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舒全智 《东南亚研究》2023,(1):1-22+154
二战结束后的五年(1945—1949)是老挝反殖民运动的转折时期。在这一时期,老挝反殖民运动经历了伊沙拉运动和巴特寮革命两个阶段。前者主导了早期的抗法斗争,但因内外交困而最终失败;后者在伊沙拉运动末期兴起,开启了反殖民运动的新模式。老挝反殖民运动从伊沙拉运动到巴特寮革命的转折反映了地区局势的冷战化趋势,塑造了战后老挝政治的框架。本文依托法国殖民档案、印支共文件和越南官方史料,试图厘清老挝反殖民运动的兴衰转型,进而揭示困扰战后老挝政治的根源,窥探东南亚冷战的源起。  相似文献   

2.
1945-1970年间,美国利用其霸权地位所缔造的国际贸易和支付体系、冷战地缘政治因素以及美国实施的战略储备计划,都对东南亚国家的对美贸易产生了重要影响.在冷战动力的作用下,东南亚国家的对美贸易被纳入了东西方竞争的轨道,美国成为这一时期东南亚原材料和初级产品最重要的进口国,东南亚国家也通过对美商品出口增加了财政收入和资本积累,一定程度上为其经济增长提供了动力.  相似文献   

3.
日本东南亚政策调整演变中的大国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战后50多年来,在日本东南亚政策的制定和实施的过程中,美国因素的影响和作用可以说是主导性的,尤其是在冷战时期表现得尤为突出.中国的影响则是问接的,主要反映在冷战结束后,中国与东盟国家关系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成为日本东南亚政策调整的一大诱因.  相似文献   

4.
控制东南亚是冷战后美国亚太战略的重要步骤.最近,美国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并宣布重返东南亚,其主要的战略意图是牵制中国.美国重返东南亚对中国的消极影响大于其积极影响,中国政府必须采取相应的战略对策,包括加强与东南亚国家的关系,推进东亚经济区域合作,建立东亚安全共同体以及促进中美关系等.  相似文献   

5.
近期美国的东南亚战略及对中国的影响刍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冷战结束初期 ,由于苏联的解体及美国国内孤立主义的抬头 ,美国在东南亚地区实行收缩战略 ,特别是在军事领域。近年来 ,美国又全面重返东南亚。美国在东南亚的战略从冷战时期的美苏争霸转化为美国尽力维持在东南亚的单极霸权。小布什政府上台后 ,美冷战思维重新抬头 ,美军事战略重点向亚太转移 ,并将东南亚作为美国亚太战略的重要一环 ,展现出咄咄逼人的态势。本文试图从美国的安全战略入手 ,对美国近期的东南亚战略进行分析 ,并研讨其对中国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受冷战的影响,20世纪50-70年代的东南亚区域合作经历了由外源型向内生型的方式转换。外来因素不仅塑造了东南亚区域主义基本样式,决定了区域合作的性质,而且极大地影响了区域合作的发展进程和方向。在众多的外部因素中,域外大国,尤其是西方阵营的主导性国家———美国的外交政策发挥着关键作用。冷战时期,美国对东南亚区域合作的政策也经历了由积极介入、强力主导到施加间接影响的转变,主要体现在对东约( SEATO)和东盟( ASEAN)这两个不同性质的区域合作组织采取不同的政策。本文即选取这两个区域组织为案例,通过对史料的解读,分析冷战时期美国对东南亚不同类型的区域组织采取不同政策的原因和政策实施效果。  相似文献   

7.
东南亚核问题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表现,冷战时期主要带有传统安全的色彩,冷战后则呈现为非传统安全与传统安全的交织.尤其是近年来一些东南亚国家着手开发核电,该地区的核问题更为错综复杂.从多重安全的视角来看,核问题将对东盟的区域治理能力构成一定的挑战.  相似文献   

8.
李小军 《东南亚研究》2007,(4):41-45,81
二战后,泰国对华政策经历了冷战时期和冷战后两个阶段.冷战期间,在泰美关系演变和泰国自身安全利益需要的双重因素影响下,泰国对华政策经历了从敌视到合作、从合作到结盟两个阶段.冷战后,在国际政治格局大调整和大变动的背景下,中国在东南亚的战略地位较冷战时期虽有所下降,但泰国在一定程度上仍支持中国在东南亚地区发挥作用,对华奉行谨慎和务实的"调适性"政策,中泰从战略伙伴发展为经济伙伴.  相似文献   

