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前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必须牢固树立以实践为基础的唯物主义世界观;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吸收人类社会的文明成果;必须坚持共产党的领导,永远保持执政党的先进性;必须把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有机结合起来,并不断进行创新。  相似文献   

2.
以党建助推服务基层群众,基层党组织建设是重点,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和精神富足是目标和方向。需搭建信息服务平台,抓帮扶强产业,助力乡村经济振兴、实现人民群众增收;促进粗放管理向精细化服务转变,强化能人引领,助力扶贫脱贫、实现人民群众致富;传承文化记忆,增强人民群众幸福指数,助力文化引导、建设人民群众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3.
刘朝晖 《思想战线》2012,38(2):85-89
在移民安置过程中,社区民众通过社区参与、文化主张、协商行动等文化抗争的方式,维护自身的文化权利,达到对文化遗产整体性保护的目标。基于"价值管理"的理念,不但可以充分保障社区、群体,甚至个人的生存权和发展权,而且还可以有效地保障社区的文化形态和文化权利。社区保护的实质是以"非物质性的"生活方式的保护为基础,在保护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同时,也应囊括尚未进入现有"遗产谱系"的文化形态,其是"社区价值管理"的突出价值之所在。  相似文献   

4.
党的二十大报告始终贯穿“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深刻的价值逻辑。“以人民为中心”是党的初心的实质内容,是党的精神谱系的灵魂,规定着经济社会发展的价值目的,是党一切工作的根本价值导向,是评判工作得失成败的根本价值标准;这一思想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理论基础,以党领导人民进行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为实践基础,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制度基础;这一思想有着完善的价值结构,人民既是价值主体也是价值客体,既是价值目的也是价值手段,是在人民实践中主体和客体、目的和手段的辩证统一;这一思想体现在党的性质宗旨、初心使命、理想信念、党性党风之中,党领导下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特别体现在全过程人民民主之中,以及以人民共同富裕为目标的经济制度和体制,文化事业、社会治理、生态文明和国家安全体系建设等各个领域;这一思想以人民全面共建共享为实现路径,以全面发展的人民为价值主体和依靠力量,以人民的个性自由和全面发展为最终价值目的。  相似文献   

5.
严兵 《重庆行政》2011,(5):20-22
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让人民群众共享文化改革发展的成果,是实现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目标与方向。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党的十六大以来,先后出台了系列政策措施。特别是2011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更是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高度强调:"加强公共文化服务是实现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要以公共财政为支撑,以公益性文化单位为骨干,以全体人民为服务对象,以保障人民群众看电视、听广播、读书看报、进行公共文化鉴赏、参与公共文化活动等基本文化权益为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6.
自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沙湾县四道河子镇广泛开展以“唱响主旋律、传递正能量”为主题的文化惠民活动和群众性文化活动,以重大节假日、农闲时节为契机,以“百姓大舞台”活动为载体,加快建设文化惠民工程,进一步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该镇以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为抓手,不断完善文化站、农家书屋、各村文化大院等阵地建设,为群众开展文化活动提供平台和场所;深入推进“百姓大舞台”活动,扎实开展文化下乡活动,并结合群众喜好,发挥群众特长,展演的文艺节目全部由群众自编、自导、自演,创新演出百姓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深受群众好评;同时注重培育壮大文艺骨干队伍,老年夕阳红队、“爱乐”业余歌唱队等队伍建立起来。  相似文献   

7.
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加强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乾松 《长白学刊》2013,(5):144-149
传统村落是我国农耕文明的精粹和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蕴藏着丰厚的历史文化信息和自然生态景观资源。然而,长期以来,伴随着“农业现代化、乡村城镇化、郊区城市化、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加快,传统村落快速消亡,千村一面、万村一貌的“特色危机”已成为共性问题。在我国新型城镇化将出现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进一步加强传统村落乡土建筑和自然生态环境保护及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提升国际影响力,都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8.
习近平法治思想对法治公安建设具有政治意义、实践意义和方法论意义。基于此,新时代法治公安建设必须把全面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法理念与全面依法治国高度融合;以严格规范公正执法、夯实公安治理体系及深化法治公安监督管理机制为实践基础;强调立法、司法与守法的有机统合、充分调动专业力量和群众力量共同发力、抓关键少数与抓绝大多数有机统一,从政治站位、实践引领和科学方法三方面扎实推进我国当前的法治公安建设。  相似文献   

9.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人民的精神家园,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传承文化血脉、构建精神家园的重要资源.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世代相传,在不断丰富人们精神文化生活、提高生活品味和生活质量的同时,也不断地在保护中再创造,为群体、社团或个人提供认同感和持续感,从而增强对文化多样性和人类创造力的尊重.  相似文献   

