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儒家文明作为中华文明的特色表征,也是中国与外对话的桥梁。实现儒家文明的对外传播对提升我国国际地位、树立国家形象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在"全球化"的视域下,儒家文明在对外传播的道路上所面临的挑战与困境,如中外学者对儒家文明的错误认知、儒家文明与西方文明存在的内在性差异、儒家文明对外传播中的翻译障碍、文化帝国主义的长期威胁等。今后,要在批判中继承,积极宣传彰扬儒家文明的个性与优势,实现儒家文明对外传播正规化、系统化。  相似文献   

2.
儒家生态观是古代人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交往中不断形成和发展的,主要以"仁民爱物"为核心,以"天人合一"思想为基础。儒家生态观蕴含的生态文明理念,可以为我国当今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宝贵启示。要继承儒家思想中生态观的智慧,立足现实,尊重自然,保护自然,顺应自然。  相似文献   

3.
五大发展理念中主要蕴涵了儒家和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的内容。儒家思想倡导"天人合一"的思想理念,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格局,而马克思主义思想中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解",作为中西方有着重要代表意义的两大理论,在创建生态文明社会问题上有不谋而合之处。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这"五大发展理念"为出发点,对比分析儒家和马克思主义在生态思想问题上的协同性,能够为我国生态文明社会的建设提供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革新有利于摆脱当前思想政治教育所面临的困境,而在这一方法的革新过程中,儒家自我教育法可以提供有益的借鉴。本文较全面地梳理了儒家对自我教育法实施条件、目标确立、动机促成和实施途径的论述,并在此基础上揭示出它对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全社会各界人士的共同参与,广大的回族同胞是构建和谐社会一股不容忽视的力量.以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为例,阐述伊斯兰伦理观及其和谐思想,进而论述伊斯兰伦理对回族地区和谐社会构建的积极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和而不同",是儒家提出的一个哲学理念和原则。坚持儒家伦理"和而不同"原则,其主要依据在于人类文化多元化与多样性的根本要求和独尊自大的思想是固化僵死的思想。其核心内涵与意义则包括:一是儒家伦理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二是儒家伦理与其他思想、文化、思潮等的协同关系.即"一"与"多"的协同;三是中和——儒家伦理之至高境界。"和而不同"这一儒家伦理重要发展原则,对于化解异质文化、文明问冲突.分析和解决现实社会诸多矛盾问题以及更深切地关注人们"如何生活得更好"这一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7.
文章从伊斯兰法的三个渊源即古兰经、圣训和"法学家的解释"的角度,全面梳理和分析了伊斯兰法的圣战思想。认为伊斯兰法圣战思想不是一个划一的、一成不变的教条(律),它在不同法源上有着不同的侧重和意义;本质上伊斯兰法圣战思想是各个时代,境遇不同的伊斯兰共同体应对内外危机、维护共同体利益的重要手段及精神武器,其根基深深植于对现实的回应中。  相似文献   

8.
儒家“为政以德”思想是我国古代政治思想的核心内容。儒家“为政以德”思想的治国模式首先把为政者的“修己”作为治国的一个前提条件,然后在“修己”的基础上达到“安人”的政治目的,以此维护君主的统治地位。通过分析儒家“为政以德”思想的相关论述,以求从中为当代中国治国安邦提供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9.
当今伊斯兰教中道、宽容的宗教形象由于宗教极端思想的影响被曲解,一些对伊斯兰教不正确的言论屡见不鲜,甚至认为伊斯兰教是狭隘的、有强烈排他性质的宗教。基于《古兰经》,对伊斯兰教经典进行剖析,有助于我们准确把握伊斯兰教的多元包容思想和教义内涵,消除误解,识认伊斯兰教宽容、平和的宗教形象。  相似文献   

10.
儒家和谐观内涵丰富,涉及面广。儒家不仅从天人观、人我观等方面揭示了人与自然和谐、人与人和谐、人与社会和谐的意义和要求,而且从思想方法、行为规范、人的素质三个层面指出了实现文明与和谐社会的基本途径。中庸之道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思想方法;修身与教化能够为和谐社会造就高素质的人才;"礼"成为实现和谐的基本行为规范。儒家和谐思想在当今社会有很大的价值应用,对于现代管理、现代社会的稳定和现代生态环境的保护都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儒家的"中庸"是中国古代重要的理论范畴,是中国古代社会人们的理念和行为准则.按照中庸的原则方法去做,才能有恰到好处的道德行为,在道德实践上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中庸思想对当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仍有借鉴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朱立群 《外交评论》2009,26(3):18-22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外交在继承优良传统的基础上有许多令人惊叹的创新。中国外交的这种创新发展,获得了国内外的广泛认可。虽然各种形式的“中国威胁论”始终存在,但是中国外交实践不仅极大地缓和了国际社会对中国的负面评价,而且还给亚洲地区及全球体系带来了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文章认为张奎良先生关于辩证法"由过去向斗争性倾斜而转变为向对立面的同一的全面回归"的观点难以成立;认为对和谐范畴的论及与强调,不应在矛盾的根本属性意义上,而应在矛盾的过程演化意义上。这是一个关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基础的根本性问题。  相似文献   

14.
论中庸思想的现代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庸是我国传统儒学的重要思想,其追求的适度、动态平衡和人的道德境界的崇高,是对自我和世界的一种反思和超越.中庸思想对我国和谐社会构建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中庸》作为阐述儒家本体论、道德论与方法论的哲学著作,历代学者对其从各个方面进行了研究解读。本文结合孔子的中庸思想对《中庸》的若干问题加以探析,试析“性”、“道”、“教”三个概念的内涵及其相互关系,并指出“中和”是中庸的价值取向,《中庸》以“合外内之道”作为论述中庸之道的思想内核,“诚”是《中庸》的中心观念,时中是中庸的方法论之核心。  相似文献   

16.
中庸哲学是我国的传统文化。邓小平的不结盟思想是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外交决策的指针。虽然两者产生的年代相隔久远,我们依然可以看到其中的相连脉络。从方法论上看,中庸之道就是对度的把握,即在事物的运动发展上寻找一个平衡点,使之恰到好处。不结盟思想则意在使国家间关系亲密有度,既友好相处又能保持各自的独立性。两者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普遍与特殊的关系。二十多年来,正是与别国保持适当距离的不结盟思想,使我国广泛发展了与世界各国的关系,为我国的外交赢得了自主活动空间。  相似文献   

17.
在古希腊,以“不要过度”为基本特征的中庸精神在日常生活以及哲学和文学中有着广泛的体现。这一精神至亚里士多德时发展成为具有伦理学、政治学和方法论意义的系统的“中道”思想。古希腊的中庸精神反映了人类早期求“中”、求“和”的共同思维倾向。  相似文献   

18.
长时平均FFT(fast fourier transform)功率谱是利用快速傅立叶变换FFT方法算出的每帧的短时频谱的长时平均。FFT功率谱中可以直观反映出基音周期以及各谐波能量、频率、形态和它们相互的组合关系,同时能反映出谐波能量较高的尖峰所对应的声道共振峰。根据本实验,对元音提取长时平均FFT图谱进行图谱形态比对和重叠比对,是话者识别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司法过程对许多法官来说,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但美国大法官卡多佐通过《司法过程的性质》对其进行了生动的阐述,司法过程中法官在遵循先例的原则下,有可能进一步造法,但他认为二者之间存在着内在的联系,随着进一步造法,开始一种找到律条的一种崭新程序。  相似文献   

20.
文中将高等数学中的矩阵论思想方法运用到不等式的证明中去,开辟一条新思路,将高等数学和初等数学紧密的联系起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