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政论坛》2011,(24):47-47
亚洲的安全困境,除了中美关系,更要把小国考量在内。在任何地方,小国家需要多边主义来保护自己的利益。较之大国,小国的选择比较少。小国的各方面的需要,包括主权国家和安全和发展,都要求和大国处理好关系。因此,无论是东北亚国家还是东南亚国家,他们的选择是,继续和美国发展战略关系,但同时也和中国发展紧密的经济关系。  相似文献   

2.
南海争端因为涉及主权国家多,东南亚国家对强占岛礁进行实际控制,美国积极介入等因素而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对于中国而言,探求南海争端复杂性的成因,才能明晰中国在其中的利益格局,并采取相应行为以捍卫国家利益。  相似文献   

3.
亚洲的安全困境亚洲的安全困境,除了中美关系,更要把小国考量在内。在任何地方,小国家需要多边主义来保护自己的利益。较之大国,小国的选择比较少。小国的各方面的需要,包括主权国家和安全和发展,都要求和大国处理好关系。因此,无论是东北亚国家还是东南亚国家,他们的选择是,  相似文献   

4.
一、当前已有研究成果评述东南亚金融危机席卷东亚,波及全球,引起了世界各国政府要员、金融界人士、专家学者、大众传媒等的高度关注。人们对这场风暴的根源进行了广泛的探讨,提出了许多很有见地的观点,概括起来,包括以下两种:1.外因论,危机根源于巨额国际游资所进行的投机活动。在金融自由化、全球一体化的背景下,国际游资在东南亚各国外汇市场上大肆进行的投机活动,是这次危机的根本原因。2.内因论,流行的说法是“苍蝇不叮无缝的蛋”。认为金融危机根源于东南亚各国的金融、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种种矛盾与弊端:第一,东南…  相似文献   

5.
始于泰国的东南亚金融危机一开始就对拉美新兴国家的经济发展和金融市场产生巨大冲击,拉美第一大国巴西受到的影响最大。为了抵制东南亚金融危机、保持巴西经济的稳定发展,巴西政府耗费80余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削减了近200亿雷亚尔的公共预算,颁布了包括52项内容...  相似文献   

6.
时殷弘 《党政论坛》2012,(14):44-45
南海问题早就有,但为什么这两年如此多事?这就要考察一下这两年东亚地区的变化。我这里讲的东亚是广义东亚,主要包括东北亚、东南亚、印度、巴基斯坦等特定区域,还包括西太平洋。从广义东亚看南海问题,  相似文献   

7.
试论政治学研究中的利益分析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政治学研究中的利益分析,是以公共利益为分析对象,把政治看作是体现了权威、交换、说服三个特征的利益活动,结合人性化与科学化判断的一种研究视角,它包括利益主体、利益目标、利益观念、利益分配机制等多种分析标准。作为一种分析方法,它是对传统政治学研究中的经济分析法和阶级分析法的发展,并日益成为一种综合性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8.
1东南亚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此次东南亚地区金融动荡是由内外各种原因造成的。外在因素是金融衍生工具的不断出现,国际资本市场上存在大量的投机性游资,并且能够有组织地迅速移动,从而对一个国家的金融市场产生冲击。但多数专家分析认为,更深层次、更为重要的原因是东南亚国家的经济战略和金融体制存在的内部问题和弱点。主要包括:(1)从经济发展战略来看,亚洲的“四小龙”以及泰国等基本上都是采取出口导向的发展战略,以廉价劳动力优势,鼓励出口,限制进口,以外部需求带动国内经济发展,这一战略虽然开始时在日本、韩国取得了…  相似文献   

9.
《学理论》2014,(35)
中国在南海主权问题上面临严峻挑战。最引人注目的就是东南亚国家与中国之间的直接南海权益冲突。面对中国这样一个日益崛起的世界大国,出于国家利益的考量,东南亚十国在南海问题上的对华政策各有特点。争议国和非争议国的政策不尽相同,差异性是显而易见的。争议国之间、非争议国之间又各有异同之处。  相似文献   

10.
《求知》2011,(12):46-46
庄德水在2011年第4期《中共中央党校学报》撰文认为,利益冲突是国家公职人员在公共行政的过程中,受私人利益的干扰,导致价值判断和政策取向偏离公共利益的要求.发生私人利益与公共职责相抵触。在本质上,利益冲突是公共权力的非公共使用.包括公共权力的递延化和期权化,是公共权力发生腐败的重要根源。当前,政府部门与私营部门的合作越来越多。在这种情况下,国家公职人员更容易发生利益冲突问题。他们直接参与包括政府合同、政府工程、政府采购、公共事业招标等经济活动。在处理具体公务的时候,他们掌握自由裁量权,  相似文献   