9.
试析冷战后老挝的对华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卓礼明 《东南亚研究》2001,(1):59-63,66
冷战结束后 ,老挝加快了对华方针和政策的调整 ,两国关系在经历曲折后得到了全面恢复和发展。老挝实施新的对华政策具有积极意义。未来老挝对华政策的总趋势将是继续促进两国睦邻友好和全面合作关系的平稳发展。  相似文献   

10.
王勤 《南亚东南亚研究》2023,(1):105-115+156
东南亚最不发达国家包括柬埔寨、老挝、缅甸和东帝汶,由于历史的原因,这些国家成为战后该地区经济发展的“落伍者”。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起,东南亚四国政经形势相继出现了一系列格局性变化,老挝率先推行革新开放政策,缅甸军人统治向民选政府转型,柬埔寨洪森政府执政后推出新的经济发展战略,东帝汶独立后积极实施经济多元化政策,并取得一定成效。近三年,东南亚四国经济受到新冠疫情的冲击,先后陷入严重的经济衰退之中。2021年,除缅甸外的东南亚三国经济呈现出复苏的迹象。2022年,柬埔寨、老挝和东帝汶经济均保持了持续复苏的态势,缅甸经济仍深受国内政局动荡和西方制裁所困。尽管东南亚四国均已超过了世界银行的低收入国家标准,但仍处于联合国公布的世界上最不发达国家名单之列。近二十年来,东南亚四国对标联合国标准,致力于摆脱最不发达国家,并取得了明显的进展,但疫情的冲击拖延了这些国家“摘帽”的时间。今后几年,将是东南亚四国摆脱最不发达国家的重要窗口期,谁将率先从最不发达国家中毕业更值得关注和期待。  相似文献   

11.
二战结束后,随着冷战的逐步展开,美国政府通过对文化外交行政主管机构的整合、国会的一系列立法,与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展开了"文化冷战".冷战时期,美国在东南亚开展的文化外交主要有三种表现形式,即以富布赖特项目为代表的教育交流外交、以图书馆建设和图书翻译及传播为特征的图书外交,以及文艺表演外交.美国在东南亚地区开展的文化外交活动促使该地区部分国家的国民(尤其是社会精英阶层)了解并接受了美国的思想文化和价值观念,培养了一批具有社会影响力的"亲美"人士,进而推动了美国在东南亚地区的文化渗透.另一方面,美国的文化外交在某些情况下也给东南亚国家的统治阶层带来了一些麻烦,同时也引起了企图延缓东南亚非殖民化、希望继续控制东南亚地区的英国、法国等老牌殖民地宗主国的反感.此外,美国文化外交的扩张主义本质,以及美国在该地区的政治、军事行动与其在文化外交项目中标榜的国家形象显著冲突,也使得美国文化外交影响力的发挥大打折扣.  相似文献   

12.
翟韬 《东南亚研究》2020,(1):134-151,158
美国在冷战时期对华侨华人的文化冷战是冷战国际史学界最新的一个研究领域,是美国对外宣传史、华侨华人史、中美关系史三个领域交叉的产物。美国对华侨华人的文化冷战经历了从中国政策向东南亚政策的转变,以香港美国新闻处为核心宣传机构实行遥控指挥,并把《今日世界》杂志为代表的书刊纸媒作为主要传媒手段。美国对华侨华人文化冷战的主题和项目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利用传统文化促进台湾声誉,利用文学作品进行反共宣传,用华裔美国人的形象宣传美国价值观,和台湾合作与中国大陆争夺侨生教育。美国对华侨华人的宣传主要并不集中在对政治、外交事件和美国政策的报道和阐释上,而是把重点投注在意识形态、价值观和情感的塑造上,其根本观念以及核心的宣传思路是直接诉诸塑造华人身份认同,把冷战意识形态建构为华侨华人身份认同的一部分,此举于今仍有影响。研究美国对华侨华人的文化冷战,对认识和理解当前的中美关系和大国竞争态势可以提供一定的镜鉴。  相似文献   

13.
东盟实施大国平衡战略的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冷战结束以来,东盟一直在推行大国平衡战略,尤其是维持中、日、美三国在东亚地区影响力的平衡.东亚峰会的召开使东盟的这种战略扩展到了印度、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然而同时,东盟的地区主导作用又受到新的威胁和挑战,无疑这又会影响它实施这一战略.另外,美国的无暇东顾又使得东盟倍加担忧,从而迫使东盟召唤美国关注东南亚,以恢复大国的平衡.  相似文献   

