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刑事诉讼是解决严重的社会冲突的一种法定程序。通过刑事诉讼的制度化机制,能够实现控制犯罪,维护正义的目的。刑事诉讼的目的又体现了刑事诉讼的价值,即实现公正、秩序和效益的需要。针对刑事诉讼的价值方面做出论述,为我国刑事诉讼司法实践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何腾 《学理论》2012,(23):116-117
我国理论界通说认为,刑事诉讼的目的在于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的统一,两者相辅相成,既对立又统一,共同构成刑事诉讼目的体系。法院作为中立的审判机关,是刑事诉讼至关重要的环节,其也因此必定要担负起惩罚犯罪的目的,法院的中立地位和惩罚犯罪的目的,看似是相互矛盾的,实则惩罚犯罪是目的,中立裁判是手段,两者并不冲突。  相似文献   

3.
王祥远 《学理论》2009,(15):106-107
在现代社会刑事诉讼多元价值目标的理念下,价值平衡原则已成为刑事诉讼制度设计和运行基本准则。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作为一项刑事诉讼制度,理应体现价值平衡原则,在实现程序公正和保障人权的同时,必须兼顾实体公正和社会公共利益。  相似文献   

4.
侦查权是刑事诉讼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公权力,它的立法及适用完善直接影响刑事诉讼目的的实现。刑事法治要求建立“充分但有限,规范而高效”现代侦查权,然而我国的侦查权却在诸多方面存在着明显的缺陷。刑事侦查权的重塑应在厘清诸如侦查权的定义、侦查权的特征等理论内涵的基础上,强化侦查法治主义理念,确立犯罪嫌疑人的主体地位,并构建侦查权的制衡机制。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不断推进,加强对国家司法权力的监督制约已成为刑事诉讼监督权立法化和民主化的重要内容和发展趋势。因此,深刻阐释刑事诉讼权的基本内涵,对于丰富和发展刑事诉讼监督权理论体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刑事诉讼监督权具有主体的特定性、客体的多元性、内容的丰富性、手段的多样性的基本特征,具有国家性、程序性、有限性和救济性的本质属性。  相似文献   

6.
基于不同的侦查目的观将设计构建出不同特色的刑事诉讼侦查程序制度,我国的刑事诉讼侦查 程序制度应当是具有我国特色且符合我国国情的程序设计。对我国刑事诉讼侦查程序制度改革的理论研究 应当是建立在明示我国侦查目的观的基础之上,遵循我国法制建设的一般原则,全面考究我国的法律体系、 国情现状以及现行刑事侦查程序制度中所存在的问题而进行的具有可实现性的研讨。  相似文献   

7.
祝宇娇 《学理论》2009,(17):125-126
刑事举证责任的承担是刑事诉讼证据制度中的重要问题,举证责任由控诉方负担是刑事举证责任分担的一般规则,但是随着刑事诉讼的发展,在特定的条件下,还存在刑事被告人负担举证责任的情况,对这个问题的探讨对我国刑事诉讼立法及实践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举证责任倒置进行理论分析,进而对完善我国被告人举证责任制度提出了建议和意见,并着重剖析了几类应使用举证责任倒置的情况。  相似文献   

8.
谢应霞 《理论导刊》2012,(7):107-109
刑事诉讼监督是检察监督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刑事诉讼全过程的动态监督。我国现有的刑事诉讼监督存在立法缺失、观念混淆、协作失调等诸多问题,应当通过完善立法、树立正确客观的监督观念、构建立体化刑事诉讼监督机制等路径寻回检察监督制度的应有力量。  相似文献   

9.
左勇 《学理论》2010,(20):128-129
审判公正是刑事诉讼的核心理念,而审判公正的实现往往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审判制度的完善。审判制度的科学合理设计有利于刑事当事人尤其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充分行使辩护权,维护自己的正当、合法的权益。刑事诉讼只有建立在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与起诉机关实现平等对抗、法官真正处于中立地位的基础之上。公正审理和裁判才能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人权法律关系理论的基础上,系统地探讨了刑事诉讼人权保障法律关系理论的概念及其构成要素。刑事诉讼人权保障法律关系理论为全面周到地分析刑事诉讼人权保障法律问题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通过这个理论,明确了国家机关在刑事诉讼人权保障问题中的义务主体地位,从而为进一步研究国家机关在该问题上的各种具体义务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11.
刑事诉讼法律解释在我国研究起步较晚。与一般法律解释相比,刑事诉讼法律解释具有自己的特性,需要对一般法律解释学和部门法解释学进行适度的改造。刑事诉讼法律解释的主体、解释的对象、解释的程序和方法等,是刑事诉讼法律解释的要素,需要从实在法角度进行详细的解读和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2.
《学理论》2016,(9)
卓越法律人才培养计划中的刑事诉讼本科教学要遵循教学规律,充分发挥教学的艺术性,烘托出辩护律师在刑事诉讼中的担当。基于培养未来的法律职业共同体的目标,刑事诉讼本科教学要使学生树立起辩护律师应在刑事诉讼中有所担当的理念,要使学生体悟到有效辩护有必要成为今后刑事诉讼的一个基本原则,使学生预测到要支撑有效辩护,立法需要完善或确立程序性辩护制度、无效辩护制度、法律援助制度等。  相似文献   

