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东铁路,原称东清铁路或东省铁路,修建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沙皇俄国通过胁迫清政府签订《中俄密约》和《旅大租地条约》而修筑的,贯通中国东北三省并与俄境内西伯利亚大铁路相连。它既是沙皇俄国政府侵略中国的一个结果,更成为其进一步侵略中国的桥头堡。十月革命胜利后,苏俄政府宣布废除沙俄在华的一切不平等条约和各种特权。  相似文献   

2.
<正> 1911年(清宣统三年、农历辛亥),清政府在美国等帝国主义唆使下,不顾全国人民的一致反对,于5月9日悍然宣布了“铁路干线国有政策”,将原已准民间商办的川汉、粤汉等铁路收归国有。5月18日,清政府任命端方为“督办粤汉川汉铁路大臣”,强行接收粤、湘、鄂、川四省铁路公司。5月20日,清政府与美、英、法、德签定了“粤汉、川汉铁路借款合同”,为获取600万英磅的借款,而断送了粤汉、川汉两条铁路路权。清政府的铁路国有政策是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实行“借款夺路”侵略政策的产物,也是清政府实行“借款筑路”进一步投靠帝国主义的一纸卖身契。清政府的倒行逆施,激起了全国人民的  相似文献   

3.
尹虹 《党史纵横》2002,(12):36-37
安奉铁路(今沈丹铁路),原系日俄战争期间,日本为了从朝鲜调运物资、部队的迅捷,于1904年8月由日本临时军用铁道部运工修建的一条从丹东经由凤城、下马塘、本溪桥头至沈阳的单线简易轻便铁路。按约定,日俄战后本应拆除,可是日本依恃强权和武力,于1905年9月5日在美国与俄国签署和约(即《朴茨茅斯条约》),达成了私分中国的肮脏交易。根据该条约的规定,俄国擅自将在中国东北的部分权益转让给日本。1905年12月22日,日本又同清政府签订了《中日会议东三省事宜正约》,迫使清政府承允日本继续经营安奉铁路十五年。…  相似文献   

4.
第六章主权之争一、中葡签约前后及历代政府的努力第一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屈膝投降,于1842年8月和英国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把香港割让给英国。1844年,清政府又与美国签订了《望厦条约》,与法国签订了《黄埔条约》,中国开始了近代最屈辱的一段历史。葡萄牙人看透了清政府的腐败和虚弱,借机频频向清政府施加压力。1860年,英法联军攻进北京,火烧圆明园,咸丰皇帝逃往热河。葡萄牙政府认为时机已到,于1862年派出基马拉士为特使,直闯北京城下,要求与清政府立约。8月13日,中葡《贸易章程》(又称《…  相似文献   

5.
林芊 《当代贵州》2011,(12):55-55
所谓"绅商",即为由官僚、士绅、商人相互趋近、结合而形成的一个独特社会群体的阶层。在中国近代资本主义发展历程中,绅商可谓近代商人的代表。  相似文献   

6.
革命前夜 1840年,英国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中英《南京条约》,用大炮打开了古老中国的大门。此后,资本主义列强对中国发动了多次侵略战争,强迫清政府订立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他们在中国大量推销商品,廉价购买原料,创办工厂,开采矿山,修筑铁路,设立银行,经理航运,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以中国的海关和国库收入作为担保,操纵中国的财政和中国政府;为了  相似文献   

7.
正1903年,清政府商部颁布的《铁路简明章程》24条,明文规定:准允华洋官商集股,建筑铁路。换句话说,即允许用集资、合资、独资等方法修建铁路。也就意味着,除清政府筹集资金和借外债修建铁路外,还放开了民间成立公司集资修建铁路的禁令。于是,各地纷纷出现了官办的、商办的铁路公司。到1905年前后的数年间,全国有15个省先后成立了各种铁路  相似文献   

8.
1903年9月,清政府为推行“新政”,允许招商局集商股成立铁路、矿务等公司。此后,商办铁路开始兴建。新任四川总督锡良,在川人强烈要求下,奏请自办川汉铁路,并于次年成立了“川汉铁路公司”。  相似文献   

9.
朱靖远  李国洪 《党建》2022,(1):65-66
在重庆市大渡口区博物馆,陈列着两根钢轨,这是成渝铁路的一段钢轨的辅轨,它见证了新中国第一条铁路的诞生。修铁路、通火车,是川渝人民的梦想。成渝铁路的修建计划由来已久。1903年,清政府提出修建由成都经重庆通往汉口的川汉铁路;1936年,国民政府成立成渝铁路工程局,次年开始修筑,后因抗日战争爆发而停工。  相似文献   

10.
周道坤 《探索》2000,(5):72-74
投资适度增长才能保证国民经济有序运行和快速增长。近年中国经济能不能保持较快增长,取决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民间投资能不能被新一轮政府投资所带动。中国目前经济增长的瓶颈之一就是民产投资意愿不足。因此,必须进行投资体制改革,在市场准入原则、金融全制、政府投资刺激等方面进行创新,进而启动民间投资。  相似文献   

