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世纪20年代初.陈独秀对当时中国的社会性质、民族民主革命性质作出了科学分析.并由此提出了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国民党合作的理论基础.成为第一次国共合作形成的革命统一战线政策的探索者、制定者、执行者。  相似文献   

2.
陈独秀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之际,回顾新中国成立以来对陈独秀在建党前后若干问题研究的进展,是非常有意义的。笔者选择20世纪50年代初、90年代初和21世纪初出版的三部党史权威著作,通过比较其中对于陈独秀与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马克思主义传播、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和国共合作策略等五个问题的表述和评价,分析新中国成立以来对陈独秀研究的进展和突破。  相似文献   

3.
作为中国早期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的陈独秀,对于传播马克思主义,筹建中国共产党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有着不可置疑的历史功绩。在此期间,陈独秀于1920年12月到1923年6月两年半的时间里,先后三次来到广东,为传播马克思主义、反对无政府主义、创建广东共产党、改革教育、促进国共合作等方面,也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这一时期,也是他一生中思想发展最  相似文献   

4.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在历史上曾有过两次合作。国共两党的合作反映了当时历史发展的要求和全国人民的愿望,是符合国家和民族的利益的。第一次国共合作是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实行的。国共合作政策的制定是我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的表现。一九二三年六月在广州召开的党的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对第一次国共合作起开创性作用的重要会议。会议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策略原理,结合中国的具体情况,正确地解决了建党以来,党内在国共合作问题上一直存在的一系列原则性争  相似文献   

5.
《党的建设》2011,(7):69-72
1.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的历史事件是。(答案:五四运动) 2.1921年7月23日至8月初,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先后在召开。(答案:上海、嘉兴) 3.在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中,有两个人贡献特别突出,在党的创建史上被称为“南陈北李”。他们是。(答案:陈独秀和李大钊) 4.标志第一次国共合作...  相似文献   

6.
中共早期决策受到共产国际掣肘,并不等于中共领导人不具备独立自主意识。中共三大前后,围绕第一次国共合作问题,以陈独秀为代表的中共中央提出一系列独立自主的意见和设想,间接对共产国际指示产生了一定影响,有利于维护中国共产党的权益。中共早期的自主决策努力,为中国共产党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教训,是探索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的一部分,不应被历史遗忘。  相似文献   

7.
西湖会议是大革命时期一个重要的转折点,也是陈独秀政治命运的一个转折点,同时也可以说是中国共产党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因为这次会议,使陈独秀等中共领导人放弃了之前反对国共合作的主张,转而同意实行国共合作。大革命最后的结局,是否是成也此,败也此?历史需要我们仔细分析。  相似文献   

8.
历史上,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的第一次合作,曾使中国革命发展成为五卅运动、省港罢工和北伐胜利。在这次合作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青年和青年组织起了特别重要的作用。探讨和研究这次国共合作时期青年运动的历史经验,作为第三次国共合作青年运动的借鉴,无疑地是非常必要与十分有益的。为此,《中国青运史研究》丛书之二《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  相似文献   

9.
熊坤静 《党史文汇》2007,(11):18-22
1927年年底爆发的广州起义,与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共同构成了中国革命史上一道蔚为壮观的景象,它成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之后,中国共产党独立地领导革命战争和创造人民军队的伟大开端。而当时刚加入中国共产党不久、年仅31岁的叶剑英,  相似文献   

10.
大革命后期,随着北伐的胜利进军,国民党新军阀与北洋旧军阀之间逐步完成了新老交替,国共合作的既定路线方针与政策被国民党右派所弃,作为当时中国共产党主要领导人的陈独秀,面对这样的现实,在他的经历、性格、情绪等等因素的作用下,带领年轻的中共在如何抉择中其个人思想也发生了转变。  相似文献   

11.
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建立之前,中国共产党人在共产国际的推动下,参与国民党的改组工作,并加入孙中山第三次在广东建立的革命政权。革命政权下设大本营宣传委员会,陈独秀、谭平山等共产党人领导和主持这一宣传机构。陈独秀等人利用大本营宣传委员会,积极从事出版宣传、慰问演讲、争取学生参加国民革命等工作,试图改变革命政权军事优先的局面。然而,因经济困难和中共内部的分歧,尤其是孙中山的消极态度,使大本营宣传委员会未能"有所作为"。1923年底,孙中山撤销大本营宣传委员会,成立国民党临时中央执行委员会,加速了国共合作的进程。  相似文献   

