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8年和 1999年春节期间在北京举行了“中国唐宋名篇音乐朗诵会” ,后又出版了《中国唐宋名篇音乐朗诵会》光盘。朗诵会上 ,艺术家们在现代汉语普通话的语境之中 ,通过舞台朗诵艺术 ,再现了千年前唐宋诗词名篇的音韵声调之美。其富于探索性的努力和尝试体现在 :在读字发音上 ,正确处理好一字多音、字音古读的问题 ;在读字声调上 ,正确处理好一字多调、字调古读的问题 ;在诗词的叶韵方面 ,正确处理好韵字古读的问题 ,努力再现唐宋名篇音韵和谐整齐的艺术风貌。但同时也有不少地方值得商榷 ,如 :在读字发音的一字多音、字音古读方面 ,在读字声调的一字多调、字调古读方面 ,在朗诵叶韵上 ,艺术处理均尚有不一致之处。所录制出版的CD光盘封面印制的唐宋名篇原文 ,错别字较多 ,校对不够精。  相似文献   

2.
文化自觉、文化自信落实于诗词一道,就是诗词自觉和诗词自信。诗词自觉建基于对诗词特性的"自知之明"。"直接插入生活",偏重于书写个人实际、具体的生活内容,雅化日常生活,就是古典诗词的显著特性和传统。表现日常生活,书写个人生活经历及体验,发掘日常生活本身的价值和美,依然是现代诗词的突出特征。诗词"直接插入生活",使诗词与人生高度交融和伴生,获得内生性而有旺盛生命力;使"日常生活审美化",实现"诗意栖居";让诗词作为"民族文化基因"得以有效遗传。现代诗词写作大量是民间的、日常的、经验性的,只有确立"直接插入生活"的正当性和价值,民间性、日常化写作才有底气。解决诗词内容普泛化、写作日常化带来的随意性和平庸化问题,要辩证对待诗词日常性与超越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诗词同中国古代许多优秀诗词一样,极具民族特征,其雅俗共赏的艺术风格和纯正浓厚的民族风味非常突出,是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文化传统的典范。  相似文献   

4.
黄河诗词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艺术形式,以其独特的历史特征及宝贵的文化价值、史料价值、审美价值,在黄河文明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大多数黄河诗词还是研究黄河历史地理时应当参考的资料,从诗词中所传递出来的信息也具有相当大的现实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唐宋诗歌具有不同的风貌,早已是学界公认的事实,对此,齐治平先生的《唐宋诗之争概述》一书总结论述得已经十分详细精当。然而,与以往不同的是,本文尝试一改前人的习惯性思路,分别选取唐代李白遇赦时所作的《与夏十二登岳阳楼》和宋代黄庭坚遇赦时所作的《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二首》为例,进行简要的分析,以期读者能够通过本文,对唐宋诗的不同特征管窥一斑。  相似文献   

6.
周宁 《工会论坛》2008,14(6):121-122
唐宋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阶段,由于国力强盛、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吸引了大批外国使节、商人、僧侣、留学生等来到中国,如何处理好与外国人的关系,保证唐宋王朝对外开放的顺利进行,是唐宋王朝制定涉外法律的一件大事,也是解决好唐宋王朝与周边国家外交关系的需要。  相似文献   

7.
优秀的诗词都是作者的思想感情、个性心理特征的真实表现。毛主席是伟大的政治家、革命家,也是伟大的诗人。从毛主席诗词中,可以展现出毛泽东的胸怀博大、自信豪迈、信念坚定、情操高尚等鲜明的人格特征。 1.博大的胸怀 在毛主席诗词中,反映毛泽东胸怀博大性格的诗句很多,如《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中写道:“小小环球,有几个苍蝇碰壁。嗡嗡叫,几声凄厉,几声抽泣。蚂蚁缘槐夸大国,蚍蜉撼树谈何易。”  相似文献   

8.
“唐宋变革论”始于日本史学家内藤湖南所提出的“宋代近世说”。近百年来,这个问题引发了国际宋史学界的广泛争论。论争的初期主要是围绕着对“唐宋变革”的定性,即唐宋之际中国社会是否已经实现了从中世向近世的转变,学者们从社会史、经济史和文化史的不同层面进行了分析。近些年来,则主要是集中在对“唐宋变革”的量化分析,即承认唐宋之际存在重大的社会转型,学者们更加注重转型在社会、经济、文化各个层面所引发的变化,即注重变化本身而非性质。“唐宋变革论”对法律史研究的意义,一方面是拓展了研究方法,另一方面也充实了研究的内容。  相似文献   

9.
唐宋时期,福建出现了造神高潮。作为现存最早的福建方志之一,淳熙《三山志》对唐宋民间信仰现象有所记录。通过分析梳理有关记载,可以看出唐宋福建民间信仰的四个特点:外地神明传入、本地神明产生、制度化宗教与民间信仰的融合、官方的毁禁淫祠。  相似文献   

