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社会上为什么出现“想当官”、“争官当”甚至“伸手要官”的现象?为什么历来比较热衷于做学问、“成名成家”的某些知识分子,近年来追求当“长”的意识也特别强烈起来呢?九月十四日《经济日报》刊登尚丁的文章认为有三个缘由:一是工资待遇方面。按照目前的工资制度,“升官”就能“发财”,而搞学术却没有那么容易。因此,有些本来有志于专业工作的青年知识分子,也往往被吸引来“争官”了。二是当了官还有其他特殊待遇。例如,行政官员一到什么级,就可以安电话、坐小汽车,在医疗、看文件等方面也有特殊照顾,  相似文献   

2.
眼下,有一个新潮,做父母开始“喜欢”让自己的子女经商,这里也包括不少身为国家干部的父母。中国人自古就有望子成龙的“传统”。从前在众人眼里,作官自然是成“龙”的最佳途径。于是为官者也十分想让自己的子女承继父业。可是,这个世界毕竟有了进步。社会主义国家要求干部当公仆,选拔制度的完善,德才方面的要求等等,总不能让每个做父亲的都心想事成。再加上某些为官者子女不争气的大有人在,或是生性愚顽,学业不成;或是违法乱纪,品行不端;或是能力低下,办本稀松,当官自然是没有什么指望了。按照我们的原则.当官其实是多负一…  相似文献   

3.
近来颇为流行的“工薪阶层”一词,笔者以为不妥。 1.“工薪阶层”含义看似直观,是指那些以工资为个人收入的社会群体。可照这个含义推断,“工薪阶层”包括了所有挣工资的社会成员,无论是国家公务员,还是各类企业的职工,以及科、教、文、卫等部门的知识分子等,都包括在内。一句话,“工薪阶层”是包括工人阶级在内的一  相似文献   

4.
一个人当了官、掌了权,用通俗的话说叫做在官场上有了“位子”。坐在各种“位上”的官员如何对待手中的权力,是一个常说常新的话题。古往今来,我们的社会虽然发生了巨大变迁,但总的说来,官员的“位上”观仍不外乎两种:一种是珍惜之、慎待之,在权力面前能够克己奉公,想到为百姓造福;另一种是玩弄之、滥用之,想方设法谋取一己私利。显然,两种截然不同的“位上”观,不仅反映出官员对待权力的不同心态,而且决定了各自的价值取向乃至最终的结局:流芳还是遗臭。  相似文献   

5.
江苏省泰州市信访局局长张云泉的一句“做人必须像人,当官不可像官”,如一石激起千层浪,引来了媒体的关注。议论的焦点集中在:当官到底该不该像官。张云泉是主张“当官不可像官”的,所以,他骑自行车上班,维修公共厕所时自己跳到粪池子里,在接待和处理上访时还总是赔礼赔罪赔钱……有些官员,出行有轿车,住宿进宾馆,吃饭入酒楼,平日里“一尘不染”,偶尔与群众打个照面也是拿腔拿调的,显出一番“与众不同”的样子。与他们相比,张云泉真是太不像官了。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商品经济的发展,不仅给国家的经济建设和人民的物质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而且使人们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价值取向等发生了深刻的嬗变。“自我设计”,就是近年来在部分青年中出现并流行的一句时髦口号,它是对个人理想追求、奋斗目标的一种婉转的解说,是青年人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对自我价值的再认识,具有较强的主观色彩。部队青年作为社会青年的一部分,自然也会打上这一“烙印”,但由于部队青年所处环境和从事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他们在“自我设计”上有其不同于地方青年的特点。最近,我们采取问卷、座谈、个别谈心等方式,调查了不同兵种、不同军龄层次的青年战士447名,对当代青年战士的“自我设计”问题作了分析研究。本文试就这个问题谈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来,社会的焦点和舆论的重点一再指向青年知识分子.青年知识分子作为一支异常活跃的力量,在当今社会生活中扮演着不同寻常的角色.从席卷全国、至今不降温的“托福热”,到“十万大军”下江南的“海南热”;从“博士生招不够,硕士生要退学,大学生不愿学”的厌学风,到大学生“投笔从商”曾经愈演愈烈的“经商热”,更有去年发生的“学潮”;……这一系列事情的发生,使人们不仅要问;时代的骄子,祖国的希望——“年轻的知识分子是怎么了?”  相似文献   

