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海龙 《学理论》2012,(32):281-283
作为高校中一个重要而特殊的群体,贫困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方面面临诸多问题。因此,加强对贫困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促进贫困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是当前对贫困大学生教育的迫切需要。对此提出了几点有效途径:一是坚持"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二是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促进贫困大学生健康成长;三是落实各项国家政策,帮助贫困大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四是让贫困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五是提高贫困大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能力;六是培养贫困大学生情绪情感的调控能力和高度的责任心;七是重视校园文化的培育。  相似文献   

2.
《学理论》2015,(23)
贫困大学生是高校大学生中的弱势群体,是高校乃至党和国家高度关注的重点对象。针对贫困大学生的主要来源进行分析,有利于更加深入了解这个群体的特征,从而为从事贫困生工作者开展各项工作提供初步的理论参考,最终解决贫困大学生问题。贫困大学生来源主要是西部欠发达地区;农村地区;父母离异家庭;下岗失业家庭;低保家庭;天灾人祸六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提升贫困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爽 《学理论》2009,(9):99-100
在高校大学生队伍中,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是大学校园中数量较大的学生群体,他们处于弱势地位,是需要特殊关注的人群。如今,贫困大学生就业更是难上加难。做好贫困大学生的就业工作是当前高校就业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更是创建和谐校园中不容忽视而又意义重大的内容。那么,如何解决贫困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怎样提升贫困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就此,本文阐述了实现贫困大学生充分就业的重要意义,通过对贫困大学生就业难的因素分析,提出了缓解高校贫困大学生就业难的工作建议,以期提升和增强贫困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高校贫困大学生身体素质现状与参加体育锻炼之间的相互关系,该研究采用了调查法,对贫困大学生和非贫困生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贫困男女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时间明显低于非贫困生(P<0.05),因而造成耐力素质、上肢爆发力、快速奔跑能力明显低于非贫困生(P<0.05或P<0.01),反映出高校贫困生较少参加体育锻炼,造成身体素质较差,因此,贫困学生的身体素质状况,应引起高校体育教育部门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5.
王涛 《学理论》2014,(3):87-88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和高等教育产业化的不断深入,接受高等教育的费用越来越高,近年来贫困大学生比例不断增高,他们作为大学生中的特殊群体其心理健康日益成为高校和社会关注的热点。就高校贫困大学生心理特点及应对策略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6.
《学理论》2013,(35)
贫困大学生是我国改革收费制度以后产生的一个特殊群体,在帮助贫困大学生摆脱物质贫困的同时,一定要高度重视他们的心理脱贫。高校辅导员,在帮助贫困大学生摆脱心理贫困的实践中,以积极心理学理论为指导,将学习和弘扬雷锋精神与大学生心理脱贫相结合,旨在培养贫困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激发和扩大贫困大学生固有的积极精神力量,塑造贫困大学生积极健全的人格,探索贫困大学生心理脱贫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7.
《学理论》2015,(23)
贫困大学生是高校大学生中的弱势群体,其就业问题是检验社会的公平正义和我国高等教育事业成败的重要指标,关系到学校的长远发展和学生的成长成才。通过两个典型案例来探讨贫困大学生就业援助问题,为解决贫困大学生就业采取对策如下:及时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基本情况及就业中的优势和不足;有针对性地训练和培养;高校充分利用人力资源和社会资源。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这是社会、经济、历史等多元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大学毕业生难以找到好工作,甚至找不到工作,尤其是高校的贫困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更是引起了国家和全社会的共同关注,阐述了探讨贫困大学生就业问题的重要意义,并从外部环境和自身影响两方面分析了贫困生"就业难"的原因,并就此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9.
《学理论》2015,(30)
当前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显,严重影响了他们的身心健康和正常的学习生活,由此引发的一系列社会问题越来越引起教育界和整个社会的关注,如何解决当代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是各高校的一项基本工作。通过分析当代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特点以及成因,提出相应的教育策略,从而更好地促进贫困大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红梅 《学理论》2010,(3):123-124
在对高校贫困生予以经济资助的同时,贫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也急需予以关注,本文针对贫困大学生所普遍具有的心理问题,分析其成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胡琦石  步达 《学理论》2013,(18):84-85,97
通过对南京市高校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调查研究,客观、全面地了解了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为他们心理健康维护及进行有效干预提供了依据和新思路,为树立大学生健全的人格,促进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和谐以及构建和谐校园和社会提供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12.
林绸花 《学理论》2011,(1):233-234
高校贫困大学生在高校中是一个特殊的群体,近些年,他们成为问题频发的一个群体而受到各方面的关注。当前高校贫困大学生群体在国家的各种政策和高校的资助下,经济上的困难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但由此引发的思想及心理上的问题却日益突显。从分析对贫困大学生的人文关怀现状入手,倡导在当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加强对贫困生人文关怀的必要性,并据此提出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随着高校收费制度改革,经济状况导致教育不公平现象日益凸显。从教育公平视角出发,分析经济贫困制约贫困大学生全面发展的表现及原因,并从助学管理工作的角度探讨促进贫困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工作模式。  相似文献   

