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唐黎标 《世纪桥》2011,(4):51-54
近代以来,香港一直被称为东方的自由港。周恩来、邓发、蔡和森、廖承志等中共早期领导人,在那特殊的历史时刻,曾把“自由港”作为沟通中国大陆与海外的重要跳板和暂避风险的斗争场所,香港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相对宽松的环境为中国革命做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2.
座谈会是近代以来流传于中国的一种会谈形式。中共实行的"双周座谈会"制度即滥觞于此。有充分的材料证明,中共香港分局曾于解放战争时期在香港采用"双周座谈会"的形式,开始了该形式的最早实践。新中国成立后,"双周座谈会"制度最终得以形成及发展。  相似文献   

3.
随着1997年7月1日这一时刻的到来,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以“一国两制”的特殊方式实现祖国和平统一工程的大手笔更加为人们所嘱目,然而这一伟大的构想并非横空出世。1949—1978年,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共第一代领导集体,对于十分特殊的香港和香港问题一直实行特殊的政策——  相似文献   

4.
今年3月23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莫斯科出席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纪念馆建馆启动仪式,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强调,中共"六大"会址是中国革命历程的重要旧址,也是中俄两国人民深厚友谊的重要象征。那么,中共历史上唯一一次在国外召开的全国代表大会,有哪些细节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呢?澳门、香港都曾作为会议备选地址大革命失败后,环境极其险恶,党中央难以在国内找到一个安全、合适地点召开"六大"。瞿秋白曾提议将会议地址定在澳门,也有人主张放在香港,由于白色恐怖严重和党内未能取得一致意见,因此会  相似文献   

5.
<正>延安时期的"红色中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一场特殊政治实践。在这场实践中,中共与陕甘宁边区政府逐步建成了具有鲜明革命色彩的执政文化,为近代中国革命探  相似文献   

6.
《广东党史》2007,(3):20-21
1956年9月在北京召开的中共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党史上的地位相当特殊。中国共产党1921年成立后,领导中国人民历廿八年艰苦奋斗,于1949年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八大"是中共成为执政党后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期一经确定,中共便向各国共产党、工人党、劳  相似文献   

7.
中共中央南京局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共中央派驻南京的秘密代表机关。在毛泽东对国际形势和格局的重要判断的基础上,中共调整思路,团结和争取国际国内的和平力量来对抗国民党政府。中共中央南京局的海外统战战略主要有:面向国际组织的"发声"统战战略、以香港为纽带的"二线"统战战略以及面向南洋与欧洲地区的统战战略。中共中央南京局的海外统战工作向世界揭露了蒋介石假民主、真独裁的和谈阴谋,戳穿了美国假中立的面具,赢得了国际上和平人士对中共的支持,创造性地发展了中共统一战线的理论与实践,开辟了解放战争的特殊战场。  相似文献   

8.
正2016年7月4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中共六大会址常设展览馆建成的贺词中指出:"88年前,在中国革命最艰难的关头,为了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140多名中共代表,不远万里来到莫斯科郊区五一村,召开了中共六大。这是中共历史上唯一一次在境外召开的全国代表大会,对中国革命发展具有特殊的历史意义。"由此,中共六大的历史引起了各国特别是中俄两国的专家、学者和革命者的高度  相似文献   

9.
正毛泽东是新中国的缔造者,但许多人不知道,他也是保持香港繁荣稳定的最早决策者。1949年10月,人民解放军解放广州,兵临深圳界河边,却停止了脚步。这是为什么?难道是害怕英国在香港的1万多名驻军?当年12月19日《香港华侨报》头版头条的报道揭开了其中的秘密:"毛泽东已保证香港地位安全,英国年内承认中共。"作为20世纪最伟大的政治家之一,毛泽东生前虽未亲自踏上香港这片土地,但却长期关注香港问  相似文献   

10.
中共三代领导人情系香港回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共三代领导人情系香港回归李月兰香港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恢复行使对香港的主权,使香港回归祖国大陆,是所有炎黄子孙的强烈呼声。为了早日实现统一祖国大业的美好愿望,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为核心的三代中共领导集体,为解决香港问题做了大量工作,进行了多...  相似文献   

11.
树高千丈,根深叶茂;泉泻高山,云水相激. 中共第一代领导人为解决港澳台问题所制定的各项政策措施,是今天中共"一国两制"方针的先导.可以说,毛泽东、周恩来等人当时提出的主要设想和主张,经过第二代领导人、第三代领导人的具体推进,已经在香港澳门的回归之中实现,对台湾和平统一的基本想法,也正在第二代、第三代领导人提出的方针政策的努力实施之中一步步向前推进.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20至30年代,在“世界革命”和“中国革命”的背景下,在联共(布)和共产国际的支持下,苏联先后出版了十余种中文报纸。这些中文报纸的读者包括红军中的中国官兵及旅俄各界华人,在宣传俄国十月革命理论、苏维埃制度建设和发动中国革命等方面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这些中文报纸记录了近百年前在苏联大地上“发生”的中国革命,记录了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和中国工人运动的历程,记录了中共早期领导人和著名活动家的经历与思想,印证了中共与联共(布)和共产国际的特殊关系,因此成为研究中共早期历史不可或缺的文献资料,对于厘清中共党史重要人物和重大事件有着特殊价值。  相似文献   

