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0 毫秒
1.
当前,国民经济运行中的一个突出矛盾是投资偏热、消费偏冷,这使得在国内生产总值形成过程中,产生了投资对消费的挤出效应。面对投资与消费增长失衡,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包括消除投资中的无效增长成分,积极调整国债使用结构和方向,增加中低收入者群体的收入水平,注重经济发展中的就业目标,同时还要改革现有抑制消费的各种不利因素,为消费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2.
在一些领域已经过热的同时,农业、服务业,中小企业,就业,减贫等一些急需发展的领域却一直偏“冷”。经济的高速增长并没有带动这些该热的领域热起来,这是当前经济运行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这一现象暴露出我们的经济体制,特别是投融资体制中的问题。应当抓住当前治理整顿某些行业盲目投资、重复建设的机遇,把着力点放在解决结构性、体制性问  相似文献   

3.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今年确定的经济发展方针已经从上年的“保民生、保就业、保增长”转变为“保民生、保就业、调结构”。我们要运用投资工具,科学确立投资方向和选择投资领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增强经济发展拉动力。一是要加大对中小企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投资力度;二是要加大城镇化建设的投资力度:三是要加大对新兴产业和节能减排工程项目的投资力度;四是加大公共服务领域的投资力度;五是要加大对“三农”的投资力度;六是要加大改善民生领域的投资;七是要控制房地产业投资过热的势头。  相似文献   

4.
领导视窗     
对当前经济是否过热,经济界大致有三种不同的估计:第一种认为当前货币供应量适合于增加内需和抑制通货紧缩的需要;投资增长只会带来效益,而不会造成过热;对这轮增长要保护好,不应踩刹车。第二种认为经济肯定出现了过热,主张采取适度从紧的总量政策,防止过热引起大起大落的经济波动。第三种认为宏观经济出现了局部过热,但还不能说是全面过热,正确的政策不是对货币总量进行控制,而是只对投资过热的部门适当降温。我倾向于第二种意见。目前的总需求增长过快,主要是由政府主导的投资拉动的。各地大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热衷于投资建设…  相似文献   

5.
《奋斗》2004,(3):48-50
吴敬琏,著名经济学家:对当前经济是否过热,经济界大致有三种不同的估计:第一种认为当前货币供应量适合于增加内需和抑制通货紧缩的需要;投资增长只会带来效益,而不会造成过热;对这轮增长要保护好,不应踩动刹车。第二种认为经济肯定出现了过热,主张采取适度从紧的总量政策,防止过热引起大起大落的经济波动。第三种认为宏观经济出现了局  相似文献   

6.
本文针对目前宏观经济形势呈现出投资增幅处于高位,货币信贷增长偏快,贸易顺差扩大,结构调整滞后,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扩大,节能减排形势相当严峻等发展态势,从四个方面加以反思,指出当前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是遏制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为此,要着力控制高耗能、高排放和产能过剩行业的盲目扩张,努力缓解投资增长过快、信贷投放过多、外贸顺差过大的矛盾,控制价格总水平过快上涨。要稳定、完善和落实宏观调控措施,着力推进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五大报告明确指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个体、私营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公有制经济可以有多种实现形式。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又进一步指出,个体户、私营企业主等社会阶层的广大人员也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其中优秀的可以入党。这就明白无误地告诉我们,民营经济在我国不是异己力量,也不是补充力量,而是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  相似文献   

8.
宗迅 《党建文汇》2007,(8):10-10
中央政治局目前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坚持把遏制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作为当前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着力控制高耗能、高排放和产能过刺行业盲目扩张.努力缓解投资增长过快、信贷投放过多、外贸顺差过大的矛盾,控制价格总水平过快上涨。  相似文献   

9.
《理论与当代》2002,(9):28-29
计划经济是短缺经济,一切都凭证供应。那时,消费是受到节制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消费是推动经济增长的三大动力之一。另两个动力是投资和出口。投资,主要是创造明天的消费;出口,是让外国人消费。所以,没有消费,就没有经济增长。没有消费,生产就得停顿,工人就会失业。因此,在某种意义上说,市场经济是消费经济。然而,在满足和扩大消费的时候,思路得放开一些,不仅看到了有形消费。还要关注无形消费。  相似文献   

10.
新中国成立60年,投资一直是拉功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在二驾马车中处于“辕马”的地位。存今后一个比较长的时期内,投资拉动经济增长仍将处于“辕马”的主要地位。主要原因是:一是中国经济发展一直都是在“三驾马车”不平衡中高速前进;二是我国、特别是广大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欠账多,空白领域多,投资有市场;三是我国未来出口不可能维持以往的高速增长;四是我国的消费成为经济增长的“辕马”有待时日:五是我国财政金融能够担当宏观调控,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重任。特别是对于欠发达的西部地区、尤其是新疆,不能轻易动摇投资拉动经济增长这匹“辕马”的地位。  相似文献   