14.
《民主》2017,(4)
<正>贫困大学生群体,属于一个特殊的群体。之所以特殊,是因为他们大部分虽头戴闪亮的光环,但背上却背负着重重的壳——一个等待着他们去"救援"的贫困家庭。他们就是以这样特殊的姿态,行走在当代社会。能否有效缓解贫困大学生群体的心理压力,势必关系到这一群体的健康成长。笔者将贫困大学生面临的心理压力概括为三个方面:第一是"回报父母高期望的焦虑心理"。由于贫困大学生的家长,希望孩  相似文献   

15.
对于贫困大学生的救治一直以来只是集中在经济救助层面,关怀伦理救助是对贫困大学生救助工作的一个不容忽视的方面。对贫困大学生进行关怀伦理救助,有利于"中国梦"的顺利实现,弥补了政府长期经济救助的缺失,有利于贫困大学生的道德发展等。对贫困大学生进行关怀伦理救助,需要从加强制度关怀、加强心理关怀、加强政治思想关怀几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6.
辛斌  王冬文  王利群 《学理论》2010,(8):138-140
为了使贫困大学生以积极的心态面对高校学习和生活,摆脱各种问题的干扰,应该将他们展现出的消极人格特征扩展为积极的人格品质,从而从容地面对来自人生各个方面的挑战。在长期心理咨询实践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人格深层扩展技术对面临心理困境的贫困大学生起到了良好的帮助效果。这对高校心理工作者解决贫困大学生的各种社会压力与心理问题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7.
贫困大学生是大学生中的特殊群体,由经济原因使得他们更易于出现心理上的失衡、紧张和焦虑.团体心理训练作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新方法,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改善和提高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研究结果表明,经过团体干预,团体成员心理健康水平明显改善,团体心理训练对促进贫困大学生生心理健康具有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王丽  骆飞  刘智强  谢樱  刘彤 《瞭望》2020,(17):52-53
“每天都在招聘网站上不停刷新.但旅游行业的招聘信息太少,心里有些慌。”受疫情影响,贵州某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贫困大学生刘小霞原本紧张有序的毕业节奏被打乱,最近她用“海投”方式在网上求职,但回复寥寥。开学延迟、招聘萎缩、信息分散……今年高校毕业生求职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记者在贵州、湖南、陕西等多地采访发现,一些地方的贫困大学生就业难上加难.  相似文献   

19.
周宏菊  何振 《学理论》2013,(30):233-235
随着高职院校的不断发展,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日益突出。贫困大学生属于特殊群体,由于他们所处的成长环境不同,承受着"物质贫困",在心理上笼罩着阴影,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造成一些负面影响,以此为初衷,针对高职院校近年来相关的工作经验,从校园文化角度对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做出相关的分析,为促进高职院校贫困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20.
张岩 《学理论》2010,(15):176-177
从理论层面论证了和谐的内涵,并结合高校贫困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加强高校贫困学生工作的具体要求,使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与建设和谐校园形成统一内在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