14.
As the regionalism in East Asia has largely been characterized by networks of bilateral relations, the linkages between regional factors and bilateral relations in East Asia were clearly witnessed in the Cold War and the post-Cold War period. As a new period of regional cooperation has been ushered in under the so-called “East Asian Community” framework, it is essential to note that such interplay continues to be one of the most prominent characteristics in East Asia. The case study analysis of bilateral relations between Vietnam, a developing member in the Association for Southeast Asian Nations (ASEAN), and Japan, the region's leading economic power in Northeast Asia, provides an insightful look at the posi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regional conditions and bilateral relations in the new East Asia context. More importantly, bilateral relations can make significant contribution to shaping the regional setting, instead of being passively affected as in the past.  相似文献   

15.
冷战结束后,东盟国家虽然对美国在地区安全中的作用曾存在较大的争议,但逐渐倾向一致的看法是:美国虽然不再是军事“保护者”,但仍然欢迎美国的军事存在,以发挥一种制衡和协调的作用。为何东盟国家将日本、中国和印度的崛起视为潜在的安全威胁,而总体上并不将美国这个超级大国视为安全威胁?结合沃尔持(Stephen M.Walt) “威胁平衡”理论,笔者认为,关键的因素是对“大国进攻性意图”的认知和防范心理。  相似文献   

16.
二战后,东南亚诸国都制定经济发展战略,重建国民经济体系。但是,到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期,北方印支三国及缅甸的经济发展水平远远落后于南方各国,东南亚地区形成了“南强北弱”的经济格局。究其成因,主要外因有:西方殖民主义者殖民统治方式的不同对东南亚区域内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起了加剧作用,美苏在东南亚的“冷战”及相关战争使印支三国失去相对和平的经济恢复环境;内因则是南北方国家经济发展体制与发展战略方面存在差距。  相似文献   

17.
冷战后,巴基斯坦在美国外交中的战略地位明显下降,特朗普上台后更是重印轻巴,推出了高度重视印度的南亚战略和印太战略,对巴基斯坦则实行极限施压政策以逼其加大反恐力度。美国的政策变化引起了巴基斯坦政府和民众的不满与抵制,两国间出现激烈的外交纷争,美巴关系陷入僵局。然而,巴基斯坦在美国的阿富汗战争和外交战略中处于不可忽视的地位,并且巴基斯坦是具有一定的对美反制能力的地区强国,特朗普政府在更为重要的阿富汗和谈问题上需要得到巴基斯坦的帮助。在权衡利弊后,特朗普政府调整对巴基斯坦政策,从以压促变调整为拉拢利用,美巴关系随之从高度紧张走向逐渐缓和。然而,美巴在短期利益和长远战略上都存在难以弥合的矛盾和分歧,双边关系发展缺乏坚实的合作基础和长远计划,两国在主要的共同利益——阿富汗政治和解方面存在目标和利益差异。此外,美印关系不断提升,使美巴双边关系的进一步发展困难重重。美国不愿放弃在巴基斯坦及邻近地区的战略利益,短期内会维持美巴合作,但从长远看,众多挑战和制约因素使两国关系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美巴关系的走向不仅影响到南亚局势,还会冲击到我国的周边安全、中巴关系的发展以及"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应当密切关注。  相似文献   

18.
于向东 《东南亚研究》2004,(6):56-59,63
日内瓦会议是两极格局下两大阵营抗衡对峙过程中召开的和平协商会议,是大国较量的另一"战场";亚欧会议是冷战后和平与发展背景下形成的东西方对话合作论坛,并逐步形成一种相对稳定机制.从日内瓦会议到亚欧会议的历史昭示是,和平协商与平等对话反映了当代国际关系发展的潮流和趋势.今年10月河内第五届亚欧会议,为亚欧会议更具有活力、更富有成效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9.
冷战结束以后,日本重视东亚海洋安全问题,倡议建立亚洲反海盗多边合作机制,在筹建地区海洋安全合作机制进程中取得主导地位。日本借此介入并主导马六甲—新加坡海峡地区反海盗执法联合行动,在地区国际政治舞台上发挥作用,并对地区关系产生影响。日本的主动行动隐含排斥美国、牵制中国的意图,为日本未来在亚洲海上安全领域发挥作用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