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怎么田家英又来了?”原来,此田家英非彼田家英。原中共中央组织部长陈野苹对延安中央党校生活的回忆,告诉你一些生动有趣的往事。  相似文献   

2.
《党史纵览》2002,(10):48
在毛泽东先后几个秘书中,田家英是一个既有突出才华又有深邃见解的人。1965年末,毛泽东在谈话中提到了《海瑞罢官》的一些事,唯恐天下不乱的江青等人便要借题发挥。田家英整理记录时,却将这段话删去。他完全懂得这样做可能引起的后果,但还是义无反顾。随后,江青等人把“篡改毛主席著作”这一吓人的罪名加在他头上。1966年5月22日,田家英被通知“停职反省”。他沉思了一夜,第二天便以死抗争,此时,年仅44岁。  相似文献   

3.
田家英:主席秘书讲真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焰  活力 《党史文苑》2002,(1):46-47
在毛泽东先后几个秘书中,田家英是一个既有突出才华又有深邃见解的人,他长期努力宣传毛泽东思想,在“左”的错误滋长时又不顾个人得失奋起抗争。他的诚实、正直、刚强,赢得了人们格外的尊重与怀念,他对真理的探索更为后人留下了重要启迪。●删去毛泽东关于《海瑞罢官》的谈话,被江青等人扣以“篡改毛主席著作”的罪名。被“停职反省”的第二天,他便以死抗争,年仅44岁。1948年,老秘书胡乔木推荐正为毛岸英当文史教员的田家英做新秘书。毛泽东便把这位26岁的“家教”召来,口授一段意思,让他写篇电文。田家英一挥而就,毛泽…  相似文献   

4.
田家英自幼家贫,当过学徒。奔赴延安后,成为有名的“党内才子”。毛泽东是他理想中的人民领袖,他说:“我对主席有知遇之感。”那么,是什么使《毛泽东慧眼识田家英》的?  相似文献   

5.
调查研究,是中国共产党一向普遍提倡的一种工作作风。毛泽东历来重视调查工作,并特别强调在中央领导同志身边工作的秘书应有特殊的调查研究任务。建国后,差不多每到一个重要时刻,毛泽东就会派田家英下去作调查。通过调查研究,田家英向党中央、毛泽东提供了很多有价值的情况及不少建议,颇有见地,受到毛泽东的赞扬。考察田家英长期的调查研究工作,其主要呈现出思想解放、务实求真;精心组织、合理安排;方法多样,灵活运用等特征。  相似文献   

6.
田家英是毛泽东的五大秘书之一,曾在新中国成立前夕和上世纪的五六十年代给毛泽东当了18年的秘书.田家英是一个既有才华又有深邃见解的人.然而,他又是在“文革”初期遭受迫害,最早弃世而去的人。正如人们所知,田家英生前虽是毛泽东的秘书,但他还兼职中央办公厅秘书室主任、中央政治研究室副主任、中央办公厅副主任。  相似文献   

7.
汪建新 《党史文苑》2023,(12):38-40
<正>田家英(1922年—1966年),本名曾正昌,四川双流人。1942年,20岁的田家英在《解放日报》发表的《从侯方域说起》一文旗帜鲜明,切中时弊,得到毛泽东的赏识。1948年10月至1966年任毛泽东秘书,长达18年。他忠诚、细致、干练、爽直,深得毛泽东信赖、倚重。毛泽东没有为田家英写诗,但他们对古诗词有着共同的爱好与密切的交流。田家英在毛泽东诗词的创作过程起过不少辅助作用,还协助毛泽东编辑出版了《毛主席诗词十九首》和《毛主席诗词》(37首)两个重要诗词选本。他爱好收藏毛泽东诗词的手迹,使《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变废为宝”,对毛泽东诗词作品的存世、流传作出了特殊贡献。  相似文献   

8.
田家英的闲章不少,有地摊上买的,也有请人镌刻的,不下百十枚,大多是一些警世之言,读来朗朗上口,放下令人回味.田家英生性活泼、开朗,相伴久了,相知久了,那一枚枚一方方无生命的印章,也就有了主人的气息与血脉.  相似文献   

9.
毛主席派来的调查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主席派来的调查组陈首涛Δ于光远(二排左四)与工作组成员等合影于马渡。1961年春,毛主席觉察下面干部报喜不报忧,中央对农村真实情况不了解。1月20日,他向秘书田家英写了一封信:部署由陈伯达、胡乔木、田家英带三个调查组去南方农村调查。胡乔木一个组到达...  相似文献   

10.
“来,认认我们的老祖宗。” 中南海里的孩子们,都有一个共同的感觉,那就是父母的忙碌。每年总有些时日和父母的分离,更属司空见惯。 从到毛泽东身边至1962年的10余年间,毛泽东对田家英十分信任与重视,亲点他起草重要文件,出巡带着他,调查指派他、大事托付他。因此田家英没有多少时间,与家人共享天伦之乐。 有一次,毛泽东出于关心,对田家英说:“出差时带上你的爱人一起走吧。”田家英回答道:“我可带不动她。”毛泽东不明其意,问了身边  相似文献   