13.
中共十七大以来,对台工作和港澳工作取得新进展。根据海峡两岸关系出现的难得历史性机遇,中共中央提出了新主张,采取了新步骤,推动海峡两岸关系不断向前发展。中央全力支持香港、澳门特区行政长官和政府依法施政,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方面支持香港、澳门的发展。一、对台工作中共中央、国务院遵循"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反对"台独"分裂活动,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  相似文献   

14.
深圳市宝安区民治街道白石龙村,是一个在深圳地图上找不到名字的小村子,可它的名字却与历史上著名的中国文化名人大营救紧密联系在一起. 这场秘密大营救始于日本侵略军占领香港的1941年末,历时3个月,遍及10余省市,从中共中央南方局到中共南方工作委员会,从八路军香港办事处到中共粤北粤南委员会,从中共香港市委员会到东江游击队,还有香港从事情报工作的地下工作者,他们像一根互相看不见的锁链,一环紧扣一环,组成了特别的营救大军,营救被困于香港的民主人士和文化名人高达800多人.著名作家茅盾曾称之为"抗战以来(简直可以说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抢救工作".  相似文献   

15.
上 篇 中国共产党诞生以后,就一直与英国统治下的香港发生着密切关系。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在香港支持和领导的两次大罢工,直接促成全国反英浪潮的高涨。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充分利用香港的特殊环境,开展各种革命活动,把香港变成保存革命实力、接通海内外渠道、从事统一战线工作、扩大中国共产党影响的重要基地。抗日战争时期,香港成为中国共产党抗击日寇的重要战场之一。解放战争中,中国共产党在香港领导了反蒋民主运动,为新中国的诞生作出了突出贡献。 一 中国共产党于1921年7月成立后,便致力于开展工人运动,为此成立了专门领导工人运动的机构“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在中共的推动和领导下,从1922年1月至1923年2月,出现了党成立后的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而1922年1月爆发的香港海员大罢工,则成为这次工人运动高潮的起点。 香港之所以能成为中共领导的工运高潮的起点,是因为它具有发达的工会组织,特别是海员工会组织,而且具有悠久的罢工传统。1921年,香港已成立了125个工会,并于当年3月成立了中国最早的现代化工会“中华海员工业联合总会”。香港海员为改善生活待遇,连续三次向资方提出增加工资的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三个层面探讨战后(1945-1949)中国共产党与香港进步文化的关系:首先,分析中共运用适当的外交手段和文化策略,在香港设立秘密乃至半公开的机构,并以公开合法的形式占领香港文化阵地,使香港成为中国革命最后关键时期的一个重要据点.其次,论述中共在战后香港所树立的进步文化工作范例:为保卫中国文化精英和发展进步文化事业,审时度势,部署大批文化人从内地到香港,并在各方面给以关怀和帮助,组成浩浩荡荡的文化大军,把香港新文艺推向第二个高潮期;而在新中国成立前夕,又成功地护送他们北上参加首届政协和文代会.最后,说明香港进步文化阵地在中共的统一战线活动即民主宣传、财经统战、军事统战和涉外活动即向海外同胞宣传、国际时事述评和国际外交宣传中所起的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17.
正从1977年底开始,中共领导高层的出国考察与访问频增,到1978年华国锋出访东欧和谷牧率团赴西欧五国考察,形成一个高级干部出国考察与访问的高潮。处在历史特殊背景之下的此轮出国考察与访问有其特殊的历史价值,它不但是推动中国改革开放决策出台的"侦察  相似文献   

18.
"列宁符号"是指中共运用列宁名字、肖像、忌日等象征来对一些具有重要革命意义的时间、空间、生活物品等进行建构装点的政治符号产品。民主革命时期中共借助"列宁符号"的时间建构与传播,树立中国革命形象、总结中国革命经验、指导中国革命实践、进行中国革命动员;借助"列宁符号"的空间建构与传播,推进中共革命社会化、进行中共革命教育、传播中共革命理念;借助"列宁符号"的生活建构与传播,传播中共革命象征、促进中共革命认同、传播中共革命信仰。通过革命领袖进行革命符号装点的做法,使得中共革命成果马克思主义化,借助"列宁符号"时间化、空间化、生活化的物质载体来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为今后中共政治符号建设提供了诸多启迪。  相似文献   

19.
正廖承志是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社会活动家和中共统战工作的元老,其一生与香港有着无法割舍的情缘。1938年初,中共南方局便对刚满30岁的廖承志委以重任,命其出任八路军驻港办事处负责人。在担任"八办"主任期间,廖承志致力于团结海外华侨和港澳同胞,积极支援祖国的抗战事业。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他冒着生命危险,组织营救驻港民主人士与文化人士的壮举,尤为人们津津乐道。在此期间,他还与香港抗战报人相濡以沫、共同奋斗,开辟各种文化宣传阵地。其中,创办《华商报》是抗战时期廖承志在香港文化统战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中,香港的抗日救亡运动和香港的抗战是其中的重要内容。在中国人民抗战史上,有一支特殊的部队立下了特殊的战绩。她孤悬华南敌后,坚持抗日武装长达八年,得不到来自外界的直接支援,困难时期甚至连一部电台都没有,仅靠收音机来收听延安新华广播电台的消息。这就是英雄的东江纵队。东江纵队和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