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全球化对我国青少年德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赋予了我国青少年德育崭新的理念和丰富的德育资源。美国、新加坡、日本等几个有代表性的国家青少年德育理念、模式对我国青少年德育具有很大的启发,对研究全球化时代我国青少年德育工作的定位和对策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王星明 《工会论坛》2006,12(6):114-115
江泽民青少年德育思想是在继承毛泽东、邓小平青少年德育思想的基础上形成的。结合不断变化了的形势,江泽民提出了新形势下青少年德育的地位、目标、内容、途径方法,创造性地发展了毛泽东、邓小平的德育思想。  相似文献   

3.
网络对青少年德育的影响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一方面有利于增加德育的信息量、扩大德育的时空范围、增加德育的生动性和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性 ;另一方面而也导致了部分青少年出现道德认知的迷失、削弱了青少年的道德责任感和道德人格的分裂。当前 ,青少年德育存在的问题是德育队伍建设存在不足、网站建设严重滞后、家庭成员网络知识匮乏、网络信息发布者和经营者有不法行为以及政府立法和监管存在不足。为此 ,必须要转变观念 ,充分认识网络在青少年德育中的重要地位 ;利用网络手段 ,改革“两课”教育的方法 ;净化网络环境 ,为青少午营造良好的网络成长氛围和加强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4.
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开启了平民教育的先河,其教育思想尤其是德育,具有极高的理论和实践价值。面对当今社会青少年犯罪案件频发的现象,必须重新审视德育现状,努力汲取孔子德育思想的精华,切实加强和改进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5.
和谐相邻关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因素,其对青少年成长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但青少年德育对相邻关系的关注是欠缺的。从相邻关系的法律性和道德性的角度而言,青少年德育应当重视相邻关系教育,加强青少年在相邻关系中的容忍、信任和道德两难教育,建议现行中小学德育教科书中充实相邻关系的内容。  相似文献   

6.
当今素质教育方兴未艾 ,如何促进青少年个性发展也已逐渐成为教育工作者日益关注的崭新课题。学校须从市场经济社会的时代要求出发 ,创造性地开展德育活动 ,注重德育实效 ,优化德育的全过程 ,促使青少年个性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对我省青少年网络道德和现实道德状况的调查显示:大多数青少年能理性地面对网络,但也有少数青少年沉溺于网络;青少年的网络本质观基本是正确的,但对网络的使用存在偏差;青少年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的主流是正确的、积极的,但在网络虚拟世界和现实真实世界有着不同的表现。问题的原因:道德教育主体比较单一,未能在全社会范围内形成一种德育合力;网民教育还未真正纳入教育体系之中;道德教育缺乏应有的实效;现实道德环境的缺失。我们认为在青少年道德教育中,道德教育主体应三者并重,形成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道德教育内容应具体化,突出基本道德规范教育;道德教育途径应多样化,教育主体必须充分利用网络中介开展德育活动;道德教育方式要增强针对性,提高实效性;道德教育体系应有系统性,它的运行和发展需要社会其它领域的支持、需要其它社会意识形式的支持、需要德育管理的支持。  相似文献   

8.
一、坚持德育与智育的统一 由于应试教育中作为教育手段的考试已被异化为目的,目前,无论是学校还是家庭中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重视智育而轻视德育的"一手硬"、"一手软"的问题,如老师和家长片面重视智育、片面追求升学率,评价青少年往往重分数、轻育人.青少年学生因挣脱不了以成绩论好坏的枷锁,无心追求对道德的自我完善与提高,教师因没有卸掉升学压力的沉重负担,无暇顾及对青少年学生进行道德品质培养.可见,坚持德育与智育的统一,是社会、学校及家庭面临的一个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9.
一、坚持德育与智育的统一 由于应试教育中作为教育手段的考试已被异化为目的,目前,无论是学校还是家庭中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重视智育而轻视德育的“一手硬”、“一手软”的问题,如老师和家长片面重视智育、片面追求升学率,评价青少年往往重分数、轻育人。青少年学生因挣脱不了以成绩论好坏的枷锁,无心追求对道德的自我完善与提高,教师因没有卸掉升学压力的沉重负担,无暇顾及对青少年学生进行道德品质培养。可见,坚持德育与智育的统一,是社会、学校及家庭面临的一个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重大课题。 坚持德育与智育相统一。社会,学校及家庭要从两个基本方  相似文献   

