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作为西部地区的重要发展引擎,对西部地区乃至全国都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选取2020-2021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16个城市的面板数据,通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全面客观评价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成效。结果显示:两年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综合发展水平不断提升,城市经济联系更加活跃,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经济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改革开放新高地、高品质生活宜居地建设不断夯实,但与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和京津冀城市群相比,还有提升空间。最后,文章提出从构建跨区域产业生态圈、打造协同创新共同体、携手共促改革开放、合力提升生活宜居水平等方面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迈向更高能级。  相似文献   

2.
城市群已成为国家或地区参与全球竞争与国际分工的基本地域单元。基于省级行政区域构建城市群在我国很有必要。本文以构建大南昌城市群为例,重点探讨省级行政区域城市群构建的理论基础、城市群形成与成长的条件。研究表明:江西应构建以南昌为中心,包括九江、新余、抚州、鹰潭等城市在内的大南昌城市群,使其成为全国的高技术产业及现代制造业基地、农产品生产与加工基地和综合交通运输枢纽,成为一个空间结构合理、社会经济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具有竞争力的经济密集区。为此,江西应遵循大城市群成长规律,从规划、机构、区域分工与合作、城镇空间结构、一体化、区域创新和产业集群等方面统筹谋划,分步实施。  相似文献   

3.
为深入实施"两化"互动、统筹城乡发展战略,全面增强产业竞争力、城市整体竞争力和区域综合竞争力,乐山城市发展应以四川综合交通次枢纽为依托,以发展群象经济为支撑,以西部最佳旅游目的地为特色,走城市集群发展道路,建设成渝经济区西南中心城市。  相似文献   

4.
胶东经济圈是山东省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发展潜力最大的区域,具有海洋科技研发和产业集聚、海陆空综合交通枢纽、双循环纽带、科创资源集聚融合、先进制造业发达等优势,具备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良好条件,但也面临核心城市辐射带动能力不强、产业同质化竞争激烈、协作机制不完善等问题。对标省会经济圈、南京都市圈,借鉴美国巨型城市区域、欧盟城市群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经验,胶东经济圈应通过共建海洋都市圈、创新共同体、产业集群,推进协同开放、设施联通、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加快一体化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5.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新时代我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重大部署,是川渝两地高质量发展迎来的重大历史机遇。乐山是四川经济版图的潜力股,日趋雄厚的城市硬实力和软实力进一步夯实了乐山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基础。但乐山经济综合实力不够强,更好更快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仍面临诸多挑战。因此,乐山应推动区域中心城市建设,加速融入成都都市圈;立足自身比较优势,聚力打造特色产业集群;突出创新推动经济发展的核心地位,加快建设"智"造强市;增强人口流失危机意识,加快人力资本建设。  相似文献   

6.
成渝发展主轴作为成渝城市群空间格局中连接成都与重庆主城双核的主要轴线,其文旅一体化水平和层次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的成效。目前,该区域文旅一体化发展基础设施较为完备,产业发展呈现向好态势,但文化旅游重点不突出,区域竞争力不强,沿线发展水平不一,区域合作层次不高。从政策、规划、设施、项目等方面来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文化旅游一体化发展对策包括:核心带动,发挥成都、重庆主城区位辐射作用;联合打造,培育一批国际文旅点位;四线共建,打造主轴精品路线;政策互惠,协同共享文旅福利;设施共建,提升整体服务水准;营销聚力,打造区域名片;完善机制,健全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7.
区域性中心城市是加快经济发展、推进城市化进程的"龙头".当前,地区间的竞争很大程度上演变为城市实力尤其是中心城市实力的竞争.中心城市的现代化是城市化的先导和重点,继而呈集群发展并加速形成城市圈,这是世界城市发展的普遍规律.因此,打造区域性中心城市成为各地共识,并将其置于重要的战略位置.但总体而言,我国许多地区城市群还不够发达,中心城市集聚、辐射功能不够强.加快区域性中心城市发展,宜把握以下四个方向:  相似文献   

8.
关中——天水经济区城市群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区域发展已进入城市群竞争阶段,城市群正在成为区域发展的主要载体和龙头。关中-天水经济区城市群建设面临各城市缺乏辐射带动能力,后发型、赶超型城市群发展的内在困境。城市间产业联系和分工协作不够紧密,城市体系不完善,协调机制需要建立和强化,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面临较大压力,基础设施落后与带状分布制约城市群发展等矛盾和问题。加强关中-天水经济区城市群建设,要加强区域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区域城市体系,推动城市产业发展和产业联系,加强城市群协调机制建设,促进城市群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山东省会城市群经济圈的发展离不开区域内产业结构的协调优化。本文在对山东省会城市群经济圈的产业发展状况进行简要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山东省会城市群经济圈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产业结构趋同、产业集群竞争力不强、济南市产业集聚和辐射能力不够强以及经济圈内各市产业有效整合难度比较大四个方面。针对这些问题,本文还给出了优化省会城市群经济圈产业结构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南京、武汉和长株潭都市圈分别是趋于成熟、持续发展和快速成长三个阶段的典型代表,三者竞争力水平及变动情况反映了我国都市圈发展的一般规律。文章从城市体系和中心城市两个层面构建了都市圈竞争力指标系统,经计算、分析得出:南京都市圈竞争力最强,且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长株潭竞争力最弱,但增长速度最快,武汉都市圈竞争力居中,出现"中等竞争力陷阱"现象。南京都市圈的经济发展水平、城市功能等方面均具有很强的比较优势,其短板主要是生态环境和创新能力。以创新驱动南京都市圈发展需"强心、壮体、重联合",即:提高中心城市南京的创新成果转化能力、提升生态环境质量;强化都市圈城市的产业分工,构建多层次的合作机制;对接上海都市圈,规避与苏锡常都市圈同质化竞争,实施城市群差异化定位。  相似文献   

