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新中国诞生以后,中国社会没向资本主义方向发展,而及时地由新民主主义转变为社会主义,这是由一系列的历史条件决定的,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党领导人民取得了国家政权,这是根本的条件;此外还有经济的社会的等条件。本文想着重从后一方面谈些看法。一、官僚资本转为国营经济为社会主义奠定了初步的经济基础解放前夕,由蒋宋孔陈四大家族所把持的官僚资本约占全国工业资本的2/3左右,占全国工矿、交通运输业固定资产的80%,垄断了全国的经济命脉。新生的人民政权通过  相似文献   

2.
武汉曾经是国民党苦心经营的城市,国民党在此建立了庞大的政权机构和特务系统.接管武汉国民党政权对于新政权的建立,社会秩序的稳定,新武汉的建设有着重要的作用.中国共产党从1949年5月底开始对国民党政权机构进行接管,历时1个月,实现了和平接管,保证了社会的稳定.中国共产党在接管武汉国民党政权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教训.  相似文献   

3.
建国初期,我党在基本完成对官僚资本主义企业的接管后,为彻底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而进行了一系列的政治运动。其中,首先在厂矿交通等国营企业中推行的民主改革便是一场具有民主革命性质的社会变革运动。据资料记载,上海全市参加民主改革的国营、公营企业有260个,人员计17.15万。上海国营企业的民主改革从1951年5月7日起开始试点,经过典型示范,分批推进,于9月对日全面铺开,次年8月基本结束。通过国营企业中的民主改革,比较彻底地清除了国营企业中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残余,开始建立和形成了新型的生产关系,纯洁了…  相似文献   

4.
抗战时期三大经济势力的形成有其深刻的原因,中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是三大经济势力形成的根本原因;抗战的爆发是三大经济势力和平共处的重要条件.三大经济势力在抗战时期各有所发展.三大经济势力的相互关系错综复杂,三大经济势力的共同敌人是日本帝国主义;国民党官僚资本与民族资本的关系主要是排斥多于联合;官僚资本与新民主主义经济之间是表面各自独立本质上相互角逐;民族资本与新民主主义是相互独立基础上的一定程度的相互合作.三大经济势力的发展给我们如下启示,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必须正确处理公私经济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解放战争后期,为了有效地从国民党手中接管政权和对新解放的地区进行建设,稳定社会秩序,党从东北、华北等地抽调大批干部南下,进行城市接管和政权建设.南下干部一部分到达江西,为新江西的建设和发展、为全国的解放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能挑大梁的税务局长 顺利接管上海后,华东财委与上海市政府“经济分家”,全市只拥有极少数国营企业,如公用系统的水、电与交通企业,因此税源极少,财政收入受到了很大的制约。  相似文献   

7.
武汉曾经是国民党苦心经营的城市,国民党在此建立了庞大的政权机构和特务系统。接管武汉国民党政权对于新政权的建立,社会秩序的稳定,新武汉的建设有着重要的作用。中国共产党从1949年5月底开始对国民党政权机构进行接管,历时1个月,实现了和平接管,保证了社会的稳定。中国共产党在接管武汉国民党政权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教训。  相似文献   

8.
城市的成功接管是建立新中国的第一步,它对实现党的工作重心转变、掌控全国政权、建立新中国具有重要作用.分析接管城市战略中的分期问题并着力探析其中若干典型政策,对研究和理解我们党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接管城市战略的成功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上海作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有着内在的客观必然性。研究这一问题,对于理解党的性质、特点及其诞生前后在中国发生的巨大变化,都是有益的。 上海是中国工人运动的中心 中国工人阶级是伴随着外国资本企业、中国早期的官僚资本企业和民族资本企业这三种近代企业而产生、发展起来的。在上海,这三部分工人的产生都早于全国其它地方。  相似文献   

10.
建立中国新民主主义宪政,发端于孙中山创建中国国民党之初,尝试于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进行土地革命创建苏维埃政权之时,成熟于国共两党共同夺取抗日战争最后胜利之际。延安时期,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不仅对中国新民主主义宪政提出了科学构想,而且创建了"三三制"的民主政权模式,为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坚实的理论与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11.
新中国成立前,保甲制度是国民党政府对上海进行基层控制的主要方式。由于其具有反民主、反社会的暴力和封建色彩,上海解放后被新政府所抛弃。然而限于经济萧条、群众基础薄弱的现实压力和稳定新生政权的考虑,上海废除保甲制度并未采取暴风骤雨的方式,而是经历了渐进式推进的过程。起初接管保甲组织,将与市政管理有直接关系的保甲组织予以保留,人员采取留用的方式。在此基础上,成立区接管委员会和接管专员办事处,并对基层管理组织进行调整。之后彻底清理保甲人员,培养新兴基层社会管理人员,发动群众建立自治组织,进而建立居民委员会,一步步使上海保甲制度彻底丧失了存在的基础和影响。  相似文献   

