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在四月十一日开幕的苏联第十一届最高苏维埃第一次会议上,契尔年科当选为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契尔年科自二月十三日当选为苏共中央总书记后,又担任苏联国防会议主席。现在,他在短短的两个月内已集党、国家和军队的最高领导职务于一身。他的前任安德罗波夫和勃列日涅夫做到这一点分别用了七个月和将近十三年的时间。提名契尔年科兼任国家元首的是戈尔巴乔夫。他说:“苏共中央总书记同时行使苏联最高苏维埃  相似文献   

2.
南京军区某师警调连专业军士金正洪,是一名普通志愿兵。在10年的军旅生涯中,他始终坚持学雷锋,曾先后7次被评为“学雷锋标兵”,3次荣立三等功,1次荣立二等功。全国学雷锋标兵朱伯儒来信鼓励他“奉献社会,无尚光荣”。“天之骄子”的大学生写来诗歌赞美他是“当代青年的楷模”。然而,谁能知道,就是这样一位同志,却遭受着种种非议和责难,走了一条“坎坷雷锋路”。这里,笔者摘录金正洪的几段自述,作为“坎坷”的佐证。——有一次,我在街上看到一位青年人把老大爷撞倒了,没把人扶起来便扬长而去。我就赶紧跑过去扶起老大爷。没想到,后边跟上来的几个小青年不干不净地说:“当兵的,又不是你爹,充什么  相似文献   

3.
1986年4月下旬,在南斯拉夫萨格勒布国际博览会第10馆里,传出了一个惊人的消息:中国的“神灯”15分钟就治好了一例肩周炎;一个失眠10多年的老太太用“神灯”照射几次后,便很快地入梦了;不少心绞痛、关节炎、偏头疼等患者,也都在“神灯”下“光到病减”或“光到病除”。 这次博览会有中、美、苏、德、意、日等18个国家的560多个发明和革新项目参加展出。“神灯”获得了20块金牌中的一块。同年12月,“神灯”又轰动了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获得了尤里卡世界发明博览会银牌。 “神灯”的发明者、就是共产党员、自然科学家、高级工程师、重庆市硅酸盐研究所所长苟文彬。  相似文献   

4.
历史的抉择     
鲁言 《瞭望》1987,(29)
一九七三年,身染沉疴的周恩来总理抱病最后一次主持了四届人大会议。在一次会议上,他严厉谴责了某些人制造的“内人党”冤假错案。最后,他向在座的同志披露了鲜为人知的一段历史事实,高度评价了云泽在解决一个“共和国”和一个“自治政府”中表现的策略和无所畏惧的精神。他说这是现代历史上的“单刀赴会”。 没有流血和战乱,解决了一个“共和国”。这位曾被选为“共和国临时政府主席”的人,带着他破敝的行装,又踏上了腥风血雨的漫漫征途,历史只把天边的遐思留给了我们。  相似文献   

5.
《瞭望》1984,(17)
在一次会议上,听到两则成为笑料的故事: 其一,云南省有一户农民养了一头猪,已经养了五年,还不出售,打算再养两年,人们把这头猪风趣地称为“爷爷猪”。其二,甘肃省有一个生产队,平均每户养羊十三只,由于舍不得卖,养了一年又一年,结果羊“长寿”,人受穷。毋须多作分析,大家一眼就会看出,养“爷爷猪”和“长寿羊”是一件违反价值规律的蠢事。按照价值规律,某种商品价值的大小不决定于个别生  相似文献   

6.
法国有则谚语说:“轻信是上当的条件”。这条富有哲理的谚语在现实生活中又一次得到了印证。波兰总统瓦文萨在回答法国记者提问时无奈地承认:“我们很天真,相信了西方的口号,结果受骗上当了。我们为此付出了代价。”这是去年瓦文萨对法国《世界报》记者说的一番话。 跨入1992年,瓦文萨面对波兰继续恶化的经济形势一次又一次地发出抱怨,他说:“我现在看到的是许许多多未实现的愿望、痛苦和麻烦”。“我很痛苦,很失望,我无法快乐”。他还公开对西方进行指责:  相似文献   

