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辛亥革命一举推翻满清的专制统治,建立中华民国,掀开了中国历史新的一页。在辛亥洪流之中,陈独秀发起举办爱国演说会,参与组织安徽爱国社,创办和编撰《国民日日报》、《安徽俗话报》,发起成立革命团体“岳王会”,传播革命思想、联络革命志士、集聚革命力量,他虽没有亲身参加推翻满清的直接军事斗争,但也做出了自身独特的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2.
段成姬  许敏 《湘潮》2023,(3):47-49
<正>辛亥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民主共和国,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传入中国。与此同时,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为复辟帝制倒行逆施,掀起尊孔复古逆流,民主政治没有得到真正建立。以陈独秀、李大钊为代表的先进知识分子对此进行反思,认为民主制度难以建立在封建思想文化基础上,政治革命必须以深刻的思想文化革命为前提。1915年9月,陈独秀主编《青年杂志》,不久改名《新青年》,倡导民主与科学,  相似文献   

3.
林芊 《当代贵州》2011,(4):62-62
清末中国政党活动,无论是活跃于国内保守君主立宪的预备立宪公会(1906年),还是成立于日本以推翻满清王朝建立共和为目的的同盟会(1905年),其活动瓦解了清王朝的政治基础,为辛亥革命的爆发作好了干部和组织上的准备。贵州辛亥革命就是贵州自治学社与宪政预备会两大政党联动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王小荣 《世纪桥》2014,(7):69-70
对于辛亥革命,学界在若干问题上还存在不少分歧:关于辛亥革命时间范围的确定,必须是事件发生时间段的农历辛亥年。革命的目标是推翻满清统治、建立共和国,革命的结果是满清统治别推翻、共和国建立,但共和制并未真正形成。革命的性质只能是各阶层参加的,以爱国知识分子为先锋的、以新军为主力的、地方军阀和官绅最终为主导力量的、一场推翻满清统治的、种族的和政治的革命。而资产阶级不论在革命的前、中、后并未对革命发生主导性作用,因此,辛亥革命并不能称之为资产阶级革命。  相似文献   

5.
国民运动陈独秀对实现民主路径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追求民主的思想历程中,陈独秀目睹了戊戌维新的流产、辛亥革命以后的军阀政治使得专制依然渗透在民国政治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各个方面。严酷的政治现实使陈独秀在思想和行动上选择了截然不同的路径,即通过国民运动来推翻专制、实现民主。  相似文献   

6.
20世纪初,中国国势贫弱,那一代热血青年担当起民族的脊梁,有意推翻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孜孜寻求民族自强的光明之路。他们中有一部分人漂洋过海,来到一衣带水的日本,在这里建立各种革命团体。1902年冬,陈独秀和张继、蒋百里、潘赞化、苏曼殊在日本成立青年会,便是抱定推翻满清的革命宗旨的。这年,陈独秀24岁,苏曼殊19岁。他们由此相识并成为心心相印的朋  相似文献   

7.
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无神论思想的形成,既是对中国历代无神论思想与有神论思想斗争的继承与发展,同时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无神论思想的发展,先后经历了近代启蒙思想家,即地主阶级开明知识分子向工商资产阶级过渡要求的无神论思想,资产阶级改良派的无神论思想和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无神论思想等几个发展阶段,特别是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革命派无神论思想为推翻几千年封建专制的辛亥革命造了舆论,为破除几千年来“君权神授”和“假天以治人”的封建专制精神支柱提供了批判的武器和理论依据;中国近代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无神论思想与辛亥革命问题,对于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重要的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8.
储天虎 《党史纵览》2010,(12):43-46
在中国近代史上.辛亥革命对陈独秀的影响可谓刻骨铭心,对辛亥革命成败经验教训的回味、思索.一直是陈独秀思考近代中国革命问题的一个基本切入点和参考系.因此.研究陈独秀关于辛亥革命的认识.有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其纷繁复杂的思想认识。学界关于“陈独秀与辛亥革命”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辛亥革命推翻满清皇帝建立民国仅仅10年,就产生了社会主义革命的政治诉求。其间,无论是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还是早期共产主者的成长,我们都可以在辛亥革命前的准备阶段找到其发端之处。再深入延展开来,可以说,先进中国人自鸦片战争至辛亥革命的整个奋斗进程,本身就构成了创建中共的心理准备——为了拯救民族,中国人愿意接受并准备付诸实施所有的先进思想。  相似文献   

10.
《北京党史》2009,(6):14-14
2009年10月9日,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举办了“纪念陈独秀诞辰130周年学术座谈会”,就“陈独秀与中国社会的思想启蒙及马克思主义的传播”、“陈独秀与中国革命”、“陈独秀的学术及文艺贡献”、“陈独秀的抗日主张”等问题进行了学术座谈。  相似文献   

