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改革开放30年青年学生爱国主义表达的变化轨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改革开放30年是中国社会变化最快的一个时期,中国社会的快速变化在青年学生的身上得到了集中反映.高校青年学生以其自身的特殊性,在爱国行动中表现出积极的参与性.在这30年中,高校青年学生的爱国表达走过了一个从激进盲动、反思克制到理性参与的过程.由于全球经济的一体化及信息技术的影响,在开放的环境下,当前青年学生的爱国主义表达也日渐纷杂,呈现出多元化、复杂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2.
张珍华  吴红伟 《前沿》2012,(17):197-198
教育家徐特立曾说:教育的作用,就是按照一定的形式,培养一定的人格,为一定的社会服务.塑造青年学生完善人格,他们才能承担起历史、社会赋予的重任,这也是德育教育重中之重的任务.如何在教育中实施,本论文从重视历史时代人物介绍的角度,探讨了健全青年学生人格塑造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青年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是社会前进的动力,也是实现未来理想社会的一个必要条件。本文在深入分析培养青年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意义和当前青年学生社会责任意识减弱的主要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培养青年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婚恋问题,是每一代青年人都会面临的人生重大问题.在中国社会的转型期,当代中国青年恋爱模式正在发生转变,他们告别传统交往模式,走近网络鹊桥,择偶条件在重“情”的同时,也悄然发生着向重“利”的倾斜,情爱表达以及性观念,由委婉含蓄走向大胆直白,日益显现出后现代的特征.当代青年婚恋观,已经从“相对感性单一”向“功利多元”转变.  相似文献   

5.
青年学生与社会思潮之间是一个双向互动,双向建构的过程.青年学生接受社会思潮方式的变迁与社会发展、时代变迁、社会环境变化息息相关,并与社会思潮及其传播方式的变化相互作用.当代青年学生对社会思潮接受方式的变化表现在接触领域的生活化趋向,接受时空的交错与压缩趋向,接受层次的感性化趋向和接受过程的散点化与渗透性趋向.对青年学生社会思潮的教育要注重主流意识形态显性引导与隐性渗透相结合,注重青年学生社会思潮辨别能力和主体意识的培养,注重社会思潮影响下青年学生教育方式的生活化建构.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来,我国的管理体制经历了一系列深刻的改革,经济和文化迅速发展,人们的价值观念也面临着变革.如同任何一次社会价值观念的变革一样,它首先是在青年中发生、并以青年为主体进行的.当代青年的价值观念,有不少地方已超越了传统观念的范围.他们对人生、对社会的种种现象、行为都有颇独特新颖的理  相似文献   

7.
当代青年的婚姻与家庭生活压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看择偶压力◎择偶、组家过程中的住房压力◎婚姻内外的压力◎缓解压力的对策青年人面临的压力,因为他们所处的人生发展阶段不同而有差异:还在读书的青年必然面临升学的压力;从学生时代走向社会的青年,面临的是工作和就业的压力;参加工作的青年则面临的是建  相似文献   

8.
单刚  王英辉 《传承》2008,(23):14-15
五六十年代的留苏学生,是新中国派出的第一批民间使者。他们在汲取先进科学知识的同时,也将中华民族坚韧不拔的优秀传统和新中国青年奋发图强的精神风貌传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建设,大大改善了中国青年学生的生存环境和发展机会,为青年学生的道德价值观提供了更为广阔的选择空间。然而,当历史的车轮即将进入21世纪,中国人品尝着物质文明的果实,憧憬着二十一世纪蓝图的时候,他们也在谈论一个沉重的话题:社会变迁给青年学生的道德价值观带来怎样的影响?面对急剧转型的社会现实,如何重新构建青年学生的道德价值体系?  相似文献   

10.
互联网:当代中国青年的"双刃剑"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引言] 互联网作为近年来新兴的信息交流形式与人际交往方式,在中国乃至全世界的影响越来越广泛,所引起的社会问题也是复杂而深刻的.其中,青年作为网民的主体和生力军,作为新生事物的易感人群,所受到的影响尤其巨大,其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都在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改变.因之,互联网时代的青年工作也面临着一系列全新的问题和形势.如何把握现代青年在网络时代的思想倾向和行为特征,是新世纪开展青年工作的基础和前提.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后,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批农村青年通过升学、就业、务工等方式进入城市,其中不少青年留了下来,成为城市新移民、新居民。当前城市青年移民在生存发展中面临诸多困难,住房、工作等民生问题方面的压力成为阻碍他们全面发展的障碍。政府、社会、共青团组织要从促进青年发展,推进城市可持续发展与和谐社会构建的高度,关注重视他们的生存发展问题,切实解决好他们的民生问题,帮助引导他们顺利融入城市社会。  相似文献   

