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崇安(今武夷山市)苏区,是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创建的苏区之一,曾是中共苏区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历史上的中央苏区,是指以红都瑞金为中心的“毛泽东朱德式”的红色政权。今年4月.是崇安苏区进入中央苏区县76周年,本文就崇安苏区打造中央苏区县经过三次历史性的转折综述于后,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2.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闽北苏区是中央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1933年4月,中央苏区闽赣省成立,下辖25个县,闽北苏区占了其中11个县。这11个县当中,崇安、建阳、崇(安)浦(城)、广(丰)浦(城)、邵武、光泽、东方、建(瓯)松(溪)政(和)8个县全部或大部在目前福建省南平市境内,铅山、上(饶)铅(山)、广丰3县现属江西省。闽北苏区位于中央与赣东北革命根据地的中部地段,  相似文献   

3.
光泽苏区是由中央红军创建的。1933年10月24日,毛泽东在纪念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两周年时说:"从去年到今年,中央苏区的东北方,赤化了建宁、黎川、泰宁、光泽、资溪、金溪等六七县,与闽浙赣苏区打成一片,在这里建立了新的闽赣省。"1933年5月,闽赣省成立,光泽及嗣后在光泽上观村建立的东方县同属于中央苏区闽赣省管辖的范围。12月25日,光泽苏区失陷,即转入艰苦卓绝的游击战争。在险恶的环境  相似文献   

4.
夺取"一省胜利或几省首先胜利"战略是中共中央在土地革命时期制定的武装斗争的战略,成为指导这一时期全国武装斗争的战略依据。分析湘鄂赣苏区从被确定为中央苏区到失去这次发展机遇,改"向东南发展"成为中央苏区屏障,配合中央苏区和其他苏区开展斗争的过程,探讨湘鄂赣苏区发展呈现出的特点,对湘鄂赣苏区史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5.
1930年5月1日,崇安县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在上梅召开,选举产生了崇安县苏维埃政府,崇安苏区形成。1931年1月和7月,中共闽北分区委、分区革命委员会、分区军事委员会和分区苏维埃政府先后在崇安坑口成立,崇安成为闽北苏区的“红色首府”。1933年4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人民委员会决定成立闽赣省革命委员会.崇安苏区划归中央苏区闽赣省管辖,成为中央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6.
夺取“一省胜利或几省首先胜利”战略是中共中央在土地革命时期制定的武装斗争的战略,成为指导这一时期全国武装斗争的战略依据。分析湘鄂赣苏区从被确定为中央苏区到失去这次发展机遇,改“向东南发展”成为中央苏区屏障,配合中央苏区和其他苏区开展斗争的过程,探讨湘鄂赣苏区发展呈现出的特点,对湘鄂赣苏区史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7.
今年7月,是中共武夷山党组织创建80周年.本文着重从由中共崇安县委领导的以崇安为中心的闽北苏区的创建发展史为题,分以下三个历史阶段的内涵,阐述武夷山苏区在中华苏维埃运动史上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8.
闽北苏区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我党创建的革命根据地之一。它以福建崇安为中心,包括福建崇安、浦城、建阳、建瓯、邵武、光泽、松溪、政和,江西铅山、广丰、上饶,以及浙江边缘纵横三百余里的广大地区。闽北苏区形成于一九三○年春,是年七月,同赣东北苏区合并成为闽浙赣根据地的一个重要部分,一九三三年四月,又与建黎泰等苏区合组为闽赣省,成为中央苏区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9.
湘鄂赣苏区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根据地之一。中共中央曾计划把湘鄂赣苏区和赣西南苏区连接为苏维埃中心区。中共湘鄂赣省委隶属于苏区中央局领导,党政军群等工作都得到了苏区中央局指导。湘鄂苏区是中央苏区的一个重要战略地区。  相似文献   

10.
闽北苏区亦称闽北革命根据地。是第二次国內革命战争时期,福建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土地革命斗争的著名区域之一。它正式形成于1930年5月,起先以崇安为中心,包括了当时福建省崇安、浦城、建阳、建瓯、邵武、光泽、松溪、政和诸县,江西省的铅山、广丰、上饶诸县,以及浙江省边缘纵横300多里的广大地区。1930年7月,与赣东北革命根据地合并,成立闽浙赣革命根据地。1933年4月,又与建黎泰革命根据地合组闽赣省,成为中央苏区的一个组成部分,直至红军长征止。在这四年多的时间内,报刊活动作为苏区文化建设的基础构成,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相似文献   

