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湘潮》1990,(3)
湖南党组织的第一位主要负责人1921年7月党的“一大”闭幕后,毛泽东与何叔衡回到湖南,积极发展党组织,于10月10日成立了全国第一个省一级党组织——中共湖南支部,由毛泽东任书记。1922年5月,中共湘区执行委员会成立,书记仍是毛泽东。毛泽东便成为湖南党组织的第一位主要负责人。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提名何叔衡担任工农检察部长 何叔衡,1876年生于湖南省宁乡县一个农民家庭。1918年,加入“新民学会”。1921年7月,与毛泽东一起赴上海,参加中共一大。“一大”召开之后,毛泽东和何叔衡回到湖南,建立了中共湘区委员会。北伐军占领湖南后,何叔衡公开了身份,一面担任《民报》馆长宣传革命,一面在惩治土豪劣绅特别法庭工作。  相似文献   

3.
苗体君 《世纪桥》2006,(7):41-45
何叔衡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是中共“一大”湖南长沙共产主义小组的代表之一。但最近阅读“一大”代表张国焘撰写的《我的回忆》一书上册时,发现书中否定何叔衡的“一大”代表的资格。张国焘在书中写道:“湖南代表是毛泽东与何叔衡。何叔衡是一个读线装书的年长朋友,常常张开大嘴,说话表情都很吃力,对马克思主义懂得最少,但显出一股诚  相似文献   

4.
1901年8月17日.夏曦生于湖南益阳县。早在湖南第一师范读书时.夏曦就参加了新民学会,和毛泽东、何叔衡、蔡和森、李维汉、郭亮等一道从事革命活动。夏曦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党的“二大”上曾和毛泽东等人一道当选为候补中央委员。夏曦还曾任中共湖南区委员会委员.是北伐战争期间我党在湖南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在党的“五大”上,  相似文献   

5.
我国党史界普遍认为出席中共“一大”的代表是李达、李汉俊(上海)、张国焘、刘仁静(北京)、毛泽东、何叔衡(长沙)、董必武、陈潭秋(武汉)、王尽美、邓恩铭(济南)、陈公博(广州)、周佛海(旅日)。但是,笔者根据下述材料,认为尽管何叔衡是湖南派去参加中共“一大”的代表,然而他到了上海后并没有出席中共“一大”。  相似文献   

6.
李丽 《党史文汇》2018,(7):32-35
正毛泽东和何叔衡相差17岁,但他们相知相交。他们的同学、朋友形容两人的友谊说:"毛润之所谋,何胡子所趋;何胡子所断,毛润之所赞。"这对湖南第一师范的忘年密友成为中共湖南党组织的最早创始人,他们风雨同舟,携手共进,在历史上谱就了一曲昂扬奋进的壮歌。相识相知何叔衡(1876—1935),湖南宁乡县黄涓乡杓子冲(今宁乡县沙田乡长冲村)人。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何父对他十分看重,节衣缩食供他读书。他也十  相似文献   

7.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在上海秘密召开。毛泽东、何叔衡作为长沙共产党早期组织的代表参加了一大。何叔衡1876年5月27日出生于湖南宁乡,参加一大时,他已45岁,是13位代表中年龄最大的。但他  相似文献   

8.
李桂华  王海桦 《前线》2023,(4):90-91
<正>毛泽东和李达创办《新时代》杂志1923年4月10日,由毛泽东主创、李达主编的《新时代》杂志在长沙正式创刊。1921年8月,毛泽东和何叔衡等早期中共党员合作创办了湖南自修大学。自建校以来,该校一直重视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先进革命思想,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培养了大批革命干部。经过近2年的发展,湖南自修大学在办学上初具规模,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     
一九二一年七月,毛泽东、何叔衡代表长沙共产主义小组参加了党的“一大”,回湘后,即于十月十日成立了中共省一级领导机构——中共湖南支部,毛泽东任书记。从党的创建到今天的六十六年里,先后担任过中共湖南党组织的主要负责人的还有李维汉、夏曦、郭亮、易礼容、彭公达、王一飞、宁迪卿、高文华、周礼、黄克诚、金明、周小舟、张平化、王延春、黎原、华国锋、毛致用。为了给广大读者系统地了解湖南省党的历任主要负责人。提供一点资料,本刊特开辟“历任省委书记”栏,将依照任职的先后(交叉任职的,以第一次任职时间为准),逐个对上述人物的生平,特别是担任省委主要领导期间的主要活功,作简略介绍。  相似文献   

10.
吴义国 《湘潮》2021,(1):55-55
代表湖南共产党早期组织参加党的一大的是毛泽东和何叔衡。1921年7月23日晚,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开幕。国内各地的党早期组织和旅日的党早期组织共派出13名代表出席大会,他们代表着全国的50多名党员。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和共产国际远东书记处代表尼克尔斯基也出席了这次大会。毛泽东、何叔衡成为参加党的一大的湖南代表,绝不是出于偶然,而是他们追求新学,接受马克思主义,并建立湖南(长沙)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1.
夏明翰是毛泽东早期在湖南亲自培养和发展的第一批共产党员之一,是毛泽东的好学生、好战友。共同的斗争中,他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难忘的会见1920年金秋,岳麓枫红,湘江水碧,夏明翰带着与封建家庭彻底决裂以后的喜悦,来到了全省革命活动的中心长沙,寄住在何叔衡的一个朋友家里。  夏明翰从家里跑出来时,仅向母亲要了几吊钱,换洗衣服也没有带。当时,何叔衡率领驱张代表团到郴州去了,夏明翰不愿麻烦何叔衡的朋友,也不愿求助于在长沙的姐夫,于是,他便到街上去找活干,赚几个硬币买饼充饥。  几天以后,何叔衡回到长沙,就带着…  相似文献   

