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多年来,李光耀6次到深圳访问,始终对深圳保持着浓厚的兴趣,与深圳这座中国经济特区城市结下深情厚谊,形成了他个人独特的深圳特区观。他对深圳经济特区的许多思想言论反映了一位世界著名政治家的高瞻远瞩和远见卓识,成为世界政要、学者们研究深圳经济特区以及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理论武器,同时对中国的改革开放也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历史影响。  相似文献   

2.
今年4月16日,冯目准来到深圳,很快就找到了工作,第二天就到深圳神州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上班了.他为公司修订原材料订购和产品销售合同,以及员工考核、管理和财务管理办法,送货、收款,什么活都干.一到公司,他就留意公司的招工情况,只要公司招工,他就介绍蓬溪人到公司打工.  相似文献   

3.
《党课》2014,(4):76-77
1990年10月,习仲勋开始到深圳休养。他对各族人民有着极为深厚的感情,原想在退下来后到处走走看看,但由于身体原因未能如愿。2002年5月24日,习仲勋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305医院逝世,享年89岁。  相似文献   

4.
《党风建设》2000,(2):28-29
涉嫌挪用资金、侵吞集体公款2,3亿余元的原深圳沙井信用社主任邓宝驹,最近被从蒙古国引渡回国。他涉嫌挪用资金、侵吞集体公款的相当一部分,花在他如苍蝇逐臭般不择手段刻意追逐的漂亮女郎身上。据了解,邓宝驹包养了从“二奶”到“五奶”的4个情妇。  相似文献   

5.
中专毕业后,他去了深圳打工。不到半年。凭者勤奋和能力,他坐上管理层位置。每月能挣到5000元钱,那时他才17岁。  相似文献   

6.
龙在宇 《廉政瞭望》2013,(17):31-31
采访结束即将离开深圳时,记者联系上了著名博主“麻醉科普”。博主是深圳一名高年资的大型医院医生,从医近30年。自称目睹着医疗回扣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个别到普遍,从普遍到泛滥成灾的一系列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7.
1970年出生的陆绍波,是辽宁省沈阳人。1992年,陆绍波和好友冯立平一起到深圳打工。头脑灵活的陆绍波发现海鲜产品利润诱人,便辞职做起了倒卖海鲜的生意,后来又开了一家海鲜酒楼。随着酒楼生意越做越红火,他又趁热打铁,开了4家海鲜批发公司,总资产高达1000多万元,  相似文献   

8.
江波 《党史纵览》2009,(1):46-49
说起中国的改革开放,就不能不提到袁庚,他在深圳的南头半岛创办了中国第一个外向型工业区--蛇口工业区,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行一系列改革实验:他提出了"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这句曾在全国引起轰动的口号:他敢于启动舆论工具对权力实施制约,允许批评自己的文章在报纸上发表……这位特区的"拓荒牛"、深圳建设的先锋、改革开放的功臣,历史不会忘记他,人们不会忘记他,深圳特区更不会忘记他.  相似文献   

9.
博览链接     
邓小平南巡中的几个细节10年前,时任中共广东省委副秘书长的陈开枝同志,自始至终陪同邓小平同志视察广东,负责接待和警卫工作,耳闻目睹了许多感人的事情和细节。你快点叫车让我出去看看1992年1月19日,按原定计划,小平同志千里迢迢来到广东,旅途劳累,他抵达深圳第一天上午是安排休息的。因此,省市负责人见过面后,为了不影响老人家休息都走了,只剩下我搞秘书长工作的不能离开。想不到小平同志进房子不一会就出来对我说:“到了深圳,坐不住啊。你快点叫车,让我出去看看吧。”这看出他十分迫切的心情。我说,其他人都走了…  相似文献   

10.
从1998年到2004年,江苏省委组织部平均每两年要为苏州主要领导办理调动手续,而且都发生在苏州历届主政者身上。这次,轮到了从2004年10月起任苏州市委书记的王荣。6月12日,王荣被任命为深圳市代理市长。王荣来到他多年追赶的深圳执政,两地共同关注的转型课题、前期对深圳模式的深入研究,无疑成为他履新的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1.
应献 《廉政瞭望》2009,(12):43-43
日前,广西壮族自治区原副主席孙瑜一审被判18年徒刑。孙的垮台很有戏剧性和偶然性。他在北京参加一次全国性会议期间玩“失踪”,到深圳会情人,不知是被打还是“跌倒”,搞得“头破血流”,不便见人,于是玩起了“躲猫猫”,这引起了有关部门注意,于是展开调查。  相似文献   

