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7 毫秒
1.
社会主义经济是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商品经济,它兼有计划经济和商品经济双重性质,它是在计划指导下的商品经济,或者说是建立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的商品经济,那么,它和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区别究竟在哪里呢?本文拟对这一问题作一新的探讨。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商品经济是一种特殊的商品经济,有其特殊的本质和特征。但就其作为商品经济一般的属性说又存在着与“简单商品经济”、“发达的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共同的属性。马克思关于商品经济共性的分析是从对历史上存在的各种私有制下的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的个别特殊性中概括出来的,没有包容公有制下的商品经济。那么社会主义公有制下的经济为什么还有商品经济的属性呢?这是因为建立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的经济还具有发展商品生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和恩格斯并没有提出“计划经济”这个概念,而他们提出的未来社会应当实行“有计划的自觉的组织生产”的实现条件是共产主义社会。现实社会主义实践中曾经实行的“计划经济”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设想是有着很大差别的,实质上是“行政经济”、“集权经济”的代名词。“有计划的自觉的组织生产”是人类社会发展到最高阶段即充分自由的标志。  相似文献   

3.
关于高度民主高度民主是社会主义的伟大目标之一。但是,什么是“高度民主”呢? 民主发展的辩证过程是:从专制制度到资产阶级民主;从资产阶级民主到无产级阶民主;从无产阶级民主到没有任何民主。(见列宁《马克思主义论国家》,第24页)这里主要是指阶级社会民主的发展过程。随着阶级和国家的消亡,阶级性质的民主消亡,更高阶段的民主——全社会的民主便来到世间。列宁所说的“没有任何民主”或“民主消亡”都是相对于阶级民主,否则不好理解。其实,民主是与人类共存的永恒的历史现象。因此,对民主的发展过程还可以作如下的划分:原始社会的民主;阶级社会的民主;未来无阶级社会即共产主义社会的民主。  相似文献   

4.
“运用计划调节与市场调节这两种手段来调节社会主义经济”的提法,经常见诸于报刊,也被经济理论界所承认.但这种提法是不正确的.笔者认为“计划调节”这一经济范畴,是人们理想中的未来共产主义社会产品经济的调节手段,它是从马克思、恩格斯等政治经济学经典作家的著作中承袭下来的传统观念.尽管人们为实现产品经济的计划调节付出了极大的努力,但是在我国经济生活中从来没有存在过纯粹的计划调节,看来在整个社会主义时期也不可能实现.因此,就目前来说它是一个不准确的用语,使用这一经济范畴对于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有害无益.“市场调节”这一经济范畴,是二十世纪之前自由竞争商品经济的产物,作为一个历史范畴,它曾经存在过,  相似文献   

5.
在探索关于共产主义实践问题中,我们认为有两个问题应当弄清楚:一,应当弄清楚究竟什么是共产主义实践?现阶段人们的实践活动是否都属于共产主义实践?二,应当弄清楚什么是共产主义劳动和共产主义劳动态度?或者说,共产主义劳动与共产主义劳动态度是否有区别?  相似文献   

6.
问:为什么对“究竟什么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从根本上说,只能有历史唯心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两种答案? 答:“究竟什么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这是历史观的一个根本问题。对这个问题,归根到底,只有两种答案。古往今来,尽管有众多的哲学流派和哲学家,对究竟什么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提出过种种不同的解释。不管他们的答案多么不同,在历史观的根本问题上,只能有或者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或者是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这样两种不同的回答,只能归结为历史唯心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两大派别。想超越于这两者之上或把这两者合而为一,提出第三种回答,都只能被视为二元论和折衷主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经济发展的自然形态,依次是自然经济、商品经济和产品经济。商品经济曾经长时期作为自然经济形态而存在。后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商品经济必然逐渐代替自然经济而上升为社会经济的普遍形态。“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可逾  相似文献   

8.
(一) 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提法为什么要改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提法? 有的同志在讨论中提问,我们已经有了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概念,为什么现在又要换成“市场经济”?“市场经济”与“商品经济”究竟有什么不同?有些经济学者写文章说: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然“就是”,那不过二字之别,用括号注明一下就行了,何必这么郑重其事地改过来呢?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社会作为共产主义社会的初级阶段,是否也和以前各个对抗社会形态一样,有基本矛盾?如果有,它是什么?如果没有,推动社会主义前进的根本原因又何在?关于这些问题,苏联学者自五十年代以来,曾经有过几次大的争论。这种争论是关于社会主义矛盾问题争论的一个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商品经济日臻发展的今天,军人在想什么?如何评价自己?究竟是一幅什么“像”?最近,我们分别对新战士、老战士、基层干部,以及中层领导干部等五个层次的2300人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是:  相似文献   

