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化大革命爆发时,老舍在北京市文联工作。老舍出事的前两天,北京市文联开会,老舍问茅盾先生:“明天的斗批改大会你参加不参加?”茅盾先生没有作正面回答,只轻轻地向他摇了摇手。第二天,老舍问我:“今天是红卫兵学生们‘帮助’我们文联搞斗批改,你看我参加不参加?”我说:“没有通知你就不参加。”老舍接着说:“‘文化大革命’  相似文献   

2.
巫雪峰 《半月谈》2005,(7):4-55
藏族人把我们所说的池塘称为“海子”。有一天,我和我的学生郎加足站在大海边。.我问他:“海大吗?”他回答:“大!比‘海子’还大!”那时。我不禁感慨万千……  相似文献   

3.
2010年12月24日上午,沅陵县人代会举行了一场答问会一“沅陵县‘一府两院’答人大代表问”。该县255名人大代表、9名正副县长和法院院长、检察院检察长参加了这场答问会。当主持人宣布“提问可以不指定回答,形式不拘一格”之后,作为官庄、马底驿、楠木铺、杜家坪等乡镇联合代表团的人大代表王建刚首先站起来提问:  相似文献   

4.
年轻警员向警督瓦西里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齐步走’时要先迈左脚?” “因为无论如何两只脚是不能同时迈出的。”瓦西里的回答理由充足。 “切尔诺贝利(核泄漏地区)的苹果可以吃吗?”一级警司问道。 “可以,只是果核要深埋才行。”二级警司抢着回答,显得十分在行。  相似文献   

5.
中央党校副校长李君如日前接受《百年潮》杂志记者采访,在回答“有人可能会提出,既然讲‘三个代表’,是否意味着社会主义时期的共产党已经是‘全民党’了?”这样一个问题时,李君如说:这是一种似是而非的错误观点。这里一个核心问题,是谁在实行“三个代表”?是谁有资格来实行“三个代表”?在中国,  相似文献   

6.
一次去广播电台做“耳聋防治”的节目佳宾。主持人怀着好奇的心情问我们那里半年也见不上妈妈一面的聋孩子和我们在一起的学习生活情况。我们一一回答。主持人突然问:“您说聋孩子和健全孩子相比您更爱哪一类孩子?”虽然当时做了回答,而且我也确实认为聋孩子更让我挂念、喜爱,但爱他们什么?为什么爱他们?确实没理出个头绪。回到家,又想了很长时间,和聋孩子朝夕相处10多年的经历浮现在我的眼前。 一天,我去看望一个刚3岁的聋儿。当我站在马路对面正准备穿过时,无意  相似文献   

7.
曾经有人问刘才添:“万一遇到危机,你会怎么办?”他的回答是:“我会舍己救人。”这句话,竟一语成谶。“我们是平凡的,平凡得只有‘结果’才能意识到我们的重要性……我们又是‘英雄’的,‘英雄’得在平凡的过程中,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这是刘才添在日记《平凡的英雄》中所写的话。  相似文献   

8.
袁浩 《前进》2009,(10):55-55
1949年3月23日上午,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乘车从西柏坡前往北平。临行前,毛泽东兴奋地对周恩来说:“今天是进京‘赶考’的日子,进京‘赶考’去”。周恩来笑着回答:“我们应当都能考试及格,不要退回来。”毛泽东说:“退回来就失败了。我们决不当李自成,我们都希望考个好成绩!”  相似文献   

9.
北京大学人类学专业的老师给报考的研究生出过这样一道题:“ethnography通常被译为‘民族志’,现在有学者主张译为‘田野志’。你的意见是什么?你的理由又是什么?”结果20多个人的回答都一致主张继续采用“民族志”。他们论述的主要理由是,“民族志”的用法已经约定俗成,具有深厚的学科史的背景,而“田野志”的中文字面只是田野工作笔记,不能明确表达研究者对文本的创造性贡献。这些回答并不完满,但是大都显示他们认识到了在人类学经验研究的田野作业与最后成果之间人类学家的作用。从田野作业到民族志著作,人类学家究竟起了什么样的作用?我…  相似文献   

10.
一、“砸缸”意识的来历  高考前,为了解学生的复习状况,我问了学生这样一个问题:“小孩掉进水缸里我们 应该怎么办?”话音未落,几乎所有的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道:“砸缸!”回答得既干脆又自信,确实是斩钉截铁。我接着又问:“假若水缸里没有水也需要砸缸吗?即使水缸里有水,我们还要像当年的司马光那样将水缸砸碎吗?”学生们被问笑了。笑过之后,教室里出现了长时间的安静。我问:“咱们班还有哪一位同学没有笑?”只有一名学生站起来,他回答说,我们作为一名高中生,而且快要高考了,但思维还停留在儿时的水平,确实令人担忧。  …  相似文献   

11.
“艾滋”违法犯罪:法律如何应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民导刊》2004,(5):21-23
主持人:我市最近一段时间,先后发生了“艾滋小姐”、“艾滋小偷”这类普通治安案件,为何它们却无一例外地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焦点事件?  相似文献   