10.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之际,由中国毛泽东诗词研究会和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共同主办的"毛泽东诗词与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研讨会"暨中国毛泽东诗词研究会第十一届年会,于2011年12月10日至12日在我院召开。中央文献研究室副主任、中国毛泽东诗词研究会会长李捷,中共陕西省委原副书记、中国毛泽东诗词研究会顾问蔡竹林等近百人出席会议。  相似文献   

11.
随着对毛泽东诗词研究的日益深入以及毛泽东诗词“集外”篇章的不断公诸于世,人们对毛泽东诗词的认识在不断加深,尤其是毛泽东诗词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的地位和影响也越来越多地引起了专家学者的重视。李衍柱、李戎先生在他们合著的《毛泽东文艺思想概论》中曾辟专章论述了毛泽东的诗歌理论与实践,详细分析了毛泽东诗词的创作成就,阐明了毛泽东诗词在中国文学史中的地位。作为高校文科通用教材的《中国当代文学史初稿》也有专章论述毛泽东诗词,但侧重讲的是当代文学时限的毛泽东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所写的诗词。这些评述,尚难以明…  相似文献   

12.
2007年8月21日至23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毛泽东诗词研究会、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联办的第三届毛泽东诗词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召开。这次研讨会的主题是:毛泽东在井冈山和中央革命根据地的诗词创作。  相似文献   

13.
毛泽东的诗词,以渊博的学识、伟岸的气质、浪漫的情怀、跌宕起伏的革命生涯,熔铸了大气磅礴,乐观浪漫的诗词风格,而诗词中所蕴含的丰富的历史内容和情感以及独特的美学价值与哲理内涵则成为后人研究不尽的话题。本文以毛泽东诗词中的英雄气与儿女情为切入点,对伟大毛泽东的诗人情怀与创作特色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4.
在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提升民族文化自信的背景下,以唐诗宋词为代表的中国古代诗词鉴赏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各个教育阶段的语文教师都在尝试探索提升中国古代诗词鉴赏的教学效率与教学效果。引导学生掌握鉴赏古代诗词的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丰富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提升学生的审美趣味,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因此,语文教师必须以创新为导向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感受古代诗词的艺术魅力,使其主动学习掌握鉴赏古代诗词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之际,由中国毛泽东诗词研究会和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共同主办的“毛泽东诗词与中国其产党的发展历程研讨会”暨中国毛泽东诗词研究会第十一届年会,于2011年12月10日至12日在我院召开。  相似文献   

16.
中国毛泽东诗词研究会副会长陈安吉在不久前推出了他的专著《毛泽东诗词版本丛谈》(中央文献出版社、南京出版社联合出版 ,以下简称《丛谈》)。这本 4 2万字的煌煌巨著 ,在毛诗研究领域的影响是很大的。《丛谈》是我国第一部研究毛诗版本的学术专著。全书5 0篇文章 ,分为五辑。第一辑考证 195 7年 1月以前 7首毛泽东诗词的各种版本 ;第二辑评述 195 7年至 1976年约 2 0年间毛泽东手定发表的 39首诗词的主要版本 ;第三辑评述毛泽东逝世后出版的两本重要的毛泽东诗词集 ,考证未经毛泽东手定发表的诗词的版本 ;第四辑介绍毛泽东诗词的手迹版本…  相似文献   

17.
论明清杂剧的诗化色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清杂剧是中国古代戏曲中很特异的一部分 ,它走到了杂剧发展的尽头 ,力求变革与创新。它无法超越元杂剧的成就 ,却渐渐向传统诗词回归 ,具有了浓重的诗化色彩 :它的情节淡化 ,长于直接展现剧中人物的内心世界和作者的观念 ,因而具有强烈的抒情性 ;它不但继承了传统诗词情景交融的写法 ,而且语言也诗词化了 ,因而创造了诗词般的含蓄悠远的意境。它实际上成为了一种介于传统诗词和正规戏曲之间的一种文体 ,研究它的特质及其成因成为一种文体边缘上的研究 ,具有极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伟大建党精神像一根红线贯穿于毛泽东诗词,既丰富了毛泽东诗词的底色,又承载了中国共产党与生俱来的初心使命和红色基因。站在政治和战略的高度来解读毛泽东诗词,可以领悟其中蕴含的伟大建党精神。毛泽东诗词与其中蕴含的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源泉,是实现中国共产党奋斗目标的精神动力和指引当代青年发展方向的精神支撑,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共同精神支柱和强大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社会主义文化视角分析了中华诗词进行改革创新的必要性及其发展演变规律,阐述了诗词创新的种种情况及主要经验。  相似文献   

20.
毛泽东诗词是中国革命的晴雨表,也是统一战线工作的无形纽带。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许多重要历程和重大事件都反映在他与许多革命知识分子和党外人士的唱和之作中。他用诗词把这些特殊对象紧紧团结在中国共产党的周围,他的诗词起到了其它工作无法替代的纽带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