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也谈信仰     
什么是信仰?我们应该追求什么样的信仰?今天,很多人在思考,也试图对这一问题作出回答。不久前,我在阅读中看到这样一段经典的革命式话语,一位参加过长征的红军战士在回忆当年爬雪山时的情景说:"我们翻越一座又一座雪山,当时想,我们这些人也许永远也翻不完这些山了,没有什么希望了。但我们坚信,即使我们真的倒下去,中途失败了,但我们的下  相似文献   

2.
中华文明的特点是什么呢?没有宗教,没有信仰。是这样吗?是。我们首先得给信仰下一个定义,信仰的定义是什么呢?是对超自然,超世俗之存在坚定不移的相信,这个就叫做信仰。就是我相信的那个对象一定是超自然和超世俗的,它既不属于自然界,也不属于人类社会。它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创造者,  相似文献   

3.
王琦 《学理论》2009,(21):141-142
什么是科学?它是一种理性还是一种信仰?在当今社会,科学正处在一个高高在上的位置。似乎可以说,科学成了一种信仰。然而说科学是一种信仰,并没有要贬低科学的价值,也不是要抹杀掉科学所带来的积极影响,而只是说,科学不该受到这样待遇,不能独占鳌头。科学只是人类文化中的一部分,它与其他知识体系具有同样的地位。人是需要信仰的,但是不能盲目地去信仰,所以我们可以以理性为基础去信仰。信仰和理性不是完全割裂开来的,信仰寻求理性的理解,理性也从信仰中获得支撑。二者之间具有合力也有张力。而对于科学的信仰,就可以认为是理性与信仰合力作用的结果之一。  相似文献   

4.
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是江泽民总书记为保证跨世纪宏伟目标的实现而提出的一项战略性任务。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有人说:当今的思想政治工作难做,效果也不理想。其原因是多种多样的,这与某些政工干部自身形象不佳,真理与人格脱节有很大关系。笔者对新时期政工干部的人格力量有如下体会。一、政工干部要有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人之所以挺立行走,关键是脊柱起作用,理想,信仰就是政工干部的脊柱。有人把人比作一座大厦,理想、信仰就是这座大厦的脊柱,人一旦失去了理想和信仰,整座人生大厦就会倒塌,好象大海航行没有航标,前…  相似文献   

5.
人,都有一双眼睛,是给我们看的;也都有两个耳朵,是给我们听的。人的一生,假如活N80岁,甚至100岁,我们究竟都听了一些什么声音呢?  相似文献   

6.
《党政论坛》2013,(14):62-63
人,都有一双眼睛,是给我们看的;也都有两个耳朵,是给我们听的。人的一生,假如活到80岁,甚至I00岁,我们究竟都听了一些什么声音呢?  相似文献   

7.
倘若一个人有一个思想,那么,千百万人的“思想”、千百万人的“智慧”集中起来,将会产生多么巨大的力量啊!我们还有什么难题不能攻克、还有什么事情不能办到呢?人生的价值在于什么?有人可能会脱口而出:当然是奉献啦!这样的回答,不能说不对,但我总觉得好像缺了点什么。缺什么呢?深而思之,奉献这*举动应该是在有所准备之后。人赤条条来到世上,拿什么去奉献呢?人首先得受到抚养、受到教育,之后才使得上奉献,而被扶养、受教育等等本身并不是奉献。离退休之后,颐养天年,*般也是索取大于奉献。即使正在工作,也不完全是奉献,…  相似文献   

8.
近闻这样一则事儿:一户人家里来了远方客人,父亲让儿子去买点菜和酒,准备招待远方来客。没想到儿子走了好久也没回来,父亲急忙奔往去商店的路。路经一座客流不断的狭窄便桥,发现儿子正在桥头跟另一人争吵不休。父亲上前责问儿子:“买了菜和酒怎不马上回家,在这儿吵什么?”  相似文献   

9.
当人类历史即将跨进21世纪门槛的时候,知识经济、信息经济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知识经济将日益深刻地影响我们社会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已经和正在成为推动历史前进的巨大力量。知识经济是什么?如何认识它的内涵与外延?它离我们还有多远?‘e将带给我们什么?领导者应以怎样的姿态迎接这一挑战和机遇?这些问题既是近来各种媒体频率极高的热点词汇,也是人类进入高科技时代不得不正视的发展趋势问题。更是世纪之交,我们应该做出积极回应的问题。一、知识经济与知识经济时代近代科学已经走过了3ho多年的历程,进入本世纪以后,科…  相似文献   

10.
艰若奋斗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几十年来,一直得到宣传和坚持。但很多奋斗的确切含义是什么?它的实质是什么?这些似乎不成问题的问题一经认真地提出采,要准确地回答似乎又很不容易。什么叫“艰苦奋斗”?一些成语词典解释为.“克服艰难困苦,顽强进行斗争。”“不怕限难困苦,进行英勇而顽强的斗争。”这些解释大同小异,均较通俗、易懂、正确。但如果从科学的角度看,这些定义就不够精确了。「艰难困老」的握法最迟较为笼统,恐怕空易被人误解为*饥赛双边」、*贫困交加」!。那么,就会合人认为生活好了、物质丰富了,就不需要限警笛…  相似文献   

