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国际要闻     
《瞭望》1996,(10)
阿拉法特就任巴民族权力机构主席 巴解执委会主席阿拉法特2月12日在加沙宣誓就任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主席。根据巴中央选举委员会2月10日宣布的大选正式结果,阿拉法特以87.1%的选票当选。阿拉法特说,他将致力于实现巴勒斯坦人民的民族理想和抱负,建立以耶路撒冷为首都的独立的巴勒斯坦国。  相似文献   

2.
新闻回放 2004年11月11日,巴民族权力机构主席阿拉法特病逝巴黎,享年75岁。巴勒斯坦方面和中东和平进程进入调整期。  相似文献   

3.
以色列安全内阁13日凌晨召开紧急会议,决定断绝同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主席阿拉法特的联系;巴勒斯坦权力机构13日指责以色列向巴“正式宣战”  相似文献   

4.
以色列海滨城市里雄莱锡安5月7日发生重大自杀性爆炸事件后,正在美国访问的以色列总理沙龙作出了十分激烈的反应,指责阿拉法特应对此爆炸事件负责,并称谁与以色列作对,他将使其“不复存在”。爆炸事件发生后,沙龙提前结束访美。他一回  相似文献   

5.
《瞭望》2002,(15)
·事件· 以色列3月29日宣布把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主席阿拉法特视为“敌人”,同时对阿拉法特所在的约旦河西岸城市拉马拉发动大规模军事行动,侵入了阿拉法特在约旦河西岸拉马拉的总统府。  相似文献   

6.
12月伊始,巴勒斯坦和以色列之间的冲突就掀起一个高潮,而且是非常危险的高潮。其标志之一就是以色列把巴民族权力机构定为“支持恐怖活动的实体”,声称要打一场长期的反恐怖战争,并连续两  相似文献   

7.
刘顺 《瞭望》2002,(40)
到9月27日本刊截稿时止,以色列坦克对巴勒斯坦领导人阿拉法特官邸大楼的围困进入第8天。9月19日晚,以色列军队出动大批坦克和装甲车,直奔巴勒斯坦领导人阿拉法特在拉姆安拉的总统府,并闯入总统府大院,摧毁了除巴勒斯坦领导人阿拉法特办公室以外的所有建筑物。这是继今年4月份“防卫墙军事行动”后,以军第二次大举围困阿拉法特并推毁官邸建筑。阿拉法特的生命安全正面临着自1994年建立巴自治区以来最严重的威胁。73岁的阿拉法特目前正在形同“孤岛”的总统府坚持抗争。  相似文献   

8.
周君 《瞭望》2003,(36)
在巴激进组织8月21日决定中止停火协议后,以色列加大了对巴激进组织领导人的军事打击力度,相继暗杀了巴激进组织哈马斯和杰哈德的数名成员。与此同时,以色列和美国还对巴自治政府施加压力,要求其解除巴激进组织武装并以此作为恢复和平进程的前提。面对这些外部压力,巴领导层内部在安全政策方面也产生了分歧。尤其是最近几天来,巴民族权力机构主席阿拉法特和总理阿巴斯在一些重要问题上的意见分歧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  相似文献   

9.
刘顺 《瞭望》2002,(28)
美国总统布什的中东和平新计划出台后,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主席阿拉法特的命运顿时变得扑朔迷离。继在“新计划”中要求阿拉法特下台后,布什在八国集团首脑会议上宣布,如果阿拉法特在大选中连任,就不会得到美国经济援助,甚至别指望美国帮助巴勒斯坦建国。阿拉法特现在面临的情况是:要么被美国和以色列“强行”赶下台,或驱逐出境甚至暗杀,要么主动隐退,要么继续与美进行外交周旋。  相似文献   

10.
曹元明 《侨园》2005,(1):35-37
去年11月12日上午,尼罗河在低声呜咽,天色布满哀容。巴勒斯坦的民族英雄阿拉法特终于走完了人生的最后行程。四匹黛色骏马牵引着阿拉法特的木制黑色灵柩在开罗郊区的路上缓缓前行。他年轻的遗孀苏哈头披黑纱,满脸悲伤,难过地握着九岁女儿扎赫娃的右手,眼眶饱含苦痛的泪水。母女俩坐在车上随柩车同行。这是苏哈陪丈夫阿拉法特最后的“旅行”。阿拉法特不仅留下了未竟的巴勒斯坦事业,留下了年华正茂的妻子和年幼的女儿,留下了他的精神力量和无穷魅力,还留下了他的云遮雾绕的爱情故事和未解的“谜点”。  相似文献   

11.
当前,恐怖主义已成过街老鼠,人人喊打。提到‘反恐”,无人敢言反对。但是,如果借反恐之名,想达到其他目的,就不能令人诚服了。近日,以色列政府中的强硬分子就扯来反恐大旗,不但动用飞机大炮对巴勒斯坦自治区进行猛烈袭击,而且给巴民族权力机构戴上一顶很大的帽子:“支持恐怖的实体”,大有准备对其下手之势。但是,他们的做法不但没有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同,反而把巴以冲突推向了完全失控的临界点。 众所周知,巴民族权力机构长期以来一直是巴人民公认的合法代表,得到了绝  相似文献   