12.
陈独秀曾在上海加入暗杀团,直接参与了1905年吴樾在北京炸清廷五大臣的暗杀活动。暗杀活动的屡次失败,促使陈独秀摒弃血性反清的暗杀形式,组建了革命组织岳王会并任总会长,积极联络新军,进行武装暴动。陈独秀拒绝加入同盟会,对同盟会一些人的了解甚至影响了他对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态度。  相似文献   

13.
马林本名亨德立克斯·斯内夫利特(Hendricus-SneeV-liet),1883年5月13日,出生于荷兰鹿特丹。1921年6月至1923年10月,马林为共产国际派驻中国的正式使者,促成了“一大”的召开,帮助中国创建了中国共产党,此后又提出国共两党的合作政策,促成了第一次国共合作。可以说,马林对中国革命作出了突出贡献。但就在此期间,马林曾经和中共创始人陈独秀发生了两次误会和摩擦。  相似文献   

14.
1924年1月至1927年7月,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进行了第一次合作,以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为标志正式形成,到蒋介石、汪精卫相继发动反革命政变,第一次国共合作全面破裂。人们常常把这次国共合作称作是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国民党的"第一次握手"。  相似文献   

15.
美丽的西子湖,无论是晴天的湖光潋滟,还是雨日的景色空濛,都使人陶醉,令人流连忘返。 1922年8月29日,几位分别来自北京、上海、广州及莫斯科的客人聚集到了西湖边一幢小楼的客厅里,他们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几位主要领导人──陈独秀、李大钊、张国杰。蔡和森、高君宇、张太雷及共产国际代表马林。 中国共产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全体会议即史称“西湖会议”此时在此地举行。 会议经过争论,通过了中国共产党党员可以以个人身份加入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国民党的决定。国共合作,使国共两党联手领导了中国现代史上轰轰烈烈的第一次大革命…  相似文献   

16.
《世纪桥》2017,(1)
党内合作方式的最终确立是共产国际、国民党和共产党三方博弈的结果,陈独秀作为当时中共的最高领导人,在对国共合作的形式的认同和推动过程中,经历了复杂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17.
储天虎 《党史纵览》2013,(10):40-43
大革命爆发后,工农运动空前高涨,工农武装问题日渐被提上党的议事日程。如何正确看待和领导工农武装的问题,直接关系着革命的成败。中国共产党接触和认识工农武装问题,开始于国共合作的大革命时期。陈独秀作为中国共产党早期的重要领导人。对于这一问题在认识上虽有某些偏差.  相似文献   

18.
1921年至1927年,中国共产党召开了五次代表大会,陈独秀相继当选为书记、委员长、总书记,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早期领袖,年青的中国共产党也由此踏上开天辟地、继往开来的艰难历程。一大,中央局书记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作为中国共产党主要创始人的陈独秀和李大钊,都因故没有出席  相似文献   

19.
孔德明 《世纪桥》2008,(5):44-45
组织部是中国共产党的核心部门之一,但组织部并不是中国共产党建立伊始就有的。正是由于中国共产党在第一次国共合作中保持中共组织上独立性的迫切需要,国共合作中中共党员在国民党组织中的实践为组织部的设立提供了必要的借鉴,以及革命形势的日渐高涨和中国共产党组织的日益发展这个根本的原因,使中国共产党最终设立了组织部。  相似文献   

20.
鸦片战争后的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状态,战争状态一直笼罩全国各地,社会混乱、军阀大肆掠夺,人民苦不堪言,"打倒列强,铲除军阀"成为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当时国民党内部组织的涣散和政治动摇让其无法担当起救国救民的重担,而作为新兴无产阶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虽有领导力量但是影响力却不够,在共产国际的指导下,在双方都抱有一颗救国救民的爱国之心下促成了双方的第一次国共合作,并以党内合作方式进行。国共合作从1924年1月开始到1927年7月结束,历经3年时间,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国共合作的正式建立,汪精卫发动的"七一五"政变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