8.
说“走”     
能够站立并用双脚行走,这是由猿到人的质的飞跃。人来到尘世,由小到老,熙熙攘攘,匆匆忙忙,或为衣食住行,或为事业前程,或为社稷民生,都在不停地“走”。各人“走”的形态虽相似,但走的道路却不同,奔向的目标也不一样,于是,就走出了不同的思想境界和不同的人格。有的人,一生走得波澜壮阔、轰轰烈烈;有的人,一生走得平平庸庸、无声无息;有的人,走后留下百姓千古传诵的口碑;有的人,走  相似文献   

9.
赵化南 《民主》2006,(9):46-46
当前,社会上存在一种“羡腐心态”,所谓“羡腐心态”,就是从心眼里,在思想感情上不是“痛恨腐败”,而是“羡慕腐败”,即对腐败发自内心的认同、嫉妒、羡慕和期待。其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形形色色:认为当官发财理所当然,贪污受贿心安理得,视能捞会贪为“有能力”,把清正廉洁的干部当成“没本事”、“假正经”;崇拜当官者、崇拜有权者、崇拜以权谋私者,看别人吃香喝辣流三尺长的涎水,“你看人家多风光、多气派,不枉来世一场”;认为有权不用,过期作废,“过了这个村,没有这个店”,“不捞白不捞,捞了也白捞”;认为别人贪自己不贪太吃亏,有一种从众…  相似文献   

10.
“难事千万桩,唯有官好当。”长期以来,人们都把当官看成是最容易的事情。然而,在商品经济迅猛发展、城乡改革不断深化的今天,“当官”已决非易事。市长、县长的烦恼,党委书记的苦衷,多镇领导的呐喊,厂长经理的呼吁,经常诉于领导,时而见诸报端,就是实际的例证。可见,“官难当”确实是一个现实的问题。这个问题的出现,已经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对于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有人归结为党风不正、有人埋怨社会风气不好,有人认为是官场的争斗,有人则认为是为官者的无能……如此众说纷纭,并非没有道理。眼下,党风不正,社会风气不正,极端民主化的倾向,无论对当官者的自身素质、坚持原则和办事能力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另外,政策多  相似文献   

11.
老李船长 《各界》2010,(5):37-42
桑弘羊的理财 桑弘羊(前153-前80),西汉洛阳(在今洛阳东北)人。他出身于洛阳一个富商家庭。当时洛阳是全国最富裕的地方,当地的风气是重财轻义,人们都想经商赚钱而不想当官。在这样浓厚的经商气氛熏陶下,桑弘羊从小就对商业经营之道产生了兴趣,特别对古代著名的商人白圭、子贡等十分推崇。但他没有继承父业去经商,十三岁便被选为侍中,进入长安宫廷,长期跟随在汉武帝左右。  相似文献   

12.
吴云  李春光 《理论探讨》2008,2(2):67-69
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之间存在对立的一面,社会价值具有整体性和长期性的特点,个人价值具有个体性和现实性的特点.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社会价值的取向各不相同,如果不能适应社会发展和理解社会价值取向,就会出现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的对立.同时,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又有统一的一面,从价值主体看,都是实际从事社会活动的具有社会性的人.从相互作用看,二者存在相互影响和制约.在社会发展中,个人价值追求与社会价值追求总是交织在一起,并通过相互作用构成一种辩证运动.首先,每个人都在追求自己的个人价值,但在客观上却实现了社会价值.其次,对社会价值的追求常常要以某些个人价值的舍弃为代价.从我国目前情况看.仍存在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的矛盾,要调适这种矛盾,必须增强价值的兼容性,提高对社会价值的认同程度,扩展个人价值的选择空间.  相似文献   

13.
青年文化     
①指流行于青年人社会群体中的文化,它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群体文化,是青年人社会群体共同参与过程中形成的,具有特殊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取向,为青年人社会群体所共享。②指一个国家或民族文化类型,即“年轻的文化”。费孝通教授认为:“文化有两种不同的类型,一种是扩张的,一种是生了壳,停止了生长的,我所谓‘年轻的文化’就是第一种。美  相似文献   

