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无碳复写字迹与印文的朱墨时序检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依据无碳复写纸的制造工艺、结构特点和复写原理,对无碳复写字迹与印文的形成时序特征进行探索,寻求判断两者形成次序的规律性特征以及检验依据和方法,以较为直观的显微检验,分析朱墨交叉点的微观形态,并提出利用微囊壳颜色分析、谷底显色及转印痕迹分析等方法对无碳复写字迹与印文的形成时序进行准确的认定。  相似文献   

2.
印文与书写字迹交叉笔画先后顺序的消色差显微检验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印文与书写字迹交叉笔画先后顺序的检验,一直是我国文件检验领域中未能很好解决的课题。对印文与书写字迹交叉笔画先后顺序的检验,常规采用放大镜及普通立体显微镜观察,或采用化学反应法、溶剂溶解法进行检验,效果均不很理想。1978年黄金铎、陈志卿提出用断层镜检法检验印文与书写迹交叉笔画的先后  相似文献   

3.
在文书检验中,朱墨交叉顺序的判定一直是一个常见、重要的内容,对于鉴别文书的真伪具有决定性的重要意义。近年来,在科研和检案实践中发现,正确区分印章印文与书写文字的先后顺序,应掌握以下几个基本环节:有统一的技术规范作指导;检验设备应当满足技术规范要求;对字迹和印文色料与纸张结合方式进行检验;检验方法不能单一,应用多种方法相互对照应证;客观评价阳性反应的出现率和排除假阳性反应的干扰。  相似文献   

4.
应用彩色显微照相检验印章印文与圆珠笔字迹先后顺序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印章印文与签字,是合同文件、各种证件和票据产生证明作用的关键.印章印文与签字先后顺序的鉴定,在有些案件中,成为判别文件真伪的主要依据.本文着重研究如何应用彩色显微照相技术,把印文和圆珠笔字迹交叉部位细微特征记录在彩色照片上;从显微彩色照片上揭示印文与签字先后顺序的客观实在性.  相似文献   

5.
应用红外发光拍摄法揭示印文与书写字迹的先后顺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经济案件中经常会遇到伪造合同、伪造证件以及偷盖印章进行诈骗活动,因此常常需要将印文真伪及先后顺序进行鉴定。因印章与字迹相互交迭,使得用肉眼难以辨认,采用常规方法拍照难以将其揭示出来,而应用红外发光摄影方法拍照,则可将某些材料书写的字迹与印文的先后次序揭示出来,效果很好。  相似文献   

6.
检验印文与签名字迹先后顺序的简易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年来,要求检验经济合同中印文与签名字迹先后顺序的案件越来越多,在工作中,我们经过多次实践,摸索出一条既简单又无损原件的有效方法。现介绍如下,供同行参考。 材料 (1)一把尖头小手术刀; (2)一团较湿的酒精棉球; (3)一台高倍体视显微镜; 客体 (1)印文为油泥所盖;  相似文献   

7.
监察部门送检一张复写票据,要求检验数字“11367.89”中前面的“1”是否为添写字迹。仔细观察,“1”有可能为圆珠笔油字迹,用吡啶不同溶解性能进行模拟区分试验和实例检验,方法简易,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朱墨时序的傅里叶显微红外成像检验方法。方法根据印文及油墨的红外光谱特征峰,使用傅立叶变换红外(FTIR)成像系统直接对纸张上印文及文字油墨进行化学成像,根据成像特征从而判断朱墨时序。结果先打印后盖章的红外成像中油墨字迹的红外成像不完整,有被印章所覆盖的痕迹,而印章的红外成像完整,在字迹中可见印章成像斑点。先盖章后打印的红外成像中油墨字迹的红外成像完整,没有被印章所覆盖,而印章的红外成像不完整,被字迹的油墨所覆盖。结论该方法较传统的鉴定方法更加快速、简单,可以更加直观的反映行文顺序,并且具有不破坏检验样本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将带有复写字迹的文件浸入特制有机消褪剂中进行整张溶褪,够达到既把文字消褪又不在纸张上留下明显痕迹的效果。对于这类以溶褪法进行消褪的复写文件,采用传统的光学、化学检验很难辩读被消褪原文,是污损文件检验中的一个难题。笔者在近期实际办案中尝试应用多光谱成像技术显现被消褪原文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效果,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少量字迹伪装笔迹的检验一直是困扰基层文检鉴定员的一个难题.最近笔者成功地鉴定了一宗假冒他人签名的案件.一名外地女子冒用他人身份,办理了一张深圳市的身份证,送检单位要求鉴定“身份证申领表”中经办人“罗卫龙”的签名.该案在少量字伪装笔迹检中具有较强的代表性,通过对这起案件的检验,笔者受到不少启发,现谈谈自己的体会,1认真分析检材,全面利用可供检验的信息.全面分析检材是鉴定工作的首要环节,一份检材不仅记载着笔迹方面的信息,而且还包含着其它多方面的信息,如纸张、书写材料、印章等,这方方面面的信息相互关联,互相印证,将其综合起来利用,不仅对案件本身而且对笔迹检验也有很大的帮助.在日常工作中,送检单位往往只对鉴定人员提出单一的检验要求,受此影响,鉴定人员的思维很容易受到限制,从而忽略其它方面的检验,失去更多的检验信息.因此,在少量字迹案件的笔迹检验中,首先要认真分析检材,确定弄清检材中各项内容与案件的关系,从多角度、全方位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指导我们进行下一步的检验工作对上述案例,我们做了表格的真伪、墨水的材质、印章的真伪、印泥是否与该单位的一致、印文与书写字迹的先后顺序、及压痕、表格内所记载内容的真伪、所有笔迹是否为一人书写等方面的检验: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常见的打印字迹与不同印章印文交叉时序的相关性,为检验提供依据。方法应用DVI-300微痕迹色差分析系统对制成的实验样本进行实体观察,并对微痕迹色差模型图进行特征分析。结果先墨后朱,交叉部位字迹边缘状态完整,等高线宽度、流向未见明显变化;先朱后墨,交叉部位中心字迹等高线排列出现游离状态,色料分布发生数字图形曲面变化。结论用本系统可以观察、分析朱墨交叉部位的微观特征和无损检验研究。  相似文献   

