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少数几个东亚国家的经济增长成就,在所有发展中国家中显得犹如鹤立鸡群。东亚的经济增长率向来就高于整个第三世界的增长率,而“四小虎”,或日“东亚四小霸”的增长率则不仅与整个第三世界相对而言是极为高速的,即使是与该地区的其余国家相对而言也是很快的。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极高速的增长一直伴随有生产结构的迅速转变、工业劳动  相似文献   

2.
一、“外冲型经济”——东亚腾飞的膀翅据联合国等统计,东亚地区——中国、日本、亚洲四小和东盟在世界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1960年为7.6%,1986年升至16.6%,同期东亚地区出口比重从7.5%增至19%。1987年以来日本经济增长率保持在4.5%至5.7%。亚洲四小也连续3年为6%至12%的高增长。东盟各国1988年经济增长率在3.7%至11%之间。整个80年代,堪称是东亚经济迅速崛起的10年。  相似文献   

3.
前言 亚洲经济增长已出现阴影的论调正在蔓延。而被称为“四小龙”、“四小虎”的新兴工业化经济体据说也出现了“奇迹中断”现象。就支撑着东亚、东南亚经济发展的出口来看,1993~95年新兴工业化经济体的出口增长率分别为10.4%、15.3%、20.6%,显示出极高的数字。东南亚1995年也显示出22.8%的高增长率。但1996年似乎都降至一位数。 亚洲经济的增长真的受到阻碍了吗?与以往比较,的确出现了阴影。但与其他地区相比,其增长率却高出数倍。而且1997年景气大体上已经恢复。据亚洲开发银行对1996年和1997  相似文献   

4.
新加坡经济持续蓬勃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经济增长的第二春作为亚洲四小龙之一的新加坡,近年来经济持续蓬勃发展。1988年经济全面复苏后,当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高达11.1%,尔后连年下滑,1989年降至9.2%,1990年降为8.3%,1991年为6.7%,1992年降至5.8%。经过几年的连续减速之后,1993年在制造业和金融服务业的带动下,其经济增长率比预期的7.5%—8%还高,达9.9%,创新加坡1965年建国以来第二高增长率,迎来了新加坡经济增长的第二春。新加坡1993年各产业表现良好,除建筑行业外,其他如对外贸易、制造业、商业、运输与服务业、金融与专业服务等增长率都较上年提高。1993年新加坡对外贸易总额取得16%的增长,高达2570亿元(新加坡元,下同),其中出口总值为1190亿元,增幅达16%,属于国内产品出口的总额增幅为14%,转口贸易部分的增幅为19%,计441亿元。美国、欧共体、马来西亚、香港和日本仍然是新加坡的五大主要出口市场。其中美国继续保持新加坡最大出口市场的地位,去年占新加坡国产品出口总值的20%,计243亿美元.对其它国家的出口也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在转口贸易强劲增长的带动下,新加坡商业的增长率去年达到8.5%,较1992年的4.5%足足高四个百分点。国内贸易的增长率从前年的3.9%提高到去年的5.4%,而旅馆和餐馆业的增长率则从6%降低  相似文献   

5.
新加坡1965年独立以来的29年中,除了1985年由于受世界石油危机的影响,经济出现负增长外,每年的经济增长率在4—6%左右,成为新兴的工业国,被称为亚洲的“四小龙”之一。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发展中国家非常重视对新加坡的经济发展经验的研究和借鉴。笔者1991年到1993年作为新华社记者在新加坡工作了3年,有机会直接观察和了解新加坡成功的秘诀,概括来说,主要有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6.
一、东亚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的原因根据亚洲开发银行1994年统计资料,在过去的20年内,东亚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经济年平均增长率高达8%,远远超过其他地区发展中国家4.3%和发达国家3%的年平均增长率.  相似文献   