14.
一个时期以来,社会上流行过一种论调,说近代中国未经资本主义充分发展就走上社会主义道路,违反了马克思主义所揭示的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说这是少数共产党人对中国已经孕育的资本主义胚胎强行人工流产的结果,是引起现今中国社会一切弊端的总根源,因此,中国要想振兴就必须重新“补资本主义课”。这种“超越论”观点,涉及到如何认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和中国的历史与现状.需要加以澄清和评析。从理论上说,“超越论”所提出的问题,实际上是经济落后国家在特定历史条件下是否可以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走社会主义道路的问题。而这一问题,在国际共运史上,不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是  相似文献   

15.
在谈到知识分子的晋升、评奖、入党、使用等问题时,有的同志总是说:“某某业务上嘛,没有什么说的,可就是政治表现不那个……”,言下之意:“业务上可以,政治上表现不好”.既然如此,晋升、入党和提拔都不可能在视野之内了.因此,有必要对知识分子的“政治表现”问题,发一点议论。所谓政治表现,是指一个人对于国家政治生活各方面的基本思想和态度,以及由这种思想所支配下的实际行动,知识分子自然也不例外。但因为知识分子以从事脑力劳动为主,有其特殊的表现形式。有些同志正是由于不了解知识分子的劳动特点,总是抱有一些偏见。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分析创新优秀的行政文化是优化政府形象、提升执政能力的必然通道入手,强调加快服务型政府建设,必须突出行政人员“当官为民”的核心价值取向和改善民生这一重点,提出:创新优秀行政文化需要采取超常措施,且稳步、健康、有序地推进。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一个知识分子,多年来我也是虔诚地跟着同行们一起在“夹尾巴”,“割尾巴”。但“痛定思痛”,有时总不免冷静下来,辩辩这“尾巴”的真义。 如果说,“尾巴”指的是知识分子的缺点或包袱,那么我从不否认,而且主张继续改造。因为不仅是知识分子,大家都有改造的必要。所不解者,是不许“翘  相似文献   

18.
刚过去的2000年,值得回味的东西很多。但令我最难忘的镜头,还是这一年的反腐工作。有人说,2000年是“破纪录”的一年。虽然,反腐败不同于体育比赛,但用“破纪录”三个字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  1999年末到2000年初,人们议论的最热门的反腐话题有三个。一个是人称文盲、法盲加流氓的“三盲院长”姚晓红;一个是以“盯梢”著名并借以把浙江瑞安市委书记、市长等多名干部拉下水的“阿太”陈仕松;再一个就是“当官不发财,请我都不来”的福建政和县“红包书记”丁仰宁。这三个人,虽然腐败的表现都很有“特色”,但毕竟“身份”太低,…  相似文献   

19.
现代性产生之后世界范围内出现了对人与知识的全面关注.人成为知识的主体,并限定其范围.在"功能视角"中,知识分子的身份变迁与其后果相互关联.这包括了:一种是知识分子立法者身份的确立以及作为后果的人与知识结合的关系;另一种则是知识分子转变为专家以及作为后果的人与知识脱离的关系.二者都承认知识分子在现代化进程中的功能地位.从功能视角讨论知识分子,旨在作为应对知识分子"非功能化"话语的手段,并以此作为对知识分子群体的总体关怀.  相似文献   

20.
“七一”前夕,记者来到北大校园、未名湖畔,同几位正在攻读哲学、社会学的研究生聊起了“理想”这个话题。一阵“高谈阔论”,涉及到青年学子对理想的种种认识,也引发了一些不同观点。记者摘录下几段议论,想必对于广大思想政治工作者不无启发。 理想是什么?我的理解,理想是人生的价值取向。对于每一个时代的每一个人,理想都是存在的,但每个时代的每个人,其理想又是各不相同的。理想是有层次的,有的人的理想层次高一些,有的人的理想层次低一些;有的人的理想价值理性的成份多一些,有的人的理想公众感性的成份多一些。价值理性成份多一些的理想,比如共产主义、一些宗教的目标等,我认为应该是比较形而上的、比较超越现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