11.
张鸣岐与清末广西铁路筹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1906至1910年在任4年的广西巡抚张鸣岐对广西争取商办铁路利权所作的努力不可忽视。他对广西铁路建设的认识及其所拟的广西铁路网对于我们今天从事西部大开发建设也有一定积极意义。他曾以“芦汉干路关系财政、主权”为由上奏清政府,要求“试办公债清偿借款”并将芦汉铁路“收回自办”,引起清政府的高度重视。他关于筹建广西铁路的线路规划是不无深谋远虑。  相似文献   

12.
2008年以来,中国铁路建设的全面铺开与资金的相对紧缺成为制约铁路发展的主要矛盾之一。宁夏铁路建设地方配套资金的筹集主要来源于政府财政投入,融资渠道狭窄,融资方式落后,需要不断拓宽债务融资渠道、储备融资工具。建议采取更多的融资方式,充分争取国家以及自治区政策支持,加快铁路沿线土地综合开发,增强铁路投资主体融资能力,利用股权置换、转让等方式股权融资。  相似文献   

13.
①香港包括、和三部分。②香港总面积为平方公里,目前人口约③1842年,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永久割让香港岛;1860年,英国又同清政府签订《》,永久割让九龙半岛;1898年,英国再一次逼迫清政府缔结所谓《》,强行租借九龙半岛及附近200多个岛屿,租期为年,至年月日期满。④1841年1月,英国侵略者单方面公布提出要清政府割让香港的《》,遭到清政府拒绝。⑤1982年9月,邓小平在接见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时提出要用“”的方案解决香港问题,并得到英国政府的理解。⑥1984年12月19日,中英两国签订了《》,正式确认我国政府于1997年7月1日…  相似文献   

14.
11、香港问题是怎么形成的?答:香港问题是当年英帝国主义入侵中国之后,强迫清政府签订三个不平等条约造成的。1842年8月29日,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关于结束鸦片战争的《南京条约》,永久割让香港岛。1856年英法联军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强迫清政府于1860年10月24日签订《北京条约》,永久割让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南的中国领土。1898年6月9日,英国乘中国在中日甲午战争中失败和列强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之机,再次强迫清政府签订《展拓香港界地专条》,“租借”深圳河以南、界限街以北及附近200多个大小岛屿…  相似文献   

15.
陈玫 《世纪桥》2011,(2):50-55
东北地区工人阶级的形成是随着中国近代工业的兴起而产生的。而黑龙江的产业工人则集中在以哈尔滨为中心的中东铁路干线及附属工厂中。1896年,沙皇俄国迫使清政府签定了《中俄密约》,从而获取了在中国东北地区修建和经营中东铁路的特权。随着这项工程的开工和建设,筑路当局从铁路沿线和外省——主要是直隶和山东招募大量破产农民和小手工业者。他们主要从事土木、石工和其他繁重的体力劳动。到1900年该条铁路已招募了17万多人。  相似文献   

16.
《实事求是》2006,(1):F0002-F0002
阿拉山口口岸是新亚欧大陆桥中国段的西桥头堡,是新疆乃至中国向西开放的前沿和窗口,是铁路、公路并举的国家级口岸,隶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阿拉山口口岸管理委员会是博州政府的派出机构,主要协调口岸通关,行使口岸行政区管理职能。口岸始建于1990年6月,15年来,在自治区党委、政府和目治州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口岸党委、管委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17.
正奉海(沈海)铁路是奉系军阀用本国资金和技术建成的官商合办的铁路,是奉天省长公署与商民合作投资,由奉海铁路股份有限公司承建和管理的省有铁路。该铁路建成前,东北没有一条由中国人利用自己的资金和技术建设、管理,并完全国有的铁路,从这个意义上说,奉海铁路填补了东北国有铁路的空白。与日本争权利1904年,日本和沙皇俄国为了争夺在中国东北的势力范围,在中国国土上发动了战争。日俄战争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一、投资发展进程之比较1、世纪上叶起步发展阶段(1897—1904年):1895年中国甲午战争以清政府的失败而告终,之后签订了《马关条约》,外国取得在中国的投资设厂权,也就开始了日本对华投资的进程。1900年日本在华投资数目约为50万至100万美元,公司主要分布在烟台、上海、福州、厦门等沿海通商口岸.(资料参考雷麦《外人在华投资》商务印书馆1962年版)突飞猛进阶段(1905—1930年):1904年日俄战争后,日本取得了东北的控制权,对华投资突飞猛进。1914年日本在华直接投资总数达1亿9000万美元,已一跃而居英俄之后,到1913年日本在华…  相似文献   

19.
1949年12月,在邓小平主持的西南局常委会上,搁置了半个世纪的修建成渝铁路议案被提上议程。作为四川人,邓小平对引发辛亥革命的四川保路运动太清楚了,清政府和国民党修不好的成渝铁路,共产党能不能修好?  相似文献   

20.
方勇 《廉政瞭望》2012,(1):68-68
《辛丑条约》是近代中国耻辱的顶峰。以前的不平等条约谈判,清政府还可以讨价还价,而这次却是在列强各国就如何“宰制”中国达成一致协议后才通知清政府照章执行。尽管如此,却有一个国家在条约谈判过程中频频为中国说话,这个国家就是侵略国之一的美国。为什么昵?事情还得从庚子年间光绪皇帝和美国总统麦金利的“交往”说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