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章扼要地阐述了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基本内涵,论述了国家发展战略及其社 会效果以及如何认识和对待国家发展战略造成的地区发展差距,说明和分析了国家发展战略重点 和布局的调整给民族地区带来的机遇,指出民族地区应当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能动性及时组合各 种条件去捕捉、利用好民族地区面临的最大机遇去实现民族的经济腾飞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相似文献   

2.
秦、汉时期,是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的发端。在这一历史时期内,秦、汉王朝利用政治、军事和经济手段,逐步在西南地区进行经营与开发,统一了西南民族地区,推动了西南民族地区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为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和发展最终稳定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经过10多年的苦心经营,东南亚国家终于实现了经济的腾飞,经济的高速增长使该地区的一些国家和地区成为令人称羡的亚洲“小龙”、“小虎”。然而,自1997年7月份以来,一场金融风波如瘟疫般传遍了东南亚和韩国,波及  相似文献   

4.
◆一◆ 自80年代中期以来,在世界政治和经济激烈动荡、变化多端的大背景下,区域经济集团化发展迅速,成为当今经济贸易合作的新形式,并深入影响到国家和地区的内部。 区域经济集团化发展是世界经济一体化发展的一定阶段。目前,一方面新的国际贸易体系包括了世界上更多的国家和地区,新的国际贸易协议首次将世界贸易扩大到服务业、农产品和纺织品等新领域,新的国际贸易规划修改和完善了市场收入、反倾销、知识产权等方面的内容,新的国际体制正式成立世界贸易组织以取代关贸总协定。所有这一系列变革,加速了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另一方面,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迅速发展,总数已达20多个,参加国家和地区达140多个,遍布欧洲、北美洲、南美洲、非洲、大洋洲和亚洲。越来越多的地理上相接近的国家所组成的日益增多的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显示了区域经济的强劲势头。 在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中,一个激进的国际范围内的区域集团化和区域贸易自由化趋势进一步得到强化发展。在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和亚太经  相似文献   

5.
20世纪下半叶 ,欧洲国家内出现了严重的民族认同危机 ,导致地区民族主义的兴起。地区民族主义的兴起既有社会历史的因素 ,同时也深受全球化进程的影响 ,是对全球化转变和国家衰颓的反应。全球化从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削弱了民族国家认同 ,促使了地区民族主义的兴起。同时 ,在全球化的影响下 ,这种地区民族主义也有其自身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侯明明  李向阳 《创造》2001,(8):7-8,12
很少有学者把一个国家的国家安全和这个国家某一地区区域经济发展联系起来,但在全球化的进程中,某些敏感地区区域经济的发展,民族问题的解决,却深刻地影响着整个国家的安全。本文论述了云南建设绿色经济强省对维护中国国家安全的重要意义,同时提请国家有关方面注意敏感地区区域经济的发展。   亚州经济危机发生后,美国人认为他们政治上打垮了苏联模式,经济上打垮了以日本和“四小龙”为代表的亚州经济,“美国最优论”开始抬头。因此,冷战结束后,美国对世界各地区和国际事务的“参与”不是减少,而是更多更广更深。   美国在推…  相似文献   

7.
<正> 近年来,东南亚金融危机已波及整个亚洲与世界其它地区,虽然我国近几年不断深化改革,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国家经济成功地实现了“软着陆”,又比较好地把握了金融对外开放的步骤,有针对性地提出和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使国内经济未受很大影响,总的形势是好的。但是,由于我国与亚洲危机国家和地区有着十分密切的经贸关系,这些国家和地区在金融危机后,经济增长速度滞缓,收支能力下降,进口需求萎缩,势必对我国的外  相似文献   

8.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发展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缩小各民族之间、地区之间的差别,实现共同繁荣,有利于增强民族团结和凝聚力,防止敌视中国的一些资本主义国家搞渗透、搞民族分裂,保证国家长治久安,推进四个现代化进程。一、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地位和作用我国少数民族虽然只占全国总人口的8%(94年底统计数),但分布面积却占全部国土面积的64%,拥有国家经济建设不可缺少的丰富资源,延绵2万公里的内陆边境线,是我国对外开放的地缘优势,处于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1.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有利于与发达地区优势…  相似文献   