12.
一、我国目前企业产权关系的形成背景我国的国有经济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夺取政权后建立起来的,主要有三个来源:一是没收旧中国官僚资本直接转化而来。当时四大家族的官僚资本控制着国民经济命脉,占国有工业资本的三分之二,占全部企业固定资产的80%。二是在“一五”时期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后,实现了民族资本的社会主义国有化。对民族资本实行利用、限制和改造,通过分步走办法,从加工、订货、统购、包销的初级形式逐步过渡到全行业公私合营的国家资本主义形式,随后又对其进行了国有化改造。三是解放以来国家投资所形…  相似文献   

13.
抗日民主政权是中国革命的历史产物,是一个伟大的创举。中国共产党关于抗日民主政权理论的一些基本精神,奠定了新民主主义政权理论的基础,同时也是现今我国政权建设值得借鉴的宝贵历史遗产。D且【建立民族统一战线性质的抗日民主政权的主张,是中国共产党总结了领导土地革命时期红色政权建设的经验教训,并适应30年代中期举国上下抗日情绪高涨的形势需要而提出来的。1934至1936年,中日民族矛盾迅速上升为国内主要矛盾。党为适应这种新情况,制定并执行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新的完整的政治路线,以团结抗日和建立新民主主义共和国为奋斗…  相似文献   

14.
哈尔滨作为全国第一个获得解放的大城市,为东北及全国新解放区城市接管,探索和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开创了基层政权新的组织形式,为城市政权建设提供了范例;保护民族工商业的政策措施,丰富了党的新民主主义经济理论;大力支援前线,支援了解放战争.  相似文献   

15.
1949年5月27日,上海解放了,中国人民解放军上海市军事管制委员会航运处接管了招商局及中国油轮公司等官僚航运企业。自此,招商局这个全国最大的官僚资本航运企业,回到了人民手中,饱经沧桑的广大海员翻身得解放。上海的私营民族航运业,也从帝国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两大航运垄断集团的夹缝中解放出来。但是,逃离上海的国民党不甘心失败,在美帝国主义支持下,命令其飞机、军舰及残匪,对上海港口设施、航行和停泊的船舶,狂轰滥炸;同时,在长江口航道上布放大量水雷;还对在沿海航行的船舶疯狂袭击、拦劫,给上海的江海运输业造成了极…  相似文献   

16.
国营经济的建立及其在建国初期的巨大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国营经济是构成新民主主义经济的五种成分之一。其大部分是在革命胜利后没收的官僚资本企业、逐步收回的英美垄断资本在中国的企业的基础上建立和发展起来的。还有一部分是革命根据地、解放区的公营经济转变而来的。国营经济的建立,对于彻底改革旧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经济制度,迅速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巩固人民民主专政,以及在我国顺利地完成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都起过巨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三三制”政权即抗日民主政权,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根据地建立的民主政权。其性质是新民主主义,基本组织原则是民主集中制,其领导权属于中国共产党。三三制政权在抗日民主根据地的成功建设具有重大意义,它实现了新民主主义的民主政治,对全国的政治民主化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为中国共产竞民主执政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18.
“三三制”政权即抗日民主政权,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根据地建立的民主政权。其性质是新民主主义,基本组织原则是民主集中制,其领导权属于中国共产党。三三制政权在抗日民主根据地的成功建设具有重大意义,它实现了新民主主义的民主政治.对全国的政治民主化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为中国共产党民主执政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19.
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到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张闻天对中国资本主义经济进行了科学分析和总结概括,形成自身独特的资本主义经济现.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张闻天基于私人资本区别于官僚资本的认识提出发展私人资本主义的重要性;抗日战争时期,张闻天基于民族统一条件下根据地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提出发展新式资本主艾的论断;解放战争时期,张闻天结合东北解放区的经济发展,提出资本主义经济是新民主主义经济重要经济成分的现点;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张闻天基于对资本主义经济与社会主义经济关系的理论分析,提出资本主艾经济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中间环节的理论现点.当前,社会主艾主义条件下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发展的格局再次雄辩地证明张闻天的资本主义经济现对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有着重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一、社会主义改造的基础探析(一)国营经济初步建立,土地改革基本完成,国民经济圆满恢复1、建国前后,党和国家利用国家政权力量,对官僚资本的工矿、金融企业、贸易公司及国民党所属的交通运输业进行了没收,收回了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