11.
行政决策应成为利益博奕过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行政决策成为利益博奕过程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所导致的社会利益结构变化的必然结果个体利益(包括局部利益)服从于整体利益,同时在整体利益(以国家为代表)的协调和控制下,个体之间在利益上平均化,这是1949—1979年中国社会利益结构的主要特征。这种整体...  相似文献   

12.
《党政论坛》2008,(4):33-33
1977年8月,福田康夫的父亲福田赳夫首相出访东南亚,在最后一站菲律宾首都马尼拉发表了题为《我国的东南亚政策》的演讲。在这次演讲中,他首次阐述了“福田主义”的几大原则:日本不当军事大国;与东南亚各国建立“心心相印”的友好信赖关系:以对等、合作者的身份支援东南亚。这一讲话使日本以“和平国家”的形象赢得了东南亚国家的谅解和好感。  相似文献   

13.
廉德瑰 《党政论坛》2009,(24):34-34
鸠山版的“东亚共同体”具有三个特征 第一,它的区域范围比较广,包括了东北亚、东南亚、南亚和大洋洲,远远超过了东亚的范围。具体说就是:东盟十国加中日韩,再加印度、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也就是所谓的“10+6”;  相似文献   

14.
职工利益诉求表达机制,应该是指工会表达和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各项制度、载体和渠道的总称。目前上海工会的职工利益诉求表达机制,主要包括工会组织和职工代表参加人民代表大会、政治协商会议,职工代表参加企业职工代表大会或职工大会,劳动关系三方协商机制、工会与政府联席会议制度、党政工联席会议、厂务公开、职工董监事制度、工会信访接待、职工维权热线等制度。  相似文献   

15.
李发戈 《团结》2013,(3):12-14
我国协商民主的主体既包括政党、人大、政府和政协等政治组织.也包括有各种利益关系的公众。其中公众既指公民个人.也指其他法人组织和社会组织。协商的内容也不仅仅是政治事务,而且涵盖公共事务、社会事务等其他事务。在协商民主中,公众主要通过自由平等的对话、讨论、审议等方式参与公共政策的制定和公共事务的管理。协商民主与公众参与相结合,对于促进公共利益,化解各种复杂的矛盾和纠纷,维护社会稳定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梁明 《瞭望》2002,(18)
今年以来,日本外交和军事一齐瞄准东南亚,先是小泉纯一郎首相、绵贯议长等政界要人出访东南亚国家,表示要在经济和安全领域加强与东南亚国家的合作;后是日本海上保安厅以打击海盗为名派出大型巡视船赴东南亚海域,吹响了日本军事进入东南亚的号角。日本外交、军事双管齐下进入东南亚究竟是什么企图呢?  相似文献   

17.
雁楠 《党政论坛》2009,(4):48-48
广东商帮:目光漂洋过海海外流传着这么一句话:太阳无时不普照粤人社会。在近代,晋商、徽商等因为固守传统而日渐式微。而粤商却伴随着近代广东商品流通的扩大、商品经济的发展和海外移民的高潮而崛起,广东商人发迹于东南亚和香港、潮汕地区。二次大战期间,广东商人虽然曾一度沉寂,但经过战后若干年的苦斗,又终于在上一世纪70年代后崛起于中国南部、香港及东南亚。  相似文献   

18.
1997年7月以来,东南亚出现了一场波及面甚广的金融危机。首先是以泰国为首的外汇市场货币危机,随即演变成股票市场、期货市场同受强烈冲击的金融风暴,不仅东南亚诸国的整体经济遭到严重打击,还迅速扩展到韩国、日本和中国台湾以及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甚至引起了全球股市动荡  相似文献   

19.
城市基层腐败是一种“吸纳式腐败”,即腐败行为主体能动地吸收容纳人情关系的非正式交换要素,完成腐败的非法利益交换;它根源于利益而非人情,包括利益吸引、人情吸纳和利益交换三大环节,人情吸纳是其中关键环节。城市基层腐败的权力资源体现在城市基层干部的行政审批权、人事话语权、行政信息权和行政裁量权当中。当事人在利益吸纳人情过程中往往注重时空、方式和中间人选择,持续性的腐败社会交换最终形成交换规范秩序。“利益吸纳人情”的根源在于公私要素的间接社会交换,功能在于规避腐败利益交换的风险,后果是特殊主义对普遍主义原则的消解。因此,城市基层腐败治理重点须强化权力和人情的双重规制。  相似文献   

20.
东南亚国家包括东盟六国(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和文莱)、印度支那三国(越南、柬埔寨和老挝)和缅甸共10个发展中国家。东南亚国家与我国西南地区山水相连,是我国西南面的友好邻邦。在当今世界经济区域化、集团化趋势不断增强的形势下,各国和各地区以拓展国际市场为目标的区域经济合作步伐大大加快了。由于地缘经济关系,我国西南地区与东南亚国家的区域经济合作已提上日程,并将愈来愈引人注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