11.
少年田家英     
田家英是毛泽东的秘书,很有才华,这一点许多人都知道.可是,田家英既备尝艰辛与苦涩又充满理想与浪漫的少年生活,却鲜为人知.  相似文献   

12.
自1948年10月田家英担任毛泽东的秘书后至1959年,是双方合作最为愉快的一段时间。自1955年以后,田家英除了继续担任毛的秘书外,还先后担任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办公厅副主任、中央政治研究室副主任、中共中央办公厅副主任等职务。当时的很多人都知道,毛对田家英是很信任的,以至于当他在1966年含冤自尽后,刘少奇的夫人王光美还对此表示惊讶和不解。同样担任过毛的秘书的胡乔木,在1989年追溯毛与田的关系恶化时,用了“完全是一幕政治悲剧”这样的字眼来概括。这幕政治悲剧最浓烈的色彩,当然是由1966年5月…  相似文献   

13.
孟菲 《世纪风采》2007,(5):25-27
田家英坦诚耿直,博学多识,才华过人,是毛泽东的秘书之一。这样一位正直的书生,因得罪江清、陈伯达而含冤自尽,令人叹惋。  相似文献   

14.
1961年11月6日上午,毛泽东接连3次写信给秘书田家英,请他找写梅的诗词。一次是上午6时,信中说:“请找来人林遭(和靖)的诗文给我为盼,如能在本日下午找到,则更好。”林通素有“梅妻鹤子”之说,其咏梅名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为读书人所熟知。毛泽东要读咏梅的作品,自然会首先想到他。田家英很快将林通的诗文集找到并送给毛泽东,毛立即翻阅了其中与咏梅有关的诗。上午8时半,毛泽东又给田家英一信:“有一首七言律诗,其中两句是: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是咏梅的,请找出全诗人句给我,能于今日下午交…  相似文献   

15.
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收藏有毛泽东的一条批语:"许多人介绍工作,不能办,人们会要说话的。"说的是毛泽东拒绝外祖家的亲属要求照顾安排工作或保送升学的事。这条批语写在文运昌给田家英一封信所附15人的学生表上。就学生表中所列各人的年龄与其出生年月相对照,文运昌的信写于1954年7月20日。据此,毛泽东的这条批语很可能是在1954年7月下旬或8月上旬写的。文运昌的信中所列15人,一些人经过努力,参加了工作,成为国家干部、工人或教师,另有一些人安心在家务农。  相似文献   

16.
1962年党的七千人大会以后,毛泽东的秘书、享有盛名的中共“秀才”田家英受毛泽东的派遣,到湖南农村进行社会调查,回来后向毛泽东力荐包产到户的责任制。可没料到,田家英的这一举动使他和毛泽东之间产生了不可弥补的政治裂痕,后来还被毛泽东指责为“连半个马克思主义者也不是”。“文化大革命”中,田家英受到江青、陈伯达的迫害“畏罪自杀”,其冤案直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才得以昭雪。  相似文献   

17.
1959年,毛泽东派他的秘书田家英带领一个工作组到四川调查农村情况。 田家英选择了离成都5公里处的新繁县大丰公社作试点。毛泽东亲自布置这项工作,目的在于摸清农村的真实情况,遏制以刮“共产风”为主要特征的“左”倾错误延续泛滥,试点贯彻毛泽东在武昌会议和二次郑州会议上制订的关于整顿人民公社的方针。大丰公社当时的情况在一定程度上是50年代末期中国农村的缩影。田家英身在大丰,心怀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一生任用过很多秘书,帮助他处理一些日常政务或是生活事宜。解放之初在毛泽东身边工作的主要秘书有四个人,人称“四大秘书”,后来到1956年,经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意,毛泽东的秘书又增加了江青,于是此时,胡乔木、田家英、叶子龙、陈伯达、江青都成为毛泽东的秘书,人称“五大秘书”。由于受时代所限和各自不同的人生态度、处世风格,这五位秘书演绎了各自不同的人生篇章。  相似文献   

19.
“从中央到省地县各级干部都要注意搞调查研究” 1961年1月20日,毛泽东给田家英写了一封关于组织三个组下去调查研究的信,部署农村调查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20.
庐山会议上的田家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共“八大”上,毛泽东致完开幕词后,来到休息室,许多人都称赞开幕词写得好。毛泽东对大家说:“开幕词是谁写的?是个年轻秀才写的,此人是田家英。” 田家英从1948年10月起到1966年5月止任毛泽东秘书,长达18年,深得毛泽东的器重。1959年召开庐山会议的时候,他才37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