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第六届世界大城市首脑会议《北京宣言》指出,“二十世纪,是人类历史上城市文明高度发展的世纪。”二十一世纪则是“城市世纪”,并强调:“经济全球化的步伐不断加快,城市功能的国际化日益明显,城市之间更加相互依赖,需要我们在繁荣与平等的原则下,在更宽的领域和更高的层次上加强交流与合作。”在世界现代化的历史潮流中,中国加入了 WTO,中国城市的发展纳入了世界城市化进程。  相似文献   

2.
21世纪是全球范围内大力开发海洋的新世纪。“海洋世纪”的主要内容意味着海洋经济活动的极大发展,海洋经济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在第54次联合国大会上,  相似文献   

3.
在西欧人口史上,从17世纪工业革命开始到19世纪前半叶,曾经出现过一个人口激增时期;而从19世纪下半叶开始,人口逐步缩减,到本世纪中叶,部分国家出现了人口负增长。这种人口由增长—缩减—负增长的现象,人口学上称之为“人口革命”。典型的“人口革命”出现在法国。出现“人口革命”的原因,按照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学原理  相似文献   

4.
学生文化与国家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战后日本大学的学生文化经历了“学习型文化”和“娱乐型文化”你进我退、此消彼长的过程。以20世纪50年代中期为界,“娱乐型文化”在大学校园长驱直入,最终逼退“学习型文化”的主导地位。但是,因20世纪90年代初期“平成萧条”带来的“学习型文化”返潮,在本质上已不同于20世纪50年代的“学习型文化”。如今,日本大学学生文化中,注重人格完善、教养培育的“学习型文化”依然在不断衰退。  相似文献   

5.
浙江“新剪纸”首都放异彩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中国剪纸世纪回顾展上,浙江“新剪纸”以其创意新巧、气质娟秀而备受关  相似文献   

6.
王中江  陈建华  陈赟  刘大先  吕存凯 《探索与争鸣》2024,(4):122-143+179-180+2
在近现代中国纷繁复杂的历史进程中,来自西方的各类思想观念经历了“理解”与“消化”,“改装”与“重组”,乃至“创造”与“再生”。伴随中西交汇,思想的种子在中华大地生根发芽,直至成长为参天大树,深刻影响并塑造了20世纪中国的现代转型之路。其中,“进化”可归为这样一个能够长成参天大树的种子。柯林武德指出:“19世纪的后期,进步的观念几乎成了一个信条。”毫不夸张地说,这一观念也几乎主宰了整个20世纪的历史进程。这一原本出自自然科学的理论话语,随着近现代西学东渐和救亡图存浪潮而成为强有力的精神符号,进而构成一种普遍的宇宙观、世界观、价值观。翻开20世纪的历史,几乎所有中国现代思想和理论建构中都可以看到其或隐或现的身影,正如严复笔下的“以天演为体”。“进化”在中国形成的“次生形态”,既是思想和世界观意义上的,也是整个社会革新意义上的。在20世纪的很长一段时间中,“进化”与革命、现代化、社会发展等激动人心的概念紧密联系,在历史语境中相互呼应、相互影响、相互转化,共同绘制了这幅波澜壮阔的历史长卷,构成了社会持续演变的思想动力。一方面,“优胜劣败”的危机感被植入国人认知深处,认为中国“必须”且“应该”变...  相似文献   

7.
“民主与科学”作为一个口号,曾经在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中响彻云霄,在20世纪初中国五四新文化运动中深入人心。它是革命时代的资产阶级反对封建统治的思想武器,简明地概括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基本要求:在法国,这个口号意味着政治上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实现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理想,思想上反对天主教的神权统治,批判封建神学和宗教迷误;在中国,这个口号曾被尊为“德先生”和“赛先生”,同样意味着反  相似文献   

8.
贺仲明  雷鸣  张丽军 《探索与争鸣》2024,(3):131-144+180+2
<正>现当代文学史中常有“断离”,当新文学成为现代文学,当代文学即告别了新文学,1980年代文学更以一种新的姿态与20世纪50—70年代文学断裂,而在不断的“断离”后,学界亦有尝试重建“20世纪中国文学”之整体面貌或逻辑的工作。进入21世纪第三个十年,我们发现当面对新的事物、事件,漫长的20世纪仍是我们不断回望并与之对话的对象,事实上我们依然习惯于在与20世纪的不断对话中命名、树立坐标以定位那些“新”。乡土文学即是如此。“乡土”在当下语境不仅包含一种社会行动的命意,而且其在文学上的展开更具有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9.
人类即将跨入一个新的世纪———21世纪。党的十五大号召我们:“在跨越世纪的新征途上,一定要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用邓小平理论来指导我们整个事业和各项工作。”全国工商联第八届会员代表大会已经把“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列入自己的章程。那么如何高举邓...  相似文献   