13.
边慧亮 《学理论》2013,(16):123-124
通观国内外研究和发展概况,明确重新研究的必要性,揭示刑事诉讼的法律本质属性,即刑事诉讼法律关系。刑事诉讼无论作为现代国家的治理方式、现代社会的管理方式,还是现代人权的保障方式,都始终蕴含着某种现代公法契约精神,即"法锁"观念。  相似文献   

14.
《学理论》2013,(29)
检察机关作为国家专门的法律监督机关,依法行使刑事诉讼监督权是诉讼活动合法、有序进行的有力保障。然而,从司法实践来看,检察机关的诉讼监督权缺乏科学的运行机制和强制手段,司法公信力受到严峻挑战。应采取以下措施:完善刑事诉讼监督立法;合理配置检察监督权;强化刑事诉讼监督措施。  相似文献   

15.
纽伦堡审判作为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国际刑事审判实践,综合了大陆法系的纠问式和英关法系的对抗式特点,最终形成了综合性的审判模式。纽伦堡法庭创建了国际刑事诉讼规则体系的基本框架和罪刑法定、公正审判的基本原则,并对管辖、起诉、被告人权利保护、法庭的组织和审判、判决和刑罚的执行以及证据等相关规则的建立起到了率先垂范的作用,成为以后国际刑事诉讼发展的基石和蓝本。  相似文献   

16.
刑事诉讼法中的强制措施是保障刑事诉讼顺利进行的有力措施,但同时它也最容易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人身权利造成侵害。在当事人遭受强制措施的侵害之后,如何及时挽救被侵害人的权利,恢复当事人的利益、保障犯罪嫌疑人以及被告人的人权,是刑事诉讼制度中需要特别关注的内容。我国刑事诉讼法没有赋予被采取强制措施者对强制措施提起异议的权利,特别是侦查阶段强制措施适用较少受到制约,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人身权利和财产权难以得到有效保障。因此,建议在我国刑事诉讼法中建立强制性侦查措施的异议机制。  相似文献   

17.
当前 ,刑事拘留的目的不明确 ,拘留时限过长 ,导致了拘留泛化现象。本文认为 ,明确拘留的目的 ,对拘留制度进行重新设计时应有效地消除拘留泛化现象 ,确保其在刑事诉讼中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8.
1996年《刑事诉讼法》的修改只是迈出了刑事诉讼制度改革的第一步,在程序正义理念、恢复性司法观念和证据裁判主义等思潮的冲击下,刑事诉讼制度在最近的十几年里发生了一些重大的变化,并积蓄了进一步改革的动能。在依法治国的大背景下,我国的刑事诉讼制度将朝着公正、民主、文明的方向继续前行。  相似文献   

19.
薛涛 《学理论》2013,(10):130-131
2003年8月27日,《联合国反腐败公约》正式在我国领域内生效。为使公约与我国国内法衔接,在修改刑事诉讼法时增设了没收违法所得的特别程序。没收违法所得的特别程序体现了我国刑事诉讼立法不断总结司法实践经验和借鉴他国经验,刑事诉讼制度逐步走向科学、民主和精密。将该制度与刑事诉讼普通程序进行对比研究,以便更好地掌握该制度。  相似文献   

20.
只有深入研究刑事诉讼结构组成部分之间互动关系形成的机理,才能够制定出理性的符合我国刑事司法实践的法来。当前我国刑事诉讼结构存在着侦查本位化、辩争权相对较弱、审判权缺失等诸多问题,无法充分实现保障人权的诉讼要求。只有在刑事诉讼中去除诉讼侦查化,实现控审分离、控辩平等、确保审判中立,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制度理性的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