10.
德育与生活世界存在着密切联系,然而,现实的青少年德育中存在着疏远生活世界的现象,具体表现为:在理念上,重科学,轻人学;在内容上,重理想性,轻现实性;在方法上,重教导性,轻交往性。为此,需要构建具有基于过一种好生活、重视个体人生境遇和强调主体间的交往性的特点的青少年德育生活化教育模式,通过构建生命叙事德育模式,引领和助力青少年追求可能生活和将德育融入日常生活来促进其实现。  相似文献   

11.
青少年作为网络用户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深受网络环境的影响。针对青少年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目前存在的问题,需要社会、学校、家庭形成网络德育合力,共同构建一个全方位的立体式德育网络,从思想观念、教育内容、方式、机制、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创新的对策和措施,从而提高青少年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2.
德育预防青少年犯罪的作用要得以实现,必须注重并研究德育工作方式。在新形势下,德育可以采取确保德育在教育中的首要地位、重视教师的表率作用、研究德育内容与目标相契合的方法三种有效方式来开展。  相似文献   

13.
一 青少年陶冶教育是指通过教育者自觉利用、创设和富有教育意义的情境与活动,对青少年进行积极感化和熏陶,潜移默化地培养其思想品德。它主要借助情境和活动对青少年施加德育影响。 研究表明,人的可暗示性及无意识心理活动是青少年陶冶教育的心理学基础。每个人都具有可暗示性,虽然每个人接受暗示的能力不同。这正如暗示学家H·伯恩海姆说的:可暗示性“是大脑接受或唤起观念的能力。它倾向于使这些观念实现,使之化为行动”。他把这个原量称作“观念动力学的规律”。洛柴诺夫认为:“这是人类个体之中一种普遍的品质,由于它,才使人和环境间的无意识关系发生作用。”①青少年陶冶教育通过教育者的暗示作用于青少年的无意识,有助于充分挖掘其接受德育影响的最大可能性和效应性。 (一) 青少年陶冶教育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青少年素质拓展因其灵活、多元的活动方式而展现出的生活化、挑战性、激励性以及体验式的活动特点,在一定程度上为拓宽德育途径、改进德育方法提供了可供选择的思路和有益的启示,笔者在厘清素质拓展的概念、特点,阐述其所体现的德育原则和规律的基础上,提出改进德育方式方法、增强德育实效性的可行性策略。  相似文献   

15.
高校德育创新是现代社会中拓宽德育发展方向的重要途径,而在多元发展的现代社会背景下,高校德育同时还面临着在差异与多样的价值理念中重拾底线伦理的重任。为避免青少年学生在价值观方面的混乱与困惑,高校德育必须在公共理性所内涵的公共利益、公共领域、公共行动、公共责任观念和公共精神品质等方面做出科学的思考与回答。基于公共理性观念的特殊视角,为了有效应对多元化对德育的影响,高校德育创新应强化公共理性的价值取向、完善公共理性标准并充实公共理性的内容,助推青少年学生公共理性观念的形成。  相似文献   

16.
道德是国家和民族进步的标志,青少年的道德教育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性工程。中国古代思想家孔子非常重视道德教育,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创造性的提出了德育的内容,并总结出一套德育的原则,如立志有恒、学思结合、克己内省、改过迁善、慎言敏行等,这些道德教育原则为今天的青少年德育工作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内容和理论方面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塑造青少年理想的道德人格是道德教育的根本目的,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而塑造理想道德人格的途径和方法是丰富多样的,其中学校教育对于青少年理想人格的塑造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因此应当通过确立德育课程的精神要求、运用真正道德的德育方法来完成这一任务。  相似文献   

18.
青少年宫是青少年校外教育的主阵地,是青少年德育的活动基地和艺术教育的培训基地。青少年宫组织网络机构的管理和育人在发挥校外教育、在推进青少年全面素质教育中有独特的功能和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9.
卢梭的教育名著《爱弥儿》中的自然主义德育思想包含了人本基础、德育分期和德育方法等内容,其以尊重儿童的天性,遵循青少年身心发展特点为核心的自然主义德育思想蕴含着以人为本的理念。这对改变我国当前学校德育所形成的道德理论与道德实践中的“人学空场”的顽症和树立以学生为本的德育理念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彰显主体性的价值多元时代呼唤青少年德育的新路向。规范性与主体性相统一的德育路向,既与道德的本质相谋合,又与我国当前价值多元的德育环境相契合,具有理论和实践上的合宜性。在此路向上所做的德育方法的探索必然能够开拓我国当前德育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