7.
一九四八年五月,叶剑英同志在华北军政大学任校长兼政委。这年夏天,学校干部纵队学员的许多家属迁来学校,住房一时解决不了。这些学员长年南征北战,很少与家属团聚,如今家属来了,却没住处。因此,不少人有思想情绪。一个星期天,有几个团级学员外出散步,来到羽底镇外的一个小土地庙。有个学员即兴在庙前写了首打油诗:“生活太单调。出去逛逛庙,庙中泥菩萨,比我更枯躁。”他写完,另一个学员又补上两名:“转身往回走,回去睡大觉。”在一次会议上,干部纵队的负责同志汇报学员思想情况,举了这首打油诗的例子。当念到这首打油诗时,立即引起叶剑英同志的注意,他说:“说什么?慢点,慢点!”于是诗又被念了一遍。叶剑英同志边复述边记,记完了,又加上了两句:“楼  相似文献   

8.
也许,当你在人群熙攘、车水马龙的大街上遇见他,会因他的貌不出众、语不惊人而不屑一顾;然而,当他出现在井场上,你就会发现他身上仿佛有一种“感情磁场”,有一种“振臂一呼,应者云集”的号召力。他,就是新疆石油管理局,探井公司32848队的党支部书记张东坡。 今年45岁的张东坡,已在钻井队当了十三年的党支部书记。十三年草发花落、周而复始的岁月中,张东坡凭着他对党、对油田、对岗位的无限热爱,带领全队职工泼死泼活地干,取得了令同行惊叹的辉煌业绩。在32848队的功劳簿上记载着:1990年,钻  相似文献   

9.
蒋一苇在著名的《经济民主论》中,提出了这样一个命题:人的两次解放。他认为:资本主义的伟大历史功绩,是把劳动者从封建的人身依附的枷锁中解放出来,实现了“人的第一次解放”;社会主义不同层次的集体组织和群体意识的形成,使人由“个体人”转化为“集体人”,将是“人的第二次解放”。今年3月,他在给笔者的一封信中进一步指出:资本主义的灵魂是以个人为本位的“人本主义”,如果我们相信社会主义是历史的方向,是否由于生产、科技、经济、社会的发展,要求从以个人为本位的人本主义发展为以集体为本位的新的人本主义?其实社会主义冠  相似文献   

10.
有一则笑话,说是一个能够“点石成金”的神仙,想到人间找个不贪财的人,度他成仙,结果遍寻不见。最后遇到一人,神仙指着石头对他说:“我把这些石头点成金子给你用,怎么样?”这人摇了摇头。神仙以为他嫌小,又指着更大的石头说:“那就点这个?”哪知此人还是摇头。仙翁心中暗喜:“总算找到一个不贪财的了!”便准备度他成仙。但为慎重起见,神仙又进一步试探道:“你大小金子都不要,到底要什么?”这人此时才露出真相:“我别样都不要,只要老神仙点石成金的这个手指头。”神仙当然不会慷慨到把自己的手指掰下来送人。可在当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掰”下自己的“手指头”送人的傻事却屡有发生。  相似文献   

11.
赵紫阳同志在十三届二中全会上又一次提出了社会协商对话这个大题目,并对之进行深刻的阐述。为加深对这个题目的认识,记者请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所长、经济学家何建章谈谈他的看法。何建章眼下正在就我国所有制结构的调整和社会结构的变化问题进行调查和研究。他说:“这个题目和我现在从事的研究课题有密切的关系。我就从利益集团的视点对社会协商对话谈一些个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12.
王涛的定位     
在东风汽车公司,我们对汽车调整工、全国著名劳动模范王涛作了短暂采访。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的,除了他那些先进感人的事迹外,还有他的“定位”。初见王涛,觉得他是个极平常的入。平常的人能在上亿产业工人中脱颖而出,必有其不平常之处。谈到自己的“成功之道”,王涛说:“如果定好了位,一切都是很自然的事情。”他给自己定的位就是当好一个工人。当好工人,这看似简单,其实又很难。王涛的入生经历了两次变化。第一次变化,是1975年从山东淄博农村被招进父亲所在的二汽,当了总装配厂的一名工人。“当工人就要好好干活”,是父亲给他…  相似文献   

13.
上海是一个老年人密集的城市。据统计,到一九八五年年底,全市六十岁以上的老人达一百五十九万人,占总人口数的百分之十三点二。应该怎样安排好退休职工的晚年生活呢?这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 上海航海仪表厂退休职工翁世雄对记者说:“退休后绷紧的弦突然松弛了,精神上产生了一种说不出的孤独感。”他今年六十三岁,身板硬朗,又有一手好技术,每月退休收入一百三十三元。他的五个孩子  相似文献   

