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董云虎 《人权》2004,(2):31-35
3月14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了宪法修正案,首次将“人权”概念引入宪法,明确规定“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这是中国民主宪政和政治文明建设的一件大事,是中国人权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一、社会主义人权发展的重大突破 对人权概念政治法律地位的确认,在中国经历了一个从讳言人权到党和  相似文献   

2.
2004年3月14日,十届人大二次会议通过了宪法修正案,首次将“人权”概念引入宪法,明确规定“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这是中国民主宪政和政治文明建设的一件大事,是中国人权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社会主义人权发展的重大突破 “人权”曾经是一个禁区。在新中国成立以后的相  相似文献   

3.
董云虎 《政策》2004,(5):50-52
2004年3月14日,十届人大二次会议通过了宪法修正案,首次将“人权”概念引人宪法,明确规定“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这是中国民主宪政和政治文明建设的一件大事,是中国人权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相似文献   

4.
人权短波     
《人权》2003,(5):59-60
中国向联合国提交《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国际公约》首次履约报告 6月27日,中国政府向联合国提交了《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国际公约》首次履约报告。该报告全面介绍了近年来中国在促进和保护人民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方面取得的成就。提交履约报告是中国在人权领域的一项重要举措,进一步体现了中国政府一贯重视人权和倡导国际人权  相似文献   

5.
评中美人权之争——兼驳“中国人权倒退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董云虎 《人权》2004,(3):39-42
3月30日,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了《2003年中国人权事业的进展》白皮书。这是中国政府自1991年发表《中国的人权状况》以来第七次发表白皮书阐明中国的人权状况和观点。该白皮书以大量的事实,令人信服地阐述了过去一年里中国政府为促进和保护人权所作的努力和所取得的进展,是对美国散布的所谓“中国人权倒退论”的有力驳斥和回击。  相似文献   

6.
继把“保障人权”写入宪法之后,中国政府开始制定具体的实施措施和目标。4月13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国家人权行动计划(2009年2010年)》(以下简称《计划》),指出了未来两年中国人权保障的目标和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7.
在七届人大二次会议期间举行的一次中外记者招待会上,涉及到了人权问题。李鹏总理宣布,“人权问题中国政府是重视的。”他向全世界表明了中国政府在人权问题上的立场和态度。人权问题是在国际上普遍关注而又十分敏感的问题。我国政府早就表明了自己对人权的原则立场和态度。在1955年4月万隆亚非会议上,周恩来总理明确表示,我国政府尊重基本人权。在回国后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扩大会议就这次会议的结果作报告吋,周恩来总理又一次阐  相似文献   

8.
肖金明 《人民政坛》2009,(11):38-39
在《当代法学》2009年第5期载文《中国特色的人权年)》是中国政府关于主流人权观、人权框架、权利保障体系最系统的表述,不仅明确表达了中国“全面人权”的主流价值观,还完整地描述了中国特色的人权框架与权利保障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9.
王晨 《人权》2011,(4):2-5
2009年4月,国务院授权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了《国家人权行动计划(2009~2010年)》。这是中国政府制定的第一个以人权为主题的国家规划,是全面推进中国人权事业发展的阶段性政策文件,是中国政府落实尊重和保障人权这一宪法原则,积极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重大举措,是中国政府在人权领域做出的庄严承诺。  相似文献   

10.
《人权》2003,(1):16-29
最近13年,是中国社会进步与中国人权发展的十分重要的历史时期。 13年来,中国政府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在改革、发展、稳定的基础上,全面推进人权建设,使国家的综合国力实现了大幅度跃升,人民生活实现了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人权事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  相似文献   

11.
“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我国宪法,首次将人权由一个政治概念提升为法律概念;这是中国人权发展史上的一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是中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自从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坚持以人为本”以来,以人为本的提法受到广泛关注。能否正确理解“人权”和“以人为本”的含义,不仅关系到对国际社会人权领域争论焦点的认识,而且关系到人权保障制度的设置及完善和实现以人为本的目的。人权的真实含义及其本质可“从人权“”、权利“”、法律权利“”、公民基本权利”四者的比较中来把握。一“、人权”和…  相似文献   

12.
1991年11月,中国政府发表了《中国的人权状况》白皮书,向国际社会阐述了中国在人权问题上的基本立场和实践。自1991年以来,由于中国政府继续坚定不移地推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发展经济的基础上不断改善人民生存权和发展权的基本政策,中国的人权事业又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  相似文献   

13.
妇女与人权     
邹晓巧 《中国妇运》2004,(12):39-40
今年三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宪法修正案首次将“人权”概念引入宪法,明确规定“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人权“入宪”是中国政治文明建设的一件大事,是中国社会主义人权事业发展的里程碑。作为政治话语,“人权”的提出源自欧洲。但“人权”并不是西方文化的专利。作为人类普遍的道德诉求,对人的关怀、对生命的尊崇这样一些人权基本理念也深深地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之中。“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仁”字拆开是两个人,讲的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仁者爱人”,“克己复礼为仁”,孔子的话包含了对人的关爱,对生命的崇尚。充分享有…  相似文献   

14.
孙平华 《人权》2012,(5):42-45
2004年宪法修正案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概括性条款写入宪法,此举被称为“人权入宪”。我国宪法首次对人权的明确宣示,是党的十五大、十六大所提出“尊重和保障人权”执政理念的法典化。从此,人权成为重要的宪法原则,上升为中国人民和国家的意志。“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既规定了实体内容,也对国家提出了义务要求,从而,“人权入宪”成为我国人权制度发展的新的里程碑。“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宪法原则的确立,对我国的人权立法和完善司法过程中的人权保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落实好宪法所确立的人权原则,笔者认为,应当采取以下几点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5.
《人权》2012,(4):2-14
制定国家人权行动计划是中国政府落实尊重和保障人权宪法原则的一项重大举措,对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努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人权》2004,(3):8-17
2003年是中国发展进程中重要而非同寻常的一年,也是中国人权发展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的一年。在这一年里,中国政府妥善应对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和频繁发生的自然灾害,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努力促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了新的突破,政治保持了稳定,经济实现了快速发展,社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人权事业取得了新的进展。  相似文献   

17.
张伟 《人权》2009,(3):59-59
经国务院授权,国务院新闻办公室4月13日发布了《国家人权行动计划(2009—2010年)》。这是中国第一次制定的以人权为主题的国家规划,行动计划明确了未来两年中国政府在促进和保护人权方面的工作目标和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8.
《人权》2014,(2):14-17
为贯彻落实《国家人权行动计划(2012-2015年)》“到2015年至少新增5个国家人权教育与培训基地”的相关规定,第二批“国家人权教育与培训基地”遴选评审会于2014年3月17日在京召开。  相似文献   

19.
孙平华 《人权》2012,(3):29-35
从2004年“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被载入宪法之后,我国政府在短短的几年时间内先后发表了多个有关人权的白皮书,将“尊重和保障人权”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尊重和保障人权”由宪法原则上升为党和政府的自觉行动,人权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0.
钮友宁 《人权》2012,(1):30-34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深入,各级政府依法行政能力和公民参与意识的增强,我国人权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和积极进展。国家尊重和保障基本人权已经成为宪法的基本原则,统一城乡国民待遇和保障公民基本权利与自由,形成我国人权事业发展及法制保障体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维护公平正义成为主流民意,这既是中国政府对国际社会作出的庄严承诺,也是机关企事业单位、社团法人恪守的行为准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