12.
刘洪 《瞭望》2004,(15)
沙龙谋求政府“黄金组合”,阿拉法特“招安”哈马斯等激进组织——巴以政坛目前的洗牌,都围绕以色列的“单边行动”而展开。  相似文献   

13.
国际要闻     
《瞭望》1996,(25)
梅杰与阿拉法特会谈 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主席阿拉法特于6月3日对英国进行了为期两天的访问,同英国首相梅杰举行了会谈。阿拉法特在会谈后举行的联合记者招待会上表示,他希望以色列当选总理内塔尼亚胡能继续推动中东和平进程。 “啊丽亚娜5型”火箭发射失败 6月4日格林尼治时间12时33分,欧洲“阿丽亚娜5型”火箭在法属圭亚那库鲁航天中心首次升空约30秒后爆炸,无人员伤亡。 美洲国家组织大会通过决议 在巴拿马城举行的美洲国家组织大会6月4日通过决议案,要求该组织法律委员会根据国际法就美国的赫尔姆斯-伯顿法的有效性进行裁决。这项提案经  相似文献   

14.
刘洪 《瞭望》2005,(45)
阿拉法特逝世一周年,以色列撤离加沙,历史性的事件已迅速成为历史。在失望与希望、呐喊和眼泪的快速交替中,中东度过了“后阿拉法特时代”的第一个年头,度过了拉宾遇刺后的第十个年头。撤离加沙,犹太人终于赢得了世界的喝彩,巴勒斯坦人也隐约看到了建国的希望。但一幕文戏后面却可能是又一场武戏的开演。消化“痛苦让步”需要时间,伸出橄榄枝更需要时机,鉴于明年是以色列、巴勒斯坦和美国的“选举年”,沙龙、阿巴斯、布什不可能也不敢作出重大决策。中东局势正在新的僵局中继续,残酷现实催生出新游戏规则。拉宾努力实现的和平、阿拉法特至死都未完成的建国大业,  相似文献   

15.
耶路撒冷专电 巴解组织执委会主席阿拉法特7月1日返回加沙,从而结束27年的流亡生活,并开始踏上建设巴勒斯坦家园和为进一步恢复巴勒斯坦民族权利而奋斗的新的征程。 阿拉法特又名阿布·奥马尔,1929年8月24日出生在耶路撒冷,1948年参加第一次阿以战争,1949年停战协议签订后,举家移居加沙。1967年第三次中东战争加沙等地沦陷。阿拉法特被迫离开家园,在国外从事武装斗争。 阿拉法特是在当天同埃及总统穆巴拉克会晤后并在穆巴拉克的陪同下来到埃及边境的。在开罗,有记者问他重归故里是否有点紧张,阿拉法特激动地回答:“不。我感到高兴!”  相似文献   

16.
以色列安全内阁特别会议原则同意驱逐阿拉法特后,国际社会表示震惊,发出一片谴责声音。从沙龙政府看,他要把阿拉法特送往何处?阿拉法特会甘心离开他终生为之奋斗、弥足珍贵的自治领土吗? 为收复故土转战南北。阿拉法特早年的革命活动主要在埃及和科威特。他在埃及的巴勒斯坦学生中具有很高威信,并与纳赛尔等埃及  相似文献   

17.
在法国巴黎郊外贝西尔军医院接受治疗的阿拉法特11月3日上午被紧急送进重症监护室后,有报道说阿翁已处于“死亡状态”。在巴以当前的局势下,有关阿拉法特的任何消息都刺激着巴以双方的神经,并影响政局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在“9·11”事件后,美国开始认识到:要铲除针对美国的恐怖活动温床就必须解决中东问题,同时要建立世界反恐怖联盟就必须赢得阿拉伯国家和伊斯兰世界的支持。有舆论说,布什政府在逐步改变在中东问题上所谓“不干预”政策。 连日来,美国力促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主席阿拉法特和以外长佩雷斯举行停火谈判;布什并公开表示支持巴勒斯坦  相似文献   

19.
的黎波里专电 1992年4月7日,一架安-24型飞机从苏丹首都喀土穆起飞。机上,巴勒斯坦国总统阿拉法特正在批阅文件。机长突然向总统报告,利比亚库弗拉机场因气候条件恶劣,拒绝飞机降落加油。这位经历无数惊涛骇浪的巴勒斯坦领导人,又面临生命危险。 阿拉法特问,“飞机上还有多少油?”“可飞行  相似文献   

20.
以色列总理巴拉克不久前暗 示,如果5月巴以双方达成 最终地位框架协议,以将承认一个非武装的巴勒斯坦国。巴民族权力机构主席阿拉法特此前已多次重申,一个独立的、以耶路撒冷为首都的巴勒斯坦国无论如何将在9月13日、至迟在今年年内建立。围绕巴方建国问题,巴以双方仍将历经艰苦谈判。巴勒斯坦人求索建国的漫漫长路 巴勒斯坦地区总面积2.7万平方公里,阿拉伯人口约580万(包括流落他乡的巴勒斯坦人)。历史上,阿拉伯人和犹太人都曾是该地区的最早居民。公元前63年,罗马帝国占领该地,大部分犹太人被逐而流散世界各地。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