12.
提起何叔衡时,只要略知中共党史的人都会知道此人的,因为他是中共“一大”的十三名代表之一。1921年7月23日,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共产主义小组的13名代表出席了会议,他们代表全国当时57名党员。长沙共产主义小组代表有28岁的毛泽东,另外一位便是45岁的何叔衡  相似文献   

13.
"身上征衣杂酒痕,远游无处不消魂.此生合是忘家客,风雨登轮出国门."这是何叔衡改编自陆游的一首诗,"忘家客"也是他一生革命历程的真实写照. 1876年,何叔衡出生于湖南宁乡一个农民家庭,他参加科举考试得中秀才,却愤于衙门黑暗腐朽,甘愿回家种田、教书.1913年,已经37岁的何叔衡考入湖南省立第一师范讲习班,与毛泽东、蔡和森等同学志同道合,成为最好的朋友.第一师范结业后,何叔衡先后在长沙楚怡学校和第一师范附小任教,同时积极参加毛泽东、蔡和森等组织的革命活动.1918年4月,他与毛泽东、蔡和森等发起组织成立新民学会,曾任执行委员长.  相似文献   

14.
苗体君 《党史纵览》2011,(12):10-13
一提起何叔衡,国人立即就会想到他是新民学会骨干会员、长沙早期党组织主要成员、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革命烈士。1913年,同时考入湖南省立第四师范学校的何叔衡与毛泽东因为志趣相投,很快就建立了深厚的友谊。毛泽东十分尊重何叔衡,特别欣赏何叔衡办事热忱的性格,并用这样的话来高度概括何叔衡的完美人格:“何胡子是一条牛,是一堆...  相似文献   

15.
100多年前成立的新民学会,在湖南发出了建党先声。新民学会中的毛泽东、蔡和森、何叔衡等建党先驱们,通过投身五四运动,组织勤工俭学,创办文化书社,成立俄罗斯研究会,直至创建社会主义青年团和共产党早期组织,使湖南成为国内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创建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六个地方之一。他们开展的这些活动,在中共创建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篇章。  相似文献   

16.
《新湘评论》2006,(7):53-53
周以栗.1897年10月生,湖南长沙人。长沙师范学校毕业,曾在周南女校等当教师。期间.周以栗认识了徐特立、何叔衡等,并通过他们认识了毛泽东,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1924年.周以栗加入中国共产党。  相似文献   

17.
何叔衡烈士死难处纪念亭位于福建省龙岩市长汀县濯田镇梅迳村。 何叔衡(1876-1935),湖南省宁乡人。1914年,何叔衡与毛泽东相识于长沙并成为挚友,1918年4月与毛泽东等组织成立新民学会并任执行委员长,1920年与毛泽东等发起组织俄罗斯研究会,并共同发起成立长沙的共产党早期组织。1921年7月,何叔衡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后任中共湘区委员会委员;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任国民党湖南省党部执行委员、监察委员,  相似文献   

18.
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在上海市望志路106号开幕。全国有七个地区十三名代表参加会议。陈公博、包惠僧、毛泽东、何叔衡、董必武、陈潭秋、张国焘、刘仁静、王烬美、邓恩铭、李达、李汉俊、周佛海及第三国际代表马林、赤色职工国际代表李克诺斯基,一共十五人。在此次会上,中国共产党正式宣告成立。身在广州的陈独秀被选为中共总书记。在中共“一大”会上,包惠僧和毛泽东地位相同,表现各异。27岁的包惠僧发言活跃,28岁的毛泽东沉默寡言。“一大”一结束,包回到武汉,担任湖北共产党的领导,毛泽东回到长沙主持湖南共产党的工…  相似文献   

19.
罗玉环 《湘潮》2023,(12):60-62
<正>习近平总书记来湘考察时强调,要发扬革命传统,传承红色基因,牢记初心使命,走好新时代长征路。长沙市开福区是一方红色沃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长沙反帝反封建斗争的核心区域,也是建党初期长沙学生运动、工人运动和湖南农民运动的发起地,毛泽东、何叔衡等老一辈革命家在此留下了深刻的革命活动足迹。在清水塘,诞生了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省级支部中共湖南支部;在船山学社,成立了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干部学校之一湖南自修大学;  相似文献   

20.
《党课》2014,(1):38-41
在出席中共一大的13位代表中,有些人的一生是革命的、光辉的、伟大的:像毛泽东、董必武,后来成为中共领袖、历史伟人;何叔衡血洒疆场,壮烈牺牲;邓恩铭、陈潭秋惨遭杀害,英勇就义;王尽美积劳成疾,英年早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