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自10月7日开始对阿富汗动武以来,美国一面在其周围不停地合纵连横,一面不断加剧空中打击并加紧调动地面部队,准备摧毁塔利班政权和消灭本·拉丹及其“基地”组织。俄罗斯和中亚五国与美国在这一举世瞩目的重大事件中进行着的“有限合作”,以及这一事件将会导致中亚战略格局出现何种变化,颇为引人关注。  相似文献   

2.
上世纪90年代,人们额首庆幸:“再见了冷战”;但10年之后,谁曾想再闻隆隆炮声。可以说,“9·11”将十多年来所积聚的矛盾一下子释放出来,以动荡而载入国际政治史册。“9·11”事件和它的后续影响改变了国际局势,南亚、中亚等局部地区陷入了动荡,国际形势出现了“稳而不定”的特征:“稳”是相对的,即针对整体的国际环境而言,它指世界大战爆发的“燃点”升高,军事冲突的成本上扬及边际效益下降。从而致使各大力量对“大和平”的维和意识增强。  相似文献   

3.
20世纪 90年代以来 ,国际政治经历了三次大的转折 ,即 1991年苏联解体、 1999年科索沃战争、2 0 0 1年“9·11事件” ,国际政治格局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在国际政治格局的变化中 ,“新干涉主义”应引起人们的高度警惕。本文对国际政治格局的变化以及影响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   

4.
《瞭望》2002,(37)
在“9·11”事件发生前,美国政府的对外政策发生了一系列变化,其在国际关系中咄咄逼人的气势似乎显示出在冷战结束后逐渐形成的“一超多强”的国际格局,有“超”者更“超”,而“强”者并未更“强”的趋势。不少观察家惊呼世界政治多极化进程遭遇到了严重的阻击。“9·11”事件发生后,国际政治舞台上演的一幕幕活剧,世  相似文献   

5.
“9·11”事件已届3年。“9·11”事件的突发,既在意料之外,也在意料之中。“9·11”对世界格局的冲击与震荡,全球甚为关注。 “9·11”的最大冲击后果是改变了美国,并通过冲击美国而改变世界。鉴于美国的实力与影响及其特殊的世界地位,美国的任何变化都可能牵动国际全局。因而可以认为,“9·11”意外地通过改变美国达到了改变世界的战略效能。  相似文献   

6.
谢荣 《瞭望》2002,(38)
近来,在美国一再扬言准备武力推翻萨达姆政权的国际背景下,俄罗斯积极加强和扩大同被美国称为“邪恶轴心”国家的伊拉克、伊朗和朝鲜的关系,对美国的全球战略和国际反恐部署形成了新的挑战。 自去年“9·11”恐怖事件之后,俄罗斯借机改善和加强了同西方尤其是美国的关系,双方在国际反恐的问题进行了相当的合作。与此同  相似文献   

7.
国际恐怖主义活动在“9·11”事件之后,又有新的发展,归纳起来有以下五个突出特点: ●范围广。如果说,以“9·11”为代表的国际恐怖活动主要针对的是美国的话,那么去年以来国际恐怖主义活动则呈现出全球蔓延的趋势,从巴厘岛到三宝颜,从克什米尔到中东,从俄罗斯到肯尼亚,国际恐怖主义活动已经在美洲、亚洲、欧洲和非洲弥漫开来。  相似文献   

8.
唐鑫 《瞭望》2002,(30)
到去年第二季度,美国GDP实现了120个月的连续增长,创下了美国经济史上的新纪录。随着去年经济衰退和“9·11”事件的发生,美国经济处在了一个阶段性的转折点上。 国际环境的变化和安全战略的调整使财政支出增加。随着世界两极格局的终结,美国成为全球唯一的超级大国,在经过10余年的发展后,其综合国力得到进一步加强。布什入主白宫后,欲凭借实力更广泛更深入地主导国际事务,同时遏制潜在的竞争对手,使美国对外政策的右翼色彩日益明显。“9·11”事件  相似文献   

9.
自“9·11”事件以来,俄罗 斯总统普京曾就俄罗斯 与北约加强关系的问题作过几次表态。这就不禁要使人们发问:俄罗斯会加入北约吗? 普京提出建立和加强同北约的“新型关系”,看来有新旧两重背景。 新背景是,其一,利用“9·11”事件带来的契机,争取尽量把北约继续东扩的问题“挡一挡”,至少使东扩的“时间慢些”,  相似文献   

10.
美国安全部门高度重视整合各种资源预防和应付突发事件来自美国犹他州国土安全部的专家里克·威廉斯和埃德温·罗雅尔·伍利近日在上海举办的“大城市公共安全突发事件应对技术论坛”上,详细介绍了美国安全部门在城市突发事件预防和管理方面的运作模式。他们介绍,“9·11”事件后,美国总统布什签署了《2002年国土安全法》,  相似文献   

11.
从近年来美国所公布的一系列关于军事安全战略的报告,可以看出美国现政府关于21世纪美国军事安全战略的构想。 一、军事安全战略目标与重点。 2002年美国《国防报告》将美国防务政策的目标确定为确保美国以及盟国的安全;阻止未来的军备竞赛;遏制并消除对美国国家利益的可能威胁;如果遏制失败,则以军事手段坚决击败任何对美国的威胁。美国政府认为,“9·11”事件说明美国在本土防卫方面还存在漏洞。因此, “9·11”事件后,美国对其战略重点进行了调整。  相似文献   

