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湘 《瞭望》1986,(45)
一九二四年十月,北京政变发生后,冯玉祥电请孙中山先生北上共商国是。张作霖、段祺瑞亦派出代表,邀请孙中山先生北上。孙中山先生为了谋求中国的和平统一,毅然北上,希冀达成召开国民会议,与各方爱国人士共谋国家之统一与建设。 中山先生于一九二四年十一月离开广州前往上海。这时某军阀派凶徒多人,准备在码头上行刺中山先生,被民智书局职工所获悉,向我密报。我遂与黄惠龙等多人,在中山先生步  相似文献   

2.
张海鸿 《团结》2007,(4):7-11
2006年10月28日,由民革中央、广西区委会合办,广西梧州市政府承办的"世纪中山·放歌梧州"大型歌会,在梧州市中山纪念堂前广场隆重举行。在这座装扮一新、全国最早建成的中山纪念堂前,艺术家们用优美动人的歌声表达了对世纪伟人孙中山的无限敬仰和缅怀之情。歌会由中央电视台《激情广场》栏目现场录制并播出。作为民革中央举办的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40周年系列活动之一,歌会的成功举办,拉开了民革各级组织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40周年系列活  相似文献   

3.
读者来信     
《团结》编辑部: 本人由于工作环境关系,接触《团结》杂志机会较多。看到贵刊98年第二期封底落款为“中山先生诗丁丑秋书于连滨植元”的书法作品,“中山先生诗”应是汤增壁代孙先生执笔,为悼刘道一烈士所撰挽诗。江西文史研究编的《江西文史》(1994年第一期),第一篇文章就讲到悼刘道一烈士这首诗作的由来。该文系李铝正作,标题是:“成文自足一家言”,副题是“记毛泽东同志萍乡籍老师汤增壁”。其中写汤“长于文笔”一节,就比较详细列举了他代孙先生撰挽诗的事,当然还有他也代黄兴撰写过给汉口《国民日报》的题诗。现就  相似文献   

4.
今年11月12日是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诞辰130周年纪念.先父谭熙鸿追随中山先生革命多年,对中山先生的志业和精神感受极深,常向我讲述他在先生左右,亲聆馨陔的情景.兹就我回忆所及略述中山先生与先父的交往以作为中山先生的诞辰纪念. 孙中山先生系先父谭熙鸿(仲逵)生前最尊敬的一位长者.谭熙鸿在青少年时代即由蔡元培先生介绍加入了同盟会与孙中山先生相识,当时谭在上海、天津等地电报局工作,许多重要密电均由先父经手发出和联系的.  相似文献   

5.
刘国平 《团结》2005,(2):30-31
孙中山在充满坎坷艰难的一生中,曾三次莅临北京,开展革命活动。他每次来京,都处于中国社会变化的关键时刻。孙中山的北京之行既加深了自己对中国政局的认识,又加深了他对北京的感情,更是给中国人民特别是北京人民留下了宝贵的历史遗产和精神财富,这是北京的光荣和骄傲。北上津京立志革命1894年初,28岁的孙中山在家乡翠亨村起草了八千余字的《上李鸿章书》,主张实行改革,使之“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实现祖国富强。并于7月,在郑观应、盛宣怀等人的帮助、介绍下,孙中山与陆皓东千里迢迢由广州经上海赶到天津觐见李…  相似文献   

6.
先生先行,因求大公舍小我; 后人后继,誓变曲径为通途。 1925年3月12日,应邀北上讨论国事的资产阶级革命家孙中山在北京病逝,宋庆龄饱含热泪撰写了两副对联挽之,此其一。上联颂扬孙中山大公无私的崇高品质。孙中山早年便组织革命团体兴中会,后又在日本联合华兴会、光复会等革命团体成立中国同盟会,被推为总理,并以“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建  相似文献   

7.
孟庆鹏 《团结》2002,(5):37-40
为芝加哥著名华人学者韦玉华教授的诚挚邀请,我们北京孙中山研究学会一行5人,由全国政协常委、民革中央副主席、孙中山研究学会副会长李赣骝率队,赴美参加海外中山学社举办的第四届孙中山思想与当代世界国际学术研讨会:“新世纪孙中山思想与中国前途”。研究学会还一并就有关祖国统一问题,拜访美东诸大城市中的华人社团和著名美籍华人学者。 此行首站芝城,之后北上东向波士顿、纽约、费城、华盛顿。  相似文献   

8.
熊辉 《团结》2006,(4):63-64
先父熊秉坤作为孙中山先生的忠实信徒和学生,早年受孙中山影响参加了辛亥革命,并因在武昌首义中的首先发难之功而被孙赞为“熊一枪”。后来,先父又在孙中山、黄兴等的直接领导下,先后参加了武汉保卫战(阳夏战争)、讨逆反袁、二次革命、护法运动等。曾任广州大元帅府参军、高级副官、代参军长、国民党军事委员会委员等职,多次聆听中山先生的教诲和指示,深受先生信任、关怀和爱护,而且更为中山先生所从事的崇高事业、革命思想和人格魅力所感染。这对他的一生产生了重要影响。晚年,先父常对后人讲述中山先生对他的关怀、帮助、培养的往事,寄以…  相似文献   

9.
全国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征集西安事变亲历者之回忆录,始于1961年,倡导者为周恩来总理。历经近30年的收集、整理,这批珍贵的史料终于辑成《西安事变亲历记》一书,由全国政协文史出版社编辑出版。 本文系《西安事变亲历记》之一篇,作者邵力子当时任陕西省主席。本刊转发时有删节。  相似文献   