11.
深圳经过18年的建设,已从过去的一个边陲小镇发展成为综合经济实力跻身全国大中城市前列的一座新兴城市。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深圳正面临知识经济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把深圳定位为经济中心城市,对特区新优势的形成,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和实现把深圳建成国际性城市的目标,将产生重大促进作用。这一新定位,无疑给处于“特区中的特区”──福田保税区指明了进一步发展的方向,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深圳经济中心城市建设中,福田保税区扮演什么角色?发挥什么作用?能否成为深圳经济增长的一个强有力支撑点?本文集中对这些问题作一…  相似文献   

12.
基因技术将造成无数难以选择的可能:怀上个孩子,要不要 先查基因再“放”生?找对象、谈恋爱,要不要验一验基因?找工作, 是不是也要查一查?这些问题无一不指向人的内心从一定程度上讲,个人的一部 分命运是由基因决定的。如 何面对基因发现?怎样才是“人道”的生活方式? 平等是人类社会的追求,它表现在对每一个人的权利的尊重与歧视的反对。从根本上讲,每个人都是平等的,不管他有什么样的社会地位、什么样的信仰、来自哪个民族、有什么样的肤色,操什么样的语言和──拥有什么样的基因,这是人道的起点,是文明的标志,是人类存…  相似文献   

13.
中国人不怕大灾大难,怕的是忘乎所以。面对洪灾、朝鲜战争,中国人都能团结起来对抗。但是,中国人就怕忘乎所以。比如说国防现代化是必要的,但是否美国人有什么,我们就要有什么?苏联垮掉的原因之一就是与美国搞军备竞赛。如果中国被美国拖进一场军备竞赛,那结果是什么?  相似文献   

14.
《党政论坛》2013,(18):24-25
好誉而恶毁,入之常情,无可非议。古代豁达之人倡导把毁誉置之度外。我则另持异说,我主张把毁誉置之度内。置之度外,可能表示一个人心胸开阔,但是,我有点担心,这有可能表示一个人的糊涂或颟顸。我主张对毁誉要加以细致地分析。首先要分清:谁毁你?谁誉你?在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由于什么原因?这些情况弄不清楚,只谈毁誉,至少是有点模糊。我记得在什么笔记上读到过一个故事。一个人最心爱的人,只有一只眼。  相似文献   

15.
近些年来,党员信仰宗教或明或暗的时有发生,并有上升的趋势,尤其表现在一些离退休党员和少数民族职工党员中。问题虽然出现在极个别党员身上,但在群众中影响很不好,各级党组织必须引起足够重视,并将之作为基层党建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认真解决好。一、共产党员就是不能信仰宗教有的党员说,《宪法》明文规定,公民有信仰宗教的自由,党员也是公民,为什么就不能信仰宗教呢?这种认识是错误的。共产党员,顾名思义,就是信仰共产主义的人。因此,共产党员不能信仰宗教,不能参加宗教活动,这是党章对共产党员的基本要求,也是共产党员…  相似文献   

16.
从本期开始。我们讨论“企业文化”这个话题。为什么选择这个话题?因为在我们的调研采访中,时不叶有企止同志提出:企业文化究竟是什么?企业文化究竟包括什么?企业文化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到庇是什么关系?……可以说这些问题已经讨论了近10年,但至今仍莫衷一是。我们党的文件中已多次提出了加强企止文化建设的要求。对企业文化建设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讨论是必要的、有益的,也是基层同志所希望的。我们本期“热线”邀请的两位嘉宾,王裕桂同志曾专门去日本进行过考察,宋维平同志多年致力于企业文化研究,他们的意见是有感而发,有的放矢,愿大家予以注意。  相似文献   

17.
正什么是信仰?我认为,凡是思维正常的人都有信仰,主义是信仰,宗教也是信仰;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有信仰,一个字不识的人也有信仰。我想借用计算机语言把信仰比喻成"人生的操作系统",实际上就是对做什么样的人和怎样做人进行根本控制的思想理念。我曾试着分析我父亲这位老革命的信仰是怎样培育建立的,通过对父亲经历的分析,我觉得有这样几点感悟。第一,信仰是在实践中产生  相似文献   

18.
什么是“人文”?作家梁晓声用了6堂课的时间讲这两个字的含义。不少学生觉得惊讶,“‘人文’,我懂啊。”“就一句话,以人为本。”梁晓声发出一声感叹:除了“以人为本”,我们还能告诉别人些什么呢?  相似文献   

19.
盼着有人来     
寂寞,单调,是驻守在雪山哨所边防官兵无法抗拒的生活现实,也是磨炼官兵思想意志的独特方式。今年3月,到新疆军区某边防团采访,与一线官兵共同生活了半年,真切地感受到什么是寂寞和孤独。这个团的一线连队大都驻守在海拔3000米以上的雪山峡谷,自然环境十分恶劣...  相似文献   

20.
关于“信仰的危机”,“信仰的失落”等问题的争论,在前几年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泛滥之时,曾一时成为大学校园内争论不休的主要话题之一,“现在是不需要信仰的时代”的口号也曾一度为大学生们所推崇。那么,到底什么是信仰?信仰追求与大学生的成长过程又有着怎样的必然联系呢?对这些问题的理论分析,在当前高校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斗争中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一、关于信仰追求的心理学涵义信仰是人们对某种事物或现实的最高价值的心理认同,它是人类精神生活的表现形式之一。无论是处于愚昧状态下的人们对神的信仰,还是在文明高度发展时期对人的自身存在的信仰,二者的差异仅反映了信仰本身是否科学,却都证明了信仰作为人类精神生活的普遍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