黎巴嫩以来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军事行动。从7月25日开始,以色列发动“清算行动”,动用飞机和大炮对黎巴嫩南部的纳巴蒂耶、苏尔、赛达、西贝卡等地的村镇进行轰炸和炮击。在7月25日至29日的5天中,已有100多人死亡,400多人受伤,约30  相似文献   

9.
海牙国际法庭9日裁定:以色列修建隔离墙违反了国际法,侵犯了巴勒斯坦人的权利,以色列当局必须予以拆除,并应当为在修建隔离墙期间给巴勒斯坦人造成的财产损失予以经济赔偿。 这是自以色列开始修建隔离墙以来,国际社会对以色列施加的最大压力,也是国际社会给巴勒斯坦方面提供的最大的道义支持。但国际法庭的运一裁定显然对以色列不具约束力和执行力。在一片谴责声中,  相似文献   

10.
大马士革专电约旦政府九月二十五日决定全面恢复同埃及的政治、外交关系。这是自一九七九年埃及同以色列签定戴维营协议,大多数阿拉伯国家同它断交以来第一个阿拉伯国家同埃及恢复外交关系。约旦的这一行动引起了阿拉伯国家和其他有关国家的不同反响。摩洛哥、伊拉克、苏丹、美国和以色列  相似文献   

11.
1.伊朗与以色列,紧张与制裁在核计划造成伊朗与西方紧张关系加剧的背景下,以色列多年以来首次公开谈论对伊朗实施空中打击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2.
对中东和平进程至关重要的叙利亚—以色列第二轮和谈 ,从1月4日开始在美国西弗吉尼亚州谢泼兹敦举行 ,于当地时间1月9日晚结束。双方因在以色列从戈兰高地撤军等问题上分歧严重而未能取得实质性成果。漫漫复谈路叙以和谈自1996年2月中断以来 ,国际社会一直在促成叙以恢复和谈。然而 ,叙以和谈何时恢复 ,取决于两国领导人的意愿和决断力。在叙以谈判中 ,以色列是矛盾的主导方 ,以色列主导着谈判进程。以色列右翼利库德集团执政3年多的时间里推行“以安全换和平”的政策 ,动摇了阿以和谈的根基 ,从而使中东和平进程陷入僵局。内塔尼…  相似文献   

13.
今年四月以来,以色列接连向阿拉伯国家发起猖狂的挑衅,把中东局势一次又一次推到爆炸性的边缘。这些倒行逆施不仅在整个阿拉伯世界激起愤怒浪潮,而且遭到全世界舆论的严厉谴责。 贝京政府的横蛮行径再一次表明,得到超级大国支持的以色列扩张主义是中东紧张局势的一个祸根。不制止以色列的侵略和扩张,不解决以色列和阿拉伯冲突及其核心的巴勒斯坦问题,也就是说,不是由阿  相似文献   

14.
约旦和以色列两国领导人10月26日在两国边界阿拉瓦通道签署的和平条约,是15年前以色列总理贝克和埃及总统萨达特在华盛顿签署和平条约以来,以色列同第二个阿拉伯邻国缔结和约。约以缔约不仅标志两国关系的历史性转折,也是阿以关系的划时代事件。 两国决定在共同边界地区举行缔约庆典,也非同寻常,显示了双方自己掌握自己命运的决心。也正是出于这一决心,双方找到了各自利益的接合点,使谈判桌上的两大难题——边界划分和水资源分配迎刃而解。 关于边界问题,约以双方同意尊重1922年英国托管时的地图。以  相似文献   

15.
国际要闻     
《瞭望》1995,(48)
日总务厅长官江藤隆美辞职11月13日日本内阁总务厅长官江藤隆美因发表为在朝鲜半岛的殖民统治辩解的言论,在韩国、朝鲜等国的强烈抗议下,被迫宣布辞职.江藤是第5位因发表歪曲历史问题的言论而辞职的日本内阁成员,也是村山内阁成立以来的第2位.以色列向巴勒斯坦全部移交杰宁市最后一批以色列士兵11月13日撤出约旦河西岸城市杰宁,巴勒斯坦警察已全面接管该市,以色列从杰宁的撤军计划如期完成、以色列军队在约旦河西岸的重新部署亦未因以色列总理拉宾本月4日遇刺而推迟.  相似文献   

16.
从马德里始发的中东和平号列车经过近5年的历程后,目前驶入一处危险境地,原因是,几个月以来,以色列总理本杰明·内塔尼亚胡从台下到台上,从耶路撒冷到华盛顿不厌其烦地推销他的“安全换和平”新概念,强调阿拉伯国家只有先保证以色列的安全,才能指望实现中东和平。同时,他顽固坚持所谓“三不”施政纲领:不许巴勒斯坦独立,不放弃东耶路撒冷,不放弃叙利亚的戈兰高地,把包括以色列历届政府在内的中东冲突各方所认可的土地换和平原则抛弃一边。 安全换和平,此说新则新矣,却十分不合逻辑与情理:其一,安全是小天气,和平为大气候;安全是末,和平乃本。因此,一个国家、一个群体真正安全,必先营造真正和平。 其二,土地换和平,类似对等的易货贸易:以色列归还阿拉伯国家的领土,阿拉伯国家对以色列作出和平承诺,也即持久、全面和大范围的安全保证,这是阿以对打几十年才达成的一种妥协。而依内塔尼亚胡的  相似文献   

17.
周云 《党政论坛》2009,(4):42-42
只要稍加了解以色列半个多世纪以来的历史,就会发现戈兰尼旅已经成为以色列军队的一个符号:只要有战争,戈兰尼旅一定在最血腥、最前沿的地方。但是,在以色列的军队序列中,也没有哪一支部队拥有像戈兰尼旅一样复杂的形象。  相似文献   

18.
自一九八二年以色列发动大规模入侵以来,黎巴嫩即陷入动乱与流血之中。记者以访问黎巴嫩时的所见所闻,向我们展示了这个国家的苦难和人民反对分裂、要求安定的强烈意愿,以及蕴藏在人民心底的、对和平的希望。  相似文献   

19.
自9月24日以来,巴以关系终于出现人们最不愿看到的流血局面:愤怒的巴勒斯坦示威者用石块与全副武装的以色列军警对抗,导致数十人死亡和上千人受伤的悲剧。这场自1993年巴以媾和以来最严重的流血冲突使巴以和平进程面临严重的危机。 从表面上看,导致这场冲突的直接原因是巴勒斯坦人抗议以当局  相似文献   

20.
国岩 《瞭望》2008,(40)
变化迅速的以色列政局最近又出现了新进展。9月18日,以色列第一副总理兼外长齐皮·利夫尼在执政党前进党的选举中以微弱优势获胜,成为成立3年来前进党的首位女主席。21日,受困贪污案的奥尔默特正式辞去以色列总理的职务。22日晚,以色列总统佩雷斯正式授权利夫尼组建新政府。利夫尼要成为继梅厄夫人之后以色列第二位女总理的想法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