10.
日本文化的一个侧面●伍立杨1923年10月25日,孙中山先生和老同盟会会员马伯援谈话。谈及国际间援助中国革命的事,中山先生从前曾多次亡命日本,也得到日本友人的热情襄助。但总的说来,日本民性有其致命弱点,中山先生说:“日本小气,只是口惠而实不至。”(马...  相似文献   

11.
在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诞生一百二十周年之际,著名表演艺术家孙道临,携带由他与叶丹合作编剧、由他执导和主演的新片《非常大总统》,专程来到辛亥革命首举义旗的武汉举行首映式,笔者特地采访了他。 “《非常大总统》是国内第一部描写孙中山先生的故事片,您何时萌生了这个想法?” ——我上小学、中学时常读总理遗嘱,听到很多有关孙中山先生的革命故事,对这位伟人十分景仰。一九八一年辛亥革命七十周年时,上海青年话剧团找我演《孙中山与宋庆龄》。后来虽未演成,但我接触了许多资料,觉得孙中山先生的革命精神和革命经历十分感人,他的性格也很吸引我这搞表演工作的人。我于是萌生了在银幕上再现孙中山的愿望。一九八四  相似文献   

12.
1996年10月19日上午,民革北京市委二楼礼堂里传出阵阵欢声笑语,由民革西城区工委主办的联谊会正在这里进行。出席联谊会的有100余人,会场气氛热烈、欢快、感人。这次联谊会正值重阳节之际,故又是向民革老党员祝寿的会,同时又适逢孙中山先生诞辰130周年,会上发放了民革西城区工委编撰的《孙中山先生诞辰130周年纪念文集》。  相似文献   

13.
孙中山先生的文学观,简言之,基本上属于:文以载道,但又有出类拔萃的新意。总观中山先生留下的几百万言《孙中山全集》,其基本上是论文、演说、谈话,其中也有不少的祭文、书信、电报、公文、对联、题字等,从文学的文体来看,是归于亚文学范畴。这些作品思想之晶莹,文体之别致,既朴素自然,  相似文献   

14.
安华 《瞭望》2001,(46)
今年11月12日、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孙中山先生诞辰135周年。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 海内外中华儿女,继纪念辛亥革命90周年之后,又举行各种活动缅怀中山先生、祈望祖国统一。 江泽民主席在纪念辛亥革命90周年大会讲话中,满怀激情地说,“中国共产党人是孙中山先生开创的革命事业的忠实继承者”,“不断实现和发展了孙中山先生及一切革命先驱们的伟大抱负”。这主要是,不仅通过进行  相似文献   

15.
关于“中山学”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杰 《团结》2009,(6):53-58
十年树木,百年树学。如果把章士钊先生1903年梓行的《大革命家孙逸仙》①视为孙中山研究之始,迄今已百载有余。审视百年孙学的价值与得失,突破显学的光环与困惑.探索科学的真谛与前景.建立“中山学”.此正其时!——诚为孙中山研究科学发展之契机!本人学养不逮,权作立“学”“擦边”之思。  相似文献   

16.
正2016年6月25日,由中央党校科学社会主义教研部、中央党校社会发展研究所和《科学社会主义》杂志社联合举办的"中国社会发展问题高端论坛·2016"在中央党校育园楼召开。本次会议的主题是"当前中国的社会矛盾问题"。中共中央委员、全国政协文史委员会副主任叶小文教授,中央党校校委委员、组织部部长黄宪起教授出席论坛,来自中央党校、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行政学  相似文献   

17.
今年十一月十二日,是孙中山先生诞辰一百一十八周年纪念日。中山先生是我国伟大的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他的伟大业绩,不仅在中国人民中家喻户晓,妇孺皆知,而且在世界各国人民中也拥有崇高的威望。中山先生致力于民主革命的四十年间,在海外居住和流亡多年,得到各国人民特别是日本人民和华侨的有力支持。 中山先生先后十五次到过日本,在日本居留时间累计达九年零十个月。他领导的中国国民党的前身——“中国同盟会”,就是一九○五年八月二十日在日本东京正式成立的。他在日本从事革命活动,得到许多日本朋友的热情支持和帮助,和日本人民结下了深厚革命情谊。这在中日两国人民交往史上可谓一段佳话。  相似文献   

18.
刘继兴 《各界》2014,(2):88-89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在北京病逝,5月举行安殡时,正在欧洲考察的徐树铮用电报发回挽联:百年之政,孰若民先,曷居乎一言而兴,一言而丧:十稔以还,使无公在,正不知几人称帝,几人称王。此联上句典出《论语·子路》,下旬典出曹操《让县白明本志令》,高度凝练地概括了孙中山一生的主要历史功绩。  相似文献   

19.
珠江电影制片公司为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一百二十周年而拍摄的历史传记片《孙中山》,着重描写了孙中山先生从一八九四年组织兴中会到一九二五年春病逝前的革命经历和光辉业绩,把以孙中山先生为首的中国民主革命先驱者推翻满清,建立共和,振兴中华的革命斗争历史再现于银幕上。影片人物众多,剧中有真名实  相似文献   

20.
《瞭望》1990,(48)
国内 纪念孙中山诞辰124周年 11月12日,北京、上海、广州、南京、武汉各界人士举行各种活动,纪念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诞辰124周年。 唐山获联合国“人居荣誉奖” 河北省唐山市人民政府11月13日在北京接受了联合国颁布的1990年联合国“人居荣誉奖”,成为“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