11.
在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条件下,各种不同职业的职工道德究竟应该达到什么水平?我们现有的职业道德建设究竟遇到什么样的障碍?本文想从社会心理学角度对此作一番探讨。道德,是人类社会生活的行为规范。职业道德,就是社会对从事  相似文献   

12.
李志凯  赵蓉  付宁 《理论导刊》2002,(11):40-43
在马克思那里,人与社会是相通的;人的全面发展与共产主义社会是相连的。因此,我们自然地将人的全面发展与什么是社会主义联系起来,探求和论证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其理论依据是马克思的社会形态理论、国家与社会关系理论、两种生产理论;其实践依据是苏联消亡的历史教训、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功经验,以及经济全球化的政治终结;其最终目的是想在人类社会的坐标上为社会主义定位,从而为党和国家推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提供依据,以便排除“左”右干扰,统一全党认识,步调一致地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民主赖以产生和发展的内在动力和基础是什么?这在理论上似乎是不言而喻的.社会主义“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民主的内在动力和基础,长期以来不曾有人提出过异议,然而随着社会主义的历史发展,这种曾经“毋容置疑”的结论不得不引起人们的重新思考.笔者认为,民主制度只与商品经济联系,没有商品经济的存在和发展,就不可能产生民主制度,就不可能有社会主义民主.  相似文献   

14.
罗东 《学理论》2010,(17):145-146
无产阶级国家是一种"半国家"形态,是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的准备阶段,拟就无产阶级国家的本质、形式、任务以及消亡的问题做粗浅探讨。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此,人们提出许多问题。为什么要改变过去建立有计划商品经济体制的提法?有什么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到底有什么不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究竟怎样建立等等。针对这些疑  相似文献   

16.
在江苏省吴县“中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理论与实践”学术研讨会上,就法津的本质问题,进行了探讨。与会者对法律是否是阶级社会特有的现象;在阶级对立基本消灭的社会主义社会,法律是否还体现阶级意志的问题各抒己见。大体上是两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法律与国家的起源、发展和消亡基本上是同步的。和国家一样,法律是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随着私有制和阶级的出现才产生的,也将随之而消亡。在无阶级的原始社会和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既无国家,也无法律。那种认为原始社会后期的父权制时代已有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权力机关和已有带强制性的规范,就是原始社会  相似文献   

17.
伴随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横向经济联合正如雨后春笋,迅猛增长。这给我们提出了一系列值得思考的问题。为什么横向经济联合能迅猛发展,横向经济联合同商品经济是什么关系,横向经济联合的理论依据是什么?  相似文献   

18.
有人这样引证马克思:说按照马克思对社会发展规律的论述,整个社会历史是按照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的顺序发展的。他们以此证明:社会发展的资本主义阶段是不可逾越的。中国逾越了资本主义阶段,所以现在要补资本主义的课。有人还说,只是“由于理论家的?懦和对极左思想的让步”,才没有提出“资本主义不可逾越”的问题。这种“补课论”的错误是明显的。但由于它硬拉上马克思主义原理为自己作装饰,容易迷惑那些对马克思主义和历史知识都接触较少的年轻人,因此,我们很有必要重新学习马列著作和党的文献的有关论述,以便正本清源,澄清是非。社会发展总规律不排除个别国家特殊情况马克思主义的奠基人确实根据社会经济结构质的规定性,按照历史发展总顺序,将人类社会划分为五种基本形态。这就是: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包括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两个发展阶段)。但是,无论马克思、恩格斯、列宁,都没有说过。一切国家都毫无例外  相似文献   

19.
十二届三中全会发表的《决定》突破了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对立的传统观念,提出了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新理论,这对于我们重新认识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商品经济指明了正确的方向。对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存在商品经济这个观点,现在多数人是承  相似文献   

20.
最近,在北京和全国各地开展的市场整顿工作中,“倒爷”成为重点打击对象之一。街头巷尾议“倒爷”,骂“倒爷”,人们普遍要求惩治“倒爷”。那么,究竟什么是“倒爷”?人们为什么这样憎恶“倒爷”?“倒爷”为什么能形成一种引人注目的气候?怎样才能取缔“倒爷”的违法经营活动?这是广大群众希望弄清楚的问题。我们围绕这些问题作了一番考察,对这种社会经济现象进行了一些剖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