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汪韵 《当代贵州》2024,(20):48-49
<正>在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贵州省玉屏侗族自治县分公司,有一位有名的普通人。说他有名,是因为他曾荣登“中国好人榜”,是全国邮政“五星投递员”、铜仁邮政先进生产(工作)者、“最美玉屏人”、全县首届劳动模范;说他普通,是因为他20多年来,恪尽职守地坚持在投递岗位上,累计行程30万公里,投递各类邮件370多万件,没有丢失过一份邮件。他就是姚茂贤。  相似文献   

2.
垦文 《支部生活》2006,(5):22-22
杨开显是凤庆县大寺邮电所的乡邮员,他在山区乡邮投递岗位足足干了26个春秋。他常年累月地穿行于蜿蜒崎岖、云雾缭绕的山路上,累计行程50多万公里,他投递报刊530多万份、邮件22万多件,义务代收、代取邮件10.5万多件,从没有丢失、损毁过一份邮件、出过一次差错,赢得了山区人民的爱戴和赞誉,被誉为“铁脚杆、铁肩膀”、“活邮局”。  相似文献   

3.
"山路信使步匆匆,不顾腿病胃中空。负重日行数十里,疑难信件全投中。"这首诗是王自殿17年邮递工作的最佳写照。王自殿是北京市邮政总公司门头沟大台邮政所唯一的一名邮递员。17年来,他起早贪黑,翻山越岭,双肩背负邮包徒步行走十多万公里,创下邮件投错率为"零"的纪录。  相似文献   

4.
“山路信使步匆匆,不顾腿病胃中空。负重日行数十里,疑难信件全投中。”这首诗是王自殿17年邮递工作的最佳写照。王自殿是北京市邮政总公司门头沟大台邮政所唯一的一名邮递员。17年来,他起早贪黑,翻山越岭,双肩背负邮包徒步行走十多万公里,创下邮件投错率为“零”的纪录。  相似文献   

5.
我出生在农村。小时候在老家拉过犁,种过地,赶过车,织过布。许多农活都干过。17岁时,我到北京做小工。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去给木工班扫刨花,当时有个木工工长名叫王锡田,他说我很灵巧,让我学木匠。我就这样从一个普通的木匠开始,一步步成长为党和国家的领导干部。  相似文献   

6.
赵一飞因一时疏忽,帮忙代签了他人的邮件后却忘记将其交给收件人何小梅。如今邮件下落不明,何小梅告诉赵一飞,邮件内装的是一条价值1.7万元的项链。赵一飞一听便懵了,他仔细查看邮件回单,发现物品保价费是17元。赵一飞据此算出,丢失邮件内的物品价值1700元。他找到何小梅协商,愿照此金额赔偿。何小  相似文献   

7.
开发油田是功臣“东方之子”第一人1960年4月,从北京石油学院毕业的钱棣华,随着党中央的一声号召,来到满目荒凉、人烟稀少的大庆,参加石油会战,成为会战指挥部总调度室的一名工作人员。在油田开发的日子里,为了工作,他曾风餐露宿过;为了工作,他曾被作为“白专”典型批斗过;为了工作,他曾夜以继日过;为了工作,他身体留下了劳疾……十几年间,凭着他过人的才智,也凭着他忘我的实干精神,他从一个普通的技术员一步步走上领导岗位———1979年,他被组织任命为大庆市副市长、大庆石油管理局副局长,成为当年肩扛大庆这面“红旗”的旗手之一…  相似文献   

8.
曹振平 《实践》2014,(10):29-29
<正>今年55岁的倪建岭,是满归林业局白马林场的一名防火瞭望员。6年来,他与绿色结缘,在满归林业局孟库下一支线17公里处的防火瞭望塔上,用执着的精神守护着浩瀚的林海。他工作尽职尽责,从未出现过一次差错,从没有漏过一天岗;他克服了枯燥寂寞的生活条件,用实际行动履行着自己的使命;他无愧于"优秀共产党员"和林区"兴安脊梁"的荣誉称号,被满归林业局森林防火指挥部评为"最标准的防火塔""最准时的报岗员"。  相似文献   

9.
1832年,在美国有一个年轻人失业了,他很难过。但他没有气馁,经过一番思索后,他下决心改行从政。糟糕的是,他在竞选中失败了。他仍不灰心,又着手开办企业。可是不到一年,他的企业倒闭了,负债累累。在此后的17年里,他不得不为偿还债务到处奔波,可以说是历尽磨难。可贵的是,他始终没有颓丧,始终没有停止自己的追求,而是从失败中汲取教训,挖掘教益。28年之后,他终于成功了,当选为美国总统。此人就是美国历史上建立了丰功伟绩的亚伯拉罕·林肯。  相似文献   

10.
正曹曾是机关单位的一个局长。起先,他的仕途每走一步都很慎重,小心翼翼,可临退休前的两三个月内他却大肆收钱,甚至还打电话向曾帮助过的几家企业要。曹曾告诉纪检人员:"还有两个来月就退休了,想起平时吃吃喝喝,有人管着,退了后什么都没有,亲戚朋友来了吃个饭、住个宿也安排不了,想着想着,就到办公室翻翻这几年帮助过的企业,试着给  相似文献   

