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今年1月10日,美国总统布什向全国发表电视讲话,宣布美国对伊拉克的新战略.这是布什政府为美国在伊拉克的困境"解套"所采取的重大举措.解读美国对伊拉克的新战略,对帮助我们了解下一阶段美国在伊拉克的行动路线,以及美国对中东政策走向将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2.
目前,阿富汗国内的动乱正在日益加剧,暴力事件频繁发生.以美国为首的联军发动了对塔利班的围剿行动,然而,塔利班不但没有被打垮,力量反而迅速扩大,并酝酿对以美国为首的联军和阿政府军发动新的攻势,伊拉克式的自杀性袭击和绑架事件日益增多,其局势走向令人担忧.国际舆论普遍认为,阿富汗又回到了十字路口,有"伊拉克化"和爆发内战的危险.  相似文献   

3.
武力打击伊拉克是美国早已确定的战略目标,去年美国遭到"9·11"恐怖袭击后,就将伊拉克列为反恐怖打击的重点国家之一.美对阿富汗的战争结束后,即扬言下一打击目标是伊拉克.今年以来,美政府、军队和社会围绕打击伊拉克问题,进行了大量舆论准备和外交准备,美国防部还制定并上报了进攻伊拉克的作战计划.美军还加强了对海湾地区的军事部署等.分析人士认为,美对伊动武已呈"剑拔弩张"之势.  相似文献   

4.
新闻眼     
《南风窗》2004,(9)
伊拉克是否会像沼泽地一样把美军黏住?伊拉克的国势前景将会如何?美国的伊拉克政策走向将会如何?对于上述问题,尽管仍有许多不确定、不明朗的因素,但我们可以做一个基本面的判断。第一,伊拉克人的抵抗和袭击带来的美军伤亡,加上美国总统选举年这个因素,美国很有可能按时从伊拉克撤军和向伊拉克移交主权;同时美国也将谋求组建一支由联合国授权的包括美军在内的多国维和部队。从而,外国军队在伊拉克的课题,就从"占领"变成了"维和"。联合国  相似文献   

5.
伊拉克前总统萨达姆被美军抓获后,伊拉克局势并没有遂美国心愿,并未得到多少缓和,而是依然相当严峻.这种局面是多种原因造成的.  相似文献   

6.
非洲的利比亚过去一向以反对强权政治和反美调门高而著称.美国也曾给它扣上了"无赖国家"、"支持恐怖主义"等等罪名,并实行长期制裁,甚至用导弹对它进行打击.但是,它并没有屈服于美国的强大压力,利美关系长期处于紧张状态.然而,随着形势的变化,特别是在美国武装入侵伊拉克,推翻其政权并捕获和关押了萨达姆后,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  相似文献   

7.
美国在遭到"9·11"恐怖袭击后不久,就将伊拉克列为反恐怖打击的目标之一.美在阿富汗战火尚未熄灭,即扬言下一打击目标是伊拉克.  相似文献   

8.
近一段时间以来,美国不断向伊拉克发出武力威胁,战争阴影再一次逼近巴格达上空,这不禁使我想起三年多以前我在驻伊拉克使馆工作期间经历的一场战争--美英对伊实施的代号为"沙漠之狐"的大规模空袭.今天追记下当时的情景,不是为了重温战争的残酷,而是祈愿战火不要再降临已饱受苦难的伊拉克人民.  相似文献   

9.
第一次海湾战争中,伊拉克的军事力量遭到了重创,海湾战争结束后,伊拉克又长期遭受美国的制裁,当前的伊拉克军力如何呢?在美国不断叫喊对伊动武的今天,人们对这个往日的中东军事强国用什么与强大的美军抗衡,一直极其关注.特别是现代战争中,启动多波次、大规模、强力度的空袭行动,已经成为美军的拿手好戏,伊拉克的"防空大伞"能否为萨达姆撑起一片安全地带,这将是第二次海湾战争打响后的第一个焦点话题.为此,我们不妨走进伊拉克的防空天地,领略一番伊拉克今天的"防空牌".  相似文献   

10.
尽管美国成功地摧毁了统治伊拉克二十余年的萨达姆政权,但美国试图在伊拉克恢复和平秩序的努力并没有收到多大成效,针对驻伊美军的袭击事件接连不断,而且美国在伊拉克的战争似乎又有陷入越南战争泥沼的迹象。对于这次战争,  相似文献   