12.
2000年6月.一家电视台对世界著名实验物理学家丁肇中进行专访。当记者问:“我感觉您每一个人生阶段都有明确的选择……一个人怎么能够每一次选择都这幺坚定和正确呢?”丁肇中回答:“不知道。可能比较侥幸吧!”记者又问:“没有必然么,在这里面?”丁肇中依然回答:“不知道。”记者还是不死心:“怎么能让自己在今天作出的选择,在日后想起来不后悔?”丁肇中依然回答:“我不知道。因为我还没有后悔过。所以我真的不知道。”记者无奈:“我发现在咱们的谈话过程中.您说的最多的一个词就是‘我不知道’。”丁肇中这次做了正面回答:“是!确实这是事实。不知道的.我绝对不能说知道。”  相似文献   

13.
你好,“环球45”──近访主持人张羽文图陈卡张羽这小子真忙,一般的记者还真难抓住他。我往他家打电话,回答是:“有10多天没见他影子了。”我气得一下午连呼了他七八遍,总机小姐也颇纳闷,敢情这主持人也难找啊?到傍晚了,这小子才给我回了电话。他告诉我他刚从...  相似文献   

14.
●国企改革是’95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也是本期的“重头戏”:究竟谁是国企改建的主体?这个问题至今尚不明确,也未取得共识;解决国企现实矛盾的关键在哪里?当前产权制度改革的突出问题是什么?企业破产为何这样难?与国企改革相配套的养老保险制度怎么改?这些问题在本期的“改革潮”、“决策参考”和“热点透视”栏内的文章中均有回答。  相似文献   

15.
贺大新 《时代主人》2007,(11):29-29
前不久,某镇发生了这样一件事,一位副镇长在全镇经济工作会议上代表镇政府作报告时,会场上纷纷议论:“他是何时选为副镇长的?”镇党委负责同志回答:“县委组织部已下通知,提名为副镇长,只是还未交镇人大会议选举通过”“未经选举怎能称他为副镇长?”一同志问。“工作需要嘛‘先上船,后补票’也不算错”.镇党委负责同志回答到.  相似文献   

16.
在昌吉市开往阿什里哈萨克民族乡牧民定居点的班车上,售票员问一位哈萨克族牧民:“到哪个地方下车?”哈萨克族牧民回答:“到‘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改革开放好’站下车。”大约是看出了售票员疑惑的眼神,这位哈萨克族牧民又作了相当明确的解释:“‘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改革开放好’是一个站名,路边有站  相似文献   

17.
管理的迷思     
在我的教导培训课上,我通常会以一个简单的问题作为开场白,这个问题常让经理人难以回答:“什么是管理?”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沉默后,一般的回答是:  相似文献   

18.
小幽默     
洋人问字清朝末年,一位西方语言教授听来华的传教士说汉语复杂难学,便漂洋过海来到中国,想用最短的时间掌握汉语。这天洋教授到达上海,刚一下船就用手杖在沙滩上戳了一下,问身边经过的渔人:“你们管这叫什么?”渔人瞟了他一眼说:“叫‘洞’。”洋教授又问一位老太太,老太太说:“叫‘窝’。”洋教授又问一位少女,少女说:“叫‘孔’。”洋教授又问一位秀才,秀才说:“叫‘穴’。”洋教授又问一位小孩儿,小孩儿说:“叫‘窟窿’。”洋教授目瞪口呆,他怎么也没料到,一个小小的问题竟有如此多的回答,第二天便乘船回国了。找不到…  相似文献   

19.
“吃饭了没有 ?”队长面带微笑地对我说:“这几天气候反常,晚上休息不要着凉 !”   “谢谢队长 !我吃过了。”我低下头不敢正视他,紧张而又小心地回答,因为昨天上班我睡觉了。对一个保安员来说,这是一个原则性的错误,此时的我忐忑不安地等待将要发生的事情。午饭过后,我被请到队长办公室。   “请坐 !”队长用和蔼的目光看着我,请我入座。   我胆怯地慢慢坐下,队长带面笑容地问道:“工作很辛苦吧 ?”我口是心非地回答道:“不辛苦。”“昨天晚上是不是值班睡觉了 ?是不是因为转班没休息好 ?”队长问道。此时的我真不知该如…  相似文献   

20.
一、要提新颖的问题。问题提得新颖,才能引起学生的注意,才能开拓、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要做到提问新颖,教师必须要求自己观察、思考问题时要选取新角度,运用新眼光。例如讲“一切从实际出发”这样一个颇为“通俗”的理论时,教师提出“近来台独分子气焰嚣张,党中央为什么不立即派兵解放台湾”这样颇为“新潮”的问题。有学生回答说:“假如现在我们以武力解放台湾,美国有可能插手,一定会引起一些麻烦。”有的学生回答说:“明年香港回归祖国,在此之前,我们不易找麻烦。’又有的学生回答说:“根据这些情况看,条件不成熟。”教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