7.
2非洲经济发展缓慢,但潜力巨大。非洲多年来一直是最落后的地区。90年代初以来,非洲经济增长率逐步提高,国内生产总值平均年增长率1992年为0.7%,1993年0.8%,1994年达2.6%,1995年3%。其中1994年有12个国家增长率超过5%,负增长的国家由1993年的17个减为11个。预计1996-2005年,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内生产总值年增长率达39%,北非达3.8%。非洲现在已经呈现出一些有利于经济增长的条件:(1)随着冷战结束,地区冲突逐一解决,政局开始趋于平稳。90年代初以来,在国际社会干预下,许多问题得到缓解,武装冲突的烽火逐步平息。更…  相似文献   

8.
《东南亚》1993,(2)
总的来说,1992年东南亚经济依然强健有力,其增长速度仅次于高居全球之冠的中国大陆。1993年,针对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和特点,东南亚国家纷纷制订、调整切合本国国情和本地区经济发展趋势的经济政策和目标,力图使其经济继续保持高速增长的势头。 1992年,东南亚国家经济发展情况较好的有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和印度尼西亚。其中新加坡的经济增长率为5.6%,马来西亚为8.9%,印度尼西亚为5.5%,泰国为7.2%。通货膨胀率,新加坡为2.3%,马来西亚为4.6%,印度尼西亚为8%,泰国  相似文献   

9.
1995年亚太地区的经济增长率可达到3.5%左右,高于世界的其他地区(如欧盟约为2.7%)。在亚太地区主要是亚洲尤其是东亚的经济增长速度较高,在东亚又主要是发展中国家(地区)一直保持了旺盛的发展势头。预计1995年东亚发展中国家(地区)的经济平均增长率将为8.5%,与上年差不多,远远高于西方发达国家2.6%的平均增长率和其他地区发展中国家的增长率(如预期非洲为3%,拉美2%,南亚5%)。现将亚太地区各个主要部分的经济情况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按经济增长率这项指标比较,亚洲经济可谓大起大落。据联合国有关机构统计,日本经济年均增长率:在1960—73年期间高达9.2%;在1973—89年期间为3.6%;1990—2000年为1.75%。经历“失去的10年”后,2001年日本经济陷入衰退。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后,1999—2000年亚洲发展中国家经济强劲回升,  相似文献   

11.
新加坡竞争力发展的新举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8年11月11日,备受各界瞩目的新加坡竞争力委员会正式公布了《新加坡竞争力报告书》,提出了应付当前金融危机的六大措施,并通过八大战略勾勒出未来十年内新加坡经济发展的远景。可以预见,《报告书》的出台及其配套措施的实施,将对新加坡今后一段时期内的经济走向产生重大影响。一、《竞争力报告书》产生的背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此金融危机对新加坡的影响也逐渐显露出来。在金融危机爆发的1997年,新加坡尚取得了7.8%的经济增长率,但在今年一、二季度,经济增长率降为7.8%和6.2%,而第三季度0.7%的负增长更是自1985年以来的…  相似文献   

12.
东盟长期以来一直是世界上经济发展较快的地区之一。六十年代,新加坡除外的东盟四国年均经济增长率达到6%,七十年代为7.2%。进入八十年代以后,由于受世界经济不景气的影响,东盟四国的经济增长普遍下降,但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相比,东盟国家仍维持了较强劲的增长。特别是从1986年开始,菲律宾由于新政府执政,政局趋于稳定,印尼由于在发展非油气生产和出口方面取得了进展,泰国和马来西亚则得益于日本和亚洲四小  相似文献   

13.
儒家文化在新加坡现代化中的作用国际关系学院国政系张焱宇冷战后,与世界性经济衰退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东亚“新月地带”①的经济一直保持自70年代以来高速发展势头,年平均增长率仍达6—8%。这些国家和地区同属儒家文化辐射圈的事实,不能不令学者们重新审视统治西...  相似文献   

14.
新加坡 经济步入高速增长轨道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东南亚纵横》2001,(2):41-41
在亚洲金融危机影响下,新加坡年经济增长率一度从1997年的8.4%猛跌到1998年的0.4%,遭遇了自80年代石油危机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困难。然而,得益于稳健的经济基础和政府采取的降低商业成本等措施,新加坡经济从今年初开始摆脱危机的阴影,重新走上高速增长的轨道。 据新加坡贸工部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新加坡经济今年头三个季度的平均增长率为9.5%,其中第三季度是自1997年以来增长最为强劲的,高达10.2%。商品生产领域在第三季度取得了11,4%的增长,其中电子业增长最为强劲,建筑业也出现改善的迹象,…  相似文献   