10.
李云 《群众》2007,(11):36-37
21世纪是生态世纪也是城市的世纪,一方面人类社会将从工业化社会逐步迈向生态化社会.另一方面地球上越来越多的人口将聚集在城市生活或工作。因此,许多城市把建设“生态城市”、“花园城市”、“山水城市”、“绿色城市”作为奋斗目标和发展模式,这是明智之举,也是现实选择。但是,如何建设生态城市却是一个需要思考与探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论文摘编     
《前进》1996,(8)
论文摘编精神文明建设应面向21世纪苗启明在云南省召开的如何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社会科学专家座谈会上发言时指出,精神文明建设要上一个新台阶,面向21世纪,要把“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这种二维观点上升为“经济──社会──精神”三维协同发展思想。从世...  相似文献   

12.
《西藏统一战线》2005,(1):11-15
在20世纪初的藏语词汇中还没有“独立”这个词。“西藏独立”是近代历史上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产物。  相似文献   

13.
“法轮功”是出现于20世纪90年代的中国,以“修炼”为核心,以“性命双修”和“上层次”为两翼,以“法轮和法身”为控制手段,以“圆满”为目标的邪教。在其头目李洪志“宇宙图式说”、“常人社  相似文献   

14.
19世纪被认为是“军事征服世界”的世纪;20世纪被认为是“发展经济”的世纪;21世纪则被认为是“以文化建立新时代”的世纪。文化产业至少在20世纪上半叶已崭露头角。在20世纪中叶以后,随着发达国家的城市逐步从工业型功能向服务型功能的转变,第三产业的比重不断上升,文化产业也  相似文献   

15.
后现代主义社会下的消费文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后 现代主义是一股形成于20世纪60年代 ,盛行于20世纪80年代 ,至今仍然有着广泛影响的西方思潮。在经济方面 ,“后现代”指的是一个以信息、传媒等为主导的新时代 ;在文化方面 ,“后现代”指的是一种反理性主义、反中心、反主体性的哲学思潮 ,它从根基上拆除了一切带有总体性倾向的终极希望 ;在艺术方面 ,“后现代”主要指20世纪70年代以后出现的新前卫艺术运动 ,其在艺术上的主要特在后现代消费社会 ,文化艺术可以拿来消费 ,文化亦难免逃脱被消费的命运 ,文化变成了一种商品……一切商品消费又都可以美其名曰“文化” ,在文化的氛围里捕捉…  相似文献   

16.
翻译错误百出成为“国际笑话”在北京西长安街北侧,西客站对面屹立着一座为迎接21世纪而修建的标志性建筑物——中华世纪坛,对于国人来说,这个名字耳熟能详,似乎没有什么疑义,但对于来华旅游的美国人Trevor先生来说就不那么清楚了,同样是“中华世纪坛”,一块路牌上的英文翻译是“中华世纪  相似文献   

17.
18世纪法国的启蒙运动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这场持续了几乎整整一个世纪的运动涌现出了一大批启蒙思想家,即曾被恩格斯所称赞的“为行将到来的革命启发过人们头脑的那些伟大人物”;创造了法国历史上一个灿烂夺目的时代,因而人们一般把18世纪称作法国的“启蒙世纪”或“哲学家的世纪”。本文仅就启蒙运动兴起的社会历史背景以及运动的主要特点作一些简要的论述,就教于专家和学者。  相似文献   

18.
2006年大趋势     
刘晓林 《观察与思考》2006,(1):28-29,30-35
<正>21世纪是属于亚洲的世纪,更是属于中国的世纪。2006年中国将为“十一五计划”迈开大步。2006年的中国,前景更为看好。2006年中国企业所面临的外部环境2006年中国企业所面临的外部环境是“刺刀见红”的环境。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2006年是真正从WTO的要求和意义上与国际接轨的“拐点”。如果说以前几年中国处于上WTO这  相似文献   

19.
二十一世纪,将是知识经济的世纪。这个世纪高水平的经济发展和高质量的社会生活,只有高素质的国民才能创造出来。就这个意义上说,国民素质教育,直接关系到下一个世纪国民生存发展的状态。所以笔者认为,素质教育有着特殊的伦理价值。本文就此作些初步探讨。一、当代中国教育问题的伦理归因从目前我国教育的价值目标上看,尚未完全摆脱“科举制度”的价值取向。其表现是急功近利,无视长远,“宝塔登顶”式的畸态发展。以牺牲多数人能力的发展为代价,只注重了人的“工具性”,忽视了人的目的性,教育目标的视界还停留在实用主义层面上。教育目标的…  相似文献   

20.
创业教育是一种新的教育理念,是职业教育的要义之一。1989年11月在北京召开“的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上,提出了一个全新的概念“:En-terprise Education”(事业心和开拓技能教育),后被称之为“创业教育”,又称“第三本教育护照”。也就是说,面对21世纪的激烈竞争,我们的学生除了需要文化学历证书和职业技能证书之外,还需要“第三本学习证书”即创业教育证书。目前,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要不要自主创业?能不能自主创业?中等职校德育课又怎样对学生进行自主创业教育与指导?面对这些问题,一些学校的德育课教师在思想认识上略显不足,立场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