14.
他,一个动过9次大手术、在病床上躺了6年的残疾人,一个没有生活来源、孤独而软弱无助的人,一个饱尝了病痛,又亲身感受到社会主义大家庭温暖的人,一个热爱生活、需要同情、渴望得到爱的人,他对世事人生的体验,真是别有一番滋味。他叫周继宗,1954年生。  相似文献   

15.
瞭望哨     
《瞭望》1983,(2)
苏“员外”招亲 彭明 四川江津县石门公社有位苏老汉,家有六个女儿。女孩旧称“千金”。苏老汉家富“六千金”,因此得了个“员外”的绰号。加之他家父女种田、种菜、养蚕各有长技,这两年生活愈过愈好。苏“员外”的三女、四女尚未婚配,思量要招两个称心的女婿。一日酒后,口吟一  相似文献   

16.
费强  林楠 《瞭望》1990,(37)
记者在苏、浙、鲁、沪“三省一市”采访时,常常在一列列进京列车上,碰到一些衣着整洁的来自工厂企业的干部,问他们去哪里,10个有8个回答说:“部里,汇报工作。” 沉寂已久的企业“跑步(部)前进热”,又在悄然兴起。 在北京,继各个省驻北京办事处纷纷挂牌“亮相”  相似文献   

17.
一九四○年六月,纳粹德国已经征服大半个欧洲。尽管英德之间尚处于交战状态,但希特勒认为,退守孤岛的英国已构不成什么威胁。所以,他决定“在对英战争结束以前,以一次快速战役击溃苏联”,尔后,再回头收拾大英帝国。 一九四○年十二月十八日,希特勒签署了代号为“巴巴罗萨”的对苏作战计划,经过半年的运筹准备,于一九四一年六月二十二日凌晨,出动一百九十个师,在长达二千多公里的战线上,向苏联发起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中写道:“全党同志在进行改革的过程中,应该紧紧把握住马克思主义的这个基本观点,把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生产力作为检验一切改革得失成败的最主要标准”.党的十三大,重申了这个观点,指出:“是否有利于发展生产力,应当成为我们考虑一切问题的出发点和检验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十三大之后,全国上下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生产力标准大讨论.这是一次值得肯定的、有重大意义的讨论,但由于在讨论中某些人将生产力标准庸俗化,致使生产力标准在人们心中淡化了;尤其是东欧、苏联剧变,我国那场政治风波之后,一下子,政治问题又突出起来了,不可避免地冷漠了生产力标准问题.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重提生产力标准,讲了“三个有利于”,即“是否有利于发展  相似文献   

19.
这并非一位在小说中才看得到的传奇人物,而是一位在现实生活中活生生的富有传奇色彩的英雄。他就是中国海军航空兵功勋飞行员赵学礼大校。赵学礼的人生,是闯禁区、攻难关、抗风险、斗死神的人生,他以过人的胆识和无畏的牺牲精神,在祖国的海天之间,建立了一个又一个奇勋,镌刻了一条又一条辉煌的航迹。一次特殊的跨国飞行那是1993年1月,有一架飞机在海口机场受到重撞,机头雷达盲降设备和自动驾驶仪遭到严重损坏,座舱已不密封,虽经两次修理,机身仍带有11处故障。上级决定,将飞机分阶段飞赴俄罗斯修复。俄罗斯官员在谈判中预言:“中国人不可能完成这次风险飞行。”  相似文献   

20.
王守山同志在《马克思何时开始提出“无产阶级专政”?》一文(见光明日报一九八四年四月十六日《科学社会主义》专刊)中认为,应当把马克思恩格斯正式开始使用“无产阶级专政”概念的时间,确定为一八五○年四月中旬,即“世界革命共产主义者协会”的协议的发表。我认为这个判断欠妥。实际上在此之前,马克思在《一八四八年至一八五○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中,就曾两次提到无产阶级专政。一次是在这部著作的第一篇文章《一八四八年的六月失败》中,公开发出了“推翻资产阶级!工人阶级专政!”的著名口号(《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417页),时间是一八五○年一月。另一次是在第三篇文章《一八四九年六月十三日事件的后果》中。在这里,他不仅再度使用“无产阶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