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0 毫秒
1.
王小艳 《江淮法治》2009,(19):54-54
我是一名在北京打工的“留守儿童”的母亲,不是我狠心,农村孩子和城里的孩子一样,都是家里的“掌上明珠”。为了能让孩子读得起书,我只好抛家舍子到城里打工,可离开家又不能很好地照顾和教育孩子。由于工作不稳定,带孩子过来读书不是折腾吗?我也知道这样和孩子缺乏有效的沟通,但如果不是为了生计,谁愿意这样做呢?  相似文献   

2.
“女儿还小,离婚时说好了每周我都能看女儿两次,他却不让我看!”她愤懑难平。 “正因为孩子小,像她这样的探视简直就是一种‘骚扰’.对女儿没有好处!”他同样理直气壮。  相似文献   

3.
魏斌 《检察风云》2011,(17):68-69
浙江绍兴一中有一个名叫王茹蔚的女孩和一个名叫陈凯南的男孩,两个孩子最骄傲的事都一样:“我们的外公会造原子弹!” 这两个孩子的话不是玩笑!他们的外公名叫茹阿牛,今年75岁。三十余年前。茹阿牛正当壮年。把美好的青春年华洒在了原子弹制造基地茫茫的大西北青海和大西南四川。整整20年。一个绍兴小伙为我国的“两弹一星”辉煌伟业做出...  相似文献   

4.
去年11月13日,当一头棕色卷发的库西迈基先生走进首都机场贵宾休息室时,有两个中国孩子捧着鲜花拥向他身边。 “库西迈基爷爷好!” “库西迈基爷爷好!” 两个中国孩子很腼腆,但他们的脸上都荡漾着抑制不住的喜悦。这是两个来自北京市怀柔县贫困山区的学  相似文献   

5.
1 一九八三年的“六一”儿童节前夕,在北京一条大街的公共汽车站牌下,有两个孩子在忧郁的张望。他俩时而走到公共汽车的站牌下,从下车的乘客群中仔细地寻觅着,时而又徘徊在人行道间,痴呆呆地望着来往的行人。“山鹰!海燕!”一位年逾花甲的老大娘边喊边跑了过来,紧紧地搂住了两个孩子。  相似文献   

6.
李响 《政府法制》2012,(26):7-7
对世界各国首脑来说,在政坛上,他们是叱咤风云的重量级人物;回到家,面对自己的孩子,他们和所有普通父亲一样,肩负着培养和教育子女的重任。 他信:让孩子“受苦” 泰国前总理他信是第四代泰国华裔,也是东南亚著名的“电信大亨”,家里十分富裕。可是,他对自己的一子二女要求相当严格。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金钱教育已经成为学校、家庭、社会难以回避的问题。人们已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金钱教育绝不仅仅是一种理财教育,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一种人格和品德教育。美国孩子“要花钱自己挣”美国孩子有句口号:“要花钱自己挣!”他们的父母和社会观念都在他们很小的时候,就这样要求他们。在美国,不管家里多么富有,男孩子12岁以后就会给邻居或父母剪草坪、送报等赚些零用钱,女孩子则通  相似文献   

8.
艾滋·儿童     
2005年,对受艾滋病影响的孩子——“艾滋病儿童”和“艾滋病孤儿”是个不得不关注的年份!艾滋病的成因在我国极为独特,局部地区集中发生疫情,是因为1995年之前“卖血盛行一时”。“卖血者”和“输血及使用血液制品者”成了两个感染源。在上述背景下,有的孩子因为输血、有的因为  相似文献   

9.
“我们不要孩子,就是想合法地生活住一起!”当小刚与小华(均为化名)这对表兄妹手持绝育手术证明再去婚姻登记部门申请登记时,仍逍到拒绝,两人遂以“干涉婚姻自由”为邮将民政局诉至法院。法院驳回了两人的诉讼请求。  相似文献   

10.
2011年12月17日广安日报 “我在家里就能把事办成.你们帮了我大忙了,真是谢谢你们!”近日,在四川省广安城南金安大道二段周某家里.当周某接过公证员给他送上的《继承公证书》时,他连连道谢。  相似文献   

