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革命与民主作为两种截然不同的政治策略在恩格斯晚年的思想中形成了一种结合,即“民主—革命”策略.这种策略以议会斗争作为欧洲无产阶级政党的新的武器,并以无产阶级革命作为改造社会的最终手段.革命是无产阶级废除私有制从而实现共产主义的必要手段,而革命的发生必须同时具备相应的客观条件和阶级意识,关于革命的科学认识是恩格斯晚年斗争...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学说本质上是革命的。但当具体考虑革命与夺取政权的形式和道路等问题时,马克思、恩格斯的主张却是相对多变的。他们固然一生大讲暴力革命,但也经常支持合法斗争,而在有些情况下甚至还会反对革命。这与他们的学说体系的总的革命精神一点也不矛盾,而只不过是同一精神在不同情况下的不同策略运用而已。因此,"马恩晚年放弃革命转向改良主义"说非但无助于支持民主化的进步,反而把基本的理论问题搞乱了。只有走出这种思想迷雾,独立地对历史和现实的矛盾进行研究,才能为我们的民主化提供有益的理论帮助。  相似文献   

3.
正在恩格斯诞辰200周年之际,重新审视恩格斯对马克思主义的独特贡献,是对恩格斯应有的诚挚纪念。然而,至少在英语学界,恩格斯作为一位原创型思想家的声誉却正处于谷底,越来越多的评论者认为,恩格斯从根本上曲解了马克思的思想,造成这一令人遗憾的状况的主要原因无疑是政治上的。一、"马恩对立论"之源起那种认为恩格斯曲解了马克思思想的论断最早可以追溯至19世纪,但是1956年颇为关键,因为此后,这种论断逐渐成为二手文献中的一个重  相似文献   

4.
关于思格斯晚年策略思想研究,国际上历来众说纷纭,我国学术界近年来各抒己见,其说不一,并对恩格斯早期思想评论各异。某些问题看来有进一步商榷和再探讨的必要。从主张"一次袭击"到改变革命观点了吗?有的同志以《"法兰西阶级斗争"导言》(下称"导言")中为本,说恩格斯早期根据法  相似文献   

5.
<正>为纪念恩格斯逝世120周年,深人研究和弘扬其光辉思想,加强学术交流,2015年9月5-6日,中央编译局《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杂志编辑部与东华大学人文学院在东华大学联合主办了"恩格斯晚年政治思想及其当代价值"学术研讨会。来自中央编译局、  相似文献   

6.
恩格斯晚年对革命策略的调整是以欧洲发达国家社会历史条件的变化为依据的,而不是因为他放弃了共产主义目标;恩格斯没有把暴力革命看做根本原则,晚年主张以合法斗争为主也不是根本原则的改变;恩格斯与伯恩施坦的修正主义具有本质区别,后者借口社会历史条件的变化彻底背弃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和原则。  相似文献   

7.
19世纪末,西欧资本主义和工人阶级运动都进入比较成熟的发展阶段,受此推动,恩格斯晚年思想较之以前也发生巨大变化。例如,认为资本主义还有很强的扩展能力;承认资本主义已变得文明化,劳资关系相互依存的一面逐渐增强;议会民主和选举制度等能够给工人阶级带来巨大利益;暴力革命已变得越来越不可能,向社会主义过渡应主要采取和平方式。由...  相似文献   

8.
恩格斯晚年为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付出了艰辛劳作,作出了卓越贡献,同时也充分展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他致力于推进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未竟事业,完满补偿了马克思的理论研究遗愿;旗帜鲜明地批驳了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攻击和否定,坚定捍卫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根据时代变化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对马克思主义的某些观点作了反思和更新;坚决反对把马克思主义当做教条简单套用,着力阐明了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精神。恩格斯晚年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一段精彩的历程。我们既要正确理解和学习他晚年阐发的新思想,更要努力继承和发扬他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  相似文献   

9.
恩格斯晚年特别关注小农问题 ,对小农的基本特征、社会定位、无产阶级政党对待小农的态度以及改造小农的途径和方法作了深入的阐述。恩格斯的这些论述 ,对于我们今天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恩格斯晚年书信中关于发展党内民主的重要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恩格斯在其晚年书信中围绕党内民主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有价值的思想主张。他高度重视党的代表大会在实现党内民主方面的重要作用,强调党的代表大会要定期召开;他强调党内要开展充分的自由讨论,认为党内争论和党内批评是实现党内和谐的关键;他提出要使党的刊物能够自由、公开地讨论甚至批评党的理论和政策;他主张全体党员一律平等,党内不允许搞...  相似文献   

11.
本文是与"民主社会主义救国论"商榷的系列文章中的第二篇。关于"《资本论》第三卷推翻第一卷"的说法,是一种找不到文本依据的杜撰。它既忘记了第三卷中论述"自我扬弃"的篇章是在《资本论》第一卷出版之前就写成了的史实,也曲解了第三卷中关于资本主义"自我扬弃"的论述。实际上,马克思恩格斯一生中都是既讲"自我扬弃"又讲"炸毁"和"剥夺"的,这二者的彼此一致,正是马克思学说的基本常识。今天应该从马恩的理论中吸取有益的方法论,走出他们的局限,重新研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规律性,而不能曲解他们的思想,把根本不存在的东西强加给他们。  相似文献   

