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和平发展、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在理念升华与理论创新、实践的过程中,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共同构筑了以和平发展为主体,和谐社会、和谐世界为两翼的和谐战略体系。  相似文献   

2.
2005年4月23日,新加坡内阁资政李光耀在博鳌亚洲年会上作了"为中国和平崛起而实现的共赢方针"的主旨演讲①,这暗示着我们的一些邻国开始正视并参与中国和平崛起的过程.如果这一过程能够顺利进行,中国及其所带动的其它发展中国家,如印度、俄罗斯和巴西等国的崛起将必然给现有的国际体系带来深刻变革.②在主流国际体系变迁理论中,无论是肯尼思·华尔兹的"权力分配论",还是吉尔平的"权力转换理论",抑或是沃勒斯坦的"世界体系理论",都是聚焦在如何通过霸权战争等非和平方式完成国际体系的变迁.如果只把这些理论作为"中国威胁论"的理论依据而加以否认,不跳出其分析框架来重塑国际体系和平变迁的途径,那么中国和平崛起的理论构建中就存在着不足与缺陷.笔者认为,建构主义的"国际体系和平变迁"理论更适于为中国和平崛起及其导致的国际体系和平变迁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提出的重要思想,是揭示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理论,是中国优秀思想文化的集中展示,是对中国共产党和平思想的继承和超越,对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全球治理体系和国际秩序变革的中国方案,是建设美丽世界的中国智慧,是多极世界背景下维护世界和平新的理论向导,是全球化困境中促进世界共同发展的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4.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开创"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的崭新全球治理体系,构建"自由平等、公平正义、和平发展、开放共享、合作共赢"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共同价值,是中国和平崛起与世界和平发展的人间正道,是中国走向世界与世界走向大同的文化繁荣,是中国文化融入世界文化引领世界文化的文化复兴,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价值目标真正实现的文化富强!  相似文献   

5.
谢金萍 《工会论坛》2010,16(1):150-151
雅尔塔体系不同于以往的任何一个国际体系,雅尔塔体系是二战后形成的新格局,即美苏两极主导世界的格局。它是反法西斯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直接产物,它维持了战后的世界和平近半个世纪,美国在雅尔塔体系中所处的地位和发挥的作用至今影响着世界各国。对雅尔塔体系和在雅尔塔体系下美国的探索,对于研究当代国际关系及更好地研究与资本主义同时并存的世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运动也具有长远意义。  相似文献   

6.
正超越西方国强必霸的逻辑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赵汀阳指出:未来的世界体系应该是一个协作的体系,全球政治不妨借用中国周朝设计的天下体系,这是一个兼容理想的世界体系,该体系包含着丰富的中国哲学——尤其是老子、儒家思想,由于追求的是相互的安全,而不是自我利益的最大化,所以该体系更容易实现世界的永久和平。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副院长苏长和教授强调,  相似文献   

7.
20世纪90年代开始,中国和平崛起理论出现,并具有自己特定的内涵,即一种新的和平的大国兴起模式。其背景是在全球化、现存的世界政治体系和中国国内资源整合等因素影响下,中国需要塑造自己在新世界格局中的大国地位。中国和平崛起对国际格局的影响,使美国和中国周边利益相关国家有所顾虑,为此中国已使用新的"和平发展"提法。中国的和平发展之中,因复杂的国内外因素制约,仍然面临相当的挑战。  相似文献   

8.
未来五年中国国家安全机遇与挑战交织并存,面临世界和平、发展、合作、进步的趋势不断增强的历史性机遇,世界力量对比与国际体系变化深刻复杂,中国的战略安全环境不确定性与敏感性上升。有效维护新时期中国的国家安全,务必在观念更新、能力建设、战略谋划、体制创新等方面下大工夫,为和平发展与全面小康提供更坚实的安全保障。  相似文献   

9.
在主流国际体系变迁的理论中,无论是肯尼思·华尔兹的“权力分配论”,还是吉尔平的“权力转换理论”,乔治·莫德尔斯基的“霸权周期论”,抑或是沃勒斯坦的“世界体系理论”,均聚焦在如何通过霸权战争等非和平方式取得霸权进而完成整个国际体系的变迁。近代以降,无论欧洲列强,还是美洲的美国和亚洲的日本,这些国家的最终崛起绝大多数都仰赖战争,其实质都是非和平崛起,均对当时的国际力量结构与国际秩序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也正因为如此,当代中国的和平崛起进程颇受国际社会关注。一欲理解中国和平崛起及其如何深刻影响国际格局,必须先理解“和…  相似文献   