11.
2005年9月17日,哈尔滨市道里区公安局守看所里出现了这样令人惊诧的一幕:一个稚气未脱的少年,和6个成年人一起身穿囚衣,泪流满面地静待法官最后的判决。6人中,有孩子的父亲、3个姑姑、一个伯父还有年仅24岁的堂兄!一家7口为何一起身陷囹圄?三个孩子惹出命案吴硕是个在父母溺爱中长大的问题少年。今年17岁的他家住黑龙江省双城市,父亲是当地小有名气的企业家。因为是家里唯一的男孩,打小他就被一家人娇惯得非常任性,小学毕业后,他不顾父母阻拦自己辍了学,从此在社会上游荡,整日惹是生非……“只要你不出事儿,干啥家里都依你!”无可奈何的父母…  相似文献   

12.
一部《蜗居》真是让我们这些年轻人看得胆战心惊啊!想想一起毕业的同学,能买房的都是家里有点底子的,一套商品房整整花费了几代人的积蓄,面对“蒸蒸日上”的房价,你就是再不想“啃老”也不得不低头。家里底子薄,想积蓄点钱,攒个首付再买房,我看是别想了。  相似文献   

13.
秦亚洲 《政府法制》2008,(14):14-15
镜头一:大雪纷飞的冬夜,年过半百的母亲抱着一床被子,步履蹒跚地行走在去基地的路上。她说,孩子走的时候,穿的是一件单衣,担心孩子受冻,她要把被子盖在坟上。镜头二:王麦圈整天把储存有她儿子照片的手机捧在胸口。如果手机没有电了,她就发疯似的哭喊:“孩子,你不要走!孩子,你可不要走啊!”  相似文献   

14.
两岁的悦悦静静躺在冰冷的地面上,在冷漠路人的眼中,她的生命力缓慢流逝。一个、两个、三个……前后共十八个。最终,一位拾荒阿姨扶起了小悦悦.也同时扶起了最后一点良心。从不敢扶的老人.到不愿救的孩子,网友虽义愤却无奈反问,谁来“拾”起社会道德的“荒”!  相似文献   

15.
在孩子们的童话故事里,小白兔往往会凭借“聪明才智”打败阴险狡诈的大灰狼。但成人世界里的我们却往往容易忽略了。现实生活中的“狼”往往会伪装成善人,对涉世不深的孩子来说,“披着羊皮的狼”是很难看穿的。所以,很多像小白兔一样纯洁的孩子,往往更容易受到“人狼”的摧残和迫害!  相似文献   

16.
常芳 《江淮法治》2012,(11):48-49
我是一名在北京打工多年的“留守儿童”母亲.现在干农活赚不到几个钱。物价也高.为了能让家里的日子过得红火。孩子能读得起书。只得出来打工赚钱。期间,我也想过把孩子带在身边,可是大城市消费太高了,单位宿舍小,住宿不方便.而且孩子读书学区也是一个大问题。只能把他们留在家中。  相似文献   

17.
“隔代情”被“两种挑战撞了一下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爷爷奶奶泪流满面:“不让我看望孙子,就是对人性伦理的践踏与挑战!”孩子母亲理直气壮:“没经过我同意探视孩子,就是对法律的蔑视和挑战。”这是前不久发生在江西南丰县的一起情与法撞击案,也是我国首例“隔代情”遭遇法律“红灯”的官司。两级法院4次判决,能切割血浓于水的亲情吗?  相似文献   

18.
夺子大战     
他,号称自己是非凡的父亲,一定要在家里自己把儿子培养成非凡的天才;她,说自己就是出于一个母亲的目的,一定要让儿子生活在阳光下;为了拥有儿子,在离婚六年后,他们再兴抚养权大战。不到8岁的孩子,生活在父母的爱的对立中,是爱,是恨?是幸福,是痛苦,是麻木?“别伤害孩子!”这是所有目睹战火的善良人们的共同心愿。夺子大战  相似文献   

19.
“以前家里用水、吃水就是把山沟、塘坝的水挑回来,夏天有时还有异味。现在家里装了自来水,又方便又干净。水质像矿泉水一样,真得感谢党啊!”近日,笔者下乡采访时,正在淘米洗菜的滁州市南谯区施集镇施集村民汪传宝说。  相似文献   

20.
不幸的孩子早当家 1972年4月的一天,准河大地乍暖还寒,枝头吐出的第一缕嫩芽,传递出生命的喜悦。 这天,已生了两个女孩的安徽省怀远县马城镇杜郢村的老李家终于盼来了第一个男孩。喜得儿子的老李高兴得像个孩子,媳妇说:“叫大贵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