12.
"小粉红"是当代青年群体中一个具有代表性的亚文化群体,是中国迈向现代化进程中社会情境的产物。他们在态度、价值观以及行为方式等方面展现出较为现代的一面,同时也面临着带有全球流行现代症候以及中国青年现实焦虑双重考验的现代化困境。为此,我们应当在推进总体现代化的同时,着重从教育、现代职业经历和大众传播媒体等现代性因素入手帮助"小粉红"青年群体提升个人现代性。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走上工作岗位的青年职工,基本上是来自学校的学生,他们有一定的文化基础,给各行各业增添了新鲜血液.但由于从学校到工作岗位的转换,他们往往对新的工作环境认识不足,适应能力较差.他们在转变过程中,大多经历了希望和矛盾的振荡.在这个期间,有些人适应了环境,逐步走向自强自立,而另一些人则与新的环境格格不入,渐渐地陷入自暴自弃的境地.因此,如何引导职工在这个转换过程中处理好各种矛盾,尽快适应工作环境,则是基层企业领导和党团组织面临的重要课题.青年职工从学校到工作岗位之所以有一个"振荡期",主要是由于从学校到社会的种种反差引起的:1、学校课堂和社会课堂的反差.我们知道,学校是以正面教育、灌输知识为主的课堂,在这里青年们编织的是金色的梦,面临的是相对独立、相对单纯的金色世  相似文献   

14.
青年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及环境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当代青年学生的理想信念不同程度地出现新问题.本文在深入分析高校青年学生理想信念教育面临的困境及其原因的同时,提出优化当前高校理想信念教育环境的对策,以期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5.
蒋建春 《台声》2013,(2):62-63
去年11月9日,我应邀赴台参加台北二二八纪念馆举办的“二·二八事件与青年学生特展”的开幕仪式。这个特展展出了1947年“二·二八”事件时参与其中的许多台湾青年学生的事迹。那个年代,这些热血青年纷纷组织各种青年学生团体,还组织了“学生军”拿起了武器。他们是台湾光复后的第一代知识青年,关心台湾的社会,自觉投身社会进步运动。  相似文献   

16.
社会政治变迁与中国青年学生政治参与模式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年学生对近现代中国的政治变迁具有很深的影响。19世纪末以来,中国青年学生的政治参与可大体划分为四种模式、四个阶段。由于存在着多元文化和意识形态的冲突,社会转型期将充满着不稳定的风险。政府通过拓宽政治参与的制度化渠道,加强对青年学生的公民教育,有助于降低社会转型期的政治风险。  相似文献   

17.
青年学生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对象和群体.中国共产党90多年来对青年学生的马克思主义教育有得有失.所得在于始终围绕中国实际开展对青年学生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创新了一套对青年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教育的理念、方法和途径;所失在于马克思主义被偶像化、凝固化、片面化,马克思主义教育被幻化成防范人、驯服人、控制人的工具,马克思主义教育被扭曲为居高临下、灌输结论的一门“课”.只有认真分析总结这些问题,才能为当前的青年学生马克思主义教育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8.
周毅 《两岸关系》2006,(8):45-45
为了增进台胞青年对大陆的了解,增强他们对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的认同,“2006台胞青年夏令营”7月初在全国各地隆重开营。这是全国台联组织的海峡两岸最大规模的青年学生交流项目,也是规模最大的一次,总计有1400名来自台湾岛内、海外和大陆的台胞青年学生参加。他们分成28个分营  相似文献   

19.
解读"新白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进入新世纪的中国,面临着知识经济和全球化的发展机遇与挑战.抓住机遇、迎接挑战的一个关健,是实施人才战略.因为,在当今世界经济社会的发展中,人力资本的作用已占到60%以上.在改革开放后成长起来的新一代知识青年,他们所接受的高等教育,他们所经受的思想文化洗礼,他们所从事的具有较高知识和科技含量的职业,使他们成为中国“新白领”的主体.他们是备受关注的群体.他们的政治态度、价值取向、职业风范、生活方式如何,他们的成长趋势如何,不但于他们,也对整个社会、乃至中国的未来都意义重大.为此,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发布的2000-2001年度中国青少年发展状况报告:《“新白领”——热门职业青年报告》,集中调查研究了外企青年从业人员、青年律师、青年广告人、金融业青年和IT业青年,同时,对20多个热门职业的青年以访谈方式进行了描述.我们期望通过对这些职业青年的调研,使读者对中国“新白领”有一个较清晰的认识,同时对我国未来经济社会的发展趋势,有一个乐观的展望。  相似文献   

20.
当代青年道德表现方式探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中国青年以其2008年在抗震救灾等重大事件中的突出表现,使人们对他们的整体评价特别是道德评价发生了重大改变甚至是根本性的改变.其实,当代中国青年的本质、当代中国青年道德的基本状态是比较稳定的,只是在不同的条件下他们有不同的道德表现方式:隐性的或显性的道德表现方式.青年选择什么样的道德表现方式,取决于所处的环境,取决于与环境密切相关的社会道德诉求的程度、道德这一价值在社会核心价值序列中的位次、社会心理和民间舆论对人们道德的行为之动机的评价倾向等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