11.
新常态的冷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魁 《前线》2014,(10):35-37
新常态,是时下的一个热词,从气候变化到政治生态,已经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各个领域。但新常态主要还是指国家经济发展态势。面对新常态、认识新常态、应对新常态,需要的不是对新常态词汇的热使用,而恰恰应该有一个冷思考。 新常态的语义与语境 新常态,顾名思义,是指事物发展态势由原来的正常状态,转入的一种新的正常状态。所谓正常状态,就不会是短暂的、突发的临时状态,而是稳定、持续的长期状态。因此,其语义适应面特别宽,很容易被延伸和扩展。但作为经济术语,有其特殊的语境。  相似文献   

12.
要紧话     
《党的建设》2007,(9):1-1
坚决遏制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要坚持把遏制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作为当前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着力控制高耗能、高排放和产能过剩行业盲目扩张,努力缓解投资增长过快、信贷投放过多、外贸顺差过大的矛盾,控制价格总水平过快上涨,把发展的积极性、充裕的资金、宝贵的资源更多引导到加强经济社会薄弱环节上  相似文献   

13.
于翔 《实事求是》2000,(1):49-51
一、当务之急是改变政府投资孤军奋战的局面国内生产总值由三部分构成:一是货物和服务的净出口额;二是资本形成总额;三是最终消费额。增加有效需求就是增加出口需求、投资需求和最终消费需求,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套马车”。增加净出口不仅可以直接增加GDP,还可以拉动与出口有关联的产业等,间接地增加GDP。增加投资对经济的拉动,不仅在于投资本身产生的需求,还在于投资的乘数效应。增加最终消费不仅可以直接振兴消费品市场,还可以间接振兴投资品市场,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1998年,在特殊的国际国内环境中,中央政府为扩…  相似文献   

14.
观点一:中国经济正值高速发展的时机,热得还不够,从全局看,经济没有过热,局部地区发展快,不是热,是市场经济发展的正常反应。中国目前这个阶段如果GDP的增长达不到9%~10%,就抵挡不住新增人口的压力,只有经济增长速度高,吸收的就业才多,就业转移的人口应该大于农村新增人口,但  相似文献   

15.
投资、消费、出口三大需求,是推动经济增长的强大动力。目前,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型的动力结构还不协调,“三驾马车”的经济拉动作用还不均衡,具体表现为投资过热、内需不足和外需不振等问题。随着资源、环境约束的日以强化和劳动力成本的快速攀升,现有的经济增长方式已经难以为继,亟待调整,而实现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成功转型则取决于三大需求的协调均衡。  相似文献   

16.
杨丽艳 《新长征》2006,(11):62-63
党的十六大报告强调,要“调整投资和消费的关系,逐步提高消费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这是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的战略决策。按照经济学的一般原理,投资、消费和出口是推动一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而且,从大国经济发展的模式来看,一般都是以消费为“马车头”,投资和出口为两翼。但从我国的情况看,却是典型的投资推动型增长模式,消费反倒成为经济增长的“软肋”。众所周知,消费是最终需求,投资只是中间需求,消费上不去,投资是不能持久的。所以,在目前情况下,努力扩大消费需求比增加投资更重要。  相似文献   

17.
《党课》2007,(8):6-7
环保工作干得好与不好,直接关系科学发展的落实,直接关系民生的改善,直接关系和谐社会的建设。所以,环保问题不是局部问题而是全局性问题、不是一般性问题而是要害问题,环保工作不是一项无足轻重的工作,而是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大局、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一项重要工作。各级党委、政府要进一步高度重视环保工怍,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真正把环保工作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硬指标、硬原则、硬措施来看待;  相似文献   

18.
黄明哲 《党课》2013,(6):64-66
“精神”之美并非天生,靠的是心灵的磨炼、培育和涵养。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无私奉献,永远是党员干部的必修课。 有一种财富叫精神,精神财富不是穷酸的困窘,不是乞丐的可怜,也不是阿Q的自慰。精神财富是一种清高,是一种旷达;是一份潇洒,是一份淡泊;是一种立身立言立行的目标,是一种冷眼观物、安身立命的姿态;是一种自信,是一种清醒;是一种君子之怀,是一种仁者之心。  相似文献   

19.
颜玉华 《奋斗》2007,(2):61-61
在外地人的心目中。浙商精明绝顶、八面玲珑。还有人称他们是中国的“犹太人”,这些评价都有一定的道理。但是,这些评价中缺了一项最重要的,也是最值得各地商入学习的宝贵内容——对浙商文化内涵的肯定,缺了对浙商文明理念的认识。浙商文明的内核是人品。浙江商人,不是过去的生意人,而是现代工业化的企业家;不是局部取向的地区人,而是全面外向的地球人;不是单纯追求财富的经济人,而是富有文化内涵、传承浙商文明的责任人。我们要向浙商学习的内容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20.
语丝     
《当代党员》2013,(6):4-4
在我们中国人看来,中国对世界的贡献,并不仅仅是担当了全球经济发展的火车头,也不是从欧洲每年进口1000亿美元的商品,不是入世10年每年平均进口7500亿美元的商品,也不是对欧洲的投资超过欧洲对中国的投资,不是减免了非洲等第三世界国家的多少债务和提供了多少援助,而是中国走出了一种新的而且是十分成功的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