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许多贪官在落网后总结堕落的教训时,都不约而同地提到,因为自己和那些大款比,感到“心理很不平衡”,所以贪欲和侥幸使自己“伸出了手”。可见,“心理不平衡”是清官变贪官的“思想铺垫”,是公仆变蛀虫的“精神基础”。  相似文献   

2.
鲁钟鸣 《政策》2004,(3):34-34
近日读了一些贪官的“落马史”,发现他们“落马”的一个很大的原因:喜欢比,尤期喜欢往上比,往歪处比。结果是越比心理越失衡,越比心胸越狭窄,最后走向犯罪。虽然一时满足了心理平衡,却落得个身陷高墙后悔迟。 剖析这些贪官攀比,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比升迁速度。这样的人只要一有机会就拼命地跑官、要官、买官。一旦得逞,就在新的岗位上搜刮民财以“挽回损失”。如果是升官无  相似文献   

3.
《黄河边的中国》(曹 锦清著)是一本对了解中国当前农村情况很有价值的书。这方面的想法说来话长,暂且不表。只是想说,曹先生认为现在只能提倡“为民作主”,还没有条件实行现代民主的观点,我不以为然。 “为民作主”可以简称之为清官意识,这是皇权统治下的“最高纲领”。皇帝最高境界是当一个“为民作主”的圣君,清官的座右铭是“当官不与民作主,不如回家卖红薯”。“文革”那时狠批清官,认为清官比贪官还坏,因为他们在人民中起麻醉作用,不如贪官那样暴露专制主义的黑暗,激起人民推翻专制统治的革命意识。这当然是谬论。在专制…  相似文献   

4.
读了2014年第5期《民主与法制》杂志刊载的《争夺婚姻“主导权”,贪官妻子跟丈夫比贪比狠》一文后,才知天下竟有如此荒唐的夫妻,他们将公权私化,比谁更贪、谁更狠。这样的夫妻之比,实在不可取。  相似文献   

5.
老百姓对贪官污吏恨之入骨, 深恶痛绝,骂他们是畜生、禽兽,是 硕鼠、恶鸟、蛀虫等。又比如说“杀 鸡给猴看”,小贪官是“鸡”,大贪官 就是“猴”。近年来,反贪利剑杀了 不少“鸡”,日前,又把原全国人大 副委员长成克杰这只“猴子”押上 了断头台,真是大快人心。 如果把大贪官比作“猴子”,哪 一级贪官才能算“猴子”,不同时期 有不同标准。20世纪50年代,刘 青山、张子善这样的地市级贪官就 算是“特号大猴子”了;现如今,不 至省部级的贪官,恐难跻身“猴子” 之列。成克杰这只“猴子”,受贿 4000多万元,给国家造成…  相似文献   

6.
著名杂文家邵燕祥先生曾经发誓:再也不写有关贪官的杂文了 !他没有说明理由,我想无非是鞭挞贪官的杂文已经车载斗量,对贪官的人生轨迹、卑污伎俩以及产生贪官的社会历史根源,都作了详尽地剖析,再写很难有多大的新意。再说,你写你的,人家贪人家的,写了等于白写。我对此亦深有同感。尽管贪官在反腐倡廉的大纛下,接二连三地原形毕露,但对同一种社会现象去反复做文章,即使再高明的杂文家,也难免有炒冷饭之嫌,令读者生厌,所以不写为妙。   可有一件事却引发了我写贪官的兴致。日前,我应邀前往广西,参加桂林第八届山水旅游文化…  相似文献   

7.
现代生活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在不知不觉中让别人掌握、控制着,扮演着“心理奴隶”的角色,他们从事自己憎恶的工作,生活在不喜欢的环境里,做着违背自己意愿的事情……下面具体介绍“心理奴隶”的5种类型和防治方法。■“别人怎样想”的奴隶这种“心理奴隶”最普通,对创造力和人格最具有破坏性,多见于心理不成熟的人。“我多说话,别人就会认为我爱出风头”、“我做那件事,别人会嘲笑我”……这种“别人”式的想法使之成为“别人”思维的奴隶。大部分这种“心理奴隶”还会去倾听不够资格的人的忠告,这会严重影响他们的创造力。对策:①如果你在模…  相似文献   