11.
城市群经济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阐述了城市群经济的效应及其效应影响下县域融入城市群经济的路径选择,通过对章丘在省会城市群经济圈的产业竞争力的比较分析,提出了将章丘打造为先进制造业中心、现代物流中心、文化休闲中心的策略。  相似文献   

12.
国际创新枢纽引领着一个城市或区域的发展,发挥着科学研究、技术变革、产业驱动和文化创新等诸多功能。成都作为国家中心城市,从当前的经济实力、发展后劲及科技创新实力和后备力量看,成都建设国际科技创新枢纽具有优越条件和扎实的现实基础,但成都与国际科技创新枢纽城市的要求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成都要实现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枢纽城市的战略定位,必须发挥政府在国际科技创新枢纽建设中的引领作用、进一步促进成渝科技创新资源的聚集、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和辐射,营造良好的科技创新创业环境,增强成都科技创新实力和国际综合影响力。  相似文献   

13.
本文依据城市经济学的思想,构建了城市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法,从静态横向和动态纵向对南宁市城市综合竞争力进行评估,分析南宁市的发展现状、比较优势、发展潜力及存在问题,提出进一步提升南宁市城市竞争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当代社会,经济竞争越来越依赖于文化竞争。21世纪将是文化竞争的世纪。文化作为一种软实力,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综合实力和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如党的十七大报告所指出  相似文献   

15.
侧重选取制造业具有较强代表性的六个沿海城市广州、深圳、上海、苏州、宁波、天津,根据当前我国沿海主要发达城市制造业发展的阶段和特征,构建制造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因子分析法分析了当前我国沿海制造业竞争力。从综合得分和排名来看,六个城市制造业竞争力水平整体可以划分为三个层次:深圳和上海得分排名前两位,属于制造业竞争力相对较强组;苏州和天津得分排名三、四位,属于相对中等组;广州和宁波得分排名后两位,属于制造业竞争力相对较弱组。并分析了当前我国主要沿海发达城市制造业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6.
于惠 《工会论坛》2007,13(1):89-90
21世纪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人才资源拥有量的大小已成为决定一个地区竞争力和发展潜力的关键因素。本文分析了山东人才资源现状,并做出了基本的评价,最后根据实际情况提出了山东省人才资源建设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7.
青岛县域经济综合实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现有统计数据指标构建了城市综合实力评价的指标体系,并利用主成份分析法,使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对青岛所属5个县级市在2008年的经济综合实力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论是:青岛市所属的五个县级市经济综合实力由强到弱依次为胶州、即墨、胶南、莱西和平度;GDP和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及规模以上投资相关性较强,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和规模以上投资数额的大小将直接影响到GDP大小;城市经济综合实力的排名只是一个比较,最重要的还是形成资源关联度和经济一体化的协作系统。  相似文献   

18.
从“青岛现象” 谈品牌经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在市场竞争如此激烈的今天,品牌之于企业、城市、国家越来越重要。要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政府要就应该遵从经济规律,正确引导和调控,充分发挥企业的主动性和创造力,大力培育和发展品牌经济,从而增强城市经济的综合实力,提高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9.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对整个西南地区乃至中国的制造业发展至关重要。基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四川区域)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内涵、制造业发展特点,以体现高质量发展的新发展理念为准则层,构建了由15个指标组成的评价体系,运用熵权法和TOPSIS评价模型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显示:横向上,2018—2022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四川区域)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存在显著的地区差异性,其中成都市远超其余14个地级市;纵向上,2018—2022年各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上下浮动,但总体变化不大且水平总体较低,这表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四川区域)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仍有很大提升空间。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要从做强制造业产业、加大创新投入、增强协同水平、推动数字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发展绿色低碳优势产业等方面着力。  相似文献   

20.
在新经济下的产业竞争,产业发展模式和产业现有实力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在某种意义下产业发展模式是竞.争中更具时代特点的竞争利器。因此,本文从创新经济的独特性出发.重点研究了产业发展的七个主导模式,为城市和产业的竞争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