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集体协商制度成为《上海市集体合同条例(草案)》(修改稿)的“闪光点”。6月26日,备受关注的草案修改稿提交市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六次会议审议。记者注意到,草案二审距离一审长达半年多之久,条文作了较大幅度修改,由二十三条增加到三十八条。而且,法规名称也从先前的“上海市集体合同若干规定”改为“上海市集体合同条例”。  相似文献   

2.
刁俊华 《人民政坛》2010,(10):28-29
1996年7月通过的《福建省企业集体合同条例》是我国最早一部规范企业集体协商和集体合同的地方性法规,对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条例的一些内容明显滞后。特别是一段时间以来,劳动争议案件呈上升趋势,因此,尽快建立一个符合形势发展的,有利于职工诉求表达、协调劳动关系的协商对话机制显得十分紧迫。9月25日,提交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审议的《福建省企业集体协商和集体合同条例(修订草案)》在这方面作了探索。  相似文献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令第22号《集体合同规定》已于2003年12月30日经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第7次部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4年5月1日起施行。  相似文献   

4.
为了构建和发展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进一步深入推动集体合同制度的实施,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全国总工会、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组成的国家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日前联合下发《通知》,要求各地全面实施“彩虹计划”,此计划以工资集体协商为重点。我国计划从2010年到2012年,力争用三年时间基本在各类已建工会的企业实行集体合同制度,对未建工会的小企业,则通过签订区域性、行业性集体合同努力提高覆盖比例。最终使得集体协商机制逐步完善,集体合同的实效性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5.
谢玉华  郭永星  张媚 《湖湘论坛》2011,24(2):100-102
"十二五"规划建议提出增加劳动者在初次分配中的收入,而历史经验表明,工资集体协商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必然选择。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逐步推行这一制度,集体合同的覆盖面不断加大。但同时也出现集体协商"走过场"、集体合同形式化等诸多问题。要进一步推进工资集体协商,提高劳动者在初次收入分配中的比重,需要在工会改革、三方机制完善、劳资协商制度创新等方面寻找突破口。  相似文献   

6.
从去年11月29日初次审议《上海市集体合同若干规定(草案)》,到今年8月16日《上海市集体合同条例》诞生,期间经历了较大幅度的修改,并形成了最终的法规。条例将于明年1月1日起实施。在近日举行市人大常委会新闻通气会上,两位参与条例起草的立法专家——市人大法制委委员王耀羲、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副主任黄钰解读了新法规的亮点。在他们眼中,更突出集体协商制度的建立,推进和谐劳动关系的形成,是整部条例最大的特色。  相似文献   

7.
集体合同制度是调整劳动关系的一种劳动法律制度。相对于企业与劳动者个人签订的合同,集体合同也称“团体契约”、“集体协议”,一般而言.是企业为一方,该企业内部全体职工为另一方,以规范、调整劳动关系为目的而订立的一种协议。  相似文献   

8.
《时事资料手册》2010,(4):58-59
推动建立工资集体协商制 6月24日-25日.全国工会工资集体协商工作现场经验交流会在辽宁营口召开。全总明确要求,各级工会要加大推进工资集体协商工作力度.力争到2012年基本在各类已建工会的企业实行集体合同制度,全面推进工资集体协商。对未建工会的小企业,通过签订区域性、行业性集体合同努力提高覆盖比例。全总有关负责人明确表示,推动建立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将是全总下一步的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9.
《当代广西》2010,(16):53-53
我国的功资关系或将迎来变局。7月20日,中华全国总工会集体合同部部长张建国透露,今年全总将投入1000万元,先在10个省市总工会、城市总工会开展试点,聘用专职工会人员开展工资集体协商,力争到2012年在各类已建工会的企业实行集体合同制度,全面推行工资集体协商。  相似文献   

10.
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因此,劳动政策与理论着重于通过执行党和国家的劳动政策,进行宏观控制体系,来克服市场上某些自发性、盲目性与延迟性等不利因素,以保持宏观的经济总体平衡和结构优势。《劳动合同法》制定后,强调经由工会、集体谈判集体合同和三方协商机制的一套健全的劳动体系,以调整劳动关系等重大劳动问题的机制,经由《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工会法》等劳动法律的规定,以期望能解决劳资双方权益的失衡,协调劳动关系的和谐。  相似文献   

11.
认真贯彻实施《河南省企业集体合同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建立平等协商、集体合同制度(以下简称建制),是坚持党的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根本方针,调整劳动关系,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保护、调动和发挥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为实施“十五”计划建功立业的客观需要。在党委的领导下,切实抓好这项工作,是实践“三个代表”的要求,是党政及有关部门的共同任务。  相似文献   

12.
中华全国总工会集体合同部部长张建国日前透露,目前全总正积极推动国家有关部门加紧制定《工资条例》。此外,今年全总将投入1000万元在10省市试点聘用专职工会人员开展工资集体协商,今后职工加班工资、奖金分配、福利补贴和薪酬制度设置等应纳入到协商之中。(2010年7月22日《京华网》)  相似文献   

13.
《中国妇运》2012,(5):25-26
女职工权益保护专项集体合同(简称"女职工专项合同")是平等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工会维权机制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4.
李小健 《中国人大》2011,(20):23-24
"我们这个企业现在有120多名员工,每年都会召开职工大会,大会上宣读由工会代表与企业管理者初步协商达成的集体合同内容,主要包括职工的月度工资、绩效工资等。当然,这里讲的只是工资标准和制度标准,不会涉及到每个人的具体工资,因为还要考虑到岗位、级别等,最后职工在职工大会上投票进行表决,决定是否通过。在集体协商这方面,总体来说,还是非常透明的……”  相似文献   

15.
根据福建省工会系统统计年报显示,截至2009年年底,福建省全省建会企业98829家:集体合同建制企业数79751家,建制率80.7%,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工资集体协商建制企业54149家,建制率54.79%。  相似文献   

16.
集体合同就其法律性质而言,是一种劳资自治的契约形式。《劳动法》作为调整劳动关系的法律体系,其调整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直接制定劳动基准规定雇主义务,保障劳动者权益,并通过国家监督予以实施;再一种是工人成立工会与雇主进行集体协商谈判,确定彼此权利义务,实行国家指导下的劳资自治  相似文献   

17.
一是将企业集体协商作为主要内容纳入法规调整范围。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集体协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日益凸显。而从立法上确立集体协商制度,有利于更好地推行和建立集体协商制度。  相似文献   

18.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集体协商和签订集体合同行为,依法维护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制定本规定。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围境内的企业和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以下统称用人单位)与本单位职工之间进行集体协商,签订集体合同,适用本规定。第三条本规定所称集体合同,是指用人单位与本单位职工根据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就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职业培训、保险福利等事项,通过  相似文献   

19.
《公安研究》2011,(11):79-79
谢玉华、郭永星、张媚在《湖湘论坛》2011年第2期撰文认为,"十二五"规划建议提出增加劳动者在初次分配中的收入,而历史经验表明,工资集体协商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必然选择。我国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开始逐步推行这一制度,集体合同的覆盖面不断加大。但同时也出现集体协商走过场、集体合同形式化等诸多问题。要进一步推进工资集体协商。  相似文献   

20.
平等协商与集体合同制度,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法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平等协商谈判,签订集体合同来协调企业与职工的劳动关系,这是市场经济国家的一种普遍通行的做法。1995年,本市建立了平等协商集体合同制度,至今已走过了整整十一年。蓦然回首,但见十一年风雨兼程,十一载春华秋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