8.
年关与廉关     
新年前夕,重读卢梭的《忏悔录》,再次为大思想家无情解剖自己的勇气所折服。卢梭常常“一日三省吾身”,反思和鞭挞自己的过失,甚至不放过灵魂深处“私字一闪念”,目的是为了警策自己,启迪同伴,教育来者,其积极意义已为进步人类所赞赏。可是,在掩卷而思卢梭《忏悔录》的同时,也自然让我想起,近几年来接连读到的成克杰、胡长清等贪官临死前的所谓“忏悔录”。虽然他们忏悔已迟,悔恨已晚,但总比死不悔过,死不认账的贪官们来说,起码还有一点良知,能够给后人留下研究贪官发财发迹的第一手资料,使人从反面看清了贪官丑恶的嘴脸和心态。 手头恰巧有一份近日辽宁省有关部门首次对外公开的慕绥新狱中“忏悔录”,发现慕  相似文献   

9.
鲁烟 《现代领导》2001,(11):31-31
贪官不畏死,自古如此。并非现代贪官比古代贪官多长了几个胆子。要说对付贪官的狠劲儿,谁也比不了明太祖朱元璋。据《大浩》记载,明代光是酷刑就有数十种之多。有族诛、凌迟、极刑、枭令、断手、刖足、阉割、剥指、剁趾、墨面、文身。此外.朱元璋自己还发明了不少令人发指的刑法,如“铲头会”、“刷洗”、“抽肠”。  相似文献   

10.
“我不怕老百姓不听话,我就怕我不听老百姓的话,更怕自己对老百姓说错话。” 这是华西村老书记吴仁宝,一次与外地乡村干部真情对话时,针对“有村支书抱怨他们村的老百姓不听话”问题的回答,称自己对老百姓有一“不怕”和两“怕”。  相似文献   

11.
“我不怕老百姓不听话,我就怕我不听老百姓的话,更怕自己对老百姓说错话。”这是华西村老书记吴仁宝,一次与外地乡村干部真情对话时,针对“有村支书抱怨他们村的老百姓不听话”问题的回答,称自己对老百姓有一“不怕”和两“怕”。  相似文献   

12.
《时代潮》2004,(17)
专家建议:免除经济犯罪死刑" 近日,多名专家将中国究竟是否该废除死刑的争议再度提起。只不过,这次他们提出了一个缓步行、分阶段的方法:即在死刑的彻底存废尚在中国司法理论和实践中存有争议的情况下,首先将经济犯罪领域的死刑予以逐步废止。 废除死刑需谨慎" 对于“贪官”处以极刑,至少在目前阶段还有另外一个现实目的,那就是“平民愤”。有句话叫“不杀不足以平民愤”,虽然这句话有违法理,现已不提倡,但却不可否认它的现实功能。老百姓对贪官深恶痛绝,甚至可说积有一定民怨。如若取消贪官死刑,可说于“平民愤”不利、于缓解社会矛…  相似文献   

13.
老少贪官     
近读鲁迅《夏三虫》,迅翁说:“夏天近了,将有三虫:蚤、蚊、蝇。假如有谁提出一个问题,问我三者之中,最爱什么,而且非爱一个不可,又不准像‘青年必读书’那样的交白卷。我便只得回答:跳蚤。”掩卷沉思,我突然想到,如今老贪官“老当益壮”,越老越贪,少贪官“豪气”冲天,“魄力”惊人。假如有谁提出一个问题,问我两者之中,最“爱”什么,而且不准弃权,非“爱”一个不可,我便只得回答:老贪官。这也是“两害相权取其轻”,尽管我一个也不爱,还恨得咬牙切齿。平心而论,老贪官、少贪官都不是好东西,一个也不能饶恕。可相比较而言,少贪官更为可恶,更为…  相似文献   

14.
让谁开心     
辽宁省省长薄熙来在大连任市长时曾有一句名言:“老百姓开心是我们政府追求的最高境界。”此话朴实无华却掷地有声,令人深思。不久前,《 陕西日报·周末版》披露全国百名地厅级以上的落马贪官,没有一个人把“老百姓开心”放在心上,他们奉行的人生哲学是“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为之追求的“最高境界”乃是自己的开心也。请看,为了自己的“开心”,成克杰在应邀为某企业剪彩时,竟泡在一家酒楼的包厢里搂着三陪小姐唱歌喝酒,让数百名群众和基层干部在剪彩现场傻等了他近三个小时;原广西钦州市市委书记俞芳林,当老百姓们正遭受旱灾…  相似文献   