15.
1997年7月2日泰铢暴跌引发的金融危机很快蔓延到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韩国、日本、香港等东亚、东南亚国家和地区,使它们的经济很快出现滑坡,甚至出现令人惊奇的负增长。新加坡虽然有着坚实的宏观经济基础、健全的宏观经济政策、健康的国内金融体制及高效廉洁的政府,但是,由于它是一种开放型经济,与前述深受危机影响的国家有着密切的经济联系,其经济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经济危机的冲击。1998年经济增长率仅为1.5%,与1997年的7.8%相比,下降了一大截,处于1985年经济衰退以来的最低点。经济危机造成的经济…  相似文献   

16.
巴西、新加坡、香港、南朝鲜和台湾是最早实行外向型战略的三种不同类型的国家或地区。20多年来,它们的经济发展较快,但也面临许多无法克服的困难:经济脆弱,仍然依赖发达国家,两极分化严重。在90年代,亚洲“四小”仍可能维持一定增长率,巴西的经济则可能比80年代要好。  相似文献   

17.
长期以来 ,新加坡经济一直保持高速增长 ,在金融风暴横扫亚洲大地、“小龙”和“小虎”们大多未能幸免之际 ,新加坡还是轻松地摆脱了阴霾 ,实现了经济的迅速回升,2000年经济增长率高达9.9%。但2001年对新加坡来说却是一个多事之年 ,由于以美国为主的全球经济增速持续放慢与电子产品出口周期性萎缩及美国“9·11”恐怖袭击事件的影响 ,使过度依赖出口特别是电子产品出口的新加坡经济面临着独立36年来最严重的经济衰退 ,2001年经济增长率为 -2.2 % ,与2000年的强劲增长形成强烈对比。一、2001年新加坡的经济…  相似文献   

18.
1985年,是新加坡20多年来经济发展较糟的一年,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为—1.7%。1986年,新加坡政府提出了一年半经济复苏的口号,当年经济增长率回升到1.9%,1987年的经济增长率达到8.3%。新加坡经济迅速复苏和增长,有利于我扩大对新加坡的贸易和经济技术合作,并有利于发展通过新加坡转口东南亚各国的贸易,以及发展与国际垮国企业进行的直接贸易。让我们从前年“广西商品展销会”看看新加坡市场对广西商品的需求吧。1986年8月下  相似文献   

19.
新加坡东亚研究所所长约翰·翁在英国《太平洋评论》1995年第4季度撰文,详细地阐述了中国与亚太地区的经济关系,现摘编如下: 中国近期的经济成就 中国自1979开始经济改革开放以来,其经济以惊人的速度增长。1978—1992年年均增长率为9.5%,1993年为13.4%。在世界经济普遍不景气的情况下,中国经济所取得的成就给世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除了经济高速增长外,中国的对外贸易也取得了辉煌成果。1993年中国的出口总数为920亿美元,位于世界第11位。更重要的是,中国是一个可以吸收1040亿美元的巨大市场。中国也是外国投资者最好的去处,1993年,协议投资额为1100亿美元,实际到位260亿美元。  相似文献   

20.
80年代下半期,泰国经济以双位数字增长率的经济腾飞,使人们赞叹不已和记忆犹新,虽然于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因种种原因经济增长率有所下降,但在近两年来又有所回升。据泰国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委员会办公厅估计,泰国经济增长率将分别从1992、1993年的7.4%和7.5%增长到1994年的8.4%,比年初估计的8.2%要高。按增长率高低排列,在亚洲地区居于第4位,仅次于中国、新加坡和马来西亚。外来投资经过连续多年的投资热湖之后,社会基本服务设施建设跟不上需要,再加上1991年发生了军队血惺镇压示威群众事件,部分资金外流,投资项目和资金大幅度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