12.
在恩格斯晚年,美国工人运动出现过一次高潮。恩格斯认为,这是在美国传播社会主义的有利时机。他期望美国社会主义工人党能够抓住时机,将美国工人运动引向社会主义。然而,从之后的情况看,恩格斯的期望并未实现。对此已有三种比较著名的解释:"烤牛肉和苹果派"论、自由土地论和"投票权馈赠"论。但这些解释都不适用于19世纪末美国的特殊情况。在指出已有解释的不足后,本文尝试从美国共和传统的角度作出新的解释。  相似文献   

13.
<正>伟大的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弗里德里希·冯·恩格斯(Friedrich Von Engels)于1895年8月5日逝世。2015年是恩格斯逝世120周年。为纪念这位马克思主义先驱,探寻他的光辉思想,中共中央编译局《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杂志编辑部与东华大学人文学院于2015年9月5日在东华大学召开"恩格斯晚年政治思想及其当代价值"学术研讨会。来自中共中央编译局、中国人民大学、复  相似文献   

14.
恩格斯晚年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作出了创造性的丰富和发展。这些丰富和发展集中体现在他对未来社会主义目标的新论证、对实现社会主义的道路和斗争策略的新见解、对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探索、对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向未来社会主义发展的条件和道路的新观点等方面。恩格斯的这些重要思想对后世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但也遭到了极大的非议和歪曲,需要实事求是地对这些重要思想给予研究和评价。  相似文献   

15.
大众民主思想是陈独秀晚年政治思想宝库中的明珠 ,其主要内容是 :一、民主的大众化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没有大众民主便没有社会主义 ;二、大众民主是阶级性和普遍性的统一 ,其阶级性不取决于内容本身 ,而为执政者的阶级归属所决定 ;三、坚持从民主国情出发 ,从经济、制度和思想文化三个方面推进大众民主建设。从时间方位看 ,该思想是民主主义思想合乎逻辑的新发展 ;从空间方位看 ,是对苏联民主实践的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 ,后者是该思想的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16.
台湾统"独"冲突导致了台湾选举民粹异化、党争泛滥、司法混乱、公共领域失范失序等问题。这一缺陷还极大地影响着台湾民主政治的效能,造成或加剧了台湾经济发展、社会整合、政治治理等方面的困境。可以说,统"独"争议从根本上制约台湾民主政治的发展,使台湾深陷"民主陷阱"之中。  相似文献   

17.
陈独秀晚年在民主问题上对苏联式的社会主义作了深刻的批评,但他此时仍是一位马克思主义者,他的民主观仍是从马克思的直接民主制主张出发的.今天应当把陈独秀的这些思想放到社会主义思想史中去考察.从这个角度看,陈独秀晚年的意见与卢森堡一脉相承,理应受到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8.
李龙 《台湾研究》2014,(6):88-94
台湾自视为民主化的“灯塔”,但“太阳花学运”暴露出台湾民主存在诸多问题,引发广泛争议。争议中的共识是台湾民主出了问题,但也存在分歧,即究竟该对近三十年来的台湾民主化持什么态度,肯定、否定,抑或其他?分歧的产生与民主质量理论运用到台湾民主研究有关,民主质量的概念特性导致不同学者对其内涵的理解有所不同。有将其理解为狭义的“民主”的质量,包括竞争性选举、政党轮替等;也有将其理解为中义的“民主政治”的质量,包括法治、宪政、分权、人权等其他政治范畴;还有将其理解为广义的“民主政体”的质量,包括政治绩效、经济绩效、社会绩效等政治、经济和社会范畴。通过民主质量理论可知,台湾基本实现了巩固的民主,但尚未实现优质的民主。  相似文献   

19.
1883年马克思的逝世,并不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休止符。作为一位对社会发展历史和现实都具有深刻洞察力和预见力的思想大师和科学巨匠,恩格斯晚年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理论遗产。其中有对唯物主义历史观的重要阐述和补充,有对俄国农村公社未来发展道路的进一步探索,有对欧洲大陆资本主义扩展能力的重新认识,有对股份制资本主义新特征的科学预见,有对资本主义和平发展时期无产阶级斗争策略的重大调整等。我们可以从恩格斯的理论遗产中得到重要启迪。  相似文献   

20.
2018年11月爆发的法国"黄马甲运动"已延烧至今,短期内仍无平息的迹象。学界对其评价不一,但经常将其与1968年"五月风暴"类比。本文认为,"黄马甲运动"反映的似乎不是法国民粹主义的泛起,而是代议制民主的危机:作为这个制度支柱的各传统政党、工会、主流媒体等政治中介物,未能及时体察民意、整合民意、将民众的诉求引导到正常的代议制机制中进行回应处理,而是一如它们在"五月风暴"中的作为,游离在运动之外,从而失去了其应有的政治功能。"黄马甲运动"是否标志着法国政治生活的一种新形式、代议制民主的一种补充乃至替代,仍有待观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