11.
"人道主义干涉"与冷战后美国的伊拉克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门罗主义"诞生以来,干涉一直是美国对外政策的重要内容.冷战后,美国的对外干涉发生了重大变化,"人道主义"成为它干涉别国的最好借口.为了建立其主导的"中东新秩序",进而构建单极的"世界新秩序",美国对伊拉克大力推行"人道主义干涉".这对国际干预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美国对伊的"人道主义干涉"严重侵害了伊拉克的领土主权完整,践踏了国际法准则,制造了严重的人道主义灾难,是干涉主义的继续和发展,它与强权政治紧密相连,是后冷战时代美国新霸权的反映.  相似文献   

12.
伊拉克战争是美国新帝国论下单边主义外交政策的直接产物。虽然美国在伊拉克的军事行动几乎没有遇到什么阻力。但从政策层面上来看 ,谈论单边主义的胜利为时尚早 ,而且也不太可能。基于对伊拉克战后国家重建所面临的困难等分析 ,美国的伊拉克战略要想从军事上的胜利走向政治上的成功殊非易事。为此 ,伊拉克战后的美国全球战略的调整也是必然的 ,其政策从单边主义向重视合作的变化已现端倪。  相似文献   

13.
根据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布朗贝格公共卫生学院和伊拉克穆斯坦西里亚大学医学系的一份报告,从2003年3月美国发动对伊拉克的战争到2006年7月,美国对这个国家的新殖民主义占领共造成654965人死亡,相当于伊拉克总人口的2.5%。这意味着平均每天死亡500多人,其中91%的死亡者是由与占领有关的暴力活动(武器的射击、空中轰炸和炸弹)所造成的,其余的死亡是伊拉克人的生活条件受到严重破坏的结果。对这类死亡美国占领者也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美国将伊拉克的卫生基础设施当成军事目标进行打击,狂轰滥炸,伊拉克基础设施被破坏以后,占领者当局不向平民百…  相似文献   

14.
以中央情报局(CIA)、联邦调查局(FBI)等机构为核心的美国情报机构一直是美国为之炫耀的资本,但是"9·11"恐怖袭击事件发生后,在"为什么遭受打击的偏偏是美国"的疑问声中,情报机构也成为人们指责和质疑的焦点.而在2003年伊拉克"情报门"事件中,人们对美情报机构的问责声也达到了顶点.  相似文献   

15.
大卫·爱德华2003年3月18日在Z杂志网站上发表文章《无情的和致命的》,从媒体的角度对伊拉克战争进行了分析,他认为美国的公众并没有充分了解伊拉克战争的规模和恐怖性质。  相似文献   

16.
2002年,美国以确保本土安全为中心,加速战略调整.其主要特点是,以核优势为后盾,采取先发制人的方式,突出重点,点面结合,逐一根除对美构成"威胁"的"隐患",以建立确保美国安全的全球秩序.为此,它把当前的战略重点由全球范围的反恐转向重点打击伊拉克、推翻萨达姆政权.  相似文献   

17.
2005年,国际形势看似水波不惊,没有出现冷战结束头两年那种疾风骤雨、颠倒乾坤的转折;没有2001年"9·11事件"那种"风雨暗千家"式的巨大变故和惊心动魄;也没有1991年海湾战争、1997年科索沃战争、2003年伊拉克战争式的血与剑的洗礼.然而,在看不见、摸不着、却又真真切切的历史性力量的推动下,世界潮流悄然变化,国际形势表现出了不少不同以往的新特点.  相似文献   

18.
美国媒体在反恐战争中的政治功能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媒体向来标榜"客观""真实""自由""独立".其实,媒体承载政治功能,任何国家概莫能外,美国媒体亦然.在"9·11"后美国发动的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等反恐战争中,其媒体表现出的服务反恐政治的倾向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19.
美国和伊拉克:从盟友到死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年前,美英不顾国际社会的反对,出兵伊拉克,推翻了萨达姆政权.当我们从伊拉克战争的是非中走出来,回首往事,我们惊讶地发现,美国和伊拉克这对仇人竟然曾经是亲密的几乎不分你我的盟友,美国曾经不遗余力地支持伊拉克.  相似文献   

20.
随着反恐战争和伊拉克战争的初步胜利,美国在伊斯兰世界的民主改造计划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为了扩大"民主战果",改善在穆斯林国家的形象,美国加大了对伊斯兰大国的倚重,特别是对"两印"采取了一些新的举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