12.
李东 《瞭望》2001,(47)
11月13~15日、俄罗斯总统 普京对美国进行首次国事 访问,这也是“9·11”事件后两国首脑的第二次会晤,是今年以来的第四次会晤。此次会晤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未来俄美关系的走向,并对今后的世界格局产生一定影响,因而人们对俄美高峰会给予了极大的关注。普京访美真意何在 普京与布什在华盛顿举行俄美最高级首脑会晤,国际反恐合作虽是双方的主要议题,但普京则另有他图。 建立“新型”俄美关系。近年来,  相似文献   

13.
去年发生在美国的“9·11”事件与朝鲜半岛并没有什么关联,按理说朝鲜半岛的局势不应该受到“9·11”事件的影响,但是,“9·11”事件后的情况却表明,这一事件不仅影响了朝鲜半岛的局势,而且其影响还不小。 历史的和现实的原因,使韩朝关系和美朝关系总是纠缠在一起,既相互推动又相互制约,既能良性互动,又能恶性循环。众所周知,2000年6月韩国总统金大中与朝  相似文献   

14.
《瞭望》2002,(3)
美国一架单引擎飞机5日撞上佛罗里达州坦帕市美洲银行移动办公楼后坠毁。驾驶这架飞机的是15岁高中生查尔斯·毕晓普,在事发前他曾留下遗言,自称同情本·拉丹并支持“9·11”恐怖袭击事件。  相似文献   

15.
李钢 《瞭望》2001,(49)
美国“9·11”事件虽然一度 导致石油价格波动,但并 未出现人们所担心的油价持续上涨,相反,世界石油价格在短暂上扬后,便开始呈现持续下落的趋势。今年11月纽约原油市场价格降到每桶18美元左右,同一年前相比,世界原油价格下降了50%。从“9·11”到11月,原油价格每桶也下降了12美元。如果今后一段时间欧佩克和非欧佩克产油国之间在原油限产问题上达成协议,原油价格有可能逐步回升,保持在每桶20-25美元的水平。 供需失衡导致 油价下跌 导致国际石油价格下跌的主要因素是供需失衡。从需求方面看,“9·11”事件沉重地打击了美国投资  相似文献   

16.
在“9·11”事件后,美国开始认识到:要铲除针对美国的恐怖活动温床就必须解决中东问题,同时要建立世界反恐怖联盟就必须赢得阿拉伯国家和伊斯兰世界的支持。有舆论说,布什政府在逐步改变在中东问题上所谓“不干预”政策。 连日来,美国力促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主席阿拉法特和以外长佩雷斯举行停火谈判;布什并公开表示支持巴勒斯坦  相似文献   

17.
珀金斯认为,美利坚合众国早已抛弃了建国理想,变成“帝国霸权”;“帝国霸权”在发展中国家的所作所为,导致了“9·11悲剧”的发生美国人约翰·珀金斯所写的《一个经济杀手的自白》一书,最近由广东经济出版社翻译出版。书中揭示了美国如何通过“经济手段”破坏他国经济安全、致使他国屈服的秘密。正如这本书的作者约翰·珀金斯作为  相似文献   

18.
布什全球战略的切入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万光 《瞭望》2004,(13)
布什政府全球战略的一个特点是,把反恐同加快推行独霸世界战略相结合。这是一个多层次的结合,主要表现在: 把反恐同全球扩张相结合。“9·11”事件后美国全球扩张的许多行动,以至肆意发动战争,都是借“反恐”之名,乘“反恐”之机进行的。美国外交政策研究协会高级研究员、斯沃斯莫尔学院政治学教授詹姆斯·库尔斯认为,2001年“9·11”恐怖袭击后,“美国帝国要将其势力范围扩张到全球大部分地区,实质上要扩张到整个世界”。布什也曾说过,当今“几十万美国男女军人在反恐战争中部署到了全世界”。  相似文献   

19.
口‘司门‘.翻‘刁.‘J.‘月‘.刁‘‘.月闷‘甲即‘翻”‘川“沐洲闷‘司州‘创.‘司.‘月.‘娜.叭J乓页数期数页数期数徐向前、聂荣臻、姚依林、钱正英 同志为本刊题词·”“·····……”···”二,·…8(4)李先念同志为本刊题词···”··········”··“…11(1)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企业思想政治 工作的通知·”…“·”.·“…’““·“·”·”一12(4)学习《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企业思想 政治工作的通知》系列讲座 (第一讲)…“·“··”·······“·”··一严笙12(9)卷首语心灵的赞歌…“··…”·…  相似文献   

20.
“9·11事件”发生已近一年,在这期间,世界各地恐怖主义的威吓、爆炸、袭击接连不断,阿富汗塔利班头目扬言这种“战争”刚刚开始,发誓要与西方大国打持久战。与此同时,美国组成反恐联盟连出重拳,各种恐怖组织受到重创而退缩,但仍四处活动。 在“9·11事件”后,国际局势的确发生了重大变化,但是透过这些纷繁的事件,可以看出,国际局势在“变”中还有“不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