10.
秦帅 《公安教育》2023,(11):65-68
<正>公安侦查工作是公安机关为了维护国家安全与社会秩序,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而开展的一系列打击犯罪和保障人权的专门工作,是公安机关参与社会安全治理的前沿屏障,历来广受人民群众的关注,正所谓“群众看公安,关键看破案”。以公安侦查工作为实践蓝本的侦查学课程,以打击各类犯罪的基本原理、具体措施、策略方法等为主要内容,以维护国家安全、社会安定、人民安宁为其价值追求,扮演了为公安侦查工作持续孵化后备人才的社会角色,在公安专业课程中具有重要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11.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做好宣传思想工作,必须解决好‘为了准、依靠谁、我是谁’这个根本问题。要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把服务群众同教育引导群众结合起来.把满足需求同提高素养结合起来。”宣传思想文化系统开展好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一项重要抓手.就是要开展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打造人民群众满意的“文化盛宴”。  相似文献   

12.
“文化强省”的理性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强省"作为战略目标,应具有全面丰富性、现实可行性和动态成长性。文化强省有其显著标志和目标要求,其量化指标体系大体上可以从先进文化作用、地区文化积累、文化遗产传承、文化产业发展、文化对外输出、群众文化生活等多方面去构建。"文化强省"建设体现了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对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提升文化软实力,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3.
《群众》2004,(4)
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全面发展,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协调发展,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  相似文献   

14.
江畅 《求索》2023,(1):19-30
中国不能走西方现代化的老路,更不能直接照搬西方的现代化模式,而必须选择和创造自己的现代化道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所具有的契合性是中国人民能够创造不同于西方现代化的中国式现代化深层的历史文化原因。中国式现代化实质内涵具有中国特色和普遍意义:它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根本指导思想,以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为理论依据的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的创造;它在充分吸取西方现代化的有益内容的同时努力纠正其理论错误并吸取其实践教训;它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了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无论从目的还是从手段看,无论是从动机还是从效果看,中国式现代化都是有利于全体中国人民生存和发展的,其实质在于人民性。它是以人民至上为根本价值理念、以人民为中心、以人民幸福为终极追求的现代化。因此,它是至善,也是大善,无疑具有道义正当性。  相似文献   

15.
正服务型政府是现代国家治理的一个重要标志,"以人民为中心"是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目标和价值所在。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新时代,人民群众对就业、教育、医疗、养老等方面的美好生活需要不断增长,要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必须加快建设以人民为中心的服务型政府建设。对人民负责、为人民服务、受人民监督、让人民满意是新时代服务型政府建设的价值取向。我  相似文献   

16.
《精神文明导刊》2022,(11):44-45
今年以来,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与文化“两创”、乡村振兴等中心工作紧密结合,以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目标,以“五为”志愿服务为主要方式,以倡树新时代美德健康生活方式为落脚点,高品质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  相似文献   

17.
赵志阳 《长白学刊》2023,(3):149-156
新时代劳模精神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程中逐步形成的主流价值观,科学把握劳模精神需要从生成、理论、价值三个维度入手。新时代劳模精神的生成有其内在的逻辑机理,它以自身生成的文化逻辑、理论逻辑及实践逻辑相统一,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供方向遵循。新时代劳模精神是以生产劳动为价值追求的文化映射,是以人民至上为政治旨归的生动诠释,是以社会主义新型劳动关系为目标的价值追求。它的科学内涵,集中凸显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生命力。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赓续劳模精神,丰富和拓展了社会主义劳动观的理论内涵,提供了社会主义实践创新的动力源泉,增强了社会主义文化对人民群众的示范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18.
正不仅是北京中轴线遗产本体,包括中轴线周边的环境,都应广泛吸纳公众参与,加强保护监管。公众广泛参与是实现现代化、走向社会治理的重要标志。基于公众感知视角的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利用,是体现遗产属于人民、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具体实践。了解北京中轴线及其保护利用公众感知的意义,在于了解公众的感知和认可度,为北京中轴线保护传承利用决策和施策提供一些基础和参考,有利于推动让品味传统文化、享受美好生活、强化  相似文献   

19.
自1921年7月诞生以来,中国共产党在带领中国人民推进伟大社会革命征程中,就践行党的群众路线进行了艰辛探索。期间虽有严重的挫折和失误,但纵观近百年来的光辉历程,党始终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初心和使命,始终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推翻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开创性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伟大实践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积累了具有鲜明理论特征、中国特色和时代特性的丰富经验。主要有: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为理论渊源,致力于实现在指导思想上的守正创新;始终坚持以中心任务为实践导向,致力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导向,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始终坚持以制度建设为抓手,致力于筑牢践行群众路线的基石。  相似文献   

20.
辛其马 《创造》2002,(12):8-9
为人民:执政兴国的基础中国共产党从成立那天起,就把“为人民”的口号写在自己的旗帜上,并为此孜孜奋斗了80余年。党的三代领导人在带领中国人民前进的征程中,都把为人民谋解放,为人民谋利益,为人民谋幸福作为政党活动的基础和根本目标。他们深切知道,代表广大人民利益并为之奋斗,是党的存在价值和开展工作的意义。毛泽东领导的中国革命解放战争,实则就是唤醒不愿做奴隶的人们争取自身解放的战争;邓小平为人民群众脱贫致富开创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实践,使普通老百姓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同时增强了国力;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