15.
为官者应该如何用权?综观历史,从古至今,各阶级各阶层的人立足本阶级本阶层利盆都发表过不伺的见解。时至今日,为官者已变为人民公仆,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究竟该拿一种什么眼光理解它呢? 正值本期“大家谈”栏目定稿之时,编辑忽然欣喜地收到了陈鲁民先生和林大圣先生同题材的两篇杂文。陈鲁民先生从官员自身修养的角度出发,提出了新时期的官员做官用权应“如履薄冰”的见解;林大圣先生则从社会制度完善的角度提出解决该问题的关键应在完善监督和制约机制。二人各有见地,各自成理,又各尽其妙。故而栏目编辑将其编为一期,奉献给广大读者,以达到巧文“共赏析”的目的。 盼望更多的美文纷纷而来。  相似文献   

16.
对媒体披露的贪官们所谓“言词恳切”的忏悔,我是将信将疑的。因为常见媒体的报道,所以渐渐熟悉了一个现象,那就是许多贪官们在被查处后,很会忏悔。例如,《高级检察官方工办案纪实》一书披露,巨贪成克杰在一审法庭上作最后陈述时就说:“通过这次法庭调查,我认识到我的行为是有错误的,其中有违反中国共产党的纪律的错误行为,也有违反国家法律的犯罪行为,党和国家对我恩深似海,相反我今天竟做出了违反国家法律的行为,做出了许多违反纪律的行为,内心非常伤痛,也感到非常惭愧,我一定承担根据法律我应该承担的法律责任。” 许多贪官在表示悔罪…  相似文献   

17.
有个同学曾对我说:“你现在对腐败现象嫉恶如仇,大加挞伐,是因为你没有条件腐败;等你将来手上有了权,当了官,很难说你就不腐败。”他还举例说,某人原来没掌权时清正廉洁,可当了一把手后就变成了一个贪官。我听后深思良久。老百姓最痛恨的腐败现象之一是以权谋私。许多人上台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调整领导班子,把自己的亲戚朋友、知心人安排到重要部门。假如我掌了权,会不会这样做呢?我家里有个哥哥高中毕业后在外打工,有个姐姐在水泥厂当了下岗工人。我会不会给他们安排个好单位?如果不安排,怎么向父母亲交待?如果安排了,那些七姑八姨,同学好友…  相似文献   

18.
如果我们研究一下那些搞腐败的贪官言行,就会发现这些贪官最“恨”腐败。他们和正派人一样对“腐败”嫉恶如仇。如果再细分一下,他们“恨”腐败要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在他们的腐败行为还没暴露前。这时,他们“恨”腐败是为了掩盖他们搞腐败的罪行,是为了给他们的丑恶嘴脸涂脂抹粉。他们这样“恨”腐败,也是为了欺骗正派人,给人一个清官的形象。所以,你会想出一百个一千个贪官来,也不会想到他们的头上。据说胡建学案发前任泰安市委书记时,大小会上给下级干部们大讲特讲的经典就是繁体字的“钱”字,即“金”子有两把“戈”(古代…  相似文献   

19.
如今的落网贪官,在“检讨“、“剖析“自己腐化堕落的起因时,常常溜出这样一句话:“把自己混同于普通老百姓。“他们说这句话时,还会煞有介事地作痛心疾首状。比如中国人民银行宁波市分行原行长孙茂文,因贪污受贿250万元而身陷囹圄,他的“深刻教训“是:“经受不住形形色色资产阶级思潮的诱惑,放松了学习,忽视了思想改造,以至于把自己混同于一个普通老百姓,开始注意讲消费,讲名牌,讲享受了。“其实,讲这种混帐话的决不止孙某一个人。大家稍加留意,在各种媒体上都不难看到,那些站在审判台前的贪官们多会拿出这句话作挡箭牌,仿佛就是这可怕的“混同“,成了他们犯罪的共同根由。  相似文献   

20.
我院新闻学系副教授徐乘在自己多年杂文写作和杂文教学的实践基础上,经过长期潜心研究,撰写了专著《杂文学》。该书于今年2月由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出版。出版社和有关专家评价说:“《杂文学》一书是我国第一部有关杂文写作的科学论著,较系统地总结了杂文创作的经验,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本书的出版对我国的杂文写作会起到有益的作用”。该著作主要章节在成书前曾在《新闻知识》杂志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