11.
正在泉州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经过3年多时间的努力,泉州市下辖的安溪、南安、永春、德化4县(市)的申报中央苏区县工作取得重大进展。2013年7月,中央党史研究室发文认定,安南永德4县(市)"当年曾建立苏区(安南永德苏区),当地军民积极抗击国民党军队的围攻,直接支援了中央苏区的反‘围剿’斗争","建议视同中央苏区考虑"。2014年4月,  相似文献   

12.
明溪中央苏区县作为闽西北宁清归苏区的一部分,是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亲自领导创建的,是中央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苏区的前沿和门户,它与中心区有明显的不同,其革命斗争表现得更为复杂和艰难,也更为残酷。明溪苏区县人民克服各种困难,对中国革命作出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3.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在红四军多次进军粤东北的推动下,粤东北苏区与赣南、闽西苏区逐步形成一体,成为中央苏区的一部分。经过对大量历史文献和当事人回忆资料的考辨,可以证明,粤东北苏区的五(华)兴(宁)龙(川)苏区和蕉(岭)平(远)寻(乌)苏区,先后隶属于闽粤赣苏区和江西苏区,梅(县)(大)埔丰(顺)苏区、饶(平)(平)和(大)埔诏(安)苏区先后隶属于闽粤赣和福建(闽西)苏区;南雄隶属于赣南苏区,这些苏区均属于中央苏区范围。  相似文献   

14.
宁化、清流,归化(明溪)三县地处闽西的北部。二战时期,宁清归红色区域是闽西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央苏区的一部分。因此,研究宁清归苏区党史,是研究闽西苏区和中央苏区党史所不可缺少的课题。现将宁清归苏区的形成发展,它与闽西苏区的关系、它的历史地位,综述于下。  相似文献   

15.
闽浙赣革命根据地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全国著名的六大根据地之一。方志敏等根据地领导人从闽浙赣苏区群众的实际情况出发,以中央苏区的方针政策为指导,开展了以扫盲为主要方式、以政治宣传为主要目的的社会教育建设,教育和团结了根据地的人民群众,有利于根据地巩固和发展。通过研究闽浙赣苏区的社会教育,不仅可以丰富苏区教育史的研究内容,亦对当代社会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路"、"列宁路"是中央苏区交通运输线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实现了粤东北苏区与中央苏区腹地的政治联系,而且是中央苏区发展对外贸易、打破敌人经济封锁的关键枢纽,成为维系中央苏区经济命脉的南部秘密盐钨通道.  相似文献   

17.
闽浙赣革命根据地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全国著名的六大根据地之一。方志敏等根据地领导人从闽浙赣苏区群众的实际情况出发,以中央苏区的方针政策为指导,开展了以扫盲为主要方式、以政治宣传为主要目的的社会教育建设,教育和团结了根据地的人民群众,有利于根据地巩固和发展。通过研究闽浙赣苏区的社会教育,不仅可以丰富苏区教育史的研究内容,亦对当代社会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红四方面军的长征是从1935年3月28日强渡嘉陵江开始的.红四方面军原先活动于鄂豫皖苏区,于1932年12月18日进入川北,很快建立了总面积42万多平方公里、人口700余万、有23个县(市)苏维埃政权的川陕革命根据地.当时在中央苏区的毛泽东曾指出:"川陕苏区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第二大区域."  相似文献   

19.
武平苏区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由毛泽东、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创建的闽西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央苏区所辖县份.但由于历史的原因和人为的因素,使武平一直未能列入中央苏区的范围.本文阐述了武平苏区的创建经过和曲折斗争过程,并分析了武平苏区未被列入中央苏区范围的历史原因.  相似文献   

20.
<正>经过党史工作者多年来对历史资料的不断发掘,对史实的周详缜密考证,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饶和埔诏苏区作为中央苏区的一个组成部分,其历史地位和贡献已经昭然于世。据此,平和、大埔、诏安三县先后被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确认为"中央苏区县"。然而,当人们在翻阅历史文件,查证饶和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