12.
寻访连云山     
连云山难道就此失踪了? 2000年2月12日。 这天下午,我们在上海图书馆翻阅《深圳商报》时,被一则短文所吸引。 这篇题为《深圳人不应该忘记》的短文,简述了30多年前《人民日报》社记者连云山采访渔村深圳,震惊于“深圳大逃港”的事件真相,冒着风险写出了4篇内参,反映给中央最高层领导,并建议将深圳一带列为特殊区域,给予各种政策优惠。 我们有感于他以一个新闻工作者的良知和忧国忧民的情怀,有感于他在采访、思考和上书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智慧和胆略,很想立刻找到他采访。然而,天地悠悠,人海茫茫,到哪里才能找到连云山呢?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校园暴力事件频繁发生,有的甚至到了杀人抢劫的地步。长沙某高中学生,因不满女老师的严格管理和教育,竟将这位女教师杀死于浴室。北京某高校学生学业成绩差,被退学,因害怕父母责骂,竟将对他痛爱有加的父母和奶奶凶残杀害。有位中学生因遭同学讥讽,心理承受能力差,竟投河自杀。深圳某中学少  相似文献   

14.
姚源清 《当代贵州》2014,(15):60-61
正从剑河到深圳,一路风雨,一路艰辛,彭昌银(中)始终放不下对家乡的那份牵挂。他说,自己为家乡做得还不够,还需要坚持做下去。他小学没有毕业,却能讲一口流利英语;他出生在黔东南贫瘠的大山中,却管理着资产过亿的深圳联明空调设备公司;他今年才38岁,反哺家乡的事迹却早已街知巷闻。在他的带领和帮助下,剑河县敏洞乡敏洞村外出务工的年轻人先后脱贫致富,或回家办厂,或修起了一栋栋漂亮  相似文献   

15.
沧海弄潮人     
电话好不容易与陆军联系上,他这人:忙!那天是去年月11月17日,陆军刚从深圳回来,我们相约请他谈谈  相似文献   

16.
张思宁 《当代工人》2011,(18):35-35
认识他的时候,他是个已婚公务员。可是,我们还是相爱了。他告诉我,他的婚姻并不和谐,他会离婚,然后娶我。为了这个承诺,我毅然辞了工作,卖掉房子,从一个北方城市来到深圳找他。可是,几经哭闹后,我终于明白,他根本没有离婚的打算,他骗了我,我却无计可施。我们就此决裂。  相似文献   

17.
《当代党员》2009,(6):15-15
“经济的旺区,文化的沙漠。”这是10年前,人们对深圳的评价。 那时的深圳,到处充斥着脚手架,劣质录音机里反复播放着《九月九的酒》,夜幕降临,满大街都是喝多了酒四处游荡的单身汉。那时到深圳,不做生意讲文化,是件十分可笑的事……  相似文献   

18.
《奋斗》2017,(24)
正"这是一个开放、包容,到处都充满机遇的城市。"在深圳打拼近20年的颜江这样定义他眼中的深圳。颜江,黑龙江省双鸭山人,1998年长春邮电学院毕业后,只身来到深圳打工,和所有最初南下深圳淘金的年轻人一样,希望在这里能够闯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刚开始打工条件是艰苦的,和五六个工友同住一间宿舍,屋子里没有空调,只有挂在棚顶上的一个电风扇,在深圳炎热的夏天里别提多难受了。但是那时的生活,对于刚到深圳打工的年轻人来说却是充实、快乐的,每天  相似文献   

19.
《世纪桥》2011,(2):33-33
1992年春天,邓小平再一次到南方视察并发表谈话。3月26日,《深圳特区报》发表了该报副总编辑陈锡添采写的长篇报道《东方风来满眼春--邓小平同志在深圳纪实》,在国内外引起强烈反响。  相似文献   

20.
1992年春天,邓小平再一次到南方视察并发表谈话。3月26日,《深圳特区报》发表了该报副总编辑陈锡添采写的长篇报道《东方风来满眼春——邓小平同志在深圳纪实》,在国内外引起强烈反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