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正第二次上台执政后,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强势推行所谓"俯瞰地球仪外交"。日本执政党外交在其中发挥了缓冲器和"政府代言人"的角色,而自公执政联盟内部各派系也乐于利用执政党外交满足自身利益诉求。在此情势下,中国一方面要通过中日执政党间的交流引领中日关系稳定发展,同时也要防止这种交流的成果被日本国内的"双面人"恶用。  相似文献   

2.
正2015年3月底,日本联合执政的自民、公明两党干事长谷垣祯一、井上义久率团访华,与中方就重启中日执政党交流机制达成一致,引起各方高度关注。在经过了半年多的精心酝酿与周密筹备之后,两党干事长如约而至,于2015年12月2—5日再次率日本执政党代表团访华,与中方在北京共同召开中日执政党交流机制第五次会议。在京期间,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  相似文献   

3.
中日关系是两国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其重要性甚至超出双边范畴,继2006年10月安倍首相的“破冰之旅”、2007年4月温家宝总理的“融冰之旅”、2007年12月福田首相的“迎春之旅”后,胡锦涛主席不久将访问日本。为加深对当前中日关系和日本国内形势的了解,本刊特请三位专家分别从2008年中日关系、日本国内政治改革、日本外交战略调整等三个角度撰文,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4.
日本政府在2012年9月对中国钓鱼岛实行所谓“国有化”以来,变本加厉地损害中日关系,使中日关系降低到了40多年来的最低点。在2012年12月日本自民党安倍政权上台后,其内外政策更加彰显强势,对内煽动右翼民族主义情绪,加速推动修改现行日本宪法,意将自卫队更名为“同防军”;对外推行全方位强化、巩同日美同盟,企图在外交、军事、经济上包围中国。通过炒作“中国海军舰载火控雷达瞄准日舰、日机”、“日渔船遭中方机枪威胁”等对中国进行污蔑,继续恶化钓鱼岛局势。  相似文献   

5.
中日关系转圜后,两国领导人先后进行了“破冰之旅”、“融冰之旅”和“迎春之旅”的互访,双方确认发展战略互惠关系。2008年4月春暖花开之时,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将正式访问日本,这是中国最高领导人时隔10年后首次访口,必将对推动中日战略互惠关系产生具有历史性意义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6.
高洪 《当代世界》2008,(2):19-21
对于中日关系而言,2008年的春天既是寒暑交替的时令变化,更是政治意义上充满希望和播撒种子的季节。两国关系在过去一年半中经历了由“破冰”到“融冰”,及至“迎春”等数个旅程后,已经开始进入春花待放的佳期。按照两国政府的约定,胡锦涛主席将在樱花盛开的季节访问日本,本着中国人民对日本“和平共处,世代友好,互利合作,共同发展”的原则精神,去开辟中日关系充满希望的春天。  相似文献   

7.
~~中联部部长王家瑞率中共代表团参加“中日执政党交流机制”第二次会议@赵飞 @赵世通~~  相似文献   

8.
<正>2009年12月14日,由国会对策委员长山冈洋次和国际局局长藤田幸久率领的日本民主党国会议员团一行9人在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与来自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日本研究所、中国社科院日本研究所、上海社科院、复旦大学和上海国际关系研究院的学者围绕"东北亚合作新时代与中日关系"的主题举行了国际研讨会。与会者聚焦日本对外政策的调整、中日关系的未来、中美日三角关系、东亚共同体和朝核等问题进行了坦诚、深入的对话与交流。主要  相似文献   

9.
<正>阳春三月,万物复苏,在经过长达约半年的前期酝酿和准备后,日本联合执政的自民、公明两党干事长谷垣祯一、井上义久应中国共产党邀请联袂率日本执政党代表团成功访华。这是继2014年底中日就改善和发展中日关系达成并发表四点原则共识、两国领导人在北京APEC峰会期间实现会晤后的首个中日高级别党际交流活动。代表团在京期间,中共  相似文献   

10.
目前,中日关系因钓鱼岛问题陷入僵局。中日两国在四十多年前可以搁置钓鱼岛问题,从而实现两国关系的战略性突破,四十多年后却不能如当初设想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反而搞得剑拔弩张,其中问题到底何在?日本首相安倍妄言是因为中国的“反日教育”。然而,纵观中日建交后四十年的历史.我们可以看到,正是日本在推进“政治大国”战略中的右翼取向,从各个方面侵蚀和破坏着中日政治关系发展的根基。如今,当日本国内政治生态和亚太战略环境都进入到一个历史性关口时,中日之间的各种矛盾终于集中在钓鱼岛问题上爆发出来。而安倍的政策又恰恰是利用钓鱼岛问题来实现其国内外政治目标,这使中日关系面临陷入对抗性格局的危险。  相似文献   