11.
绥棱县农民李富国初中毕业后,没有考上高中,在家里种了两年地.2005年2月的一天,同村孔辉高来到李富国家说,他在城里一个建筑工地包了其中一栋楼的力工活,让李富国和他一起去.17岁的李富国没出过远门,一听说进城打工,就满口答应了.  相似文献   

12.
杨东 《世纪桥》2005,(5):8-12
1992年1月17日(农历腊月十三),一个寒冷得让人缩手缩脚的日子,一列没有编号的专列载着一个已卸去任何职务头衔的老人,深夜出京。从外表上,丝毫也看不出这是个饱经风霜的老政治家。他打了差不多一辈子仗,却在闲余时酷爱玩玩桥牌;他不善高谈阔论,却可扭转乾坤;神的  相似文献   

13.
崔鹏 《党课》2012,(2):90-92
虽然没有女性主义说的那么多,但男人的确应该对家庭作更多的经济贡献。 这本来是个完美的夜晚,老婆最近因为工作表现优异而被加薪了,为此我们去吃了庆祝“向亿万富翁又迈进了一步的大餐”。回到家,打开邮箱时却发生了令人心惊肉跳的事情——有封邮件是同事发过来的,那是一篇阐述关于夫妻收入的合理比例的文章,他觉得这也许对我的理财观建设有意义。  相似文献   

14.
田纪云曾担任多年的国务院副总理,分管共和国的经济工作,是人民信赖的好总理。他出身农家,没有接受过正规的大学教育,是从一名普通战士一步一步成长为国务院副总理的。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上,有三次人生拐点令他终生难忘……  相似文献   

15.
冯富岭 《党建》2013,(2):45-47
这是一条艰难的邮路,落差达1000多米的山崖、河谷中,不期而至的山洪、野兽的威胁、长达四五个月的冰期,都从未停滞过他的脚步。15年来,他安全送达邮件百余万件,为村民取款、汇款60多万元,以一己之力为深山中的7000多村民架起了与外面世界沟通的桥梁。他就是共产党员、湖北省恩施市新塘邮政支局双河邮政所48岁的邮递员张美冲。  相似文献   

16.
文辉 《党史文苑》2007,(5):15-17
田纪云曾担任多年的国务院副总理.分管共和国的经济工作.是人民信赖的好总理。他出身农家,没有接受过正规的大学教育,是从一名普通战士一步一步成长为国务院副总理的。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上,有三次人生拐点令他终生难忘。  相似文献   

17.
迎新寄语     
钟鸣盛世,鹤舞琼楼。公元2000年1月1日零时,当北京古老的钟楼上630吨报时钟、武汉黄鹤楼新铸制的20吨千年吉祥钟隆隆鸣响,历史又翻开了新的一页:一个旧的千年走完了最后一步,一个新的千年迎来新的一天;一个旧的世纪即将挥手告别,一个新的世纪正在召唤未来;一个旧的一年带着辉煌远去,一个新的一年步入更加灿烂的明天。回顾过去,我们有过屈辱、有过挫折、有过徘徨、有过迷惘;我们更有过骄傲、有过自豪、有过喜悦、有过光荣——毕竟人类历史的进步,总是在光明与黑暗、前进与倒退、成功与失败、真理与谬误的反复较量中,一步步向前推进的。"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要创造人类的幸福,全靠我们自己"——这便是千年历史的结论。  相似文献   

18.
晓何 《世纪风采》2006,(5):44-47
康生是中共党史上一个无法回避的人物。他在几十年的政治生涯中,虽有过受冷落的时候,但在他活着的时候却从未受到过大的冲击和挨整。而且,康生的官愈做愈大,直至中共中央副主席。那么,康生是如何取得最高领导人的信任,一步一步地爬上去的呢?  相似文献   

19.
正现年61岁的索南是河南县赛尔龙乡尕庆村已离任十九年多的村支部书记,和生活在这片草原上的每一个牧民一样,过着传统而平淡的生活。索南的妻子早年离世,他听力上又有障碍,一个人拖儿带女,生活也不富裕。但他积极转变观念,在党和政府一系列惠民政策的指引下,用自己勤劳的双手科学养畜,合理经营,一步步走上了富裕之路。索南在自己的生活富裕起来后,没有只顾自己享乐,他想到的是扶贫济困,带领村里的群众们共同致富。  相似文献   

20.
还 乡 1997年的冬天,农历腊月二十,马上就要过春节了,大连市甘井子区红旗镇岔鞍村南岔沟屯,崎岖的山路上开来了一辆“大宇王”。车到屯口却开不进去了,根本没有一条像样的路。车里的人紧锁双眉,眼前的情景深深地刺痛了他的心。12年过去了,可家乡还是老样子。 12年前,韩行通告别家乡,赤手空拳出去“打天下”。12年里,他从卖菜、捣腾海鲜开始,一步步做到拥有20多台运输车辆,固定资产1000多万的“老板”。 韩行通弃车步行,来到队部(当时叫岔鞍村六小队),土改时盖的两间土屋还在,只不过更破了,山墙用一只手就能推倒。他又来到本家亲戚、三叔韩刚本家,三婶一看见他就哭了:一家四口,三个癌症。快过小年了,这家里却一点年味也没有,连日常的吃用都成问题。站在那冰冷的小屋里,韩行通的心在流血。他拿出150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