11.
辛亥革命有个酝酿发展过程,时间可以从1894年底兴中会成立算起,一直到辛亥年推翻满清统治后的袁世凯复辟。辛亥革命时期,近代知识分子对于挽救民族危亡的道路选择,林林总总。"改良"还是"革命","先革命"还是"先教育"?清末翰林蔡元培辛亥革命时期,满怀爱国爱民感情,顺时而为,在强国之路上孜孜以求,为中华民族的进步和复兴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刘子健  彭建新 《广东党史》2001,(2):44-47,43
中国共产党的80年 ,走过了艰难曲折而光辉的历程。19世纪中叶的中国 ,饱受外国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压迫 ,逐步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 ,推翻了中国两千年来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但由于同旧势力妥协 ,中国旧社会性质未能改变 ,依然处在极端贫穷落后的状态。中国的先进分子继续探寻救国救民的新途径。十月革命的胜利 ,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1919年5月4日 ,北京爆发了学生群众的反帝爱国运动。经过这场运动 ,以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等为代表的初步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的革命知识分子 ,认…  相似文献   

13.
张家康 《党史博采》2003,(11):13-15
20世纪初,中国国势贫弱,那一代热血青年担当起民族的脊梁,有意推翻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孜孜寻求民族自强的复兴之路。他们漂洋过海,来到一衣带水的日本,在这里建立各种革命团体。1902年冬,陈独秀与张继、蒋百里、潘赞化、苏曼殊在日本成立青年会,便是抱定推翻满清的革命宗旨。这年,陈独秀24岁,苏曼殊19岁。他们由此相识并成为心心相印的朋友。世纪初的历史星空上,熠熠闪烁着许多耀眼的政治明星,陈独  相似文献   

14.
孔亭 《新视野》2012,(4):112-115
中国近代启蒙思想蕴育于戊戌维新期间,形成于20世纪初年辛亥革命前夕,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得到长足的发展。启蒙知识分子从开启民智、培养新民入手,追求国家的富强与独立,对中国传统文化与专制体制的批判越来越激烈,对启蒙思想的实效性的追求日益强烈。可以说,从追求国家独立、国民自由到提倡个人自主、个人解放,再到认同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救国,是20世纪初中国启蒙思想演变的重要脉络之一。  相似文献   

15.
90年前,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党人发动了推翻清王朝的辛亥革命。这是一次中国历史上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革命,它在武昌首揭义旗,然后迅速得到各省的响应,一举推翻了满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并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革命实践中,陈独秀根据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情,提出了国民革命的思想,以此区别了中国革命和欧洲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以及苏俄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不同。他认为国民革命包含对内的民主革命和对外的民族革命两个意义,实际上就是要完成推翻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两大任务。在此基础上,他强调了国民革命的不可超越性以及国民革命的社会主义前途。  相似文献   

17.
辛亥革命不是一场简单的新军起义,而是晚清时期迫于外来压力的社会改革,以及清政府面临社会转型的严峻形势而不知适时引导和自我变革的双重“合力”而爆发的一场革命。辛亥革命的意义远远超出推翻帝制、建立共和国的范围,而是为中国社会经济的现代化做了良好的铺垫;辛亥革命在今天不仅仅具有“解剖”价值,还有非常现实的警醒意义。  相似文献   

18.
陈独秀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如何评价陈独秀的建党思想,不仅是对陈独秀个人的问题,而且是涉及党的历史的若干重要原则问题。笔者不揣简陋,拟对此作一初步探讨。一辛亥革命的失败,给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以沉重一击,许多革命者由此趋向消沉。然而,一批激进民主主义者在民族危机的驱迫下,仍在紧张地思索着革命失败的原因和中国革命的新方略。在陈独秀看来,辛亥革命的失败,同盟会缺乏领袖人才和专做上层工作是  相似文献   

19.
李建春 《当代党员》2011,(10):66-68
100年前发生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在中国延续了几千年的封建专制制度,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谱写了古老中国发展进步的历史新篇章。在辛亥革命爆发前夕,重庆人邹客撰写的《革命军》,为封建专制制度敲响了丧钟,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吹响了号角。《革命军》不仅在100年前对传播革命思想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在100年后的今天,其爱国精神、创新精神和奉献精神,依然焕发着时代的光芒。为了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本刊特别组织了这组文章,供读者学习参考。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社会从近代向现代转型过程中,陈独秀发挥了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作为引领潮流的一位思想巨人,其社会变革活动与报刊活动密不可分。《安徽俗话报》作为陈独秀早期创办的报刊,是其阐述革命启蒙思想的最初阵地,蕴涵着他后来成熟时期思想的某些重要火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