10.
新中国外交 5 0年创建了伟大业绩 ,一、为反帝 ,反殖 ,支持民族独立运动 ,促使殖民体系崩溃 ,作出了巨大贡献 ;二、为反对霸权主义 ,保卫世界和平作出了极大贡献 ;三、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主题 ,对推动人类进步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在全面、准确地把握世界发展趋势基础上作出的正确选择。在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成为时代主题的世界场景中,经济全球化为中国和平发展提供驱动力,国际关系民主化为中国和平发展提供政治空间,世界和平力量增长为中国和平发展提供依靠力量。基于以上原因,中国正确选择了将自身的发展与世界的和平有机统一起来,走出了一条既同经济全球化相联系,又独立自主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型大国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2.
恐怖主义犯罪对世界的和平和安全构成了严重的威胁 ,面对反恐斗争的严峻形势 ,我们应认清恐怖主义犯罪的本质 ,明确恐怖主义犯罪的特征 ,完善刑事立法执法体系 ,有效打击恐怖主义犯罪。  相似文献   

13.
赵纪梅 《工会论坛》2003,9(2):78-79
冷战结束后 ,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国际形势的主题 ,世界多极化、多样化和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趋势愈益明显。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战略的显著特点是维护世界和平 ,促进共同发展。这主要表现为 ,积极推动国际新秩序的建立 ,全方位发展对外关系 ,努力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进一步改善我国的国际环境  相似文献   

14.
在邓小平人权理论体系中 ,关于人权与和平、发展的关系问题是一个与时代主题关系最为密切的子体系 ,这一体系的建构体现出邓小平人权理论在国际风云不断变幻中审时度势、与时俱进的理性与睿智。本文从邓小平人权理论产生的时代背景、和平与发展两大时代主题的阐释、人权与和平权和发展权的关系三个方面分析理解邓小平人权理论的时代特征及其对世界人权事业的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5.
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下,和平与发展是国际社会的共同追求,而世界和平友好的根基在民间。习近平就任党和国家的主要领导人以来,高度重视民间外交工作的开展,提出了一系列民间外交思想,内涵丰富,主要包括以民间友好交流共建命运共同体、世界人民齐心共享一带一路发展机遇、以民间文化交流共推文明交流互鉴、以民心相通共促世界和平友好。习近平民间外交思想开创了我国外交理论的新格局,拓展了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的新外延,丰富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新体系。  相似文献   

16.
论十月革命的世界和平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反对第一次帝国主义世界大战是十月革命的促成条件。十月革命除了具有无产阶级要消灭阶级压迫和剥削、使自身获得翻身解放的目的外,还具有消除帝国主义战争、谋求世界和平的目的。这两重目的是相辅相成的。新生苏维埃俄国一直在为谋求世界和平做着积极的努力,为之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开辟了世界和平的新局面,把世界和平推进到了一个新阶段。  相似文献   

17.
试论江泽民关于建立国际新秩序的科学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泽民提出建立国际新秩序的科学构想内容丰富,体系完整,是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的新发展,符合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潮流和内在要求,是我国外交工作的指导方针.  相似文献   

18.
在“和谐世界”理念指引下,2006年中国外交取得重大成就。展望未来,中国只要继续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坚定不移地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中国的和平和谐外交就会不断开创新格局,中国一定会对世界和地区的和平、稳定和繁荣作出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中国的“和平崛起”走的是和平的发展道路,向世界表明了中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发展中大国,一个追求国家之间互利互惠,共同进步的大国,一个提倡世界和谐发展的大国,一个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大力提高13亿人口民生水平的大国。是一个已经对世界担负起大国责任的国家。  相似文献   

20.
进入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后,国际恐怖事件迅速增加,1985年一度被称为“恐怖分子年”。恐怖分子的猖獗对整个世界的和平与安全造成了极大威胁。1995年11月4日,以倡导中东和平著称的以色列总理拉宾被恐怖分子杀害,给举世瞩目的中东和平进程蒙上了阴影。冷战结束以后,随着国家间的军事冲突逐渐淡化,日益增长的国际恐怖活动对世界和平的威胁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