11.
12.
相互的责任共同的责任——正析"中国责任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实现了长期的持续稳定增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加坚固,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西方世界观察中国的心态也是千变万化,时下"威胁论"、"机遇论"、"责任论"并存.  相似文献   

13.
2008年12月上旬,应美国东西方研究所和美国对外政策理事会邀请,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副部长张志军一行访问了美国。访问期间,张志军副部长分别会见了美闰前国务卿奥尔布赖特、民主党全国委员会主席迪安等民主党领导人和前国务卿伊格尔伯格、共和党全国委员会共同主席乔·安·戴维森等共和党领导人,前众议院议长金里奇、前国防部长拉姆斯非尔德等共和党前政要,  相似文献   

14.
冷战结束后,伴随着台海危机、炸馆事件和撞机事件等,中美关系这艘航船乘风破浪,颠簸前行。两国虽通过危机控制保持了战略稳定,但战略猜忌不但没有随着两国磋商机制的加强和社会交往的密切而消弭,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阐述军事对抗与军事安全互信机制辩证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有益于建立军事安全互信机制、创造台海永久和平的新型军事安全战略。这种新型军事安全战略的基本特征是:把维护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作为根本目标,既关注如何赢得战争,也关注如何通过战争赢得和平,还关注如何防止已经建立起来的和平转化为新的战争。以此为标准检视台海各方军事安全战略可以看到:中国大陆军事安全战略实现了战略与政略的高度结合,为军事服从政治、服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提供了无限可能;台湾、美国坚持“只经不政”、“和而不解”,使其“和平愿望”难以贯彻到军事安全战略层面,是阻碍两岸军事安全互信机制建立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6.
应老挝人民革命党、柬埔寨人民党和奉辛比克党、缅甸国家和平与发展委员会和越南共产党的邀请,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天津市委书记张高丽率中共代表团于2008年11月13—25日对上述四国进行了友好访问。张高丽与老、柬、缅、越四国党政领导人进行了坦诚深入的交流,达成了广泛共识。访问加深了中国与往访国之间的相互了解,增进了友好互信,促进了经贸领域的务实合作。此访收获的是往访国人民对中国人民的浓浓情谊,留下的是中国对加强与四国友好合作关系的意愿和信心。  相似文献   

17.
应俄罗斯统一俄罗斯党、阿塞拜疆新阿塞拜疆党和吉尔吉斯斯坦"光明道路"人民党邀请,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部长王家瑞于2008年9月8—18日率中共代表团访问上述三国。访问期间,代表团与往访国政府、议会和主要政党领导人进行了广泛接触,就如何深化与三国各主要政党关系深入交换意见并达成广泛共  相似文献   

18.
钟一鹏 《当代世界》2009,(11):48-50
金秋十月,是北京最美丽的季节。应中国共产党邀请,联合尼共(毛)主席普拉昌达率代表团于10月11-19日访华。这是他首次以联合尼共(毛)主席身份访华。访问期间,普拉昌达会见了中国多位领导人,并访问多个城市亲身感受中国改革开放的实践。访问取得了圆满成功,进一步推动了中尼友好关系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1月17日至29日,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部长王家瑞和他率领的中共代表团冒着欧洲纷飞的大雪,怀着坦诚对话、深化交流与合作的真诚愿望,应意大利雏菊党、德国社民党和欧洲议会人民党党团邀请,对意大利、德国和欧洲议会进行友好访问.这是在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不断深化、中国与欧洲大国关系得到进一步加强,同时双方在一些问题上还存有分歧的背景下,中国共产党在新年伊始首次派出党的高级别代表团访问欧洲,会谈会见50多场.  相似文献   

20.
史国辉 《当代世界》2010,(2):13-16,F0002
新年的钟声还回荡在耳畔,政党外交已迈开匆匆的脚步。应刚果民主共和国、中非共和国、马里、塞内加尔、吉布提等国执政党和贝宁政府邀请,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部长王家瑞于2010年1月16-27日率中国共产党代表团访问了上述六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