12.
1案情简介1999年10月,河南省某市供电公司在对一企业的电表进行检查时,发现电表上盖有该供电公司印文的启封条有变化,打开电表后,发现该企业偷电漏电几十万度,怀疑该企业为偷电制作假印文,要求检验启封条上印文的真伪。为防止偷电漏电,该供电公司把印文盖印在卫生纸上作启封条,然后用胶带纸粘贴在所需封条的地方,特点是贴上后不容易揭开,既使揭开也容易破碎无法还原。送检的检材印文共5枚,排列整齐,只有一枚完整,印文字迹较清晰,为原子印章所盖印,印油颜色为红色。2检验步骤(1)印文为直接盖印形成,排除应用新技…  相似文献   

13.
练习摹仿加复写套摹笔迹的识别与检验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练习摹仿加复写套摹笔迹是指作案人为逃避打击、嫁祸于人,先比照被摹仿人笔迹进行临摹仿写,再选择被摹仿人适当样本笔迹复写套摹成作案材料,从而形成与被摹仿人字迹十分相似的笔迹。这种复合伪装的手段是摹仿字迹的高级形式,极具迷惑性。如不对检材作科学深入地分析研究,很容易使检验工作误入岐途。笔者结合实际案例,试对这种不常见的伪装手段的识别与检验进行初步探讨。1 案例简介1 995年9月30日,某金融信用社在与某银行进行月结算时,发现一笔非本社经办却手续齐全的捌万肆仟元汇票委托联单,这笔申请汇往“天津”的“货款”已从天津支付结…  相似文献   

14.
民事诉讼中当事人利用真实印文、签名伪造证据的情况日益增多,增加了鉴定的难度,本文以实际案件为例,运用系统鉴定法,从纸张、印文真伪及盖印时间、打印字迹、手写字迹、比对样本、重视案情调查了解等多个角度对如何鉴定此类案件做了经验性的总结和阐述。  相似文献   

15.
某年1月,某公安局经侦大队在办理案件中,对一份"证明"文件上的"某某县人民政府"印章印文存在异议,需对印文的真伪进行鉴定。观察检材印文,发现其整体较模糊,印文字迹及国徽图案不清晰(见图1,图2)。显微镜下观察,发现  相似文献   

16.
目的确定复印文字材料、喷墨打印文字材料、激光打印文字材料、黑色签字笔书写材料上的文字与印章印文形成的先后顺序。方法采用DRV200、360多视野旋转视频显微系统进行观察分析。结果通过观察、分析,判断出了书写、打印文字与印章印文形成的先后顺序。  相似文献   

17.
目的确定复印文字材料、喷墨打印文字材料、激光打印文字材料、黑色签字笔书写材料上的文字与印章印文形成的先后顺序.方法采用DRV200、360多视野旋转视频显微系统进行观察分析.结果通过观察、分析,判断出了书写、打印文字与印章印文形成的先后顺序.  相似文献   

18.
本文主要探讨复写纸上压痕字迹的检验鉴定问题。在日常压痕鉴定实践中,此类案件实属罕见,其鉴定难度较大,既无现成的理论指导,又无实际的经验借鉴。作者通过一件复写纸压痕笔迹的鉴定,探索、研究了复写纸上压痕字迹的显现技术;并对如何确认复写纸压痕笔迹书写人积累了鉴定经验。写此文章目的在于帮助、引导文检工作者分析复写压痕笔迹鉴定的一些难题,或许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确定复印文字材料、喷墨打印文字材料、激光打印文字材料、黑色签字笔书写材料上的文字与印章印文形成的先后顺序.方法采用DRV200、360多视野旋转视频显微系统进行观察分析.结果通过观察、分析,判断出了书写、打印文字与印章印文形成的先后顺序.  相似文献   

20.
印文、手印与复印墨痕形成顺序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实验与检案相结合,提出了解决复印套印法变造文书所涉及的变造事实的确定、复印变造内容与印泥、印油印文、手印形成的先后顺序等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