9.
知识资本量化研究,有助于准确量化国家、地区和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运行着的资本总量;为国家、地区和企业经济成长从资本构成方面提供非常精确的量化说明,对于解决国家、地区和企业经济发展提速、优化资本结构、充分发挥知识资本和消费资本的作用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东、中、西部经济发展差距越来越明显。西部地区尤其是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受到国家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因为该区域经济的发展不仅有利于促进整个国家经济的协调发展,而且有利于促进民族团结、社会稳定。以青海省为研究区域,首先对青海省县域经济协调发展水平做出评价;然后深入分析影响其协调发展的因素;最后,结合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特色提出促进县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1.
当前,国家一方面已经逐渐不再成为圈定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栅栏,另外一方面,国家同样也不再是独占地区的、民族的长期依存发展的自然和人  相似文献   

12.
武汉是我国近代工业的发祥地之一,是中部地区特大中心城市。在国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战略指引下,武汉如何发挥国家老工业基地优势和综合经济优势,构建中部地区先进制造业中心,值得深入研究。本文对武汉构建中部地区先进制造业中心的背景、优势、目标、路径选择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3.
韦胜强 《传承》2010,(18):128-129
民族地区对外开放是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复杂的巨大工程,需要民族地区正确处理好六大关系:即正确处理好国家统一和民族地区自主权的关系、正确处理好经济一体化和民族特色的关系、正确处理好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的关系、正确处理好对外开放硬环境和软环境的关系、正确处理好对外开放数量与质量的关系、正确处理好国家支持和自力更生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民族地区对外开放是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复杂的巨大工程,需要民族地区正确处理好六大关系:即正确处理好国家统一和民族地区自主权的关系、正确处理好经济一体化和民族特色的关系、正确处理好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的关系、正确处理好对外开放硬环境和软环境的关系、正确处理好对外开放数量与质量的关系、正确处理好国家支持和自力更生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速读·榜单     
《创造》2012,(1)
究竟有多少公司的经济实力已经超过了国家?《中国经济新闻》12月29日在香港发布了2011年度(首届)“全球500最大经济体”排行榜,这是史上第一次将所有国家(地区)的GDP和跨国公司的销售收入进行对比分析,共有408家跨国公司和92个国家(地区)入选。  相似文献   

16.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关于组织经济较发达地区与经济欠发达地区开展扶贫协作的报告》,已经国务院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引导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加强东西部地区互助合作,帮助贫困地区尽快解决群众温饱问题,逐步缩小地区之间的差距,是今后改革和发展的一项战略任务。经济较发达地区与经济欠发达地区开展扶贫协作,对于推动地区间的优势互补,推进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加快贫困地区脱贫致富步伐,实现共同富裕,增强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这项工作,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广泛参与,采取多种方式,支持和帮助贫困地区发展经济,为如期实现《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确定的目标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尊敬的各位代表:今天,来自100多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的代表聚集北京,共同探讨以筹资为主题的禽流感国际防控合作大计。这充分表明了国际社会同舟共济应对禽流感挑战的政治意愿和坚定决心,大会的成果将会对全球禽流感防控合作产生重要影响。当前,禽流感在一些国家和地区蔓延,不仅影响了这些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而且严重危及人民的健康与生命,甚至威胁到地区和全球的  相似文献   

18.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信息化水平是一个国家和地区国际竞争力、现代化程度和经济成长能力的重要标志,同时也关系到一个国家经济、社会、文化、政治和安全的大局。领导干部应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为  相似文献   

19.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刘善林推动民族地区的社会进步和繁荣,缩小同发达地区经济上的差距是党和国家一贯的主张,特别是在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上把解决东西部差距问题列入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以及2010年远景目标,它同国家实施的科技兴国战略、...  相似文献   

20.
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及政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锐  张宝成 《前沿》2011,(7):156-161
民族地区社会、经济与文化的整体发展水平,与经济发达地区和全国平均发展水平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但总体看来,改革开放以来,民族地区经济和社会迅速发展,大大缩小了与东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差距和社会发展差距。这得益于中央始终将各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民族共同繁荣,作为维护祖国统一,增进各民族团结合作的基本方针,始终把解决国内民族问题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一项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